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doc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何改进和完善我国会计技术专业资格考试制度是我国会计管理部门及会讣实务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木文通过现实调研并参考国际经验,总结了我国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的现存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完善该种考试的部分建议。

1、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的现存问题

(1)与国际接轨问题近几年米,有不少人士认为,我国加入WTO后,会计管理与国际接轨是必然趋势,而国际上没有我国现行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的会计职称称谓(高、中、初级会计师)。进行国际交流时,国际会计人士对此称谓难以理解,有碍国际交流。与国际接轨的矛盾还表现为,我国境内的很多人型外商独资企业在聘任财务总裁或财务经理时并不认可会计职称(高、中、初级会计师),而是认可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或境外会计师资格,表明这些企业并不认可我国会计技术资格考试。同类专业资格的国际互认问题得不到解决,既影响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在国家间的权威性,也浪费了社会资源。

(2)专业资格与人事管理混淆问题社会上有观点认为现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制度是人事管理制度的附属物,职称制度木身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暴露的种种弊端表明它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应该予以取消。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只是对会计人士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的认证,而不应该与职称管理和人事管理捆在1起。为此,应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管理从人事职称管理中独立出来。还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人事管理部门参与控制专业技术资格管理,是明显的政府干预市场行为。政府人事管理部门不愿放弃对专业技术资格的管理权,本质上是为了利用这种管理权进行权力寻租。极端者甚至认为,政府人事管理部门掌控专业技术资格管理权对专业技术人员有数害而无1利。

(3)关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日标的定位问题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的日标定位是其区别于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核心所在,也决定其存在意义。考试目标定位决定考试大纲、辅导教材、命题等1系列服务于考试的诸多内容。口前的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目标定位在专业能力选拔与专业知识测试之间徘徊。从历年试卷内容看,其考试定位相对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测试,弱化了利用考试促进会计人员提高专业能力的目的结果造成部分考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了考试,但缺乏对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而部分实际经验多、专业判断能力较强的考生出于不擅长背书而不能通过考试。由于考试日标定位.不明,还造成初、中级考试中个别科口的考试大纲、辅导教材缺乏应有的深度区别。

(4)命题方面存在的问题会计技术资格考试自开考之初就采用传统的1年Ⅰ度的专家集中入闱命题模式,并Ⅰ直沿用至今。这种命题方式虽有其便利的1面,但也存在着下列弊端:1、命题方式不科学。现行考试命题方式采取每年集中各科日命题专家、审题专家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封闭式的集中命题,这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由于长时间(通常为20天左右)封闭集中也不利于专家查阅资料,开拓思路,从而也影响试题的质量。2、命题的不稳定性和随意性。命题不稳定,临时组织专家命题,致使年度间同科目试卷难度有较大差别。从历年考题看,各年间的试题难度系数和难易题的区分度差别较人,直接影响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由于命题人员在专业科目中专长、偏好不1,致使命题过程出现Ⅰ定的随意性,造成试卷整体质量不高。3、命题人员的数量和组成结构有限。现行命题人员的数量1般是每科目为2-3人,主要是从事理论研究、行政管理或教学工作的,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员较少,结构不合理。每年1成不变的命题人员及其组成结构的限制,造成命题思路有限,其结果是试题只能体现少数儿个人的思路和观点,影响了试题质量。

(5)大纲及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考试大纲及考试教材存在的问题是:大纲没有指出应考内容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教材和辅导用书没有充分体现考生最想知道的考试题型、题量,考试重点等,其针对性和辅导性不强,没有将知识讲透,案例分析所占的比重偏少,例了也比较简单;考试教材中没有练习题,也没有另外的配套练习册;教材内容与法规汇.编的结合度不够密切;试题汀.编缺乏对试题的分析和讲解。

(6)考试内容存在的问题从国际比较结果看,国外类似的考试除考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以外,还涉及经济学和管理学的1般理论、审计、法律、信息系统等等。考虑到实际T.作需要,我国会计技术资格考试内容应该在区分资格档次的基础上有区别地测试相应资格档次的会计专业水平和能力。应该说,现行的中级资格考试仅考经济法、财务管理、中级会计实务(1)和(2)未能全面测试当前形势下的中级会计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广度和能力。对于高级会计师的资格管理,在管理的整体层面上,缺乏1个系统的对高级会计师进行专业能力认定的基本框架。对全国的高级会计师资格管理,目前主要还是采取行政色彩较浓的资格评认办法,人为因素在高级会计师评定过程中仍有较大影响。如何设立高级会计师专业能力认证框架皮如何评判高级会计师的专业能力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现在看来,考评结合的小法比唯1用评的小法要公平合理,但如何合理确定高级会计师专业能力的考试内容,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7)不同系列会计资格考试资源共享

