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浅析人的本质及其现实意义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看人的本质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的问题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得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结论。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走出人本主义历史观的思想境地,开始进入科学历史观的大门。在现有的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研究中,多数学者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当做一个概念来阐释,但笔者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为建构新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而设计的一种研究思路,意在为揭示人的本质之谜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本文就将沿用这种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去理解人的本质。

1人本思想的探索

马克思从真正意义上揭示出了人真正的本质,他得出人的本质这一理论则是通过一个科学演进的过程,内容也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丰富,而人的本质问题也在此前提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起初,马克思作为一个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进步唯物主义思想的唯心主义者,一个不完全的黑格尔主义者,他对人性的理解并不确切,那时,他还停留在抽象人性的认识中,把人性理解成为一种理性。马克思认为人不能在和物的关系中认识自己,人需要在和他人发生的关系中认识自己的本质。只有人和人之间都以个体的形式出现在彼此关系中时才出现了一种关系,即社会关系。这时,人就不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顺其自然的成为了社会的产物。随着思想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一大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问世,它标志着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走进了唯物主义的范畴,并开始利用唯物主义的视角来思考人的本质问题。后来,唯物史观的建立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形成也为马克思的人的本质问题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其愈加成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则是马克思主义创作的又一部重要著作,书中不仅详尽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也阐释除了劳动的异化,并制订了唯物史观和新的经济学说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都促使了马克思把人的本质问题放在历史唯物主义和新的经济学说的基础上进行审视。马克思开始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劳动史,人只有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再后来,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即马克思坚持从社会经济关系上去理解人,从而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到了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1845年4月,马克思完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这里,他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辩证的汲取了费尔巴哈正确的观点,并给出了自己的结论。这时的马克思已经抛开一切旧的人性理论,正式创立了自己的新的人本思想。

虽然马克思用来阐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内容并不多,但也算是简明扼要的向人们说明了他的人本思想,这一著作既标志着马克思人本理论的成熟走向,也是马克思在其唯物史观形成之后关于人的理论发展的总结。

2人本思想的内容

人是什么?人的本质又是什么?何为人性?通过研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我们能够对人的本质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进程中,人们从开始认识自我发展到认识非我进而开始尝试改造非我,其目的都是给自我提供更为适宜的生存条件并且发展自我。

古往今来,无数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在力图解释人及人的本质问题。“人是政治的动物(亚里士多德);人是认识文化和社会的动物(达尔文);人是工具的制造者(富兰克林);人是生命,一种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弗洛姆);还有我们已熟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概念告诉我们可以根据理性、宗教、德行或其他的东西来区别人和动物,但是要从根本上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就要探究人的本质,即人的诸多属性中最根本的那个属性。无论我们怎样追问人为什么会有理性、德行、宗教等问题,最终都会归结到人的社会性、人的劳动实践上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一旦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也就是说,社会性和劳动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那个最后的和最根本的特性。

2.1人性的属性

什么是人性?人性就是人所具有的全部规定性,具有复杂、丰富的特性。人有独立的意识,不仅能够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去创造,还能处在一定的社会之中,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关系。人还有德性,知礼义,当然还有饮食男女等自然生物性。自然生物性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若离开了人的自然感性,“人”就只能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当然,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这些都是人所特有的属性。由此看来,人性概念作为人各种属性的抽象综合,涵盖着一个由不同层次构成的系统。其中最高系统的质是该系统的代表质,也就是其根本的性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本质。

既然人性是一个系统综合体,那么它就表达了基于人的本质之上的人的全部完整性,表达了人的各种极不相同的生活机能的统—性。人性包括人的各方面属性,如有社会的、生物的、精神道德的、理性意识的等等方面,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属性来看:首先我们要了解的就是人的自然属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类无论进化到多么高级的程度,都不能否认人是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独立系统。人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现了人的特质,如理性、德性等等,这些特质都依赖于这个生物有机体,也就是说是人这一个体。若没有人脑这个生物载体,理性思维就不可能发生;若没有生理机制,人的道德感、德性品质就无从谈起。需要注意的是,在把握人性问题时不能把人的自然属性排除在外,人的自然性是构成人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也是最基础的层面。人类既要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同时也要把自己视作动物的一类。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动物性,问题永远只能是摆脱得多些还是少些。

