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困难及对策研究—以新疆南疆为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到50%以上.长久以来形成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紧密结合的局面。汉语和新疆各民族语言从西汉至今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彼此交流、互相影响的过程。在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汉语已发展成为新疆各族人民共同使用的族际语言。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民族的原因,形成了语言使用情况比较复杂的局面:不仅汉民族与少数民族间存在着语言交际障碍,汉族中也存在着不同方言区间沟通不畅的困难,个别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既不会说、也听不懂汉语的情况还比较普遍,普通话普及的整体水平还偏低。这种语言运用状况直接影响到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及社会的高效协调运转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新形势下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不相适应,与信息时代信息作为资本参与生产和经营、创造价值的要求相去甚远。

一、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手段。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它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人们日常生活、文化教育、社会交际等多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民族团结。普通话是维系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睦相处、增进兄弟民族之间团结友谊的桥梁。在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不仅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增进各民族人们的交流,促进社会交往,还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2)发展经济。新形势下信息化的经营方式和市场经济的需求以及人才、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等等,都日益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大流通,普通话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少数民族作为祖国和睦大家庭中的成员,在学好自己母语的同时,学习掌握民族共同语,不仅可以迅速、直接地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而且可以提高本民族的综合素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3)培养人才。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为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双语人才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讲普通话已成为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实践证明,一个民族的双语人才越多,语言水平越高,对该地区和社会做出的贡献就越大,社会发展就越先进。

(4)精神文明。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而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渠道,更是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手段。

二、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工作的主要困难

在社会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并非易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往的增多,中华传统文化正面临外来文化的进一步冲击,外语开始掺杂在普通话之中,信息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让普通话正受到网络语言的渗透。另外,中国56个民族使用着约80种语言,仅汉语就被分成七大方言、数十种次方言与多种土语。

(1)培训对象基础差,培训任务繁重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少,文化水平偏低。在南疆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受宗教意识、传统思想、经济环境、教育水平及收入、投资教育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适龄儿童入学率低,中学辍学率高。南疆三地州劳动力构成长期以农业劳动力为主,具有鲜明的多民族特点,少数民族类型有21个,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宗教。表5显示,2009年底南疆三地州农业劳动力比重为77.48%,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93.95%,均有13个以上少数民族。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接近小学六年级程度。少数民族农村人口数量多,科技文化素质低,汉语言交流能力弱,受宗教风俗传统习惯的影响深,导致南疆三地州新型培训推进难度大。这些辍学青少年过早放弃学业,无疑是今后农村潜在的低素质劳动者。偏低的劳动力素质会阻碍技术的进步,导致劳动生产率低,制约人力资源潜力的发挥,这一问题不解决,阻碍南疆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将永远存在。

(2)农牧民居住分散,培训成本高

新疆南疆三地州地域广阔,各县乡之间被戈壁、沙漠和高原阻隔,各县乡之间距离遥远,人口呈点、散分布。南疆三地州人口密度极低,属典型的面广、线长、点多地域类型。尤其是身处山区的牧民,居住分散,交通闭塞,人口空间分布特点阻碍了新型培训工作的推进。开展培训的成本高昂,投入过高。

(3)培训经费投入短缺,使用效率低下

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培训经费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南疆三地州属于贫困连片地区,大部分县为赤字财政;另一方面,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申请的有关国家层级的教育培训项目较少。培训资金分散,利用效率低下。当前,培训项目类型多,导致培训资金分散,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同时,由于难以清晰地划分各个培训项目之间的界限,实践中常常出现同一批同时参加多个部门项目的局面,造成国家培训资金的严重浪费。由于培训财政补贴资金是根据培训人数来确定,加之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为了获取更多的财政补贴资金,一些培训机构在总结汇报时,只汇报培训人数和次数,培训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真骗钱、假培训”的现象,导致培训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4)培训政治色彩浓厚,培训过程急功近利,推普工作缺乏制约

南疆三地州培训工作呈现出“政府政治热情浓厚,培训成效低下”的局面。培训资金和培训规模逐年加大,从接受培训的人次来看,近5年几乎每个农户都接受过培训。但是政府对整个培训工作现实必要性的认知度浅显,培训工作缺乏总体规划,随意性较强。县市行政部门在执行培训工作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对于培训的考核工作,重视培训人员、培训次数的数量和规模,而忽视培训的绩效。这种为完成培训任务而组织培训的管理意识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也是南疆三地州培训绩效差的直接原因。

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推广工作的对策

通过调研及一系列的推普活动,我们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急需受到关注和重视,并且需要长期坚持和监督。推普工作只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完成这项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推普工作人员多方共同努力,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以促进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更广泛地普及。

(1)国家重视和支持

普通话的推广,一方面靠公民的自觉,更重要的是靠政府有关部门的努力。针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推广存在力度和广度不够的问题,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包括整个社会都应该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给予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推广问题以充分的关注,将推广学习使用普通话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扶持。

南疆三地州已经成为中央重点支持发展区域,要赋予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的活力,最根本的工作是中央加大对南疆三地州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改变少数民族封闭、落后的精神文化面貌和提升劳动技能素质。面对当前南疆三地州培训工作的艰巨任务,培训条件和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培训效果差,建议中央设立南疆三地州培训专项项目。中央南疆三地州培训专项项目中可进一步发挥省级财政作用,资金投入中省级政府应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套,但不可将压力分解到南疆三地州各级地州和县级政府。南疆三地州培训专项项目应涵盖投入培训资金,完善培训基地,提高培训师资素质,鼓励对口支援培训等各项内容。

(2)地方政府明确责任,科学制订培训规划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于推普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身作则、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更要努力为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创建良好的学习普通话的平台,营造在公共场合使用规范性语言的氛围,尤其是广播电视台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公民形成使用普通话交流的良好气氛。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农牧民培训任务艰巨,区域文化独特,科学合理的培训规划是培训工作持续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南疆三地州培训规划制订要因地制宜,了解当地培训工作现实条件,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任务,满足培训需求,突出区域文化特征,合理设置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全面掌握培训客体需求实际状况,明确培训对象。

(3)创新培训机制,激发培训活力,推普工作者落到实处

推普工作者是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推广工作的核心力量,他们将直接面对被推广者,将推普工作从宣传、教学等多方面落到实处。但无论是相关工作人员还是老师、学生志愿者,只要接过推普责任,就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完成任务,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帮助更多少数民族地区居民说好普通话。要在一个地区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就应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不仅要了解被推广地的经济、人口、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更是要对其普通话普及现状进行调查,为推普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推普与保护方言、民族语言并举,推普工作者在收集少数民族地区方言和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应积极响应该项任务的号召,做好有声数据库调查收集工作,为语言文化的保存贡献力量。并在推普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普通话与各地方言和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要使被推广者认识到一定程度的方言和民族语言的存在,与普通话的使用与推广并不矛盾,它们是相互统一、互相促进的。

加强新型教育培训的关键在于机制创新,通过制定参与培训的各项配套优惠政策,建立培训激励机制。建立培训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发布培训项目的资金来源、培训内容、培训机构、培训要求和培训优惠政策等相关培训信息。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绩效评价体系,严格培训监督考核。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