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高素质”,首要是政治素质高。因此,加强党的干部政治素质建设,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就成为新形势下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不断提高党的干部政治素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政治素质问题,在多个场合对党的干部的政治素质作出了一系列系统而深刻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借此机会,我围绕深入探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论述精神,对于加强党的干部政治素质建设、保障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以及助力世界其他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这里我讲几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干部政治素质重要论述的历史意义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要实现党的目标,党的干部是决定的因素。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遗余力地提升党的干部政治素质,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批政治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强调,要“考察干部的政治面目与工作能力”,“使我们的干部不但能治党,而且能治国……要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政治家的风度”,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通过学习轮训、思想政治教育、整风运动、斗争实践等方式提高干部政治素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任务,毛泽东认为“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但“不懂技术,不懂业务,也不行”,号召党的干部做到“又红又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组织上进行拨乱反正,清除“文化大革命”中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和打砸抢分子,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并把“革命化”作为第一要求,与“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一道写入党章,成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世纪之交,江泽民开创“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新形式,突出强调党的干部要“讲政治”,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进入世纪,胡锦涛要求选拔任用干部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这些要求和做法提高了党的干部政治素质,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了党的力量,促进了党的事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党的干部政治素质整体上得到了提升。但同时,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挑战仍然严峻,危害党的先进性和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仍然复杂,一些干部在政治方面的问题仍然突出。比如,有的丧失政治信仰,背离初心,贪污腐化;有的毫无政治担当,对工作敷衍了事,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有的无视政治规矩,热衷于搞“小圈子”“接天线”“拜码头”;有的破坏政治纪律,违法乱纪,阳奉阴违;还有的政治野心膨胀,搞政治阴谋活动;等等。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疏远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危害了党的事业发展,损害了党的形象,危及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党的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社会的,也有体制的、经济的,其中党的干部自身政治素质不高是一个重要因素。应当看到,这样的干部虽然只是少数,但给党的事业发展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加强党的干部政治素质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干部的政治素质尤为重要而迫切。在这样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秉承中国共产党重视干部政治素质的优良传统,直面当今党的干部政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持续推进党的干部政治素质建设的实践中对党的干部政治素质作出重要论述,引领党的干部政治素质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牢牢把握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地位
厘清政治素质的地位是加强党的干部政治素质建设的逻辑起点。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政治素质的突出功能、政治素质强弱对事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政治素质对干部“讲政治”的基础性作用,阐述了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地位。
政治素质是党的干部的“第一素质”。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党的干部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比如,政治素质、理论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等。这些素质共同构成了党的干部的素质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同方面的素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有传导效应和联动效应,其中政治素质是灵魂、方向,它规定和制约着党的干部其他素质的目标、方向、价值和意义。没有政治素质作引领、保证,其他方面素质的发展就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党的干部就可能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为此,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干部的政治素质状况。毛泽东强调,“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提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江泽民强调,“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是做合格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最重要条件”。胡锦涛也提出,“对党政领导干部来说,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传承党的几代领导人干部政治素质思想的基础上,对党的干部政治素质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他指出,“我们党历来强调德才兼备,并强调以德为先;“我们今天讲的‘德’,第一位的是政治品德”;“看一名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首先看政治上是否站得稳、靠得住”。在他看来,政治素质起着“统帅”“引领”作用,是党的干部素质体系的核心、灵魂,是党的干部素质的“内核”,是党的干部的“第一素质”。
政治素质过硬是党的干部“第一要求”。政治素质是党的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对干部自身健康成长和党的事业发展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党的干部仅仅从思想上认识到政治素质重要还不够,还必须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使自身的政治素质过得硬、靠得住。唯此,才能确保党的干部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站稳人民政治立场、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为实现党的政治目标而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全党提出了“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的要求。“政治过硬”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要通过党的每一个组织、每一位干部、每一名党员的“政治过硬”体现出来。这内在要求党的每一位干部都必须加强修炼和磨砺,提高政治素质,经得起风浪风险;否则,这样的干部就不符合党的选人用人要求,就不是党需要的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党对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选拔任用干部,首先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坚定不坚定”;“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上不合格,……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他还说,“政治标准是硬杠杠”,选人“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这些论述表明,政治素质过硬是党的干部的“第一要求”,是干部合格与否的首要标准,是一个人成为合格干部的决定性条件和最基本前提。