的问题日前由财政部负责组织的有关会讣考试有3种: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国注册资产评估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前两种考试属于职业资格准入考试,后Ⅰ种考试是职称考试。虽然这3种考试的性质不同,但是它们有1个共同的特点,有些考试科目是相同的,或者所有考试科日完全相同。相同科日的考试成绩间不能共享,无疑是对社会资源的较大浪费。

2、改革建议根据前文分析结果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木文对改革和完善我国会计技术资格考试制度提出如下建议:

(1)改革的远期目标从现实国情看,政府放权是建立.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目前对会计技术资格的管理权本质上是非司法权,为此,会计技术资格管理改革远期目标应该是政府积极稳妥地将对会计资格考试的具体管理事务交给会计行业组织自我管理,政府保负责对会计行业组织的监管,把握会计行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秩序。这样既有利于政府摆脱具体管理事务,肃清政府在会计管理中的权力寻租之嫌,更有利于其集中精力考虑会计行业的发展规划和会计行业的发展政策和监管政策建设。同时也又有利于发挥行业组织白律的作用和积极性。

(2)实现远期目标的过渡办法远期改苹目标的实现过程本质上是政府的逐步放权,但我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发展阶段,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尚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经济单元对会计的管理思维的转变也需要l段时间,内此,对会计技术资格管理的放权也不可能1蹴而就,否则可能会导致全国会计管理和会计秩序的混乱。本文建议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期发展规划和现实国情,考虑用10至15年左右的时间,在现有的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育和发展几个大的会计行业自律组织,先引导其参与对会计资格考试的日常管理,待其熟悉现行管理程序后,再引导这些行业自律组织逐步建立和充实对会计资格考试的管理机构。

(3)完善会计技术资格考试制度的近期对策建议完善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的近期对策,应立.足于现行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理顺管理权责,特别注重解决现行考试管理中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以完善考试制度,为向改革的远期日标过渡和最终实现远期日标创造有利条件。

1、制定1个培育和壮大会计行业白律组织的发展计划为了做好过渡时期的工作,应责成财政部门制定1个培育会计行业自律组织的具体规划,并牵头组织尽快付诸实施。目前可以考虑在不变动财政部会计司现有管理职能的条件下,有计划地吸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等在全国已有较大影响的准行业白律纽织的某些职能部门(或在这些纽织中创建1些新部门),参与全国会计技术资格考试部分内容的管理,引导这些组织分阶段地逐步完善其组织机构和对会讣技术资格考试制度的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吸收,根据分阶段的发展状况,待条什初步成熟的过程中,使其能够逐步承担起对全国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的管理职能,逐步为远期改革日标的最终实现创造可操作的实施环境和条件。

2、集中会计资格考试管理权日前对会计技术资格的管理权分散于两个政府职能部门,即财政和人事部门。从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看,政府对会计职称的现行管理小法沿装于讣划经济体制,注重的是对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人事和专业管理,实际上是将人事管理与会计专业能力评判相混淆,这种管理方法明显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发展方向下的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管理需要。建议应尽快将人事部门对会计职称的管理权下放给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鉴于目前我国的现实国情及改革发展方向,为保证会计行业发展和管理的有序性,政府在当前及今后1段时期还必须要保留对会讣人员专业能力认证的权力,为稳妥起见,可以由1直负责会计行业事务管理的政府财政部门在过度时期内保留其日前对会计事务的管理职能,唯1负责对全国会讣专业技术资格的管理。

3、改变日前的会计技术资格称谓与国际惯用称谓接轨我国的初、中、高级会计师职称称谓不利于国际交流和国际比较。从会计师在我国单位内部管理中的作用看,我国的会计师相当于国际上1 般所称的“管理会计师”。为了便丁国际交流和国际比较,应该将我国的“会计师”称谓改为"管理会计师”称谓,并设法与有关国际会计资格认证机构协调,解决我国会计技术资格与国际相关会计技术资格的互认问题。

4、关于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的目标定位建议根据会计资格考试的国际、国内发展现状看,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目标应定位于:为各单位聘用会计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分档次的会计专业技术能力认证。分档次的专业技术能力定位是:

(1)初级专业技术能力认同道德诚信标准,掌握Ⅰ般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了解与会计相关的主要经济法规内容,能够熟练从事单位的日常会计实务工作。

