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法律是一种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2、 技能目 标: 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能力, 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初步学会分辨是非、 分析事物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 树立尊重规则、 尊重法律的观念, 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教学重点: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 分析, 归纳
学法指导: 自学-归纳-巩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并引入新课:
播放《今日说法》 片断: 在一个小区内, 一名司机在倒车时把一位老人碾死了的事件(碾了 5 次)。 在看守所里这名司机却说他不知是压了人, 还以为是一个垃圾袋在车下, 结果倒车时倒不动了, 就多倒了几下。 面对这件事我们有何看法?
总结: 我们认为应该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我们的权利, 我们要学法、 用法, 守法, 树立法律意识。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 我们有必要走近法律, 了解法律, 学习法律。
(二) 新课讲授:
1、 那法律是什么呢?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 它明确规定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 什么事情不允许做的, 以此来发挥作用和功能。 只不过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在社会生活中, 人们行为的规范有许多种, 如纪律, 戒律、 规定、 村规乡约、 社会习惯等等, 但它们不是法律。 同样是社会规范, 与道德、 纪律、 规章制度相比较, 法律有其特殊性。
2、 指导学生自学:
A、 那法律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呢?(要求学生在书上找到, 并叫一二个学生来回答)
法律的三个显著特点:
(1)、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 )、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
(3 )、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针对上述三个特点教师一一阐述)
B、 提问: 国家如何来制定法律?
国家制定法律, 是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
提问: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谁?
在我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 行使国家的立法权。
C、 请学生思考: 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后, 是不是所有人都自觉遵守呢? 他们不遵守怎么办?
法律靠军队、 警察、 法庭、 监狱等国家暴力机关保证实施。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和推行的一种行为规则, 而且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因而,它必须在国家权力管辖的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王子犯法, 与庶民同罪我们又怎么理解这句话了? (要求学生在书上找到)
D、 我国法律的特征?
(1)、 我国现行法律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要求
(2)、 我国现行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归纳总结: 法律是什么?
法律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3、 课堂延伸:
请讨论:
1 、《小学生守则》 是法律吗? 为什么?
2 、《族规》 是法律吗? 为什么?
3 、《本班班规》 是法律吗? 为什么?
教师归纳:
(1 )、《中学生守则》 适应的群体只是中学生, 它是由教育部门制定和颁布的
(2 )、《族规》 是封建思想的残余, 它是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的表现, , 只是在封建社会以前, 在本地方民族中起作用。
(3 )、《班规》 是按照学校的规定和《中学生守则》 及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意志来规定的, 它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来遵守, 靠班主任的严格管理来落实, 必要时我们可以修改补充, 对我们全班同学都有约束力。
请你思考并动手做一做:
(四) 课后作业:
道德和法律都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行为规范, 我们的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和心德治国并举, 它们在我闪的社会生活中缺一不可, 从它们的产生来看, 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 知道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知道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 技能目标: 初步培养用历史的、 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 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了解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增强自身法治观念, 做一个知法、 懂法、 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重点: 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 知道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 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增强自身法治观念, 做一个知法、 懂法、 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 分析, 归纳
学法指导: 自学-归纳-巩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游戏: 我们身边的法律
要求: 以四个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说一部法律的名称, 说对一部得一分。
2. 师导入: 法律无处不在,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 哪些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这些法律从何而来呢? (板书课题)
二、 朗读课本内容, 思考下列问题:
1. 怎样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 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3. 法律的含义和本质?
4. 法治的含义、 要求与意义
三、 学习新课(师生研讨案例, 互动学习)
(一)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 运用你的经验:
(1) 观察图片, 解读图片中蕴含的法律教育内容。 这些图片概括了我们的哪些生活与法律有关?
(2) 如果没有这些法律, 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 说一说: 你在生活中和哪些人发生过什么矛盾和纠纷, 是怎么解决的? 解决矛盾和纠纷, 不仅要靠道德、 亲情、 友情来协调, 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3、 出示幻灯片 10 慈善法和反家暴法的制定, 这说明了什么? 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 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4. 分析书中案例, 探究与分享, 理解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1) 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
(2) ) 有人认为, 只要不违法犯罪, 不惹上官司, 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一观点吗?
