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体局通知精神,进一步地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心理等方面情况,充分发挥“家访”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衔接,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学校特制定学生家访工作实施方案。
一、家访目的
1、建立家校联系机制。通过家访,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和考核制度,构建规范有序的家校联系新体系。
2、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家访,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尤其是了解学生的优点、潜力、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思想、心理等方面的表现,使教师了解各类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环境,从而做到家校互动,有的放矢地展开教育。
3、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通过家访,宣传家庭教育思想,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质量观、对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的新要求,宣传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让全社会认识教育、理解教育、尊重教育、支持教育。
4、树立优良的教育形象。通过家访,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服务意识,提高教师育人水平,树立优良教育形象。
二、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组员:各班主任
三、原则、对象和人员
活动原则:广泛参与,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访问对象:各班级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尤其是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学困生、思想和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留守儿童及单亲子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和残疾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要作为重点家访对象。参与活动的人员:班主任及各班相关科任教师。
四、家访内容
1、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
2、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与家长一起交流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共享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
3、向家长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模式及教育政策,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4、宣传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及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5、讲解有关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督促家长或监护人教育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讲解文明上网知识,引导监督学生文明上网。
6、是征询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家访形式
各班要认真组织开展家访活动,科学合理安排家访工作。学校所在服务区内学生家庭采用实地家访和就近家访的形式,服务区外学生、路途特别远的学生及空巢家庭学生,要充分利用电话、信函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六、家访要求及考核
1、精心组织。各班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班主任及相关科任教师有计划地到学生家庭走访。全体教师要明确家访活动的目的、意义、家访内容、方式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应该达到的效果等,做到能访则访,每学期实地家访数量不低于班级人数的20%,其余的做到电话或书信访问到位。
2、注重实效。家访时,要真心诚意为家长释疑解惑,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做“家长的贴心人”。要注重方式方法,采取“探望性家访”、“鼓励性家访”、“开导性家访”、“帮扶式家访”等多种方法,进一步提高家访质量。要注重针对性,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访问形式。切忌告状式家访。要通过家访,真正了解学生,切实帮助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从关心、爱护和鼓励学生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和思想品德等情况,让家长真实、全面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同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等,了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对在家和学校发现的问题,要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并进一步探讨家校合作的方式。通过家访激发起家长培养孩子的信心和热情,赢得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家访的实效。
3、认真做好家访记录。教师在家访其间要认真填写好家访记录表,严禁不访而填、不访代填现象的发生。对家访中发现的问题要分门别类加以梳理,并在日常工作中调整教育教学方法,鼓励教师根据家访情况对学校教育工作提出有见地的建议。各班主任在每学期家访工作结束后将家访记录交到教导处。
4、做好跟踪。家访后,教师要做好与家长的后续联系工作,及时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强化跟踪指导。
5、树立形象。家访前,要与家长预约。家访时,要树立和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对待家长的态度要诚恳,以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虚心接受家长的正确意见,及时向学校领导反映家长对学校及教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学校工作。
6、家访中要树立安全意识,确保家访活动顺利进行。
7、强化督查考核,构建长效机制。学校将把教师家访工作情况作为考核教师师德情况的重要内容,建立家访登记,并作为教师评选先进、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完善家访工作方式方法,推动教师家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进程。对不认真做好家访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群众意见较大的,将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评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20xx年7月
上一篇:《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反思
下一篇:冬奥会专题文化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