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案祥案模板(精选5篇)_教案详案模板范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案祥案模板(精选5篇)由好文档网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案详案模板范文”。

第1篇:民族 教案祥案(推荐)

导入部分:

师: 先请大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来欣赏一段视频,视频中的他们共同讲了哪句话?

播放:我爱中国公益广告

师:大家一起告诉老师。(我爱中国)

师:太棒了各民族穿着不同的服装,用不同的语言共同表达了“我爱中国”,(教师讲少数民族语言我爱中国),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呢?(想),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家把教材翻到第15页。

板书: 多民族的大家庭

师:大家抬起头来,注意这个“多”字,反义词是“少”,少到一个就是“单一”。同学们联系学过的世界地理回想一下,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的国家?(单一民族、大和民族)。日本只有一个民族——大和民族,那么大家能不能举一些例子证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呢?

生:„„„.课前热身、调动气氛:

师:我们班上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吗?(没有)(有,你是哪个民族的呢?你会讲你们的民族语言吗?(不会,没关系,请坐下)(会,“我爱中国”怎么说,太棒了。)同学们,多民族不就体现在我们身边吗?)。老师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① 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说明我国有56个民族。② 大家看一下这幅图片,认识吗?(展示林妙可图片)。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由56个身穿不同民族服装的小朋友共同护送国旗,(展示图片)。而不是50或者55个小朋友。这也说明了我国有——56个民族。

③ 我要给大家举的最后一个例子跟钱有关,大家今天带钱了吗?拿一张纸币就可以了,不管是红色毛爷爷还是绿色毛爷爷,或者五角、一角都可以。找到“中国人民银行”拼音的位置,大家发现了什么?(有少数民族语言)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大家对比书上的图1.15,比一比,看谁先找出分别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找到请举手?

师:分别是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和壮文。(大家说他回答的正不正确,大家掌声鼓励/女生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师(总结):这些例子告诉我们生活中无处不知识,无处不地理,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现在,我们就把它运用到课堂上来。

新课教学:

师: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节课学习要完成的知识目标。

(展示)

1、认识我国的民族构成2、掌握民族分布与政策

3、了解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师:这节课我们将从民族构成、民族分布与政策和民俗风情三部分来学习。前两个是本节课重点,最后一个是难点。我让同学们男女生分开坐,估计大家已经意识到了,本节课就是男女生同学的一场知识竞赛,到最后输的小组罚唱歌。在本场竞赛中,小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讨论、互帮互助、共同完成目标,大家准备好了吗?到目前为止男、女生各回答正确 个问题。

一、民族构成师: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民族构成,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6页。我将给大家播放一个视频,展示两幅图片,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第一段文字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呆会,老师会点名回答问题。(比较简单)

展示: 问题:

1、为什么汉族以外的其它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2、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是多少?

3、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怎么快速记住?

4、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些?怎么快速记住?

播放:视频 展示:和图,师:大家结合以下两幅图,一分钟时间思考讨论,(开始计时)。

教师观察、辅导学生 一分钟后

师:时间到,大家思考的怎么样了?(若都没完成,再给半分钟。)

第一问:为什么汉族以外的其它民族称为少数民族?请„.起来回答。

生:„„..师:(评价)主要是因为他们人口占总人口的少部分,因此是少数民族。“少”,有多少呢?

师:第二问: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是多少? 请„..回答。

生:„„„

师:92%:8%,你怎么从图上判断的呢? 根据第二幅图,首先看图名,再看图例,这饼状图中哪部分表示汉族呢? 哪部分表示少数民族呢? 太棒了,大家给他鼓掌。

师:接下来,第三问: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怎么快速记住?请„„„.回答。(男生小组同学有没有补充,若没有机会交给女生咯。)

师:很好,人多力量大,就很“壮”。

师:第四问: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请„.回答。

生:„„„„

师:你怎么从这个柱状图中找到答案的呢? 读这种图首先看图名,图例,还要看坐标。横坐标表示民族、纵坐标表示人口,单位是百万,5表示5百万,10表示一千万。因此人口在5百万以上的是在哪根线以上的呢?上讲台指一下。(好样的,大家给她鼓掌。)分别时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族共9个民族,这样太难记了,谁有巧办法能把9个民族快速背下来呢?(有,好样的,但还不够快,想不想知道老师怎么记的呢?)(没有同学,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老师给大家说个巧办法。)

