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和特点
1、小学教育是初等教育、基础教育和强制性教育。培养具有高素质和提高全民素质打下基础。
2、从夏商开始有私学;从隋唐开始有官学;从张焕纶的上海正蒙书院开始班级。
3、从钟天伟开始三等公学;清末第一次开始政府小学。揆卯学制
4、1986年开始9年义务教育。
5、小学教育的特点:
身心发展:稳定和平衡阶段;知觉处于较低水平发展可能性:尚未完全成熟、不稳尚未定型能动性和主动性:独立自主意识、主动性、积极性都有所提高。产生兴趣和动机。
第二节小学的组织和运行
1、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思品教育、教学工作、教务行政管理和总务管理。
2、校长负责制:职位、职责、职权。
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1、教育学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2、教育本质是培养人。
3、古代教育是“生活教育”。、
4、教育分为: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学记》;孔子的有教无类,启发诱导
国外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创立阶段: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广泛知识传授
卢梭:儿童本位驾驭,尊重儿童
康德:认识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
赫尔巴特:四阶段教学
杜威:三中心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陶行知:生活级教育、社会级学校
5、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
6、教育目的作用:导向、激励、评价
7、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学校、教师
8、素质教育是全民教育的宗旨。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9、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
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属于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学制化教育——清朝的废科举、兴学堂。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学校范围内。
10、我国学制改革
我国是从单轨发展的分支学制
教育改革的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第四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计划性
隐性:师生关系、校风、学风
3、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4、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从1997年开始实施。
5、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有独立意识的人。
教师观: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开放的教师。
6、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标强调尊重、赞赏
2、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对待自我上,新课标强调反思
4、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标强调合作。
第五节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特点:传道者、授业者、示范者、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2、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主体性和示范性、时间和空间的言行和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系统性
3、教师发展三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学生、教师喜欢我吗
2、关注情境阶段:投向提高学习成绩
3、关注学生阶段:个别差异
4、教师专业发展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第六节教育科学研究
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3、提出研究假设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5、手机整理和分析资料6、做出结论7、撰写论文
第二章学生指导
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
1、认知过程
1、注意: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不需意志、不由自主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需意志
有意后注意:——自觉,有目的
注意的分心、转移、分配
2、感觉
3、知觉
4、记忆
2、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1、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进行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在识记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
3、做到分散与集中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3、思维
4、想象
5、兴趣:广阔性、倾向性、稳定性、效能性
第二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
1、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占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要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
1、遗传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是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3、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子啊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皮亚杰的四个时期
1、感知运动阶段(0-2)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
2、前运算阶段(2-7)运用简单符号,表象思维,缺乏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2)思维可逆,出现逻辑思维,具体形象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形象抽象思维
小学阶段:1思维可逆,守恒、2、掌握了包含3、完成序列化问题4、去中心化5、账务群集概念。
5、小学阶段情感发展:丰富性增强、稳定性增强、深刻性增强
6、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启示——教育要有针对性
1、顺序性——启示不可揠苗助长
2、阶段性——启示不可一刀切
3、不平衡性——启示关键期
4、互补性——启示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差异性——启示因材施教
第三节小学儿童的学习
1、童年期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
1、以对外部活动感兴趣,然后转为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开始独立思考对学习作业感兴趣。
2、兴趣由不分化到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5兴趣。
3、对有关具体事物和姜堰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兴趣初步形成。
4、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中逐步降低。
5、阅读兴趣,一遍从课内阅读发展为
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
6、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渐扩大和加深。
2、班杜拉的强化: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3、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社学习兴趣
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第四节小学德育
1、德育:社会是、社区、学习、家庭
2、学校德育:政治、思想、法纪、品质
3、小学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2、疏导性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5、因材施教6、知性统一7、正面教育与纪律教育相结合8、依靠积极因素和客服小计因素的原则
4、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
5、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2、示范3、陶冶4、指导实践5、品德评价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
第五节美育
1、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第六节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评估的方法:会谈法、观察法、自述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
2、心理辅导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主体性、个别化对待、整体性
3、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始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
2、开始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5、开展面向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活动
4、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行为塑造、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惩罚法
第三章班级管理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1、班级对学生的成长作用:
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
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发展
3、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2、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组建阶段2、形成阶段3、发展阶段4、成熟阶段
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共同奋斗目标和为实际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
