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文《灯笼》优秀试讲稿范文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文中生字词。
2、以“灯笼”为线索,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过程与方法
品味语言,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2、认识文中所表现出的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进而升华出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会“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
2、认识文中所表现出的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进而升华出的情感变化
难点:
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导入
出示周庄的照片,说明照片的来源,逢年过节的时候,大街小巷都挂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那么它还有着什么样的象征和意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伯箫的《灯笼》,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
(二)初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神龛( ) 司马懿( ) 幽悄( ) 争讼( ) 裴公( ) 斡旋( )静穆( ) 思慕( ) 熙熙然( ) 褪色( ) 怅惘( ) 霍骠姚( ).
垂珠联珑( ).
2.注意课下注释的词语
斡 旋:调停,调解。
家来:方言,即回家来。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幽悄 :幽深寂静。
(三)精读课本,贯通全文
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不散”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着这个线索作者写了哪些事?
线索:灯笼
以灯笼为线索,作者写了以下这些事:
(1)挑着灯笼接祖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2)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
(3)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
(4)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
(5)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
(6)在纱灯上描红;
(7)想象宫灯的样子和宫灯下的景象。
(8)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
疑新探究
1、第一段叙写了小孩子喜欢火、亮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明确:
(1)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2、第四段单独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
(1)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提示读者有一叙事,另有调整文章节奏的作用,是读者从上文打断的文字叙述中跳出来。
(2)在内容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对母亲的回忆。
3、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明确:
(1)灯笼寄托着作者对祖父、母亲等亲人的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2)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3)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4)记录、传承家族历史
(5)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明确:
作者热烈的歌颂了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自己能够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盼,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又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击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四)细读课文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是什么?
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 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2. 文章结尾一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并评价。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 保卫好自己的家园。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五)研读。
理解语言 探究写法
1. 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2.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作者以“灯笼”为线索,顺着自己的思绪,具体记叙了记忆中一些和灯笼有关的事情。包括灯笼所承载的对祖父、母亲的情感,与灯笼相关的乡情民俗,以及现实社会中自己的一些感慨等,层层递进,使灯笼在文章中所承载的作者赋予其的含义一层层地展示出来。
1-2总写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回忆
3-6具体写对灯笼的一些回忆
(1 提着灯笼与祖父夜行2 上下学时母亲递灯3与灯笼有关的乡情民俗4 族姊出嫁时的情形).
7-11从文化的角度写作者由灯笼生发的联想
12抒发作者现实中的感慨愿上阵杀敌,报效祖国
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吴伯箫的其他散文,如《南泥湾》《记一辆纺车》《菜记》《我没见过长城》等,试比较与本文的风格有什么异同点。
教师小结
作者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自己关于灯笼的一些回忆,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 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 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从情感、文化等不同角度表达了灯笼对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共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
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内容,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说说你是如何看待作者寄寓在灯笼之中的家国情怀的?
明确:
作者借叙述与灯笼有关的事情来表达其内心的情感。作者先由小时候喜欢的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联想起 人的事迹,从而表达抗敌卫国的情感。
上一篇:《明朝那些事》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