(3) 小组活动: 请举例说明法律是无处不在的, 例如网络、 学校、 小区、 公共场所、 餐馆商场等
5、 理解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
(1) 播放视频民法总则关乎一生. wmv
(2) 做教材 86 页探究与分享中的连线题
6. 知识梳理: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二) 法治的脚步
1. 人类社会法治发展进程
(1) 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 法律是怎样产生的?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 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早期的原始社会是借助神灵和道德的力量来判定是非善恶, 实行神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国家产生之后, 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但封建专制历史, 有法律而无法治, 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国家权力是君权, 而不是民权,大权集于君王, 把对盛世的追求寄托在“明君贤臣” 上, 其本质是人治。
2. 那么法律的本质是什么呢?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是用来统治国家、 管理社会的工具, 也是调整社会关系、 判断是非曲直、 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 法治的含义是什么? 有什么要求? 有什么意义?
含义: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强调依法治国、 法律之上。
要求: 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 遵守法律, 依法办事。
意义: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四、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有哪些?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简单了解法律的分类; 理解和掌握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
2、 能力目标: 树立“知法、 懂法、 守法和用法” 意识; 提升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 态度、 价值观目标: 感受法律的尊严, 领悟法律的作用; 逐步树立“知法、 懂法、 守法和用法” 的科学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
引导学生树立“知法、 懂法、 守法和用法” 的科学法律意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知法、 懂法、 守法和用法” 的科学法律意识。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师: 同学们好, 前些日子, 邻居家的的王鹏哥哥由于厌学离家出走, 在兰州的一个饭店打工, 他父母找到他后却不能带他回家, 因为他已经和饭店签订了半年的合同并预支了工资, 他的父母多次和老板多次协商都没有解决, 那么同学们, 王鹏的父母该通过什么途径带孩子回家, 让这孩子重新回到学校?
(法律)
可见,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应该了解法律, 懂得法律的作用, 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法律的作用”。
(板书课题)
二、 学习新知
【第一环节】 展示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自学, 并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1. 多媒体出示自学目标, 找学生读;
2. 教师指导自学方法:
首先通读教材,(包括小字部分) 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用钢笔勾画本节重要知识点, 然后根据教材填写学案并标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同时要把握时间(8 分钟), 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学任务。
(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3 组长检查自学情况, 并将本组疑难汇总给老师, 教师叫个别同学上讲台展示自学情况;
【第二环节】 解决疑难, 构建知识框架。
1. 各组对疑难问题进行交流, 教师点拨纠错。(各组互帮解决)
2. 如果学生没有疑难就有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学生用自学到的知识分析教材案例, 说出法律的“调节” 和“制裁、 保护” 的两个作用。 )
老师: 同学们刚才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比较零散, 不系统, 如果不加整理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归纳梳理本课的知识点, 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具体做法: 大家把自己收获到的知识点汇总到一起交给小组长并展示。
3、 由各小组讨论并构建本课知识框架, 在学生整合的基础上教师板书。
(板书: 法律的作用: 规范作用、 协调作用, 制裁和保护作用。)
教师: 通过刚才的自学,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节基本知识, 下面就到了我们对知识的应用环节, 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分析一些热点和焦点话题。
【第三环节】: 指导小组合作下面材料分析, 突破重难点。
材料分析: 《抢盐风波》
1. 把四个问题分给不同的四个小组, 合作完成并展示;
2. 教师点拨归纳并出示答案要求学生将答案整理在学案上。
具体要求:
1、 分析材料: 要读懂材料, 能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思考并联系所学知识, 找到与所学知识的链接点并用准确的政治术语表达。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材料: (看幻灯片)
2、 小组合作:
A、 要分工明确, 由小组长负总责, 记录员做好记录, 展示员负责展示。
B、 要求每个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最后形成本组统一答案(注意: 把握好时间)。
C、 在完成本组任务后认真思考其他组的问题。
3、 小组展示: 由一个小组展示, 另一个小组补充不同意见, 意见一致不必重复。
其他组注意倾听, 也可以发表不同意见。 把统一后的答案写在学案上。
三、 拓展延伸
下面我们再回到课前王鹏的问题, 你们说要通过法律途径让王鹏重新回到学校, 那么王鹏和老板谁违法了, 用你学到的法律知识说说。 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 通过对本材料的分析, 我们不仅进一步的了解了法律的作用, 而且能用一些学到的法律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焦点问题, 让我们从小就能够承担对他人、社会、 国家的义务和责任。
【第四环节】 本课所得: 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本节课的收获。
1. 学生自由发言,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点评并总结本节课。
四、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我们懂得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与法律同行, 做一个学法、 知法、 懂法、 守法的好公民。
上一篇:心理学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