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动物学教案_动物学生物学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动物学教案由好文档网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动物学生物学教案”。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为蚕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系统知识,了解动物进化发展的基本途径;树立辩正唯物主义观点,了解动物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动手、实验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

讲课与学习的关系:

① 课堂气氛,以及需要掌握、记住的内容 ② 学习分析、综合所学内容的方法

③ 了解动物学的最新成果及最新发展动态,并了解一些参考资料等。④ 相当一部分内容要在自学中完成,即给予学生更大自学空间。(主动学习)。

使用教材:

《普通动物学》,张训蒲、朱伟义,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考教材

1.武汉大学等编《普通动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华中师院等编《动物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3.江静波等编《无脊椎动物学》(修订本)4.任淑仙《无脊椎动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5.武汉大学等《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6. 吴志强等《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江西高校出版社 7.龚兆锋等《动物学实验教程》山东气象出版社 8.《动物学生物学》,Richard D.Jurd,科学出版社

9.动物学》,周正西、王保青,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0.《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高等教育出版社

11.《脊椎动物学》,杨安峰,北京大学出版社

12.《无脊椎动物学》,姜静波,人民教育出版社

绪 论(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来讲述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及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四个方面的知识,以使学生了解动物学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动物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和我们学习动物学的根本任务。目的与要求:

了解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及动物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动物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初步分类知识;对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动物学的意义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

一、生物多样性概念

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及丧失的原因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1.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现状

2.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 第二节 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

一、生物的特征:

二、生物的分界:

1、二界系统

2、三界系统

3、四界系统

4、五界系统

5、六界系统 此外,尚有八界系统和不同分法的四界、六界系统等。第三节 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的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了解动物各个方面的知识,以服务于人类。

二、意义:动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甚至精神生活密不可分。第四节 动物学发展简和研究方法

一、西方动物学的发展

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

一、描述法

二、比较法

三、实验法 第五节 动物分类的知识

一、分类依据

现在所用的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总和为基础依据。(现已发展到采用染色体、生化组成等特点)

(一)自然分类系统

(二)分类上现有下述几大学派:

1、支序分类学派(Cladistic systematics):

2、进化分类学派(Evolutionary aystematics):

3、数值分类学派:

二、分类等级

四、动物的命名:

生物物种的命名;由国际上订立了共同遵守的法规,它规定由拉丁文命名物种,称为学名(Science name)采用双名法。

四、动物的分门

第六节特种经济动物简介

第一章 动物的个体发育(2学时)

目的与要求:了解和初步掌握多细胞动物的起源、证据及主要学说;了解生物个体发育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掌握生物发生律的概念,了解其在探索各动物类群的亲缘关系及其发展演化上的重要意义。

重点与难点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生物发生律和个体发育。第一节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一、前面已经学习认识了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二、中生动物是一类小型内寄生动物,结构简单,仅有数十个细胞组成,并排列成双层,外层是单层具纤毛的体细胞,包围着中央的1个或几个延长的轴细胞,不同于高等动物的胚层。仅具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分化。多数雌雄异体,由轴细胞行繁殖功能。生活史较复杂。

因此,有人认为是退化的扁形动物,也有的认为是真正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等。第二节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古生物学方面 2 形态学方面 3 胚胎学方面 第三节 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一、受精与受精卵

二、卵裂

三、囊胚的形成四、原肠胚的形成五、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六、胚层的分化

第四节 生物发生律

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是德国人赫克尔(E·Haeckel,1834-1919),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总结了当时胚胎学方面的工作提出来的。他在1866年他的《普通形态学》一书中明确提出:“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如蛙的个体发育:受精卵→ 囊胚→原肠胚→三胚层胚→无腿蝌蚪→有腿蝌蚪→蛙

相对应:单细胞动物→单细胞群体→肠腔动物→原始三胚层动物→鱼类→有尾两栖类→无尾两栖类,即种族发展史。但不能机械理解。具互相联系和补充关系。第五节 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一、群体学说:即后生动物来源于群体鞭毛虫(经典学说)

1、赫克尔的原肠虫学说

2、梅契尼柯夫的吞噬虫学说(实球虫或无腔胚虫学说)

此外尚有,扁囊胚虫学说:认为原始后生动物是两侧对称的两胚层扁形动物演化而来,其证据为现存的扁盘动物——丝盘虫与该学说假设的扁囊胚虫相似。但由于很难想象由两侧对称体形发展为辐射对称的腔肠动物。故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二、合胞体学说

