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金句:
1.“一个人的好坏, 总是混杂一起, 不成套数的。 ” ——赫什白
2.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 “人世间的事情” 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车尔尼雪夫斯基
3.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缺陷。 ——张敏
4.完美因缺陷而显得更美。 ——泰戈尔
5.存在缺陷才能互相弥补。 而完美如圆, 则难以进入。 ——毛姆
经典事例:
01、 西施的大脚。 素有“沉鱼”之誉的西施虽然美丽, 但是脚却比一般人大, 于是她想方设法地掩盖这个缺点,因为她喜欢跳舞, 所以她经常穿长裙, 又为自己特制了一双木屐, 结果因为鞋子高了一块, 不但看不出来脚大, 还因为走路时左右摇摆, 加之长裙飘飘, 反而格外地突出了娉婷身材, 翩翩风姿。
02、 茉莉花香气宜人, 它没有雍容华贵的外表, 但它没有因平凡的外表而受冷落, 反而以沁人心脾的清香赢得人们的喜爱。
缺陷不仅不能遮盖住美丽, 还能铸造美丽。
维纳斯, 世间一切美丽的化身。 无数的艺术家曾想像出无数双不同姿态的手臂, 假想似的安在维纳斯美丽的双肩上, 结果他们无不在否定了自己的设计之后感叹, 只有那个无臂的维纳斯才是最完美的。
03、 盘古开天辟地之时, 天地不分, 浑沌一团, 而正是盘古那一斧辟出的缺陷, 才辟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世界。 女娲补天时, 尚有一块没有补全,而正是因为这一缺陷, 让大地有了四季之分和风雪雷电。大地东倾,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缺陷, 才有了百川入海, 泉水叮咚, 江河瀑布, 才有了孔夫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才有了“奔流到海不复还”“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
04、 月 儿无法永圆不缺是缺陷, 花开无法永开不败是缺陷, 天空不能永保湛蓝亦是遗憾。 但缺陷并不仅仅表示凋零、 陨落, 有时它是一种慑人心魄的美。
比萨塔的倾斜是缺陷, 圆明园的凄凉是缺陷, 维纳斯的断臂亦是缺陷。 但这种种缺陷不会给人以悲的感觉,因为它们是历史的见证, 是精神的化身。 它们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美就美在它的不完整。
05、 既然万物都逃不过缺陷, 那么怎样才能将缺陷变成美丽呢? 这就需要一个平和的心境。
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已成为丑陋的代名词, 他那几何形状的脸, 四角形的鼻子, 马蹄形的嘴,杂草似浓密的红眉毛下小小的左眼, 完全被肉瘤遮住的右眼足以使我们这些读着“触目惊心”, 但他是美丽的,他诚实善良的心灵, 宽广的胸怀让他美丽起来, 美丽的让我们赞叹。 他是坦然的, 心境平和, 所以他美丽。
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谈人生与我》 中说: “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 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 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 ” 朱光潜先生并举其《无言之美》 里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道理: “我们所居的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 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 就在有缺陷, 就在有希望的机会, 有想象的田地。 换句话说, 世界有缺陷, 可能性才大。 ”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 选准角 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人生因悲剧而美丽, 世界因缺陷而完美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们的信中曾说, “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 在《无言之美》 里, 朱光潜先生又进一步说: “世界有缺陷, 可能性才大。 ”作为美学大师的朱光潜先生对人生悲剧的看法, 可谓新颖深刻, 启人深思!悲剧, 也就是人生的一种缺陷, 人面临的一种困境。 面对这人生的悲剧, 许多人“悲观厌世”, 甚至走上轻生之路, 给人留下无尽唏嘘! 但在朱光潜先生看来, 悲剧并不悲, 人生恰恰因为悲剧的存在, 才让人有“希望的机会”和“想象的田地”! 斯言不谬也! 试想一下: 如果这个世界是完美的, 一切都是我们想要的那个样子,我们无须任何的努力便可轻易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 那么其结果会是怎样? ——世界的单调乏味, 人生的了无意义, 昨天、 今天、 明天的毫无区别……如此, 作为有着独立精神、 自由意志的人, 其主体性又将如何彰显? 反之, 如果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 处处存在着缺陷, 人所想要的一切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 甚至通过努力也未必能够得到, 那么人生就会充满着“希望的机会”和“想象的田地”, 作为主体性的人之价值就会彰显出来。
由此可见, 悲剧虽然让人生带有缺陷, 让世界充满不完美, 但同时也给予了人一种“可能性”: 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可能性”!
有了这“主体性”, 人便会“知其不可而为之”, 尽力弥补人生的悲剧, 绽放生命的光彩。君不见, “文王拘而演《周易》 ; 仲尼厄而作《春秋》 ;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 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 修列; 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 ; 韩非囚秦, 《说难》 、 《孤愤》 ; 《诗》 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君不见, 维新志士谭嗣同“愿以颈血刷污政”, 慷慨赴死, 发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生命绝唱; 君不见,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不惧碾作尘, 无意苦争春, 以怒放的生命, 向世界表达倔强”……古往今来, 无数古圣先贤、 仁人志士在面对人生悲剧之时, 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知其不可而为之”, 让生命绽放出了最璀璨的光芒!
