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安源精神是安源工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是由、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育、总结形成的企业精神。认真总结归纳好安源精神及其内涵,对于更好地、完整地宣传中国革命史,传承革命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安源精神 内涵
曾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精神。安源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早在安源工人运动时期,刘少奇、朱少连就曾把“秩序、齐心、勇敢”作为安源工人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安源党组织又把“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作为鞭策安源工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后“义无反顾,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再创辉煌”体现了安源工人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精神。虽然不同时期安源精神的提法有所不同,但安源工人“义无反顾、敢为人先”的核心却没有变。在1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安源工人继承传统,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着安源精神的内涵。
一、开拓创新,敢为人先
安源工人素有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闯劲。首先,这是因为安源工人具备无产阶级的所有特点。他们不保守,没有打烂坛坛罐罐的顾虑,什么事都敢想敢干。其次,安源煤矿开矿引进的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还引进了实业救国派人士开拓进取的务实精神。第三,安源煤矿的大多数人都来自外地,他们带来了许多新事物、新观念,在当地形成了一股开放的风气(安源曾有“小上海”之称)。第四,安源煤矿虽然在穷山沟,但有株萍铁路的便利,外面世界发生的一切都影响着安源,这使得安源工人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安源工人能够很快适应西方先进采矿技术的需要,从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不断创造着安源人的辉煌。
在安源煤矿开办以后,安源工人以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建起了全国第一个采用西法采煤的煤矿和全国第一个使用电车运输的煤矿。安源煤矿是全国第一家使用锅炉发电的矿山,是全国第一个耐火砖、煤砖生产地,是全国第一所煤炭技术学校——萍乡煤矿矿务学堂和江西第一条铁路——萍安铁路诞生地,有全国第一个获得世界级奖项的煤焦产品——安源焦煤,等等。安源煤矿享有近代全国十大厂矿之一和“江南煤都”之美称。
安源工人运动中,在路矿工人党支部的引导教育下,团结起来的安源工人不满足现状,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积极总结和推广自己的工作经验,以敢为人先的闯劲,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探索新的道路,争创一流的工作成绩。安源在全国最早成立产业工人党支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中唯一一个“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取得圆满胜利的一次罢工;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中国工人运动中成立的唯一一家工人经济组织,所发行的股票和纸币也是中国共产党金融事业的最早尝试;安源地委成立的党校(团校)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地方党校(团校);1924年的安源党组织是全国最大的和产业工人成分最多的地方党部;1927年9月秋收起义时安源第一个举起中国工农革命军旗帜;等等。安源由此成为中国工运的策源地、“无产阶级大本营”和“中国的小莫斯科”。
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安源工人运动是、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灵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些革命家都善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出开展工人运动的战略决策。安源精神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逐步发展,最终成为安源工人的精神力量和支柱,成为安源工人运动成功的保障。
1921年秋,来到安源,他走访了餐宿处、火车站、制造厂,并下到总平巷,在矿井搞社会调查。正是通过近一个星期的调查访问,才使中共湖南湘区支部最终决定把安源列为了湖南湘区支部工人运动工作的重要区域。