第 二 章 原生动物门(2学时)

目的与要求:①掌握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②了解各纲代表动物的主要形态构造以及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

重点与难点:以各纲代表动物为基础阐明原生动物四个主要纲的主要特征。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但分化出各种细胞器,故能独立生活。作为动物最简单,作为细胞最复杂。身体微小,一般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原生动物一般认为有3万种,(亦有认为有4.4万种),其中化石种类2万种,但为学习方便仍采用早先的分类系统。

第二节 鞭毛纲 Mastigophora

一、代表动物——眼虫Englena、p36 F、A、B、投影图示教。

二、鞭毛纲的主要特征

三、鞭毛纲的重要类群:分为2个亚纲

(一)植鞭亚纲

(二)动鞭亚纲

第三节 肉足纲(Sarcodina)

一、代表动物——大变形虫

二、肉足纲的主要特征:要求学生自己总结、理解

三、肉足纲的重要类群

(一)根足亚纲

(二)辐足亚纲:具轴伪足。第四节 孢子纲(Sporovoa)

一、代表动物——间日症原虫(还有三日疟和恶性疟、卵形疟)

形态和生活史

二、孢子纲的主要特征 第五节 纤毛纲(Ciliata)

一、代表动物——大草履虫(又称尾草履虫)

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

三、纤毛纲的常见种类

第六节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归纳起来可有下述几个方面:

有害方面 有益方面

第三章 多孔动物门(Porifera)(海绵动物门Spongia)

附:扁盘动门(Placozoa)(自学)

目的与要求:了解多孔动物门的形态结构与主要特征;了解多孔动物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与地位。

重点与难点: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

多孔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在滨化上是一个侧支,故又名侧生动物(Parazoa)。第一节 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

生活环境

一、体型

二、体壁结构

三、水沟系 第二节 海绵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生殖 无性生殖 芽球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或异体

胚胎发育的逆转现象:胚胎发育成两 幼虫多数种类形成实胚幼虫后,继续发育时,动物极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胚层,而植物极大细胞留在外面或为外胚层,与其它多细胞动物相反,故称为胚胎发育的逆转现象。

二、再生:再生能力很强,切小块及捣碎,均能重组和独立生活。第三节 分类及分类地位(已知1万种)

一、分类:依骨骼特征分3个纲:

1、钙质海绵纲

2、六放海绵纲

3、寻常海绵纲

二、分类地位

1、具有许多与原生动物相似的结构和机能:

2、属多细胞动物的特征:

3、独特结构特征

第四章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2学时)

附:栉水母动物门(Ctenophora)

目的与要求:掌握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及神经网出现的生物学意义;以水螅为代表,掌握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了解腔肠动物门的系统分类及演化;了解腔肠动物出现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及神经网出现的生物学意义;水螅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腔肠动物门的系统分类及演化。第一节 腔肠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辐射对称体形

二、两胚层

三、原始的消化腔

四、组织分化

五、上皮肌肉细胞

六、具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七、刺细胞

八、个体构造有水螅型和水母型

九、具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方式 第二节 腔肠动物门的分纲

已知有10000多种。分为3纲;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一、水螅纲

二、钵水母纲

三、珊瑚纲(Arothozoa)

四、腔肠动物门三个纲的主要区别: 第三节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制作水泥、观赏、探寻石油等)

第五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2学时)

目的与要求: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两侧对称、中胚层的形成等重要机能结构出现对动物进化的意义;以涡虫为代表,掌握扁形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了解扁形动物的系统分类及演化;了解扁形动物与人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关系,初步掌握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及防治原则。

重点与难点:扁形动物门主要特征及对动物进化的意义;扁形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及防治原则。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两侧对称

2、中胚层

3、皮肤肌肉囊

4、不完善的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寄生者则退化或消失。

5、排泄系统:开始出现了原肾管型排泄系统。(讲涡虫纲时再介绍)。

6、梯形神经系统“脑”→若干纵神经索→索间有横神经。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

7、具有了产生生殖细胞的固定的生殖腺及一定的生殖导管,以及附属腺(前列腺、卵黄腺)等,使交配和体内受精成为可能。

扁形动物约有2万种,分为三纲。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第二节 扁形动物重要类群

一、涡虫纲

二、吸虫纲(Trenatoda)

