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通用6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范文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素质教育论文【通用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篇一: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一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使其逐步成长为社会生活的行为主体。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还在教师。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应仅仅面向那些分数高的学生。就小学应如何进行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 培养 自强 自立

素质教育教师素质主导作用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端正教育思想,才能实施创造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能切实保障青少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素质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我们必须把每个人都当做人才来培养。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应仅仅面向那些分数高的学生。

一、应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认真搞好政治学习,树立高尚的师德

认真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通过学习,培养、树立典型,领导干部带头上主课,带头遵纪守法,带头搞科研,带头创一流成绩,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树立高尚的师德。

2、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为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大搞创新研究,让教师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加强了各科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支持教师参与教育理论培训和学科素质教育研讨班,大力开展赛讲和优质课评选,这样教师整体素质才能有所提高。

二、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使其逐步成长为社会生活的行为主体。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

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正确、有力,学生的主体性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那么,教师的主导怎么样才算正确、有力?一是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主体,明确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掌握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及教学方法论,明确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渠道在于组织教学和启发学生思维。

2、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学习,归根结底是学会思维。学会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敢于并能够发现问题,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推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予以引导和鼓励,提倡思维无“禁区”,提倡学生向教师“发难”,提倡不同意见的争论。有的教师习惯于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去框定学生思维空间,不让学生自由思考,或只给学生思维以极小限度的自由,学生思维的想象即使飞翔开了,也要千方百计把它拉回到唯一的解法和标准答案上。还有一些教师习惯于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来所谓的启发学生,并借以推进课堂教学过程,却不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机会和时间。教师教案上设计好一个一个的问题解决了,并不等于学生的问题解决了,让学生会的问题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何况那些思考量很小的提问,那些让学生齐声回答“是”或“不是”,根本谈不上思维训练。

3、进行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把自己当做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其支配,于是,教学活动成为单纯的知识传授。从教师方面看,“应试教育”把这种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推到了极致,各种为应付考试而采用的“招数”尽显其能,最终扭曲教育的目标。这样的教学,从根本上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究其原因,则是对教学的根本任务缺乏正确的理解。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不只着眼于当前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

4、精简作业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保证

作业要考虑多样化。既有口头作业,又有书面作业;既有只需要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有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的;既有知识的记忆,运用,又有能力的训练,培养,做到了各种形式合理的组合。作业还要考虑针对性,要不要布置作业,该布置多少,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绝不搞一抄二背三默写的机械重复。作业还要考虑全面。我们还根据学生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即由全体学生作的基本题,综合题。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又有选作的开放题,供有能力的学生再提高训练。这样,既保证了优等生的吃饱问题,又解决了后等生的吃好问题。

三、学校应贯彻实行素质教育,把培养“自强、自立”学生作为目标。

学校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学校应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要求,改革教学思路和模式,切实推行素质教育。一方面,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加音乐、美术、体育、课外劳动等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填鸭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一方面就是在考核标准上,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以成绩论英雄的做法,把体育、音乐、美术、课外实践活动等纳入考核,全面衡量一个学生。

四、家庭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同时承担起对孩子的人文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学校的工作,父母应积极配合,如学校要组织学生春游,父母就应该配合;学校要组织学生军训,父母也要配合。再者,家庭要积极承担起孩子的人文教育。父母要教导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如做人要讲信用,要言必行,行必果;做人要有孝心,要孝敬长辈;帮人要关心兄弟姐妹,要学“孔融让梨”;做人要守规则讲文明,过马路要过人行横道,遇见师长要主动打招呼。

五、强化学习,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要把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作为问题共同研究,那是因为只有学习才是万能的,只有学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学校素质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成果的大小,而在于不断的追求,不断地努力,促成组织以及全体成员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因而,我们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抓学习。通过学习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做到积极进取,不懈怠不懒惰不被动,不唯利是图,讲奉献,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教育工作不可能急功近利,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学会耐性,学会持之以恒。通过学习改进职业技术,教育者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近些年来由于教育者的职业技术的落后和教育需求的增大,职业倦怠日趋严重,因而职业技术的改进已成为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还有心理问题、能力问题、合作问题、沟通问题等等需要解决。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学习手段来逐一排除。从学习途径来看,首先是培训。要强行培训,强化培训,全面培训,全体培训。

总之,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还在教师。衷心希望各位同仁明确教育方向,携手共进,为推进素质教育献身、献力、献计、献策,迎接我国教育事业新的的辉煌。