师:谐音联想记忆法:可以想象成“把装满禾苗的车运回家,唯独遗留质量不好,用土蒙上埋葬。”当肥料。记忆成——壮满苗回,维彝,土蒙藏。好,现在谁想挑战,限时10秒,(好样的,巧办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学们把它记在书上。

师:男/女生加油哦!

二、民族分布与政策

师:以上内容是本节课第一个重点,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重点——民族分布与政策。

师:同样,老师将给大家播放相关视频,同学们结合视频和书上的图1.17思考以下问题,此部分不再点名,直接抢答。

展示:问题:

1、汉族和少数民族各主要分布在哪里?哪个省区居住的少数民族种类最多?

2、从全国范围来看,汉族居住的地方也有少数民族,这体现了民族分布的()特点;从小范围来看,某一民族,比如壮族主要聚居在广西,这体现了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对各民族共同发展有什么影响?

3、我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4、我国民族政策是什么?

播放:视频 板书:民族分布与政策(完毕)

师: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限时2分钟。(计时)

教师观察、帮助、直到学生

师:停止讨论,大家思考的怎么样了?(若大部分没完成,再给半分钟。)

师:第一问:汉族和少数民族主要各主要分布在哪里?哪个省区居住的少数民族种类最多?抢答。(举手:下次我说抢答直接站起来。)。

师:你能不能上讲台把分布给大家指出来呢?

生:„„„.师 :(太精彩了,他把学过的内容掌握的非常牢固,/有没有同学补充呢?)。大家联系上一节《众多的人口》知识回想一下,我国人口分布以这根线为界,呈现出 东多西少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占94%左右,西部仅占6%左右。我们刚才又学习了汉族约占全国人口的92%,那这92%能在西部吗?因此,可以推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结合图例可得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云南省,因为他的 图例符号最多。据统计,云南省有52个民族,比如傣族、景颇族、哈尼族、白族等,他们与汉族一起生活在云南,这说明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的特点。另外,就某个民族而言,比如,壮族主要分布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这又体现了民族分布“小聚居”的特点。接下来,抢答题,“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对各民族共同发展有什么影响?抢答。

生:„„„„.师 :(非常不错,女生有没有补充。)增加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民族融合、增强民族间的友谊。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大团结、维护国家的稳定 师 :“大杂居”体现最明显的是 云南省,“小聚居”体现最明显的就是我国的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哪五个呢?抢答!

师:上讲台把位置指出来。

生:„„.师 :点一下民族,看新疆是不是以维吾尔族为主。„„

师:(大家说正不正确,太棒了。/男生有没有补充。)

师:这5个省份都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由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除了自治区,自治机关还有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比如在咱们洛阳就有“瀍河回族自治区”。

师:最后一个问题:我国民族政策是什么?抢答!

生:并不是说汉族人口多就为尊,少数民族人口少就为卑,而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享受同等条件的教育、医疗等,而且参加中、高考还会加分。因为中华民族=1个汉族+55个少数民族。

三、民俗风情

师:本节课重点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去突破难点。了解主要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师:老师呆会将给大家展示少数民族服饰、舞蹈、音乐、民俗活动、建筑、饮食的图片和视频,让同学们来竞猜民族,看看大家课前作业准备的怎么样?每组问题回答正确多的小组胜出加分,小组内可以相互讨论。各小组准备好了吗?