三、绦虫纲(Cestoida)第三节 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

二、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三、防治原则

第六章 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2学时)

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

目的与要求:了解原腔动物的特征及主要类群;掌握线虫动物门的特征,了解蛔虫的结构、生活史。

重点与难点:线虫动物的特征及主要类群。第一节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二、代表动物——人蛔虫(Ascaris lumbrjcoides)

三、分类:约15000多种,但常见的种类应记住。

四、几种重要的习见线虫 第二节 线虫动物们的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大部分生活于淡水,少数咸水、海水中,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大多数为单体生活,少数为群体生活,有高度的生态耐性(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强)

一、线虫的形态结构特征

二、生殖特点及生活史

三、习见种类

第三节 线虫动物门的重要类群 第三节 原腔动物的重要类群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等 第四节 寄生虫的主要特征、危害和防治 附一:棘头动物门(Acomthocephala)附二: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

第七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2学时)

附:螠虫门、星虫门、须腕动物门

目的与要求:了解环节动物在动物系统演化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掌握代表动物环毛蚓的形态、结构、发育;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分类系统,经济意义与系统发展。

重点与难点: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掌握代表动物环毛蚓的形态、结构、发育;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分类系统。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如蚯蚓、沙蚕、蚂蟥等。由于其多种身体结构的进化特点,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向更高阶段发展。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成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分节现象)(前2节和末节除外)。

同律分节:体除前2节和末节外,其余各节形态上基本相同。

异律分节:各体节除形态结构不同外,所完成的功能也不同的分节现象。

2、次生体腔(真体腔)

3、具有了刚毛或疣足作为运动器官。

4、转完善的闭管式循环系统。(蛭类血管消失,而成为血窦)

5、多数环节动物具有按体节排列的后肾管(少数原始种类为由管细胞和排泄管构成的原肾管)。

6索式(链状)神经系统。第二节 环节动物门的重要类群 生活环境为海水、淡水,陆地及少数内寄生者,约1.7万种,分为多毛纲、寡毛纲和蛭纲。

一、多毛纲

二、寡毛纲

三、蛭纲 第三节 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螠虫门(Echiuroidea)附

二、星虫门(Sipunculoidea)

三、须腕动物门(Pogonophora)

第八章 软体动物门(Mollusca)(2学时)

目的与要求:掌握软体动物门的特征;基本掌握软体动物各类群的特征,掌握主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了解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与系统发展。重点与难点:软体动物门的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系统演化。

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常见的如:河蚌、各种淡水和海水螺类,乌贼(枪乌贼为鱿鱼)、章鱼等。由于大多数具单片或双片的贝壳,所以,在学科门类上尚有“贝类学”,并有专门的教科书。

第一节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构造

三、生殖和发育 代表动物——河蚌(无齿蚌)

一、生活习性

二、外部形态

三、内部构造 第二节 软体动物门的重要类群

目前已知13万多种,依据贝壳、足、鳃、N及发生特点分为以下7纲:

一、单板纲

二、无板纲

三、多板纲

四、腹足纲

五、掘足纲

六、瓣鳃纲(无头类)

七、头足纲

第三节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九章 节肢动物门(Artmopoda)(3学时)

目的与要求: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了解节肢动物的系统分类,初步掌握节肢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掌握昆虫纲的特点及代表动物蝗虫的形态、结构特征;认识常见的节肢动物;了解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重点与难点: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及系统分类,节肢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特别是昆虫纲的特点及代表动物蝗虫的形态、结构特征,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诸如虾、蟹、蜘蛛、昆虫等。尤其是昆虫,几乎无处不在,占动物界种类的3/4-3/2,达100多万种。该类动物除身体分节外,附肢亦分节。故称为节肢动物。该门动物大多数陆生,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类群。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外骨骼

二、呼吸器官

三、循环系统

四、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

五、具分节的附肢

六、具强有力的横纹肌

七、灵敏的感觉器官和发达的神经系统

八、发达的消化系统

九、产生了新的排泄器官——马氏管 第二节 节肢动物的分类

共有约110~120万现存种(说法不一),占动物界的4/5,分类意见不统一。本课本采用2亚门6纲分法:

原节肢动物亚门:体、附肢均不分节,仅体表有环纹。有爪纲,如:栉蚕,也称原气管纲。

真节肢动物亚门:体、附肢分节

第三节 节肢动物与人类 即指经济意义

肢口纲:如鲎

蛛形纲:蜘蛛、蝎等。甲壳纲:虾、蟹、等。

多足纲:蜈蚣、蚰蜒、马陆等。昆虫纲:蝇、蚊、蝗虫等。

第十章 棘皮动物门(自学)

附:毛颚动物门

目的与要求: 了解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动物,了解棘皮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系统发展

重点与难点: 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中,原肠胚期的原口(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另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以这种方式形成口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第一节 棘皮动物门的特征

1、全部生活于海洋中,如:海盘车、海胆、蛇尾、海参等。

2、身体为辐射对称(次生性的,幼体为两侧对称),多为五辐射对称。

3、具发达的次生体腔,由体腔囊法形成(不同于端细胞法)

4、体壁由上皮和真皮组成,有由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针形或片状)。内骨骼常突出于体表形成棘或刺,故名棘皮动物。

5、具有特有结构——水管系和管足。由次生体腔的一部分特化形成的一系列管道,包括:环管、辐管和侧管。有管足的区域称为步带,无管足的区域称为间步带。

6、一般运动迟缓,N系统和感官不发达。

7、雌雄异体,发育经各型幼虫期(具体名称讲各类群时提到)。第二节 棘皮动物的分类

根据体形、柄和腕的有无、筛板的位置及管足的结构,将现存种类分为2亚门5纲。

一、有柄亚门 海百合纲

二、游移亚门 海星纲 海胆纲 蛇尾纲 海参纲 第三节 棘皮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十一章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自学)

目的与要求:掌握半索动物门的特征;了解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重点与难点: 半索动物门的特征及地位。

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Adelochorda)。

体呈蠕虫形,两侧对称,口腔背面有1条短盲囊(称为口盲囊或口索);海栖于潮间带的浅海泥沙、泥地或岩石中。如柱头虫、头盘虫和杆壁虫等。

形态特征自读。半索动物在动物界中的位置

到目前为止分类地位尚有争论,有两种观点:

1、认为半索动物应作为最原始的类群放到脊索动物门

2、认为半索动物作为一个独立的门较为合适

起源: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的亲缘关系接近,可能是由一类共同的原始祖先分支进化而成。发展:由适应不同环境而演化为两支:肠鳃纲(像蚯蚓)、羽鳃纲(像苔藓虫)。

适应辐射:凡是分类地位很接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第十二章 脊索动物门(chordata)(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重点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以及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特征的比较,认识脊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演化而来的。

2、了解脊索动物门中各亚门的特征,掌握起进化路线。教学重点:

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脊索动物分类(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教学难点:

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脊索动物门特征 本门是动物界最高级和最复杂的一门动物,一直的七万种。它们的外形、内部结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等都是及其多样复杂的,与无脊椎动物有亲缘关系,但又有结构上的不同,区别于无脊椎动物的三大特征如下:

(一)脊索:

(二)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三)咽鳃裂:

(四)有尾总是位于肛门后方,即肛后尾(post-analtail)

(五)心脏位于消化管腹方。

(六)骨骼系统为内骨骼(exoskeleton)

(七)后口、三胚层、次生体腔、两侧对称和分节现象,这也是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的相同特点,同时也说明脊索动物是从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的重要类群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万多种,分属于3个亚门,简述如下:

1、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

2、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

3、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ertebrata)本亚门包括:

(1)圆口纲(Cyclostomata)(2)鱼纲(Pisces)(3)两栖纲(Amphibia)(4)爬行纲(Reptilia)(5)鸟纲(Aves)(6)哺乳纲(Mammalia)第三节 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

已知的大约七万多种,现存的四万多种分别属于三个亚门,简介如下:

一、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

1、特征

2、分三个纲:

二、头索动物亚门 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

1、特征

2、代表动物—文昌鱼 第四节 脊椎动物亚门概述Vertebrata: 最大的一个亚门,现存的约四万一千多种脊索动物中,大约有三万九千多种是本亚门动物。分布广,包括现代生存的绝大多数中大型动物,是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的一大类群,因有明显的头部结构而称有头类,生活于各种环境并具有很高级的有机结构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特征

(二)分类

(三)十大器官系统:

第十三章 无颌纲(圆口纲)Agnatha(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2、了解圆口纲的分类及生态 教学重点:

以文昌鱼为代表,掌握头索动物门的特征及分类)圆口纲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文昌鱼的结构与机能