在回忆中曾经谈到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当时接受了马列主义教育之后,总认为自己是个革命者了。哪知道一去煤矿和工人打交道,由于自己还是一副学生腔,先生样,工人不买帐。”“后来想了很长时间才明白过来,思想立场还没有转变过来嘛。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发展的,立场是可以转变的。立场转变了,才会认为我们要自觉放下架子拜工人为师。也真灵哩,后来我们和工人一起聊天,谈心,工人同志才慢慢地和我们接近起来,心里的话才愿意和我们讲。”
1921年冬,又和李立三来到了安源进行调查研究,商议组织团体的事宜,由李立三常驻安源指导一切。李立三利用合法的身份,以办平民教育名义,由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介绍到安源,办起了职工子弟学校和职工夜校。李立三通过公开活动,接近工人群众,发现他们中的积极分子,逐渐把他们训练和组织起来,建立了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和路矿工人俱乐部,成为团结安源路矿工人的核心。
大罢工前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哀而动人”的罢工策略。安源党支部根据的指示,提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这个口号表达了工人最直白的诉求,既激励了广大工人群众的战斗决心,又容易博得社会的同情。事实也证明了这点。罢工开始后,安源的市民、地方绅士和三教九流人员都非常同情安源工人。正是因为安源工人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最佳对策,建立统一战线,极大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因而取得了罢工的完全胜利。
安源大罢工胜利后,一些同志滋长了一种“左”的情绪,他们只讲进攻,不准妥协,以为只有这样才代表了工人的利益,不考虑全局利益,结果最终是损害了工人的利益。为此,刘少奇亲自下矿井调查研究,听取工人的意见,与资本家谈判,针对实际情况,写出了《整顿萍矿意见书》和《救护汉冶萍公司》两文。一方面鼓励工人团结起来向资本家斗争,维持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一方面讲究斗争策略,支持矿方搞好生产,尽量维持和稳固萍矿产业,维护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由于策略正确,在全国工运低潮时期,安源工人俱乐部巍然独存,继续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保存实力的堡垒、培养训练干部的学校、创造经验指导工运的基地、复兴全国工运和组织全国总工会的重要支柱。
三、团结守纪,特别能战斗
安源工运曾经有过辉煌,也有过挫折。但是,安源党组织总是能够在失败后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并且创造出一流的业绩,就是因为安源工人始终保持和发扬安源精神。他们特别团结,敌人不能分化他们,困难不能摧垮他们,枪林弹雨不能迫退他们。他们特别能战斗,不管多么恶劣的环境,他们都能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他人创造不出来的业绩。
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参加人数达13000多人,面对上千荷枪实弹的军警弹压,安源工人毫不畏惧,团结一致,听从俱乐部的指挥,以铁的纪律赢得了“罢工五天,未伤一人,未败一事”的胜利。1925年资本家盛恩颐勾结军阀封闭俱乐部制造“九月惨案”后,安源的工运不仅没有消沉,反而由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撒向湘粤赣以至全国。
1926年北伐军进驻安源,安源煤矿还没有恢复生产,许多工人一直在矿区艰难度日。在艰难的环境面前,矿区的1000多名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一面恢复工人俱乐部,一面组织工人开展生产自救。工人们自己管理矿山,建设矿山,不断提高矿井的产量,改善经济生活。同时,安源工人积极支援北伐斗争,先后成立侦探队和破坏队,配合北伐军攻打汀泗桥与贺胜桥。原叶挺独立团参谋长周士第回忆这一情景时曾称赞道:“安源工人此次同独立团并肩作战,表现很勇敢,很有纪律性,组织性,真是拿起镐是劈开大地的英雄,拿起枪是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927年9月上旬,在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布置秋收起义武装斗争工作。安源工人率先举起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的旗帜。秋收起义爆发后,主要由安源工人组成的第二团攻萍乡,打老关,占醴陵,克浏阳,一往直前。中共湖南省委在向党中央汇报时,高度评价了安源工人团结守纪、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称赞参加秋收起义的工人参加这次暴动非常热心,并极勇敢,“攻打萍乡、醴陵、浏阳、血战几百里的领导者和先锋,就是素有训练的安源工人”,“可以说,秋暴颇具特色,还是安源工人的作用”。
四、坚定信念,义无反顾