政治素质是党的干部“讲政治”的根基。政治性是政党的第一属性,政党及其骨干“讲政治”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列宁曾指出:“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他还说:“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及其干部必须“讲政治”,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密码之一。“讲政治”,概括起来说,就是从政治上看待和解决问题。党的干部“讲政治”是具体的、实在的,其中“最根本就是要讲党性,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干部要讲党性,必须刻苦修炼、提升自我。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干部的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职位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他还说,“要涵养政治定力,炼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些要求都是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可见,在他看来,政治素质是党的干部增强党性修养的根基,亦是党的干部“讲政治”的根基。如果没有政治素质作铺垫、作支撑,就谈不上增强党性修养,更难以做到“讲党性”“讲政治”。
三、准确把握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突出表现
党的干部的政治素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在表现形式,建构起了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主体图景。
绝对的政治忠诚。忠者,赤诚无私;诚者,真心实意。为政者的政治忠诚在不同的语境具有不同的意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义语境下,主要是指党的干部对中国共产党及其信仰、宗旨、价值、原则和目标的真心实意、尽心竭力的服从、付出和追随。党的干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不是额外要求,而是每位党的干部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党的干部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愿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要一辈子一心一意听党话、跟党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政治忠诚是政治素质的首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对党的忠诚是绝对的,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这既切中了忠诚的要害,也明确了忠诚的政治标准。党的干部是否做到了对党忠诚,主要看“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新时代,党的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站在国家发展大局上思考和处理问题,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自觉向党中央对标、看齐,永葆政治忠诚。
深厚的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是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消除困惑、排除干扰,坚持正确方向、坚定正确立场的能力。党的干部的政治定力建立在政治忠诚的基础之上,对政治素质的形成起着调节、控制与监督的“按钮”作用,体现着政治素质的坚韧程度。在经济市场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样化的条件下,党的干部面临的挑战、诱惑和陷阱很多,保持深厚的政治定力极为重要。只有政治定力保持住了,才能在原则问题、大是大非面前表现出高强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做到明是非、知荣辱;才能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表现出高强的防范能力、抵御能力,做到不越轨、不逾矩。“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党的干部保持政治定力,“最根本、最紧要的是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形象地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说:“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新时代,党的干部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有透彻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深刻认识,对资本主义的本质、缺陷有清醒把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不动摇。
强烈的政治担当。担当,即接受并负起责任。党的干部的政治担当即党的干部担负起与岗位相匹配的政治责任。党的干部是“社会公仆”“人民的勤务员”。政治担当是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底色。党的干部在其位、谋其政,敢担当、有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党的干部的岗位不是一般的工作岗位,其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只有扛起与岗位相匹配的政治责任,履职尽责,服务人民,才能把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才会赢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政治担当是具体的。衡量党的干部是否有政治担当,主要看“是否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党的干部要“坚持党的原则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做时代的“劲草、真金”。处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向前进,需要面对方方面面的挑战,党的干部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个人为党工作,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不能素尸餐位、爱惜羽毛,要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促进发展,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卓越的政治能力。政治素质是内在规定性和外在表现的有机统一。党的干部的政治素质不能仅仅停留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的主观意识范畴,还必须与一定的外在实践相联系,善于从政治上把握方向、掌握全局、辨别是非、掌控局面和防范风险,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就是政治能力。党的干部的政治能力是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是党的干部政治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干部的政治能力如何,主要看“是否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如果党的干部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缺少“能做事、做成事”的本领,只停留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层面,那么只能说该名干部具有良好的愿望,而不具有实质意义上的政治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的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党的干部要“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新时代,党的干部要做到政治上的问题从政治上加以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也要善于从政治上去认识、分析和解决,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形成稳固的政治素质。高度的政治自律。政治自律是党的干部在讲政治的基础上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我约束的定力。古人云:“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党的干部不同于一般群众,手中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面临的诱惑和陷阱很多,往往成为被拉拢、围猎的对象。如果没有内心的反省、敬畏、自律,很容易被“糖衣炮弹”所击倒,从而落入违法乱纪、腐败堕落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现实中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从这个意义上看,党的干部保持政治自律,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必备的政治操守,根本上是由其掌握权力的特殊地位和发挥示范作用的特殊职责决定的。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起着“打头”“管总”的作用,是党的干部安身立命的“压舱石”。党的干部保持高度的政治自律,最重要的是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不逾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不能松”,在政治问题上任何人都“不能越过红线,越过了就要严肃追究其政治责任”。政治自律是党的干部拒变防腐的“紧箍咒”、第一道防线。党的干部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自律,从内心深处筑牢防腐拒变的精神堤坝。
四、明确提升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举措