师:第一回合,服饰竞猜

展示:回民服饰

师 :想好了直接站起来,„„„.哪个民族?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太棒了,请坐下)。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士喜爱戴白色圆帽,妇女常戴各色头巾,不仅美观,还有防风沙、信仰 伊斯兰教的因素。

展示:满族服饰

师:这又是哪个民族服饰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头饰)满族服饰高雅华丽,努尔哈赤推行八旗制度后,满族人均在旗,故所穿袍服被称为“旗袍”,我们现在所说的旗袍就源于此。

展示:傣族服饰

师:下一个民族是哪个?„„„„..傣族妇女常穿筒裙,五颜六色美丽的像孔雀开屏。因此傣族舞蹈很多都是模仿孔雀的动作。

展示:朝鲜族服饰

师:继续?„„„..你能说出判断依据吗? 妇女服装一般为短衣长裙。

展示:维吾尔族服饰

师:继续?„„„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具有很明显的西亚风情。

展示:藏族服饰

师:最后一个又是哪个民族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半袒的装束是为了适应高原上早晚温差大的特点,白天很热,脱掉,晚上很冷,穿上。

师:第一回合,小组胜出。师:接下来,第二回合,舞蹈竞猜民族 播放长鼓舞——优美细腻的朝鲜族长鼓舞

播放新疆舞——扭脖子,标志动作

播放藏舞

播放蒙舞——标志动作,斗肩

播放傣舞——标志动作,三道弯。

师:第三回合:音乐竞猜民族

播放:傣族葫芦丝音乐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哈萨克族冬不拉音乐

师:第四回合:民俗活动竞猜民族

播放:傣族泼水节

朝鲜族跳板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彝族火把节

师:第五回合:建筑竞猜民族

展示:竹楼——(它可以排水、防潮、防虫蛇,位于西南西双版纳),傣族竹楼,回族清真寺

西藏布达拉宫

蒙古族蒙古包(建造、搬运都很方便)师:第六回合:饮食竞猜民族

展示:维吾尔族羊肉串、藏族酥油茶

汉族饺子

蒙古族烤全羊(一般在非常隆重的上等宴会才有)

藏族糌粑(用青藏高原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

师(总结):目前 小组略有优势,是不是该 生唱歌呢?那得看接下来的表现如何?

师:好了,同学们,关于少数民俗风情,除了了解他们的服饰、建筑等,还有很多等着大家亲自去探究,但有一点大家必须事先知道,是少数民族的什么呢? 民俗禁忌!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不能触犯他们的民俗禁忌。有没有同学知道哪些民族的什么禁忌的?(回族不吃猪肉)

师:很好,其实,不只是回族。只要信奉伊斯兰教的都不吃猪肉,还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还有那些民族的什么禁忌呢?老师给大家举个例子:如果大家去西双版纳旅游,千万记住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头,特别是女生;进寺庙参观一定要拖鞋!如果违反了禁忌,那将很麻烦!所以,大家下次去某个地方游玩,一定要事先什么? 了解他们的民俗风情,特别是禁忌!

师:这节课知识就学到这个地方,接下来,有最后三道练习题,看看大家本节课知识掌握的咋样?

展示: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56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 B、我国汉族人口占92%,少数民族人口占7% C、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春节

D、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2.下列省(区)与简称、主要少数民族连线,正确的是()

A.广西—粤—壮族 B.宁夏—宁—回族

C.新疆—维吾尔—新 D.内蒙古—内蒙—蒙古族

3、(1)四幅图中分别代表的少数民族是: A:________族,B:________族,C:________族,D:________族。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________图所示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景观的描述。

师:看来大家掌握的非常不错,本节课竞赛 小组胜出,恭喜他们,小组表现也不差。怎么办,唱歌歌曲加分!

第2篇:21《老人与海鸥》教案祥案

21、《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了解故事梗概:

1、这节课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感受海鸥与老人间的浓浓真情。请大家齐读课题。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老人与海鸥的哪些事?

3、作者说: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和那些穿得花花绿绿、挤在一堆向空中扔面包团、观赏海鸥飞旋啄食的人大不一样,他到底哪不一样呢?请同学们认真的读读课文的1---12自然段,将相关的原因划一划。

学生自由读书,勾画相关的句子。

二、研究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一)、研读课文,体会人鸥情深:

谁来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从那些拥挤的人群中,一眼认出那位老人呢? A:穿着不同: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师:他穿的和其他的人有什么不同?

