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早上好!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家乡。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读它千遍也不厌倦。
在课堂上,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读,真是非常高兴。
【单元体例】
《白鹭》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承载的“一花一草总关情”的人文主题和“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这一阅读要素。本单元安排了四篇散文,都是名家名篇。四篇文章虽然都是借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的情感,又各具特色:
《白鹭》抓特点描摹神韵,诗一般的语言,韵味悠长;
《落花生》托物言志,语言简洁、平实。
《桂花雨》把思乡怀旧之情浸润在恬静而温暖的文字之中。
《珍珠鸟》描写的是“生活”故事,在言叙真情的同时,揭示了朴实的生活哲理。
可见它们在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不尽相同,形成了一个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联合体。
【文本解读】
《白鹭》是一篇散文诗,郭沫若先生用这种短小而抒情性极强的文体来表现白鹭,情与物、情与景高度融合。这篇课文的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文中很多描写值得细细品味:
首先,他的表达很新鲜。开篇把白鹭比喻成“一首精巧的诗”,文末呼应开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样的比喻对于孩子们来说既新鲜又陌生,通常的比喻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而这里的比喻将具体的“白鹭”与抽象的“诗”相关联,很特别。能启发思考,激发探究欲望。
再看,描写白鹭外形的段落。作者巧妙地化用了战国时楚大夫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句子。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琅琅上口。还有些看似普通的文字,经作者巧手妙用,精妙无比,魅力无限。
文中的“嵌”“韵”“嫌”字,(白板圈画)既是要求学习的生字,同时在特定的语境中,又具有丰富的含义。如,这个“韵”字在这里做动词用,内涵丰富,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点。
除了表达新鲜,文中意境的营造深远、旷达。来看“水田钓鱼”这段。短短两句话,呈现出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丹青。情、景、物交融,营造出一种深远、高雅的意境,给人美好的享受。插图与文字相映成趣,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加深感受。
除此之外,课文独特的情感表达也值得关注。例如:用白鹭与白鹤、苍鹭、灰鹭做对比,从侧面表现出对白鹭的情有独钟,这是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的,也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方法。
总之,用这样一篇文质兼美、意韵悠长的散文诗,来开启孩子们五年级的语文学习之路,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它滋养学生的语言面貌,熏陶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能在阅读中享受审美,妙哉、美哉。
《白鹭》是佳作也是“难文”。比如这个比喻句。如何找到两者的共通点,精选教学切入点,实现“难文浅教”,是很有难度的。再来:用词陌生。例如“恩惠”“铿锵”“清澄的形象化”,对于学生既新鲜又陌生,难以理解。对深远、旷达的意境的品赏也不简单。
如何突破这些教学重难点的,课后的三道练习为我们指名了方向。这三道题,从内容理解、语言运用、情感体验多角度设计,指向对学生思维、表达、审美等多种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重要抓手。
【教学目标】
反复研读文本后,我依据学情,结合课后练习,拟定了4条教学目标。其中目标1、2、4为教学重点,目标3既为重点也是难点。
1.认识“黛、嗜”等6个生字,会写“嫌、韵”等10个生字,理解“精巧”“适宜”“嵌”“韵”等词语。
2.能给三幅画起名字,进一步培养概括能力。(指向课后第2题)
3.能品读语言,想象画面,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初步了解“借物抒情”的方法。(指向课后第1题)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抄写喜欢的段落。(指向课后第3题)
【教学活动】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文体特点。我设计了三块教学活动,相互渗透,分两课时完成。
一、品读,悟白鹭精巧美
优美的散文诗,需细细品味,“沉醉”其中。我以课后第一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为主问题,引导孩子带着问题读读、品品,根据自己的理解,多形式的读,感悟白鹭之精巧。课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组图,各种姿态,各种地点,唤起学生对白鹭的喜爱。先说说“我”眼中的白鹭。
接着,寻找诗人眼中的白鹭,诵读古诗词,在与老师一起吟诵的同时唤醒学生对诗词的记忆,感受诗韵之美。
最后沉浸文本,感受作者笔下的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你有什么疑问?“白鹭和诗有什么关联呢?”我调动孩子们的阅读经验,先梳理和归纳诗的特点;
接着鼓励他们质疑解疑:“从哪些地方能感受都白鹭是精巧的诗?”带着问题,循着文字,寻找依据,进行探究学习;就这样让学生轻轻地读,默默地想。老师呢,静静地听,悄悄地指导。引导孩子们先检索关键信息,如:从外形看,白鹭色素配合适宜(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身段大小适宜”一切都刚刚好;从“白鹭的活动看”,每一个生活场景都是一幅话,多美优美,多么富有诗意。找出这些关键信息后,再对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出完整地白鹭形象,形成“一首精巧的诗”的感受。
整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我采用随文识字,学习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应用。如:鼓励学生查找工具书,弄明白“忽”的意思。你可以笼统地认为“忽”就是刚刚好,更要查一查工具书,弄明白些:原来“忽”是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极其细微,如常见词有“微忽其微”“忽然”。在作者眼里,白鹭白一点点、黑一点点都不行,完美无暇,无可挑剔,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就蕴藏在“一分一忽”间。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读这句话,感受就不一样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处是作者化用宋玉的描写。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没有照搬原文。他把“太”改成“嫌”。这“嫌”字里在文中多次出现,第三段与白鹤、朱鹭、苍鹭的对比中也有用到。利用学习这个生字的契机,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嫌”的是什么?相反,赞的又是什么?这个“嫌”字蕴藏着作者怎样的情感?一番探究后,学生顿悟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在作者眼里只有白鹭一切恰到好处,无可挑剔,这是他独特的情感抒发。真是妙啊!
