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主要是()。
A.企业
B.政府
C.个人
D.民间组织
【答案】B
【解析】从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和经费来源来看,新的定义中将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限定在“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使事业单位具有行政性和公有性。这个定义表明我国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是国家财政供给。
2.教育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是()。
A.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方面所需人才
B.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
C.保障公民的生活质量
D.揭示自然和社会规律,促进生产力发展
【答案】A
3.下列属于准公共事业单位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是()。
A.公共图书馆
B.群众文化事业
C.普通高中教育
D.科技开发类研究
【答案】C
【解析】公共产品可分为三类:一、纯粹的公共产品;二、准公共产品;三、由政府出面提供的部分带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产品。准公共产品(QuasiPublicGood):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如教育、政府兴建的公园、拥挤的公路等都属于准公共产品。对于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在理论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
7.现代事业制度的核心是()。
A.现代事业组织
B.政府组织
C.多样化的组织模式
D.健全的事业单位法人制度
【答案】A
【解析】所谓现代事业组织是指在社会经济条件下,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拥有独立的资产,向社会提供公共性.或准公益公共产品或劳务的社会组织形式。现代事业组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现代事业组织不同于传统的事业单位组织。现代事业组织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形成和建立的,市场是其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二是现代事业组织不同于政府组织。现代事业组织主要提供准公共物品或劳务,而政府则主要提供纯公共物品。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由于受到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影响,这一区分还没有有效地体现出来。三是现代事业组织也不同于现代企业组织。现代企业组织是以营利为根本目标的,而事业单位往往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机构(对于当前事业单位中半公益事业单位需要做一定的区分)。
8.在改革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其最大的阻力来自于()。
A.对利益关系的调整
B.传统观念
C.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D.社会舆论
【答案】A
【解析】有的事业单位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偏离了公共服务这个公共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此外,已经形成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结构在改革中很难被打破,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阻力。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改革加以解决。
9.事业单位变更登记主要体现了事业单位管理的()。
A.灵活性原则
B.动态性原则
C.全程性原则
D.追踪性原则
【答案】B
【解析】事业单位的变更登记,体现了事业单位动态管理的原则,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保护社会有关方面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10.要实现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转变,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关键是建立和推行()。
A.考核制度
B.聘用制度
C.职称制度
D.工资制度
【答案】B
【解析】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是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重要措施,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1.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党的思想路线
C.党的基本路线
D.社会主义本质
【答案】A
【解析】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是前进方向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二者是两回事
1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案】A
【解析】“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确是一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规划,“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确定,等等,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犹如一条红线贯穿邓小平理论的始终,并辐射到邓小平理论的方方面面。
13.衡量生产力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
B.社会文化的极大繁荣
C.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D.政治的高度民主
【答案】C
【解析】衡量生产力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进步
14.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于()。
A.2024年
B.2024年
C.2024年
D.2024年
【答案】C
15.十七大报告指出,当前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改革创新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中华文化
【答案】A
【解析】202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振兴中华的力量源泉。
16.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竞争机制
B.价格机制
C.供求机制
D.风险机制
【答案】B
【解析】市场机制(marketmechanism)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即资源在市场上通过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来实现配置的机制,也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具体来说,它是指市场机制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市场机制有一般和特殊之分。一般市场机制是指在任何市场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具体市场机制是指各类市场上特定的并起独特作用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机制.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机制.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机制等。