让生用自己的话或借助文本的语言说一说。师:通过三个“褪色”你能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充分谈出老人宁可自己简朴,也„„ B:目的不同

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师: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宁可自己衣着简朴,也要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资来喂养海鸥,而且一喂就是11年,你感受到老人?

师:就是这样一位老人每天宁可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也不坐5角钱一次的公交车,为的就是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谁来读:

师: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几万里路程啊,这是怎样的相依相伴?谁再来读?

师:老人每天都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而且一走就是11年,你体会到?

师:你还从哪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感情很深或者是老人很爱海鸥? 学生自由谈自已读到的句子。

师:你还从哪感受到这位老人的与众不同? C:喂海鸥的样子不同:

师:老人是怎样喂海鸥的?生读3自然段。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让学生借助具体的文字来谈自己的感受。

师:老人很小心地放下饼干丁后,又撮起嘴向鸥群呼唤,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是老人怎样的呼唤?

(这是老人抑扬顿挫的呼唤,这是老人亲昵的呼唤)

(引:平时都是亲人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现在老人却给每一只海鸥起了名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师:谁知道,当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好后,都在向鸥群呼唤些什么呢? 师:听到了老人亲昵的呼唤,鸥群有什么表现?

师:透过这个“扫”字,你又有什么感受?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就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请你想象一下,老人是在怎样的放?海鸥又是怎样的起起落落?

师:大家想象的画面真丰富,用作者的话说,那就是: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谁能带着自己的想象读一读。

师:这是他仔细掰过、大小刚够海鸥吞下的饼干丁啊,谁再来读: 师:他是怎样小心地将饼干丁放在公园围栏上,然后退开一步,嘬起嘴向鸥群呼唤啊,谁再来读:

师:在这有志有色的乐谱中,你听到了什么?假如你就是老人,你会说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鸥,你又会说什么?

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解。

D:关注细节:(此环节机动或放在B环节,你还从哪感受到人鸥情深部分?)师:刚才大家谈得非常好,读得很动情。不知大家注意这个细节了没有?读读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

老人又向鸥群啧(zé)啧呼唤„„

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让学生通过读书和联系上下文体会出人爱鸥,鸥爱人的美好境界。在理解的基础上,让男女生合作读。E:升华感情,加深认识

师:通过刚才的研读,让我们看到了翠湖岸边这位年近70、衣着简朴、爱鸥情深的老人,也正是这位老人,才让“来了,来了。独脚,老沙„„我来喂你

们了。”这深情地呼唤声回响在11年来翠湖湖畔的每一个冬季„„谁来读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想不到

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一到冬天,老人每天都来。可是有一天老人却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有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拖着病体来了。在喂海鸥的时候,他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边走边放,而是坐在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形。这3天,老人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了,就赶着来看海鸥了。没想到这一看就成了永别„„他再也没有力气从那小得只容下一张床的家走回翠湖边,再也无法将那袋已经掰好的饼干丁带到海鸥身边„„从此,翠湖湖畔再也看不到这位衣着简朴、爱鸥情深的老人„„当海鸥们知道了这一切后,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读课文的14—16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书。

2、说一说,海鸥们都是怎样做的?

3、研读:

师:大家看,作者在描述海鸥看到老人的遗像后,先是写到„„又写到„„,请你们都来读读看,看你们能从他们的鸣叫声中都听出什么?

如果你是这“白色旋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会鸣叫什么?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仿佛在说„„),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仿佛在说„„),所以他们扑的是那样近,是那么想„„

师:多么懂事的海鸥、多么深情地海鸥啊,谁愿意来读一读:(推荐一位同学读)

师:让我们合作着来读一读,老师读蓝色,你们读绿色„„

第3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祥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贾祖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花朵万紫千红的原因。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3.掌握本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

4.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5.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花朵万紫千红的原因。2.学习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3.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教学难点:

1.课文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生物学、植物生理学、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等,说明的事理有一定的深度。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同学们,当你漫步花园,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贾祖璋先生写的说明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的事理(科普)说明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板书课题及作者。)