像这样的细细品读,还有很多处,例如:利用图像动态演绎,直观理解“嵌”字,感受画面浑然天成的美好。借力比较,品味“钓”的意境。
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进行朗读的指导,或带着独特感受读、或创设情境读,或与老师合作读,或大家一起读,总之,“读”占鳌头,一“读”到底,读思结合,读中悟情。
读熟了,会背了,出示句式:“白鹭的确是一首精巧的诗。看,_______”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话表达对“精巧的诗”的理解。内化语言,丰盈表达。
最后,“笑纳入库”。将这些诗意的语言植入自己的语言库中。课堂上,我留有一定的抄写时间,学生静静地、规范地抄写喜欢的自然段,在抄写中老师相机进行“写字”指导。抄写,是一种语言学习方式,用得好,不仅能强化阅读,帮助理解、加深记忆、还能促进习作,一举多得。老师也可以坐下来一起抄。这样课后的练习要求就能在课堂上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想象,品白鹭韵味美
课文6-8自然段描绘了白鹭的三个生活场景。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想象支架,运用多种方法展开想象。
1.造境入画,想象垂钓之悠闲
课文的插图寥寥几笔,勾勒出白鹭恬静悠闲之神韵。我引导学生基于画面想开去,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举目远眺,你看到了什么?”“低头望望,你发现了什么?”“置身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侧面旁观,你又会赞叹些什么?”就这样,慢慢地在孩子们眼里,这幅水墨画逐渐生动、开阔起来,有山有水,有光有影,有静有动,有情有韵,白鹭悠然自得的雅韵跃然眼前。
2.巧借留白,想象独立之悠然
“白鹭真的是在望哨吗?”语言的留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在读读、猜猜、再读读中,孩子们眼前的画面丰富起来。看,孩子们的想象多么富有情趣。“这是一只小白鹭,正翘首等待妈妈的归来”“这是一只富有诗意的白鹭,他享受着一览众山小的美妙风光”“这是一只深情的白鹭,正思念着久别未归的朋友”眼中有画,心中有情,白鹭悠然的神韵悄然浸润。
3.联结生活,想象低飞之优雅
黄昏低飞的画面,我先引导孩子关注“黄昏”一词。在诗词里,“黄昏”是一种特殊的情感符号,充满意境。作者选取这个时间段来描写白鹭独具匠心。我出示一组黄昏的图片,让学生浸润其中,感受黄昏的诗意美;在这如诗如画的黄昏,你的眼前轻轻掠过一只、两只白鹭,这又是怎样的一幅美景啊?默读想象,去感受白鹭低飞的优雅姿态。而这样的美景却不能常见,结合资料,了解白鹭的生活习性后,对“恩惠”的理解水到渠成。这就是白鹭“平常而不寻常”之美。最后,将6-8段三个场景,三组画面,用表格的方式呈现,学生在观察和发现中领悟:白鹭的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平常之中蕴藏美好”。这不正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吗?
在学生有了更深的情感体验后,最后来解开“韵”字的奥秘。工具书里“韵”字没有作动词用的义项。“难道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用错了吗?”抛出问题,再次点燃学生的思维,细细琢磨,学生知道了白鹭的美不仅体现在精巧的外形上,还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韵味,是浸润在骨子里的美。再一次感受作者借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语文要素悄然落地。
三、起名,赏白鹭诗意美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概括能力,用概括性语言为画面起名字并不困难。如果教学浅尝辄止,实在是浪费了一次可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体验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好机会。本环节,我依学定教,设计“起名三步走”,鼓励学生进一步为名字“化妆”,将名字起得贴切而响亮,独特而富有意韵。
第一步【自主起名,归纳方法】
学生自主练习,基本掌握用“白鹭+事件”或“地点+事件”的形式来起名。
第二步【对比品析,激活思维】
在学生自我建构出起名的基本方法后,适时出示老师的示范起名,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品味、鉴赏的过程中,总结和梳理出起名更多的方法。例如“抓住特点”“运用修辞”“融入想象”。孩子们的思维被点燃,一个又一个语言凝练、意蕴丰富、诗情画意的名字诞生了。
第三步【评价鉴赏,个性表达】
课堂上孩子们互相欣赏,相互评价所起的名字。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孩子起名“水田立钓”。在相互鉴赏中,孩子们认为这个“立”字用的精当,能衬托白鹭优雅的身姿,还有的孩子甚至认为比文中“站”显得更有意境,更能体现白鹭的悠闲的韵味;就这样从文字到画面,再从画面到文字走上几个来回,学生在各自的世界里放飞想象,激活思维,学生的表达不仅成为课程的一种资源,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课堂中的成长清晰可见。
【总结】
面对这篇“难文”,我以课后3道练习为抓手,简化教学头绪;以散文阅读应有的姿态:“品读”“想象”“鉴赏”,抓关键问题,扎实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学有收获。以上就是我对《白鹭》的说课,谢谢聆听!
上一篇:减负提质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