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委持把加强驻村队伍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选得准、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目标要求,用心抓好选优训强、严管厚爱、示范引领等关键环节,努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铁军。
一、聚力选优训强,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质量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败。为此,我市在选优训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上下功夫、出实招,走好乡村振兴的关键棋。
一是坚持尽锐出战。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做到“三优先三不选”:年青的优先、学历高的优先、基层经验丰富的优先;年龄大的不选、能力弱的不选、作风差的不选,真正做到精兵强将下基层、好人好马上一线。全市137支驻村队384人,35岁以下81人,约占21%;有基层工作经验250人,约占65%;本科以上学历65人,约占17%。同时,严格执行召回调整制度,今年已调整或撤换不合适、不胜任、不称职驻村队员37人。
二是坚持培训提能。今年来,全市针对乡村振兴业务知识开展“全员训”,举办乡村振兴、基层党建、集体经济等专题培训4期1139人次;针对新驻村队员开展“点单式”培训,根据需求清单科学安排课程,共培训3期67人;创新方式开展“现场训”,市里组织驻村第一书记走村观摩2次,各乡镇组织走村观摩36次,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聚力严管厚爱,激发乡村振兴澎湃动力
坚持多措并举,多向发力,全面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切实锻造一支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的“硬核”驻村帮扶干部队伍。
一是四轮驱动聚合力。坚持压实“四方责任”,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压实市驻村办牵头抓总责任,对全市驻村帮扶工作队实行日常管理、跟踪服务、考核评价;压实乡镇属地管理责任,设立乡镇驻村办,对辖区内驻村帮扶工作队进行日常监管;压实派出单位与驻点村工作“捆绑责任”,做到同检查、同考核、同问责;压实驻村队员“八项推动职责”,真正做到吃住在村、真抓实干。今年来,市驻村办出台《管理办法》《考核办法》和《六条措施》等文件3个,开展调研督导10轮,编发工作提示、督查通报13 期。各派出单位“一把手”、分管领导按月驻村指导2200余次,落实帮扶资金和工作经费3500万元。
二是精细管理严作风。始终坚持驻村干部作风常抓不懈,统一编印《驻村工作队日常工作记录本》,规范驻村日常工作纪实管理,建立出勤、履职、成效“三张清单”。严格队员考勤,全面推行“钉钉打卡”APP,对队员实时位置动态监管。实行一月一考核一排名一通报,及时约谈作风不实队员,对派出单位绩效考核实行反向扣分。今年来,因工作不力约谈帮扶单位负责人、驻村工作队员51人次,反馈整改驻村帮扶问题135个。
三是强化保障激活力。坚持以乡村振兴和驻村帮扶成效来检验干部,对表现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连续两年驻村工作优秀且符合晋升条件的优先职级,今年来提拔重用表现优秀的驻村干部9名,45名驻村队员得到职级晋升。开展“暖心”行动,市委书记、组织部长带头走遍137个派驻村,召开驻村队员座谈会2次,现场解决实际困难11个;全面落实工作补助和保险、体检制度,彻底解决了驻村队员后顾之忧;关心关爱队员生活,新建小食堂147个,安装空调165台、热水器77个、电视机54台,确保驻村队员住下去。
三、聚力示范引领,谱写乡村振兴华丽篇章
驻村帮扶工作队扛牢责任、真抓实干,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效能,全面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建强战斗堡垒增劲。坚持将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来抓,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全面落实导师帮带制、“五个到户”、“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新建行业产业党支部24个,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1个,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22个,筑牢了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二是促进产业发展增收。坚持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推动稻田养鱼等产业项目456个,带动3600余脱贫人口就业,实现人均增收1.4万元以上。截止9月底,全市301个村集体经济入账3227.99万元,村均增收10.72万元。
三是打造幸福院落增色。坚持将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在农村如火如荼开展垃圾分类、改水改厕、绿化、亮化、美化,示范带动党员群众筹资筹工筹劳,集中打造了湾头桥镇八一村、稠树塘镇甘田村等幸福美丽院落234个,成为城市居民网红打卡的好去处。
四是倡导乡风文明增彩。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以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成立各村红白理事会315个、红白理事小组5355个,带动村民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16万份,修订完善村规民约1230余条;成立乡贤助学基金35个,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学子520余人,形成育才、重才、爱才的良好氛围;成立腰鼓队、广场舞队等文化健身队伍506支,村村绽放文明之花,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