17.独立的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而最主要的市场主体是()。
A.政府
B.居民
C.市场中介
D.企业
【答案】D
【解析】独立的企业制度独立的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而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
18.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为主体,按需分配为补充
B.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C.适当缩小按劳分配范围,逐步扩大其他分配方式
D.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答案】D
19.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A.个体业主制企
B.合伙制企业
C.公司制企
D.“三资”企业
【答案】C
【解析】公司制企业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20.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涵是()。
A.产权清晰
B.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
D.管理科学
【答案】A
【解析】现代企业制度具有清晰的产权关系,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涵。
21.政府制定并实行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引导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调节收入分配,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属于政府职能中的()。
A.经济调节
B.市场监管
C.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D.管理国有资产
【答案】A
【解析】经济调节:首先政府实行科学决策,制定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确定全局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指标,决定其他必须由政府统一决策的重大事项,例如,保护土地资源,为保护土地资源而控制某种资源消费方式.控制人口增长等。同时,政府制定并实行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引导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调节收人分配,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22.社会成员及其亲属或遗孀,在遭遇工伤.死亡.疾病.年老.失业.生育等风险时防止收人中断.减少或丧失,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权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是()。
A.社会福利
B.社会保险
C.社会救助
D.社会优抚
【答案】B
【解析】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险。加上住房公积金,就是通常所说的五险一金。
23.劳动力的技能与市场所需的劳动力技能不相适应所引起的失业被称作()。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答案】B
【解析】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技能与市场所需的劳动力技能不相适应所引起的失业;
24.下列选项中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
A.行政立法
B.行政征收
C.行政指导
D.行政处罚
【答案】A
【解析】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实施的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其行为形式体现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规范文件和非规范文件。其本身是一个相对于“具体行政行为”的理论概念,行政诉讼法提出了“具体行政行为”后,理论上就更多地将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作为对行政行为的基本分类。
25.在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共同犯罪人就是()。
A.王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答案】B
【解析】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26.我国刑法在处罚单位犯罪时采用的原则是()。
A.一罚制原则
B.两罚制原则
C.三罚制原则
D.不罚制原则
【答案】B
【解析】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所以,对单位犯罪,原则上实行双罚制,即同时处罚犯罪的单位和该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7.我国《证券法》规定证券交易所会员一般不得少于()人。
A.30
B.20
C.15
D.40
【答案】B
28.保险合同的关系人不包括()。
A.保险人
B.被保险人
C.受益人
D.保险人的辅助人
【答案】A
【解析】保险人,被保险人是保险合同的关系人。受益人是指:保险合同指定的发生保险事故后受益方;保险人的辅助人是指:保险业务员.理赔员以及交通警察等等,用于辅助保险公司工作的相关人员。B.C.D都是保险合同的关系人。保险人和投保人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
29.根据新《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A.15天
B.20天
C.一个月
D.两个月
【答案】C
【解析】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30.根据新《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3日
B.5日
C.15日
D.一个月
【答案】A
【解析】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1.公文的语言要求是()。
A.活泼、形象、生动、华丽
B.严肃、威严、统一
C.专业化、理论化、抽象化
D.严谨周密、简洁明了.庄重得体
【答案】D
【解析】公文的语言要严谨周密.简洁明了.庄重得体。
32.下列公务性文体中属于上行文的是()。
A.指示
B.报告
C.批复
D.命令
【答案】B
【解析】上行文。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发文,如请示.报告。
37.公文语句的主要特点是()。
A.含义完整确切,在文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B.多使用复句
C.多使用省略句
D.不可使用非主谓句
【答案】A
【解析】公文语句的主要特点:含义完整确切,在文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38.决定的主要特点是()。
A.政策性与执行性
B.强制性与教育性
C.客观性与科学性
D.规范性与领导指导性
【答案】D
【解析】决定,作为一个文种而言,指的是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或安排,并要求机关各部门和下级机关或有关单位贯彻执行的指令性公文。适用于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根据这个定义可知,选D是最合适。决定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兼具规范性与领导指导性。从公文各文种的特点来看,B应当是决议的特点.C应当是通告的特点。
3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通知的写作要求的是()。
A.主题集中
B.重点突出
C.语言生动
D.讲求时效
【答案】C
【解析】通知的写作要求:1.主题集中。每件通知要求集中说明一件事,布置一项工作,不要在一份通知里表述许多事情,布置许多工作。2.各类通知重点突出,措施具体。
40.由法定责任者履行法定的事务处置权的决策性活动是()。
A.拟办
B.承办
C.批办
D.注办
【答案】C
【解析】批办是一项由法定责任者履行法定的事务处置权的决策性活动,它规定了对具体公文的处置方法.程序.具体承办责任.承办原则与要求等,对公文效用的实现具有决定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