首先我们来看文章的题目,此处的“红”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如学生回答为红色。引导:那我们先看一下“花”,这里是指一种花或是一朵花吗?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显然不是指一种花或一朵花,而是一切的花。所以,这里的“红”也不仅指红色,应该理解为万紫千红)

二、作者简介

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1920年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曾任商务印书馆开的书店编辑。解放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兼编辑室主任,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等职。贾祖璋先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60年代笔耕不辍,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方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了文学与科学的联姻,1981年3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全国科普作品一等奖。

三、整体感知

(一).研读课文,了解花红的原因。

现在老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跳读课文,请思考:(出示PPT)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回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问题? 预设 引导语:看课文的时候大家务必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如第一个回答不完整,另叫一些同学补充;如回答不出,老师作引导,注意从关键句子入手。)这位同学已经回答出来了,作者是从六个方面来回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板书)物质基础 物理原理 生理需要 进化过程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那么,同学们是怎样快速找到这六个方面的?(学生回答:是抓住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除了这六句,我们在文中哪里还可以找到这一句话?(学生回答:第一自然段找到。)那么这一句和另外六句的作用是否一样?它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提问学生,如回答不出老师进行引导。)那好,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人们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提出疑问的同时寻求科学的解释,而2——10自然段正是从各个方面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出科学的解释。由此可以看出第一自然段起的是总起的作用。除此之外,作者有没有给我们做总结?有!在哪里?大家齐读。其实讲到这里,刚才老师叫大家思考的第二个问题也已经解决了,本文采用什么结构呀?(总分总,并板书)3.接下来大家看看,作者在课文中多次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问,那么作用是什么呢?(提问学生,老师引导补充)

明确:其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二).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本文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那么这六个方面是否可以随意调换、颠倒?为什么?(小组讨论2分钟,稍后提问)如果学生回答可以调换,那么听他的理由,并进行引导修正。

(结合同学们的回答进行分析补充)答案是肯定的,不能调换。这些花能呈各种不同的颜色,是它本身因素造成的还是外界因素作用于它?(学生回答)很显然是它本身因素造成的。那我们在看一下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以及进化的观点,是它本身因素还是外界因素?(学生回答:也是本身因素)这种由本身因素造成的我们称为内因。那大家再看一下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属于哪种因素?本身?外界?从文中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外界因素作用于它,也称作外因。那么同学们想一下,内因重要还是外因重要?那我先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位同学,他家里给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条件,学校也给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由于他自己不努力,最终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这下大家应该知道哪个重要了吧?在文中作者是从内因写到外因,从主写到次,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规律的主次来安排行文的先后顺序,所以不能随意调换。

由此可见,作者的行文是非常严密的,我们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也有了大致的把握。那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种类、成因、功能等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先总后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个别到一般、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等。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解了花红的原因,学习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内容比较多,课后大家务必记得对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消化,并尝试找一下本文采用了哪些的说明方法,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这是我们下节课的学习重点。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回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初步了解了花红的原因,花之所以这样红,它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呀?是哪六个?物质基础„„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那么我们如何知道是采用逻辑顺序?因为文中作者是从内因写到外因,从主写到次,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规律的主次来安排行文的先后顺序。看来同学们课后知识梳理工作做得不错,继续发扬。

二.研读课文并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

1、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三.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及其写作特色

说明文的写作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要求语言要生动、准确、具体,行文结构严密清晰。接下来我们就来看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及其写作特色是怎样的。

(一)语言特点

1.大家先来看第4自然段,它举例说明白花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花色由白变红,“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变色;“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极个别的;“一般”修饰“花”,表示特殊情况除外。“萎谢之前”、“早晨初开的时候”、“中午”、“下午”、“初开时”都是在时间上作了限制;“少量的”是数量上的限制;“微”、“淡”、“深”、“渐渐”是对程度的限制。这些修饰和限制性词语的恰当运用,准确而严密地说明了事理。

又如,文中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时,多处恰当地运用了近义词。讲花的初开用“浓艳”,形容色泽的深度,讲人对花红的感觉用“鲜艳”,形容色泽的亮度;说明花瓣由绿色开始逐渐进化,限制“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就用“比较显眼”,修饰进化途径中“最成功”的“红色的花”则用“最耀眼”,等等。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二)写作特色