4、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护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知自理
5、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组织建设2、班级日常管理3、班级活动管理4、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6、班级管理的形式
1、常规2、平行、3、民主4、目标管理
7、班级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2、全面性3、自主性4、教官结合5、全员激励6、平行管理
8、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1、教育性原则2、客观性3、有效性4、可接受性5、冷处理
9、班级突发事件处理方法:
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
第二节班主任
1、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开展班会活动;5、协调各科教育影响;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第三节班级活动
1、广义班级活动:学习活动,生活活动,班会活动,团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2、狭义班级活动:主题班会活动
3、班级活动功能:
1、满足交往功能2、学习发展功能3、个性发展功能4、班集体建设功能5、班主任专业提升功能
第四节班队活动
第五节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的内容:
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游戏活动、课外阅读活动、主题活动
第四章学科知识
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二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标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第五章教学设计
第三节教案设计与编写
1、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1、课题2、教学目标3、课型,课时4、教学内容5、教学重点难点6、教学方法7、教具8、教学过程9、作业布置10、板书设计
2、教学目标的内容
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学习核心知识,过程与方法——过程是学习环境与体验;方法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情感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责任,乐观的态度,其实态度,热爱自然,热爱国家。
3、教学目标的陈述
1、教学对象“学生应该”
2、行为
学习新教材“学习。。。。初步掌握。。。。。
建立。。。。概念”
复习旧教材“复习。。。。改进。。。。。
提高。。。。进一步提高。。。”
发展德育方面“培养。。。。加强。。。。
发扬。。。。调动。。。。”
3、条件在。。时间内,能独
立完成。。。动作,在提供。。。。资料情
况下,能编制一个。。。。等等。
4、标准能达到。。。。标准
5、表现性陈述
在。。。活动中,学生感到。。。;
在。。。活动中,学生体验到。。。。;在。。。
情境中,学生讨论。。。等等
4、课程导入方法
1、直观导入【实物教具导入、实验导入、试听导入】
2、设疑导入【提问析题法、依旧引新法、悬念导入法】
3、趣味导入法【故事事例导入法、游戏活动导入法、歌谣谜语导入法】
4、目标展示导入法
5、实例——1、初步朗读、整体感知;深入阅读、攻克难点;
教案实例:
课题:坐井观天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三个生字和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等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成语的比喻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青蛙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错误,培养学生看问题,认识事物时哟啊站得高,看得全面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小鸟与青蛙的对话。
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出示课件,一张“一望无际,蔚蓝的天空”的图片,然后引入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天大吗?你们认为天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看看课文中青蛙和小鸟认为天有多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2、分小组或同桌之间,开展学习竞赛,采取轮读、领读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语和句子。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练习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
(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觉,解决次要问题。通读归纳,整理,形成如下认识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鸟青蛙和小鸟的位置明了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原因和主题。
4、质疑、释疑
(三)熟读静思、领悟旨趣
1、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学生自己采取喜欢的方式读点名
分角色读表演读
2、尝试朗读第二次对话角色扮演理解“无边无际”对话指导朗读
3、学习青蛙第三次对话引读小组探究指导朗读创造想象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1、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扮演故事
四、作业布置
1、课外收集阅读成语故事,在语文故事时间开展讲故事竞赛。
2、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讲述坐井观天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比较位置天的大小原因
启示
青蛙井里井口大见得
少不要自以为是
小鸟井沿上无边无际见得
多站得高看得远
第四节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
第五节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课程的类型
1、学科本位2、社会本位3、儿童本位
2、《品德与生活》课程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核心;3、珍视童年生活价值,尊重儿童权利;4、在于儿童生活世界感受中建构课程意义。
3、《品德与生活》课程思路:
三条轴线: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第六章教学实施
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方法
1、教学原则:
1、科学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保教学科学性
2、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3、启发性直观:启发主动性、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动手能力、发扬民主
4、巩固性原则:重视组织复习,扩充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5、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进行教学、解决好重点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6、因材施教原则:标准统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8、量力性原则:防止教材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
2、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5、演示法;6、参观法;7、练习法;8、实验法;9、实习作业法;10实践法;11、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2、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四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模式
1、常见教学形式
个别教学;班级授课;
2、班级授课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业;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缺点:1、教学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限制;2、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3、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3、分组教学
外部分组:打乱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学科能力分组、跨学科能力分组。内部分组: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
4、道尔顿制——教师不再给学生讲授教材,让学生自学,布置作业和独立作业。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特朗普制——灵活的课程表,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
第五节课堂教学的实施
1、备课;2、上课;3、作业的布置与修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第六节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包括:推力、拉力和压力。
2、学习需要:
奥苏泊尔认为,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学习动机的功能:激发、指向、维持、调节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
心理学家耶科斯和多德森研究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第七节学习方式
1、学习策略分类
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努力管理、资源利用策略
2、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知识:
知识学习种类: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知识学习机构关系: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组合学习
知识学习过程:陈述性知识学习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程序性知识学习过程:陈述阶段、程序性阶段、自动化阶段
概念的理解和教学:内涵、外延,获得,应用技能:技能种类: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心智技能(智力你能)高原现象适当过度学习达到150%操作技能:定向、模仿、整合、熟练心智技能: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