究其本质,人与动物还是不同的,人是有理性的能动的动物,人类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理智的认识与意志活动统一的活动”(柏拉图语),而动物的一切活动纯粹出于本能的驱使。人能够为满足自身需求而创造性地生产劳动,会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识和意识的对象,人的活动是充满意识的。但动物只会本能地为了生存活动,是没有意识的。所以说,是意识能够将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分开。如果不考虑人的理性意识这个属性,就无法说明在和自然的关系上人和动物存在什么样的区别,也无法说明在和社会的关系上人和动物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恩格斯指出:“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自然界上打下它们的意志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并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

人的德性指的是只有人类才有的道德,“只有人类才能被纳入有道德的生物的地位,有人类的场合中某一类行为,不论是经过同相反动机的斗争后深思熟虑地完成的,出于本能的冲动,或者是由于缓慢获得的习性的效果,都可称为道德的。”人不能脱离德行而存在,没有道德的人在人性上是有残缺的。而一个真正有人之德性的人,必须是爱他人并且能够承担奉献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的人。—个人越是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他就越高尚,越有德性,越符合人性的要求。反之我们会谴责他“缺德”,没有人性。最后要说的则是人的社会属性,也是人性的根本。人存在于社会之中,会产生社会关系也会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人的社会性表明人性是由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决定的。

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获得了属于人的一切特征。这里所说的人的社会性就是指人在本质上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合群的、相互依存的,个体并不与社会相对立,而且还必须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虽然动物也有“群居”的说法,但是它们的社会和人的社会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在于,动物最多是搜集,而人则能从事生产。”搜集活动是被动的,只能是消极地顺应自然的,而生产则是能动的,可以在认识自然基础上改造自然。这就是说,生物的社会层面归根结底停留在无意识和本能之上,只有人的社会层面才真正属于自觉能动的创造实践活动。

2.2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忽略了人既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的存在物这一事实,错误的把宗教的本质看成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存在不是感性存在的肉体也是主观存在的精神,只有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才能准确的把握人的本质。人只有存在于社会中,拥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并从事着一定的社会活动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只有把人放在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去考察,才能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但由于人的社会本质对人起决定作用,所以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在于他的社会性。人的任何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的制约和引导,这些都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社会关系里,这其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又属经济关系,它也决定着其他社会关系。因此,人的本质究其根源也在这种关系里。除此之外,自然关系也应受到重视,这其中包括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等。自然关系作为基础还会衍生出政治关系、宗教关系等人的本质之基的社会关系。由此可见,马克思已经认识到人的本质不是人的自然属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要从社会关系着手来把握人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本质体现在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在生产劳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他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这也正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专属于人的劳动不是对自然的简单的适应,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对自然进行的根本的改造。在马克思看来,能够发挥人的意思能动性的社会实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在这个劳动里,人们能够完成预期的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人类的生产生活才真正具有属人的性质。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已经超越了所谓的实践手段。马克思把劳动的对象化称之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他认为“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3人本思想的意义

本文伊始,笔者就指出了对人性的解读是多少代哲学家和思想家毕生的研究主题,它并不是从马克思开始的,也不会到马克思这结束。所有的对于人性的解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对自己本质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刻。而马克思对人性的认识,是人类正确认识自身的一个里程碑。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也没能完全准确的把握人类未来的发展情况,所以,在马克思以后的人们仍然要继续探讨人性问题,这也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

以往由于受所处时代的局限和费尔巴哈理论框架的影响,马克思不是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历发展,而是从理想的设计出发来裁剪历史。而从《提纲》开始,马克思不再用人的本质去解释历史,而用社会关系及其历史发展来解释人的本质,用现实的人代替理想的人,强调现实的人是由物质生产及其造成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人的本质不再是凝固、静止的,而是变化、历史地发展着的。这是马克思从静态的人类本性的视角向动态的历史发展的视角转换,用科学的方法代替人本主义方法,从而最终迈入历史唯物主义门槛。而今天人类应该继续秉承着马克思的这种精神,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之上,继续深入探究人的本质问题,沿着马克思指引的正确道路前进。

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及现实意义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什么是实践?