安源路矿党支部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团结工人实行“主义的结合”,使工人摆脱了过去“徒然做人的聚集,感情的结合”,明白了“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附”的道理,通过工人俱乐部结成了具有严密的组织、铁的纪律和顽强战斗力的团体,培养出一大批极有觉悟极有组织的分子,适应战争时代及担负偌大的改造事业。
从来安源那时起,安源工人就有了自己的信念。他们坚信,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工人自己的主义。安源工人坚守信念,义无反顾,不管是面对血与火的阶级斗争,还是迎战困难与挫折,或是苦与险的生产斗争,他们都始终保持那股旺盛的革命斗志,义无反顾地去斗争,去争取更大的光荣。
1921年秋,到安源考察,并在矿友的陪同下走进了总平巷。当矿工们把“三座大山”的压迫认定为命里注定时,对工人们说,受苦不是什么命里注定的,而是资本家剥削压迫的结果,只要工人自己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就能够解除痛苦与压迫。的话在工人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从此,安源工人认定了共产党,在矿区闹工潮,在乡村搞农运,最终跟着毛委员上井冈,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时,戒严司令李鸿程威胁工人代表刘少奇说:“如果坚持作乱,就把代表就地正法。”刘少奇毫无惧色,义正辞严地反驳道:“万余工人如此要求,虽把代表斫成肉泥,仍是不能解决。”
邓贞谦,曾担任中共安源市委所属湘东区委书记,安源市委委员。1928年4月,他奉命到井冈山茨坪会见,回来路上不幸被敌靖卫队逮捕。他在狱中坚贞不屈,从容留下遗嘱:“要革命就要很坚决地很勇敢地毫不犹豫地站在无产阶级方面去,杀戮一切豪绅统治阶级,满腔热血已经沸腾,作一最后的战争,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这段话充分表现了邓贞谦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和在对敌斗争中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秋收起义失败后,安源工人没有被敌人的血腥屠杀所吓倒,他们或是回到家乡,或是转移到湘东赣西乡村开展游击战争。例如,陈桂林在上栗成立了萍北独立团,刘型在东桥搞农民运动,刘先胜等同志到湘东南特委的游击营参加战斗,等等。留在安源的工人也在湖南省委的领导下,举行罢工和暴动等活动,支援井冈山斗争,从而形成了不惧风险、为理想和信念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
五、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它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党的宗旨。从中国共产党诞生那一天起,它就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党在安源的所有革命活动,都是围绕着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这个中心来开展的。
在来安源开展革命活动之前,有湖南的中华工会机械会和湖南劳工会等团体在安源工人中活动,但他们只是利用工人群众,而不能代表工人群众利益,更别谈什么服务群众了,因而在安源工人中没有基础,也无法产生什么影响。安源党组织从成立那天起,就代表着安源工人群众的利益,时时为群众服务,依靠群众开展革命运动。1921年,党把平民教育办到了安源,白天为渴望读书的矿工子女免费教书,晚上为矿工开办补习学校,因而受到了安源工人的热烈欢迎。仅仅经过半年的时间,党就在安源成立了属于工人自己的组织——路矿工人俱乐部。
安源路矿俱乐部成立后,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吸引工人群众加入,又成立了消费合作社。虽然当时俱乐部力量还很弱小,但是由于俱乐部处处为工人群众的利益着想,很快得到了工人的拥护。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始之前,俱乐部只有700多名会员。就是这700多名会员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把13000多人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不管敌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破坏罢工,或者威胁,或者利诱,都无法达到破坏罢工的目的。9月13日,李立三到车务处与路矿当局洽谈俱乐部提出的要求,工人们担心当局挟持李立三,于是数千人将车务处团团围住,直到寻出李立三,将他护送到俱乐部才散去。大罢工期间,当戒严军队闯入俱乐部企图武力封闭时,即有数千名工人闻讯赶到,一面冒死冲进来保护俱乐部,一面劝导兵士,将军队挤出了俱乐部。戒严司令李鸿程以所谓的“商量解决办法”为名,把刘少奇请到戒严司令部,意图用武力胁迫俱乐部领导人下令复工的时候,闻讯赶来的数千工人把戒严司令部所在的路矿办公大楼围得水泄不通,愤怒地高呼,谁敢动我们代表半根毫毛,我们就要把路矿两局打得片甲不留。刘少奇回忆安源罢工经过时曾说过:“当时安源罢工取得胜利,没有失败,主要是依靠了工人群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