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认真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强化统筹,大力度推进、多举措发力,坚持“五个一”工作思路,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坚守一个底线。建立市县联动、镇村摸排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体系,依托市级防返贫暨乡村振兴智慧云平台建立定期与行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县级乡村振兴部门每季度会同民政、残联、医保等相关部门定期开展信息数据常态化比对分析,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及时汇总将疑似数据反馈镇村核实,发现风险隐患,迅速落实各类帮扶政策,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累计动态监测信息4万余条。同时,创新建立县级领导主动联系、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帮包机制,成立建立“村级乡村振兴专职联络员”帮扶队伍,积极发挥前哨作用,及时掌握农户家庭情况变化,常态化抓好预警监测工作,全力筑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今年以来,排查农户15万余户,纳入监测帮扶85户、254人。
二、加强资金项目和资产管理,做到一律从严。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责任跟着资金走”三项原则。一是在项目选择上立足四个优先,即:“群众意愿优先、帮扶效益优先、联农带农优先、融合发展优先”;在项目库建设上,做到“程序化操作、规范化入库、动态化管理”;在项目审批上,坚持“三个不予”,即“负面清单的项目不予入库;未入项目库的项目不予安排资金;未明确联农带农机制的项目不予申报”。二是建立项目日调度通报机制,紧盯项目建设进度,每天调度项目进展,每半月梳理项目进度清单,逐项目分析研判,强化工作调度和要素保障,进一步优服务、优管理,力促惠民项目早落地、早见效。三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较慢的县市区采用下发催办函等形式,专人督导督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健全“资产清楚、界定合理、产权明晰、权责匹配、管护规范、运营良好、监管有效、收益稳定”的长效机制,创新“数字化管理、精细化管护、市场化运营和一体化融合”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衔接资金项目资产管理水平。
三、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做到一鼓作气。今年全市计划实施299个项目,其中产业类项目108个、基础设施类项目115个,累计投入各级衔接资金8.66亿元。截至9月底,2024年度项目实际开工率为99%,大部分项目已进入全面实质性建设阶段。争取四个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试点,成为全省推进区试点较多的市之一;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项目,成为山东省除沂蒙山革命老区外唯一使用中央彩票公益金的地区。建立项目包帮督导机制,一名领导包抓一个项目,实现动态化、精准化跟踪服务,畅通项目推进的各个环节,以高效、优质的包帮服务为项目“保驾护航”,全力推动推进区示范创建工作扎实稳步推进。截至目前,4个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1个中央彩票专项公益金示范区项目正有序推进中。
四、积极拓宽稳岗就业渠道,做到一流服务。为克服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全力促进充分就业和有效增收,把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中之重,稳政策、强举措、抓调度、解难题,取得显著成效,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多措并举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务工,目前已实现3.5万人务工就业,超额完成2024年目标任务,在全省位居前列。二是促进增收支撑有力。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24年度脱贫享受政策户和监测帮扶对象收入预评估工作,因户施策制定增收措施,预计全市2024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速22.84%。三是政策体系延续优化。在去年出台14个衔接政策文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今年行业部门围绕各自中心工作进一步出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市级政策衔接文件16个,保持帮扶政策稳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五、规范提升巩固成效水平,做到一丝不苟。围绕“锚定争创一流、笃志走在前列”工作要求及考核指标,立足全省寻标对标,拼抢赶超、创新竞进,针对盲点漏项和薄弱环节,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专项行动、项目问题排查整改专项行动,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强化工作统筹,对工作方向再校准、对重点任务再明确、对工作措施再完善,对照每一项考核指标,列出路线图、施工图,建立工作台账,把各项工作做到位、做精致、做完美。坚持精准严实的工作标准,建立 “蓝黄红牌”分类考核机制,每月对各县 (市、区)、科室进行考核,对阶段性重点工作开展常态化督导,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推动规范提升巩固成果工作走实走深、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