第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感性活动

马克思是在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中,清楚的认识到人不仅是感性存在物,而且更重要的是感性活动的存在者。马克思指出:“诚然,费尔巴哈比‘纯粹的’唯物主义者有很大的优点:他承认人也是‘感性对象’。但是,他把人只看作是‘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他还从来没有看到现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而是停留于抽象的‘人’,生产实践不仅造就了人类,也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最深刻的基础,从而,实践是人的客观现卖l生的感性活动。

第二,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人的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一重要论断第一次跳出了主观认识的圈子,针对着费尔巴哈以及从前的一切真理标准观点鲜明地指出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个问题在理论的或主观思维的范围内是不能解决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解决。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实践能够证明自己的思维可以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身的真理性认识,它的对象就在“此岸”,没有不可知的“彼岸”。这样,马克思既用实践解决了人的认识能不能获得真理,即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反驳了不可知论,又用实践回答了如何区分认识中的真理和谬误的问题,确立了客观的真理标准。人的认识只能来自实践,并且由实践来检验。

第三,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提纲》第八条中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经典论述高度概括了社会生活的本质。自然运动是由各种无自觉意识的盲目力量相互作用构成的,社会历史则是由作为能动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这就是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一切现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体现了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特殊本质。发展着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决定着不同社会的本质。历史上的唯物主义者一进入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唯心史观,其认识方面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实践这一社会运动的特殊本质。

二、马克思实践观的现实意义

“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马克思实践观自创生之日就宣布了与旧哲学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彻底决裂,马克思实践观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给予了人了解自身、认识自我以科学合理的解释。在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马克思实践观依旧发挥着强大的力量,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更好的坚持与发展马克思实践观成为了时代的话题。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探讨马克思实践观的现实意义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所不可回避的话题。

第一,有助于正确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表现在他用实践的观点来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科学的阐述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以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辩证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既是认识的来源又是认识的目的,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认识世界与改造实世界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实践也是随客观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动的,马克思的实践观,也会随时代的变化而注入新的内容,继而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考察马克思实践观,有助于正确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第二,有助于化解当代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难题

人类一方面在享受着由实践所带来的对自然界改造的成果,譬如生产力的进步与物质财富的丰富等:另一方面人类也面临着由此所带来的“苦果”,譬如技术异化与生态环境等。借助于实践,人类能够按照人类自己的意愿来创造世界,但与此同时,人类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异化的世界,使人成了受支配的对象;现代技术条件下的科学实践对世界的改造既肯定着人自身的能力同时也否定着人本身,既肯定了人对自然、社会的实践效果,使全球统一于技术实践之下,同时又否定了由此所产生的世界性危机。当代人类实践活动在迅速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危机。因此,人类不得不将目光再次转向马克思的实践观,从历史的、唯物的、发展的角度去化解当代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难题。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着重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一方面,它作为理论基石,其实践的观点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构筑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它作为整体的思维方式,其实践的观点成为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继而为构筑“属人的世界”创造着必要条件。马克思的实践观深刻展示着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性本质。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全球一体化程度越是明显,马克思实践观所揭示的内容就越深刻,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性作用就越强大。马克思实践观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不仅不会过时,而且在内容上会更加丰富。因此,深入挖掘马克思实践观的本质,坚持与发展马克思的实践观在当代尤为重要。马克思的实践观远不至于此,其强大的生命力,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