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提升既需要内在动力的驱使,也需要外在助力的促进。习近平总书记从内在动力和外在助力两方面指明了党的干部政治素质提升的具体路径。
加强自我修炼。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自身努力是党的干部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提升主要取决于自我修炼。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其一,深化理论武装。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干部提升政治素质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建设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指引“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他要求党的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夯实信仰之基。其二,增强政德修养。政德修养是党的干部立身处世、干事创业的基石。加强党的干部政德修养,是党的干部提升自身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的干部“立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通过对标党章规范言行、进行严格的党内生活、向榜样学习、向群众学习、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等方式增强政德修养,提升政治素质。其三,强化自我约束。从心理学视角看,一个人内心不守纪律和规矩,行为就不会守纪律和规矩,只有自己把内心的底线守住了,制度约束的成本才会大大降低,才会体现出良好的修为。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党的干部,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加强组织培养。党的干部成长除了自身努力以外,还离不开组织的精心栽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势越变化、党和人民事业越发展,越要重视干部培养。”就党的干部政治素质而言,他主张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第一,突出政治训练。政治训练旨在通过系统的教育和训练,把党的主张、原则、要求、政策等转化为干部的自觉行动,是党提升干部队伍政治素质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培养,“要突出政治训练”,“不能搞几次培训就万事大吉了,而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第二,强化实践磨炼。实践出真知、磨意志、长本领,比起政治素质提升的其他途径更具有根本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火热的实践是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的“最好的课堂”。他主张给党的干部压担子,让他们在难事急事大事上经受摔打;倡导党的干部到基层岗位、艰苦地区去锤炼意志,在服务群众最前沿、维护稳定第一线、改革发展主战场磨砺品质。第三,加强管理监督。党的干部提高政治素质仅靠思想教育、实践磨炼是不够的,还需要与管理监督结合起来同向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让他们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
五、强化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考察方法
政治素质具有内隐性、复杂性、迷惑性、动态性特点,考察党的干部的政治素质是一大难点。习近平总书记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了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考察方法。
近距离接触考察法。政治素质是内心深处的东西,不易把握。考察干部政治素质,不能只看干部干成了什么,还必须近距离接触干部,观察干部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表现,对干部资料、信息进行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探察,分析其背后的思想、态度、状态、胸怀、动机和能力,把对干部政治素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准确把握干部政治素质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清醒认识。他多次强调,要近距离接触干部,考察干部政治素质。年,他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近距离接触干部,观察他们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看品质情怀;观察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看境界格局;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其能力水平”。他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再次表达上述观点,并强调,“要带上‘望远镜’‘显微镜’,对干部近距离接触、多角度考察”;“要把研究人和研究事结合起来,避免从抽象到抽象,凭感觉下结论”。
全面历史辩证考察法。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行为表现往往受时间、地点、环境、动机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多变性。党的干部的政治素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与人的信仰、心理、性格、党性修养、道德操守、群众观念、廉洁自律等息息相关,同样也会随着工作环境、社会意识、个人成长、职务变迁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为此,考察党的干部政治素质必须综合研判,进行全面、历史、辩证分析,不能片面、形而上、孤立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非圣贤,“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他主张考察党的干部政治素质既要盯住关键时刻、重大事件,又要关注日常点滴、平时言行;既要看现实表现,又要看过往经历,把日常了解与历史分析结合起来,从干部成长历程中把握实情;既要看细节、一时一事,更要看整体、主流,避免片面化、零碎化和局限性。
群众口碑公论考察法。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其所有的奋斗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党的干部的政治素质如何,在思想上是不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政治上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组织上是否服从安排、履行义务;在工作中是否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担当;在作风上是否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勤政为民;在生活中是否做到了戒贪止欲、克己奉公、慎独慎微。人民群众感受最深,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通过实地查看、登门走访、个别谈话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有利于了解实情,形成对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客观鉴定。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注重倾听群众意见,了解干部口碑。他认为,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的声名在民间,群众口碑是考察干部素质优劣的重要标准。为此,他要求干部“要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既要在‘大事’上看德,又要在‘小节’中察德”。
分类分级差异考察法。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认为,干部的领导素质和能力是一个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密切相关的、多维的复合概念,具有类别性、层次性。不同领导机关、从事不同领导工作的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不同,不同层次领导机关和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不同。因此,考察党的干部政治素质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一刀切”“一锅煮”,用“一把尺子测到底”。只有这样,党的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才具有针对性、有效性,才能精准描绘干部的“政治画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精辟论述。他说,“要强化分类考核,对资源禀赋、基础水平……不同的地区在考核内容上要区别对待。对主要领导干部和班子成员、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也应有不同的考核要求,不能搞‘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这一论述蕴含着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为不同类别、层次干部政治素质的考察提供了基本遵循。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论述,不仅在理论层面回答了党的干部政治素质“具有怎样地位”“是什么样”的问题,而且在实践层面回答了党的干部政治素质“如何提升”“怎样考察”的问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当前,党正团结带领人民为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不断提高党的干部的政治素质,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保障党和国家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