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最新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篇一: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篇一
初中生感性知识占主导地位,模仿是他们学习唱歌的主要途径。许多学生对歌曲都比较熟悉,学会唱不是很难。多数学生缺乏积极演唱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自信地去演唱自己喜欢的作品。个别学生欠缺良好的表演与观赏习惯,教师应有侧重地引导这些学生逐步培养。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策略:演示法;直接强化法;间接强化法;竞争式。教学模式:激情导入——激情演唱——激情小结。
学习情境设计:运用自己精心设计制作的Flash课件,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重点并化解难点:1、贯穿课件首尾的激情音画将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音乐课堂氛围。2、“挑战1-0-0红蓝激情擂台赛”主题动画形象生动,背景音乐激情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构思巧妙的“板书设计”中,红、蓝队加、减分按钮与积分显示,心型标志性图案的变化,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等,也必将给现场师生带来不同寻常的视听享受。4、精心制作的结语动画 ——“红旗飘飘MTV”使课题主题升华,使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同唱一首歌,共爱一个家”的爱国情怀。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有利于学生上课后迅速进入状态。激情导入,能有效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情演唱,有利于激发学生培养“同唱一首歌,共爱一个家”的爱国情怀。
帮助和总结:1、观察并发现因缺乏勇气而未能在课堂上演唱的学生,适当提示和鼓励。2、观察并发现合作积极性欠缺的学生,及时提示和鼓励。3、点击“播放”按钮后课件自动播放歌曲《红旗飘飘》MTV。4、自我学习小结。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总结学生课堂表现,提出希望,共同加油! 然后归纳和明确演唱会主题。5、 推荐作业。自选歌曲练习独唱或小重唱,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声情并茂地歌唱。
篇二: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篇二
我们课题组成员把这一段时间的调研实践进行了反思,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任务驱动的形式化和简单化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中存在着将任务简单化的倾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对达成教学目标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把任务简化为以教学目标的问题的提出,就有犯形式主义错误之嫌了。比如,在高一“计算机网络”一节的示范课上,教学目标是:认识并了解计算机网络。作用。分类和组成,教师依此提出了四个问题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认为这就是给学生提出的四个任务,而后用大半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从教师做好的网络课件中,分别单击“计算机网络”“网络的作用”“网络的分类”“网络的组成”等超级链接,通过看到屏幕上呈现出的与书本上一致的概念性的答案,来完成“任务”。这种对“任务”与“问题”的理解未免过于肤浅,这里提出的四个“问题”不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来建构知识框架,而只需要打开书本就可轻而易举地获取正确答案,它不是“任务”,不构成“任务驱动”的前提,自然也不属于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这位教师所做的课件自然也属于“课本搬家”。对高中学生尤其是城市的高中学生,这种照搬课本的信息技术课是不会受欢迎的,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们不需要“课本搬家”,他们渴望获得在教师引导下的,展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事物本质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驱动下的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过程。
二、关注任务驱动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乏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对学生技术的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课程,它既含有丰富的科学性,又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知识,在教学目标上则体现为丰富的情感目标。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使教学环境情境化、问题化,教学过程则要求既源于具体情境而又能超越具体情境,达到融知识、技能、情感于一体的至高境界。有价值的任务驱动的设计除了能使学生达成一定的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以外,还需要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乃至人格塑造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有这样一节小学信息技术课:以“附件”中“录音机”的录音、效果等的学习为载体,使学生学会“窗口”、“菜单”等的操作。这本是一节任务驱动较为得当的好课,遗憾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自行录下一段声音并进行效果加工之前,未作任何关于音乐审美的说明和要求,致使一位学生在讲合演示时,将国歌用“加速”效果播放,既不悦耳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国歌的严肃性和庄严感,不能不说是这节课的一大败笔。
三、改进之处
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技能教学效果不错,但有一些问题需注意和改进:
(1)教学进度不易把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更为开放,但这一“放”就不好“收”,每一组的探究程度和进度教师很难把握,实训结束时,有的组提前完成,可有的组只能草草“收兵”,影响效果。以后需采取一些措施,要既能保证探究效果,又不影响进度。
(2)课堂管理待改进。探究性学习法的课堂更为“活”了,这也导致个别学生干扰他人。对此还要想些办法,采取措施在行动上约束学生,最好能使学生都“忙”起来。
(3)评价上有困难。传统教学强调“单打独斗”,学生表现很容易掌控。但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可能有个别学生滥竽充数、混水摸鱼,给教师造成形势一片大好的错觉,影响到教学效果。
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将可能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帮助,并随时成为“教师”。这种教学方式全面应用到技能教学相信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它将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篇三: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 篇三