1.以歌曲名为题,以问为题,以题贯穿全文。

课文的标题借用当时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名,可以更加吸引读者。同时标题也是一个问句,这不由得使读者在阅读时也产生了同样的疑问,更能吸引读者往下读,去探讨问题的答案。纵观全文,由于使花朵呈现红色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作者在每介绍一个原因时,都会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领起,使读者能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要说明的内容。这种方法在修辞上叫做间隔反复。它可以突出文章中心,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2.严密而精巧的结构。

本文运用从不同角度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把比较抽象的科学知识说明得具体而明晰。这与巧妙组织说明材料是分不开的。从全文看,作者紧扣标题,按“设疑—解释(分说)——小结(总说)”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四.拓展延伸

课文标题借用一首歌曲的名字,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主要以学生互动讨论为主)

每个时期都有流行的歌曲,我们平时在写作或交际过程中,都可以用一些歌词,如:以“明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我的未来不是梦”或“明天会更好”等;以“面对困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勇气”等,)(指名让学生再举例。)

除了可以引用歌词之外,我们还可以引用广告词、诗词等等。五.总结

这两节课把这篇文章从整体结构、说明结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这方面作了一点探究。六.作业

老师给大家提供两本书的书名:《十万个为什么·植物分册》、《中国科普文选》。大家课后抽时间读一读,并做好读书笔记,记录自己读书过程中的得与失。

第4篇:第二节平面镜成像教案(祥案)[推荐]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2)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探究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2)难点:像与物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三、实验器材:

教师用器材:大平面镜、教学演示用直角三角板、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学生选用器材:平面镜、玻璃板、量角器、直角三角板、刻度尺、白纸、方格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优美的画面 放松一下。(播放课件)师:面对此情景你有怎样的感受?(生答),(师渗透德育教育)欣赏这么美的风景,你是否有幸福感?这么美的风景是不是要靠大家去保护?(生:是),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课件中平静的水面和我们生活中的一类物品作用相同,它是什么?(生:镜子)对,生活中的镜子可以成像,这节课就探究平面镜成像.板书课题 第四章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大家发现生活中的镜子的表面是怎么样的?(生:平的,光滑的)师:像这种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物理学中叫做“平面镜”。(课件出示:各种平面镜)你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吗?(生:光的反射)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小游戏:两名同学表演照镜子游戏(用镜框代替镜子)游戏中用另一个同学代替了这个同学的像,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师:根据刚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下,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生:猜想(师板书归纳)师:如何来验证刚才同学所说的猜想呢?

3、设计实验

根据导学案的(一)3中的问题思考如何设计实验?并在设计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1)解决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小组同学分两拨,一拨观察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一拨观察物体在玻璃板中像的位置,哪一种更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生:玻璃板)

(2)探究平面镜成虚像

学生站在玻璃板前,另一学生扮演他的像,手拿光屏站在像的位置上,不透过玻璃板让同学们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生:无)

师:我们把这种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做虚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屏幕接收。能够用光屏接收的像称为实像。真实存在的像,你们见到过吗?(生:小孔成像)师出示小孔成像课件.师:小孔成像,像是有光线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3)探究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体大小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师:既然可以用替代法找到像的位置,那么验证像与物体大小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应该可以制订具体的实验方案了吧? 生:小组交流讨论,制订具体的实验方案: 用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点燃的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把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平面镜的另一侧,使之与像重合,观察像、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和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改变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多做几次实验,把数据记录在导学案的表格里。

生展示实验方案(可以两个学生上台),其余小组讨论可行性,没有问题了,进行实验。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观察,提供帮助,找到学生实验小组中有代表性的操作,收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为交流和评估环节做准备。(2)引导学生要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3)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各学生小组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各小组派代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像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这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学生很容易发现平面镜成像的又一特点:物、像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下面自主选择实验桌上的测量工具及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改变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多做几次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导学案的表格内。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5.分析论证

投影展示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只说大小,距离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像和物的大小相同(纠正学生从日常经验中形成的“人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小”这一错误看法。利用人眼对同一架飞机在高空和跟前的不同视觉感受,说明仅凭眼睛观察来判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并不可靠)。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连连看

把我们三次实验的物点用实线连起来,像点用虚线连起来,然后沿着平面镜所在的那条直线对折,你会发现什么?