有了这“主体性”, 人便会“知其不可而为之”, 尽力完善世界的缺陷, 展现世界的美好。
当下, 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 国际格局发生深刻调整, 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全球治理面临新的课题与挑战。 人类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面对世界如此之缺陷, 却也给爱好和平与发展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主体性的舞台: 李兰娟等科学家们攻坚克难, 研制出新冠疫苗, 让肆虐人类两年多的新冠疫情渐趋稳定; 面对阿富汗战争、 俄乌冲突, 中国等国积极斡旋, 让人类看到了和平的曙光……面对世界的缺陷, 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让这个有着缺陷的世界, 慢慢走向美满!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正处青春年华的我们, 更应该发挥我们的主体性, 投入到时代洪流中去, “就算人生是幕悲剧, 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 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
人生虽然有悲剧, 世界虽然有缺陷, 但因着人的“主体性”——人生因悲剧而美丽, 世界因缺陷而完美!
精彩时评文:
缺陷证明完美
完美, 从来都只是一个概念, 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完美” 的对应物。 由于企业受利益驱动, 其产品离“完美” 的距离就更远一些。 而且, 如果企业真的把“追求完美” 当成理想, 那么这要么会成为一种虚假的口号, 要么会在实践上成为一种错误战略的起点。 这首先是因为完美是需要成本的, 而完美追求越多, 成本追加也就越大; 其次是因为细节无限, 完美亦无限, 而企业的追求有限, 以有限求无限, 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企业和市场发展的历史已经表明, 但凡获得成功, 尤其是经历数十年、 上百年市场风雨依然充满竞争力的企业, 它们在发展理念上, 实质上都是非完美主义者, 或者说, 它们只是将完美限定的某些重要的细节,而任由一些缺憾自始至终存在, 即使这些缺憾是可以明显感知的。 不过, 这样的事实却意外地为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悖论——“缺陷证明完美” 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证据” 。
世界著名打火机品牌芝宝(ZIPPO)就是“缺陷证明完美” 的典型例证。 自 1932 年美国人乔治· 布雷斯代发明了一个设计简单、 不受气压和低温影响的打火机, 并受当时的另一项伟大发明——拉链(ZIPPER)的启发,以“它管用” 为宗旨将这种打火机定名为 ZIPPO, 在至今为止的近 80 年中, 芝宝的设计理念和外观风格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而将体现其宗旨的几项专利发展得近乎(注意是“近乎” )完美, 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培养出数以百万计的铁杆儿粉丝。 正如前文所说, 与追求完美相伴, 芝宝一直任由一些明显的缺憾存在,或者说, 它甚至是在固守着这些缺憾, 以至于在一些粉丝看来, 芝宝的缺憾恰恰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个性,成为辨别产品真伪的一个重要因素。
芝宝的智慧在于, 它将“缺陷证明完美” 这一哲学观念聪明地落实为“缺陷证明真伪” 。 芝宝的机壳内部都有“锈蚀” , 看上去有些脏, 机芯铁皮也有“划痕” , 这让刚接触芝宝的人感到不理解, 但这些“不讲究” 之处正体现了芝宝的生产理念和产品风格。 芝宝追求的是简约, 而从不把功夫下在没用的地方, 不把工艺成本投入到无用的细节。 机壳内部的锈蚀是制作过程中进行表面处理时留下的痕迹, 机芯“铁皮” 看上去像“旧的” , 这些细节缺憾均在打火机内部, 是看不见的, 所以没必要很讲究。 相反, 一些仿冒品为了给人完美的感觉, 却把芝宝放弃的细节做得很讲究, 外行可能会觉得这种“更完美” 的产品应该是真品,但对行家来说, 这种“完美” 恰恰是“马脚” , 一眼即可识破。
“缺陷证明完美” 在生产实践中悄然转化为“不把功夫下在没用的地方” 的原则, 这是一种理念的升华。而这种理念正与芝宝的生产目标——简单、 坚固、 实用, 达成一致。 芝宝几十年如一日所做的工作, 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 告诉消费者什么是打火机。 如果人们连对一种产品的概念都不清楚, 那么他们对该产品的品质要求也就失去了依据, 所谓的“完美产品” , 更是无从谈起。 打火机是这样, 其他任何产品也这样。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说, 企业在生产方面要做的最基本的工作, 与其说是要让消费者知道什么是高品质产品, 不如说是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产品。 只有消费者明白了自己的真实需求, 他们才会对产品有所选择,才会对产品品质有所判断, 才会了解懂得“缺陷证明完美” 哲学的企业恰恰可能提供最有用的产品, 而能够满足消费者真实需求的产品, 才有可能接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