篇二: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二

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原因

1.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在经历了“竞技体育”“素质教育”“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等时期。

体育课内容庞杂、主题分散、形式主义、华而不实,更有不少学校随意挤占、挪用、停上体育课的现象时有发生;真正开足开齐体育课的不足30%;开设课外体育活动的占40%,开设体育健康理论课的占25%,多数学校不能够开展业余训练。体育教学失去个性,教学过程“蜻蜓点水”,教学质量下降,体育课随意性大,近20%的学校采用“放羊”式和“半放羊”式的教学。

2.体育教师资源配备不均衡,待遇偏低。

中小学体育教育还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干扰,存在着“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象。体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重智育、轻体育现象仍然存在,忽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得不到保证。体育课名存实亡,学生体质严重下滑。在教育投资方面,城市和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差距很大。作为人力资源的主体———体育教师,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像其他学科的老师一样,需要评职称、晋级,因为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在学校学期、年度考核中不被看好,工作得不到领导的肯定,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

3.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体育设施资源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经费短缺,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比例20%,其中实心球、哑铃、“山羊”、跳绳、栏架、等半数以上数量不够,从布局上看:单、双杠、篮、排球场、沙坑等,“分散”多于“集中”。“不便组织上体育课”占80%,其中50%学校只有少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90%以上体育教师感到不便组织上体育课,大多数学校达不到完成教学任务的设施条件,更谈不上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所需的体育设施,使体育教学变成无源之水。

二、提高改革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1.开足上好体育课。

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因地因校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运动项目。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改进体育考试评价。将体育课作为高、中考毕业、升学的必考课。

2.加快体育教师配备。

鼓励体育教师“送教下乡”,“实施轮岗制度”,定期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和优秀课研讨展示活动。

3.突出重点项目,力争校园传统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体育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培养优秀体育运动后备人才。

4.正确处理好继承与改革的关系。

学校体育取得的显著成就;在不否定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前提;借鉴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在肯定继承过去同时,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课程建设到体育课教学,从课外体育活动到课余运动训练,从师资队伍建设到场地器材配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精神财富。将有助于体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乡土教材。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不同民族地域特点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开展适合各地区、各学校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活动内容不断涌入校园;学校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利用有限的体育设施以产生最大的使用效果;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资源,体育教学内容根据在不违背学校教育规律或原则的前提下,挖掘民族和地方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引入新兴健身项目,把乡土教材、自制健身器材、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引入课堂。如街舞、搏击操、竹竿舞、抖空竹、太极剑、广场舞、花样跳绳、毽球、锅庄舞等诸多项目。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发设计学生心中理想的教学内容。组建各种形式的俱乐部,做到“学校有特色,班班有项目,人人重参与”;体育工作者应以高度的责任感,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念,迎合学生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利用体育课轻松快乐的要求。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体质。评价不同学校的改革,深入调查研究,脚踏实地地指导学校如何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改革。

6.重视体育教学资源的投入、利用与开发。

一方面,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推行有效政策,加大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搭建平台,使城市与农村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学生之间多一些交流、沟通。

三、结论及建议

推广先进经验与改革措施,了解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学校体育必须重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应充分考虑现有的基础和实际;作为上级领导部门,全面贯彻和落实2024年7月30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的领导,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学校统筹按安排,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严格按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运动负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锻炼,为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不懈努力。

篇三: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三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革命。

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发实验功能将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教学; 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从长远发展角度审视教育问题,基础教育应该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一 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积极推进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有多年,由于种种原因落实的效果不够理想。

小学素质教育又是其中最基础的一环,所以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显得尤其重要。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应该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排头兵。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已经是摆在每个数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

二 要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

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虽然,全面发展的思想早已有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建国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也一直把全面发展作为重要内容。

但是,应该说,这还是一种教育理念,是针对归式分工所造成的人的片面性而提出的理想目标,并不具有充分的客观现实性。

首先说我国的当代科技综合化,要求探索,理解和运用科学技术的人全面发展,21世纪各门类科学各层次分支不断交叉,加速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一步结合,科学和技术相互依赖和融洽,科学和社会之间发生重大的相互作用。

其次是经济全球化,要求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具备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合作竞争的精神,善于在现实和传统之间、科学和人文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以及民族和人类之间不断地协调和化解矛盾,应对各种挑战。

再次是发展整体化,强调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社会发展都要以人为中心,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和依靠人的发展。