(2)中级专业技术能力具备诚信品质;理解并掌握与单位管理密切相关的管理知识,特别是经济管理知识,如理财、税收、组织管理等,并能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熟练运用上述知识;能够理解和掌握与企业管理、经营有关的国家经济法规,并能够准确运用;能够准确理解国家现行财务与会计的法律、法规规定,并能够在工作中熟练运用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财务及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业务处理、单位财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设计和会计控制设计;具备管理单位财务、会计部门日常工作的能力,能够指导中级以下会计人员的会计业务。

(3)高级专业技术能力有较好的社会诚信信誉:熟练掌握并能够创造性地灵活运用与单位管理密切相关的管理知识,不仅系统掌握并能熟练、灵活地运用理财学、管理会讣学、税法及审讣学的知识为单位管理服务,而且能熟练运用组织行为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的1般应用知识为单位管理服务;具备较高的财务与会计理论水平,能够为单位财务与会计管理活动提供理论指导:能够透彻理解并能够准确运用国家财务与会计的法律、法规规定,领导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活动;能够独立组织设计单位.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包括单位会计制度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以及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4)命题改革建议针对命题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题库制度与专家命题相结合的办法。

具体做法是:

1)针对内容析对稳定的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的测试,采取每年或每两年向社会征集考题的做法;

2)对内容变化的新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的测试,采用专家集中命题的办法。

3)为克服现存的专家命题的弊端,应扩大命题专家队伍,改革专家队伍构成,可以多吸收1些具有1定理论水准的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高级会计师加入命题专家队伍。

4)建立对试卷质量(容量与难度的稳定性与合理性)进行分析评判的专家队伍,以避免年度间、科目间的试卷容量和试卷难度不均现象的出现。

5)应将命题专家和试卷分析评判专家队伍进行分组,相对固定不同档次的资格考试命题人员及试卷质量分析评判人员,以利于不同档次试卷命题质量的相对稳定。

6)建立.试卷质量意见征求制度。由试卷质量评判专家组负责组织,定期向社会广泛征求关于试卷质量的评判意见,集思广益,以保证试卷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6)高级会计师资格认定建议对高级会计师的资格认定,应尽快总结考评结合试点省市的有益经验,研究制定出高级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在此框架内,建立对高级资格认定的考评结合制度。同时应废除目前对高级资格认定的名额分配制度。

(7)大纲与教材改革建议

1)研究改进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指导考试用书编写和考试命题总的纲领,应当切实重视其制定和编写,大纲应详细体现考试科目中考试应掌握的各个知识点及重点和难点,并阐明对该知识点的测试目的和测试深度。考试大纲的编写应在命题专家组和试卷质量评判专家组的联合指导下进行。考试大纲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作频繁的大幅度变动。

2)教材应大幅度增加讲解性内容,尤其是增加例题所占比例。教材的讲解要尽量语言通俗,不要照搬准则、制度、法律法规上的原文。要增加例题数量,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应多举例,讲透问题。引川的例题要尽可能贴近实务,加大案例分析题的比重。

3)增强《参考法规汇.编》的实用性。在教材和辅导讲解中应穿插指出各部分内容对应的法规,充分发挥《参考法规汇编》的作用,提高法规汇编的使用率,同时也避免教材由于大量引用法规原文而增加篇幅。

4)编辑出版往年的试题及分析。恢复试题汇.编,并在以往试题汇编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1些试题讲解和分析,以助于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辅导用书应强化辅导作用。辅导用书应包含两部分内容:1 是对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分析辅导:2是单章习题和综合习题。单章习题是帮助考生回顾和加深对本章知识的记忆;综合习题是协助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贯穿理解和运用,要活学活用,题型和难度应尽可能和考试题型相同。

(8)考试内容改革建议根据前文对会计技术能力的分档次定位,考试内容应做如下变更:

1)初、中、高级考试可以合在l套试卷内考试。这样有利于节约考试成本。

2)考试内容。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税法、经济法、会计理论和实务、审计、经济学、理财学、管理学:、财务和会计制度设计、会计控制设计。在此设计下,3级资格考试都应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税法、经济法、会计理论和实务、审计、经济学、理财学、管理学、财政学、金融学、财务和会计制度设计、会计控制设计。可以在确定合格分数线时区分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及格分数。

(9)关于不同系列会讣资格考试的认可建议建议将各种资格考试中相同科目的考试成绩协调起来,彼此间建立资源共享制度。鉴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仪威性,对于已通过注册会计师全科考试的人员,从事企业会计工作的,应当自动享有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