生:物点连起来的图形和像点连起来的图形重合,师:我们可以用一数学术语来概括这个特点,那就是物和像关于平面镜......? 生:对称。

现在请你们总结一下:平面镜成像究竟有什么特点?

生: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和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练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三.平面镜的应用 1.平面镜可以成像

师:同学们想一下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成像 [生甲]平时梳妆打扮时

[生乙]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生丙]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

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1)讲一段故事: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派出一支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面临来势凶猛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动员全乡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平面镜,把太阳光集中向罗马战船反射,不一会,罗马战船上的士兵被照得头晕目眩,丧失战斗力被迫而退.阿基米德利用平面镜把光反射的原理,击退了敌人,拯救了他的家乡.问题: 你认识到知识的力量了吗?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呢?

(2)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如图甲那样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思考: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为什么不是竖直安装,而是倾斜的? 防止车内的人和物通过挡风玻璃成像在司机的正前方,影响司机观察前面的路况.这也说明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凸面镜和凹面镜

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时间充足的话,可以课件展示。如课上没有时间可课下阅读。四.光污染

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内交流分享。课件展示 五.达标检测.1.一个身高为1.7米的人立在离平面镜1米远的地方,则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__米,像离人的距离是______米。

2.如图所示,平面镜的物象关系正确的是图()

3.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则()A.像变大,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大 B.像变小,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小 C.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的距离也不变 D.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的距离变小 六谈收获..结束语

第5篇:教孩子认识日历的教案祥案

教孩子认识日历的教案

www.cnfirst.net

2008-09-10 18:33:06

网络整理 进入幼师社区|博客

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12个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 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为什么只有28天(不讲闰年和闰月)。让幼儿学会看日历,如今年是哪一年?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又是 几月几日,星期几?一星期有多少天?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从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并教 育幼儿珍惜时间。

教孩子认识日历的教案

中国儿童教育网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当天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

大班“认识日历”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的1.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12个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 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为什么只有28天(不讲闰年和闰月)。

2.让幼儿学会看日历,如今年是哪一年?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又是 几月几日,星期几?一星期有多少天?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从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并教 育幼儿珍惜时间。

二、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2006年全年日历一大张作为教具(要求数字尽量写大)。同时制作并复印供幼儿用的2006年全年 日历表,每人一张。

2.抽答问题的卡片若干张。

3.发动全班幼儿收集各式各样的挂历、墙历、台历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复习认读数字1至12、1至31及序数第1至第12。

2.出示老师自制的2006年的整张日历,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看,并向幼儿介绍这是日历,教大家学说“ 日历”。

3.根据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在学习认数和数数的基础上,让幼儿辨认这是哪一年的日历?并向幼儿介绍 每一大格内是一个月的日历,数数一共有几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几个月了。反复让幼儿回答一年有12个月,并告诉幼儿一年中所有的天数加起来共有365天。

4.再请幼儿看黑板上的大日历,提出问题:一个大格子里(即每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让幼儿自己看格 子里的数字来回答)奇怪,为什么有的格内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吗? 老师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罗马帝国有一个叫凯撒的皇帝。他规定将一年365天分成 12个月,由于他的生日是前半年的单月。所以就规定单月为大月(31天),双月为小月(30天),这样算下来 一年是366天。多了一天,怎么办呢?当时的罗马帝国认为,一年中二月是不吉利的月份(因罗马帝国处死犯人 是在二月),所以凯撒皇帝就决定从二月里减少一天,即二月本应是30天,减少一天就是29天,这样一年就是 365天了。后来凯撒皇帝死了,由他的侄子奥古斯做皇帝。奥古斯的生日在八月,八月本应是小月,30天,但这 个皇帝不愿自己的生日是小月,又将八月改成大月,变成31天,这样又多了一天。于是奥古斯皇帝就决定再从 不吉利的二月中减少一天,所以二月就变成了28天(平月),这样全年又正好是365天了。此日历使用至今,规 定为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也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老师一边说,一边指着日历中每一个月所示的天数给幼儿看)。