特别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又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要建立师生的平等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要营造一个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亲自动手去做,去实验。

没有实践能力的人,绝不可能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实践出真知,脱离社会实践来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

要善于发现,挖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创新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举一反三、善于反思、取长补短,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 实施素质教育应重视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优化育人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种环境育人要素绝不是孤立的、支离破碎的,而是多元的、有机结合的。

学校应全盘规划,从教育教学到行政管理,从文化课、专业课教育到政治理论教育,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学习空间到生活空间,从师生关系到同学关系,从学校到社会和家庭都可成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强化素质教育功能。

真正使学生在学校的任何角落、任何环节都能感受到人际和谐、秩序井然、优美整洁、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

同时,优化育人环境还要创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要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用丰富的精神养料滋润学生,通过长期的砥砺和耳濡目染,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思想品格。

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构建高雅的环境氛围。

学校既要充分利用合理的校园布局、整洁的绿化园区,又要构建体现校园特点和学校特色的人文景观。

使校园环境幽静、雅致、高洁,更具学习气氛。

其次要在校园创建浓郁的学习学术氛围。

学习是学生在学校最基本的素质塑造活动,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有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因此,在校园中要建立良好的教风与学风。

五 评价、表彰规范

评价的依据是培养目标,把培养目标分解,把要求具体化,形成一系统规章制度、管理规定,编印成册,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怎样从基础行为起步,应该怎样做,从哪方面去努力。

学校按一定的标准制定优秀班集体和三好学生的评选条件,制定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活动标兵、文明班级的评选条例。

将这些汇编成学生手册,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生努力的方向。

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依据学校培养目标自我评价,确定自己的具体目标,找到起点,促使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六 要把思想品德素质作为学生最重要的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在当今,一个人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如何,以及如何做人处事,已经成为人的事业成败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思想品德如此重要,可当前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并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德育工作还不能主动适应新形式的要求,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德育没有贯穿于专业教育和学校管理全过程,未能体现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德育的内容和德育工作的方法较为陈旧和单一。

对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总之,我们要全面贯彻和学习素质教育观,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新世纪的建设提供国家的所需人才。

篇四: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四

一、舞蹈艺术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之间的重要联系

艺术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精神追求之一,舞蹈艺术作为艺术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古时期就完成了与文化和风俗礼仪的集合,作为素质教育的三种要素之一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重视。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成员开始呼吁将舞蹈艺术教育融入到中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中,实现舞蹈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的普及。各个教育机构也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设了相应的舞蹈教育课程,希望能够通过舞蹈教育来激发学生对于其他艺术的探求,让学生能够在用文化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同时,实现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例如:在上学期本文组织学生排练了舞蹈《丹顶鹤的故事》,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根据驯鹤员徐秀娟的故事而写成的,歌曲中饱含深情,有感动也有遗憾,为了将这个舞蹈排练好,先向学生讲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在排练舞蹈之前,先了解这只舞蹈的内涵,然后进行了排练,通过舞蹈的编排,让学生可以将感情投入其中,并在排练中体现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互帮互助的品质,以艺术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舞蹈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舞蹈艺术教育能够强健中小学生的体魄

在舞蹈教学中,基本功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教育地位,学生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身体综合素质,还能够保证学生的健康发育和成长。首先,舞蹈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形体向着健美的方向发展。从教育经验可以看出,受过一定阶段舞蹈教育的学生较之于其他学生形体都更为健美,身体各方面的协调性也相对较强,为其健康发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舞蹈教育中的实地训练课程可以对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提升现代学生的体质。在舞蹈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肢体力量、协调性以及速度、耐受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为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舞蹈艺术教育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的柔韧性与灵活性。

(二)舞蹈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舞蹈艺术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就是通过艺术鉴赏等方面的培养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美学观念与美学审美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所以虽然中小学生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舞蹈素质教育中的多种手段来完成,例如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舞蹈艺术教育可以通过适当的学科拓展和融合,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完成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学习。但是更多的教育学者仍然坚定的认为艺术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最佳途径。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亚就曾经对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艺术教育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不能够对学生通过歌曲、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然意识成长在成阻碍,而是应该通过艺术来对学生开展美学思想教育。

这一理念在现阶段已经得到了国际教育社会的广泛认同,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通过艺术教育开展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而我国比较常用的是舞蹈艺术教育,比如组织学生排练了《丹顶鹤的故事》和《书包的记忆》两个舞蹈,学生穿着美丽的舞蹈衣,在舞台上偏偏起舞,不自觉地感觉到了美感,并将其身心投入到舞蹈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实现了学生外在形体特征与内在思想内涵的和谐统一。