在上完每一节课后,我都会就这节课不足的地方进行反思和探讨。在上完《认识 internet》这节课后,我通过反思,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从理论知识上让学生对互联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学期开设的第一节网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 internet,认识(范文网★)IE浏览器,怎样打开IE浏览器。由于这节课关于网络的术语比较多,而学生对于这些枯燥的内容不感兴趣,只想上网浏览。新课改要求我们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应该先让学生浏览一些好的网页,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再跟他们说,了解一些上网术语,对他们更好的认识网络有帮助。这样学生知道了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自然就可以集中精力听课了。所以在讲授过程当中,我为学生演示了教学课件,把这些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做到了课件当中。通过课件生动的演示,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它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同时,还知道了上网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对网上信息知道怎样取舍。
2、学生自学效果不明显,没有真正达到小组协作学习
这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先通过自学掌握 80%,剩下的老师讲解。可是效果并不好,有的学生只是照着书读,没有进行思索,离开书本让他用自己的话说根本说不出来。显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
由于我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我设计的自学这一部分并不成功。
当然,在教学活动当中,一节课的设计难免不疏漏之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反思。我觉得应该提倡 "两个允许,三个一点",即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尝试;允许小进步,不允许原地踏步。"三个一点"即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通过反思,初步培养了我的反思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反思态度,敢于质疑、提出不同见解、善于探究的良好的反思品质。学校的研究氛围越来越浓厚,教育观念不断得到更新,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深化。
篇四: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篇四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使学生知道Windows98系统中自带一个画图软件。
2、 掌握画图软件的进入与退出,并熟悉画图软件窗口的组成。
3、 熟练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
4、 通过运用画笔软件绘制小鸡,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画笔软件各部分的操作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的兴趣。
教学重点:绘图软件的操作与应用。
教学难点:曲线工具的运用。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画图”软件是windows98操作系统中所附的绘图软件,利用它可以绘制简笔画、水彩画、插图或贺年片等。也可以绘制比较复杂的艺术图案;既可以在空白的画稿上作画,也可以修改其他已有的画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win98画图软件的操作与运用。
二、新课教学
1、启动“画图”软件:讲解并演示启动“画图”软件的方法与操
作步骤。
A.单击“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
B.将鼠标指向“开始”菜单下的“程序”选项,打开“程序”
菜单。
C.将鼠标指向“程序”菜单中的附件选项,打开“附件”菜单。
D.用鼠标单击“附件”菜单下的“画图”选项,启动画图程序。
启动后的屏幕窗口如图1所示:
2、讲解并演示画图软件的窗口组成:
(1)标题栏:它包含了画笔的标题和图画的命名。
(2)菜单栏:有六个下拉式菜单。
(3)工具箱:有许多绘图工具,绘画时任选一项工具。
(4)线宽框:改变每个工具的线条宽度。
(5)调色板:左面是绘画时的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显示框,右边有28种颜色供选择。
(6)滚动条:上、下、左、右移动绘图区域。
(7)绘图区:在该区作图、绘画。
3、讲解绘画工具的选择和应用:(边讲解边演示)
(1)剪切工具:裁剪工具:它可以定义形状自由的剪切块。
(2)选定工具:它可以定义一个矩形剪切块。
(3)橡皮:可以擦除图面中不想要的部分。
(4)涂色工具:用前景色对封闭区填充。
(5)取色工具:它是用一个图形的颜色填另外的封闭图形区域。
(6)铅笔:可以在绘图区内任意画线,
(7)刷子:与铅笔工具相似,只是刷子工具状态有12种,使绘图更
为丰富。
(8)喷枪:该工具与前两种工具的功能类似,它们留下的痕迹的不
同是由鼠标的拖动速度决定的,速度越们慢,斑点越密。
(9)文字:利用文字工具可以在图画上写字。
(10)直线:利用它可以画直线、水平线、垂直线。
(11)曲线:利用它可以画单弯头曲线、双弯头曲线。
(12)矩形:可以画空心方框或空心矩形。
(13)多边形:可以画一些多边形图形。
(14)椭圆:可以画一些垂直或水平的椭圆环。
(15)圆角矩形:可以画一些圆角方框。
4、实例:“画小鸡” 画鸡身
(课件 、范图演示) 画鸡头
讲解并演示作画步骤: 画鸡眼
画鸡嘴
涂颜色
5、作品存盘退出:(讲解并演示)
讲解:选择"文件"菜单下的"保存"命令, 将所绘制的图画保存磁盘上。
退出画图程序:a.单击画图窗口右侧的关闭按钮;
b.单击菜单中“文件”选项中的退出命令;
屏幕弹出对话框如图3所示;
c.单击【是(Y)选项,保存当前窗口中的
图形并退出画图程序;
d.单击【否(N)选项,不保存图形,退出
画图程序;
e.单击【取消选项,取消退出操作,继续
使用画图程序。
6.练习:选择"文件"菜单下的"新建"命令, 打开一个空白的绘图窗口,绘制小鸡觅食的简笔画。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WindowsXP系统中的画图软件,对画图软件的启动,界面操作,作品存盘与退出,有了初步了解。并且利用画图软件中的部分工具绘制出了可爱的小鸡,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做一些练习,试一试利用这些工具还能画出哪些图形。要使计算机绘制出更多美丽的图画,还需进一步掌握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
教学反思
在画图的窗口中,我让学生来说说,这些工具你猜他们有什么用,因为工具栏的认识是本课的重点。为了避免教师单一的讲述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我让学生说工具的作用,学生会说,油漆桶是填色的,铅笔画图的,橡皮擦画板的等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思维。
课后想了想,其实自己还可以放开些,可以提供一个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试着用工具画一画,没有任何提示,学生自己尝试。学生可以再尝试的过程中,对这些工具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比如一个不规则N边形,比如一个苹果,让学生来参与下,不要整课过重于讲授,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工具的操作都不难掌握,难的是综合的使用,认识画图的最初就让学生来试着画一画,来涂鸦,提高他作画的兴趣,这样的尝试应该让学生来体会的。
纵观学生的课堂表现,对画图的窗口都能熟悉了解,为下一课的学生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篇五: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篇五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组成,并学会了窗口的最小化、化、关闭。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篇六
在教学中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反应快的学生教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反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你在讲什么,还有部分学生上课走神,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讲什么,一堂课就结束了。这种教学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反思:
一、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低年级的时候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作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现在学生在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兵教兵”的教学方法。我让几位电脑基础好,掌握快的同学先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现象。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总之,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七: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篇七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谈谈几点反思:
一、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现在每班学生都在七十人左右,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生教生”的教学方法。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要教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二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本人历来对信息技术课非常重视,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非常感谢校领导能给我这个机会,给我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尤其感谢卢主任,在教学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了调查,对于时下他们最感兴趣和了解的信息技术内容进行了统计和归纳;其次,把学生知识点内容也结合进来;再次,教授了教材上将要学习的某些内容,但是程度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不是很简单,但能为小学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最后,和其他学科的内容想结合,使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本学期,大致教授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基础操作篇
①文件夹的操作(要求每个同学建立一个以自己班级学号命名的文件夹,将今后每堂课的作业都
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②文件和文件夹的搜索
③桌面的设置
(2)网络篇
①学会浏览网页
②申请免费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
③聊天软件QQ的使用
④申请网志(学生Blog)的空间,学会修改模板、发表日志
⑤学会发送电子贺卡
(3)软件篇
①“画图”软件的使用
②用“Word”软件制作小报
③用“Word”软件制作表格
④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完成任务还是比较有兴趣,他们觉得如果能快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能体现出自己的能力。对于依靠软件完成的任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也做的非常好,比如小报、幻灯片和金山画王的图片,有些学生的作品体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我在授课和指导学生的同时,注意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爱好,他们感兴趣的技术,和他们想学的知识,并把这些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力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他们引导到主动学习、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来,也通过不断的交流,增进了和学生之间的感情。
当然,在本学期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掌握知识还不牢固,教过的内容,过了2、3个星期就忘记了;有些学生对于巩固的、知识点重复的练习兴趣不高;由于学生水平的差距,造成讲课效果不一致,往往好的同学已经反复操练了几遍,而较差的同学还未能完成一遍,而我个别辅导的时间有限,因此某些同学一学期内完成的任务寥寥。这些问题在以后都需要改进。
篇八: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 篇八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多次上机实践,才能熟练掌握知识,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服务。因此教师一定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善于动手实践,在反复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技能。例如我在初二《图片的插入和设置》这一堂课上采用了“互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课堂效果不错。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始几分钟,因此我首先采用精彩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开学生的心智,从而调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我采用“互动教学法”,先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本知识,然后教师在教师机上通过实例演示本章重点,继而采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动手在学生机上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各个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辅导。然后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评价改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使学生能够积极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各组拿出最得意的作品在教师机上展示评比,互相评价、借鉴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方面的知识,但“教必有法而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九: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备课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掌握标点符号的输入方法。
2、熟悉句子,标点符号的输入。
重点、难点:
掌握标点符号的输入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上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可以在电脑中输入句子,可是句子中有字、词组还有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怎么输入呢?
二、学习标点符号的输入:
1、切换到中文标点符号。单击“点和逗号”按钮就可以切换到中文标点符号状态,就可以输入标点符号了。
师先演示然后带领学生一起练习输入。
2、标点符号输入练习,。?!、“”《》:;等。学生尝试输入。
三、中英文切换学习。
在输入中碰到英文怎么办呢?
方法:
1、讲解单击ABC图标就可以进行中英文切换,
2、师演示,先单击ABC图标,图标变成A这时就只能输入拼音,(教师输入)。然后再单击A图标,变成ABC就又可以输入汉字了(教师输入演示并带领学生一起做。)
3、学生自己练习输入:我家的名字拼音是xxxxxxx。
四、练习。
上一篇:《军神》教学设计(优秀范文7篇)
下一篇:酒店实习总结优秀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