5.假如大家不看着日历,能不能将一年中的大月、小月、平月说正确呢?现在,老师教小朋友一个帮助记 忆的好办法。老师示范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头,手背朝向全体幼儿,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关节凸出处数 起,凡关节凸处为月大,凡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陷处为月小,其中二月为月平。月大为31天,月小为30天,月平 为28天(二月),于是有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的口诀。要提醒幼儿,数到七月后要回到食 指关节凸出处,重新开始数八月大、九月小……。这样七月、八月连续两月是大月。

请小朋友模仿老师的样子来学习这种方法,一月一月地练习,学完后试试小朋友学习的效果,先由老师提 问,让幼儿用左手食指指着左手背凸凹部分集体回答:一月是什么月?有多少天?二月是……,特别要提问七 月、八月各是什么月?有多少天?然后再提问九月、十月……。第二遍可提问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也可试问 能力稍差的幼儿,如不行,老师再教。

5.继续教幼儿看日历,让幼儿知道,每大格内,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几,从星期日开始,接下去是星期 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要求幼儿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 几月几日,星期几?先集体回答,请个别幼儿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然后再请个别幼儿回答,并自己上来 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

6.给每个幼儿发一张94年全年日历,让幼儿自己练习看日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说出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再请小朋友二人一组,一人报出时间,另一人在日历表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报几次后二人互换。

7.提问幼儿:每周有几天要上幼儿园?(6天)包括星期天,一周共有几天呢?再指导幼儿看看自己的日历 表,学会看一周,明确7天为一周,一周共有7天。

8.老师讲解一年的意义,如过了一年,小朋友都长大了一岁。问到2000年你们有多大?那时你们想干什么 事?请幼儿自由发言。

9.老师小结,并巩固提问(可集体或个别回答交替进行):

①一年有多少天?

②一年有几个月?

③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几月,有多少天?

④一星期有几天?

回答完后,再让部分幼儿上来抽老师手里的卡片,卡片上提什么问题,就回答什么问题,答对的奖一朵小 红花。

10.欣赏诗歌《时间伯伯》,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时间伯伯 时间伯伯,你是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停止自己的脚步,从过去走到现在,从昨天走到今天,从现在走向将来。时间伯伯,叔叔阿姨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一定爱惜你,跟随你的脚步,做时间的小主人。

11.老师摆出或挂出各种日历,进行展览,告诉幼儿,日历可做成各种形状,如挂在墙上的叫挂历,贴在墙 上的单张日历叫墙历,放在桌上的叫台历,还有小日历卡,有的手表上也有日历。

最后让全体幼儿自由地参观各种漂亮的日历,评评哪一种最好看,设计得最美,自己最喜欢哪一种。全活 动结束。

四、活动延伸

1.在家中,让幼儿从日历上找到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自己练习每天看日历。

2.教室里挂一个日历,让幼儿每天来幼儿园时,轮流撕下一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3.要求每个幼儿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自制2007年日历一张。

中国儿童教育网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当天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

大家有任何问题和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谢谢大家的支持了,因为你们的支持我们将做得更好 ^_^

民族 教案祥案(推荐)

导入部分:师: 先请大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来欣赏一段视频,视频中的他们共同讲了哪句话?播放:我爱中国公益广告师:大家一起告诉老师。(我爱中国)师:太棒了各民族穿着不同的服装,用不同的......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教案(祥案)[推荐]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2)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

21《老人与海鸥》教案祥案

21、《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直接导入,了解故事梗概:1、这节课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感受海鸥与老人间的浓浓真情。请大家齐读课题。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祥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一.教学目标1.理解花朵万紫千红的原因。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 3.掌握本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4.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体会说......

教孩子认识日历的教案祥案

教孩子认识日历的教案www.cnfirst.net2008-09-10 18:33:06网络整理 进入幼师社区|博客 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12个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