(三)舞蹈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动觉、触觉等各个方面的身体机能,实现在精神层面上的全身心投入。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舞蹈艺术的表演和欣赏都能够有效的调节个体情绪,舒缓紧张的精神,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调节心态、稳定情绪。由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成长还不健全,很容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情绪稳定性相对较差,而舞蹈教育的心理调节作用能够有效减缓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平衡学生的心理发育环境,为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舞蹈艺术教育在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方面还能够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活动的个性。由于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在家中较为大胆活泼,在社会上却相对害羞娇气,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通过舞蹈《丹顶鹤的故事》和《书包的记忆》的排练,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教育活动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舞蹈艺术学习中逐渐形成交流合作的意识,通过与其他学生的合作共同体完成相应的舞蹈学习任务。总而言之,中小学阶段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通过舞蹈艺术教育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从基础教育阶段为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篇五: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五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小学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各门学科的教学也在素质教育的大花园里竞相开放,探索最优途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也成为当前体育科教学的当务之急。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型。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兴趣;交往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对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要求。不仅体育教师在教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全面发展。

1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育工作多是采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只能从表面了解体育课程教育工作的知识,根本不能从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体育课程教育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因此这对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学校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在当前的教学形态下,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是比较差的。教师不仅没有一个高的学历,而且在专业技能方面,也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例如讲课中经常出现教学错误,管理方式不当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教师的师资力量差造成的,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作为学校的代表,如果没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会影响学校的声誉的,因此在对教师的师资力量提高方面,学校应该经过认真的研究后制定出培养教师能力的计划,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教育工作者们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不断地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改进之后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并且在讲课过程中可以融入其一些创新的观念,这样课堂才会更加的有创意,学生们才会更加喜欢学习体育课程。

2素质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体育教学中动机和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学生只有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有学习的动力。因此,体育课的教学也是需要一定的学习兴趣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喜爱,会引发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喜爱之后,就能够更好地学习一些体育知识,也能够激发自己的学习潜力。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体育教学环境,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让学生该唱时就唱,该跳时就尽情的跳,给学生进行一个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很容易产生学习动机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时候,除了要靠在课上设置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之外,还应该注意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结合,教师在理论课上可以给学生讲解体育的理论知识,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对体育项目进行训练。学生在进行体育项目的实际训练之后,可以更好的培养自己的体育能力,也可以促进自己身体的健康成长。体育教学通过这种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2.2体育教学中应注意教给学生方法: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对体育的教学方法有一个了解之后,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原地单手投篮”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示范的时候把具体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对该体育项目的步骤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不断的重复训练。学生在重复训练之中,就会慢慢的摸索出科学的方法,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

2.3体育教学中交往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无时不体现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例如,靠墙手倒立、接力等。这些项目的进行都是需要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的。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交往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培养了自己的交往素质才能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团结合作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3结束语

素质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开展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体育人才的目标。

篇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六

一、人的素质与语文素质的关系

人的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是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固的性质。我们对这“稳固的性质”的判断,以适应环境和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主要标志,是对人的适应环境、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潜在能力作用的量度。人的素质结构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素质教育,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

语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素质和语文素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一个是上位概念,一个是下位概念。两者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基本点是人的素质。两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状态的,且两者的目标、任务相呼应。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人的素质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纲要”中指出的素质教育目标,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发掘潜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与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应试教育只强调适应学科要求,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模式,是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高分低能”弊病的一种概括。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凝聚力强、覆盖面大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

所谓语文素质,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情趣、语文交际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交际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具体地说,语文素质有五个方面:

1.语文基础素质——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2.语文智能素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3.语文技能素质——听、说、读、写能力;

4.语文道德素质;

5.语文审美能力。语文素质教育,不只是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及听、说、读、写、书(写字)能力训练。知识和技能只是素质的外在形式,素质教育有更丰富的内涵,是深层的教育,是根本。

语文素质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认识、情意、操作诸因素的统一,语文素质各要素的和谐发展,不是孤立的某方面的单项指标,也不是几个单项指标的简单相加,是一种综合效应,综合整体水平。

三、小语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阶段切实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将对各类人才的成长,从基本素质上打好基矗,为此,在语文教学中——

1.明确认识学科性质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这门学科的基本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强语文能力培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

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语文课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袁微子同志讲:“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