2、理解和掌握文昌鱼的胚胎发育各阶段的特征。第一节 园口纲主要特征

本纲是脊椎动物亚门中结构最低等的一个纲,现存大约50多种,分为七鳃鳗亚目和盲鳗目,即圆口目(甲胄鱼类Ostracodermi)

1、口为吸附型,无上下颌,故有无颌类之称。

2、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3、无偶鳍,是脊椎动物中唯一无附肢的一纲。

4、单鼻孔,位于头部背方。

5、鳃位于咽侧的鳃囊中。

6、内耳只有二个半规管(平衡器)

7、生殖腺单个,无输出管。代表动物—七鳃鳗

第二节 园口纲的重要类群

现存种分为两个目:

1、七鳃鳗目:Order Petromyzoniformes2、盲鳗目:Order Myxiniformes

第十四章 鱼纲(Pisces)(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以鲤鱼为代表掌握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掌握我国鱼类各重要目的特征

3、了解我国的经济鱼类 教学重点:鱼纲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第一节 鱼纲的主要特征

鱼类是与原口类相同,终身水生的动物,但不是寄生或半寄生性。而是自由生活的类群,是脊椎动物中最适于水生的一大类群。

一、外形与运动

二、皮肤和鳞片

三、骨骼系统

四、肌肉系统

五、循环系统

六、呼吸系统

七、消化系统

八、神经系统和感官

九、排泄系统和渗透调节

十、内分泌 第二节 鱼纲重要类群

现有鱼类约24000种,我国2831多种,43目,282科,1077属。根据骨骼的性质分为软骨和硬骨两大鱼类。

板鳃亚纲(鲨目)侧孔总目Pleurotromak 软骨鱼类 鱼纲 全头亚纲(鳐目)下孔总目Hypotremata 肺鱼亚纲

硬骨鱼类 总鳍鱼亚纲(1838年捕到)辐鳍亚纲

第十五章 两栖纲 Amphibia(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以青蛙和蟾蜍为代表,重点掌握两栖类是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

二、掌握两栖类的变态发育和起源及演化。

三、了解两栖类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

1、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2、两栖纲分类

教学难点:两栖纲结构与机能和环境的适应,两栖纲分类依据及常见两栖纲动物 第一节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面临的矛盾)

一、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

二、由水生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三、五指型四肢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两栖纲是从水声道路上的一个过渡类群,已经有了初不适应陆生的较简单的躯体结构,但受精和幼体发育还在水中进行,幼体和水生种类以鳃呼吸,成体具成对附肢,以肺呼吸,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变态(metamorphosis)。意义:

两栖类:是指繁殖和幼体在水中发育,经变态后成体可在陆上生活。幼体具有水生动物特征无四肢、呈鱼形、用鳃呼吸。成体具四肢,用肺呼吸。躯体结构特征:

第三节 两栖纲的重要类群

现存约2480种,分为3目,我国已知约220种,分隶3目,11科,36属。

世界 内蒙古 我国 无足目: 160种 0 2种 有尾目 320种 1种 28种 无尾目 2000种 8种 190种

第十六章 爬行纲Reptilia(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

1.以蜥蜴为代表,学习并重点掌握陆生动物的特征。2.了解爬行类的起源和演化。

重点难点:羊膜卵的结构,发生及演化意义。第一节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爬行纲是脊椎动物第一个真正陆栖纲,是完全适应陆栖生活的开始动物,也是羊膜动物中最低等的一个纲。包括蜥蜴类、蛇类、龟鳖类和鳄类。主要特征是:

1.体外被以角质鳞,或者甲或角质盾化减少水分蒸发。2.皮肤干燥缺乏腺体,无呼吸功能。3.出现了明显的颈部,并具环、枢椎,脊椎分5区。4.具五指型四肢(部分种类除外,如蛇)5.开始出现了新脑皮(灰质),小脑也比较发达。6.12对脑神经。7.心室开始出现分割。8.气管长而开始出现3支气管。9.出现了胸廓以辅助呼吸。10.具后肾,输尿管与输精管分开。11.卵生或卵胎生。12.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羊膜、尿囊和卵黄囊,已完成保护、呼吸和营养功能。

分类:喙头蜥目Rhyncocephalia龟鳖目Chelonia有鳞目Squamata 鳄目Crocodilia

一、羊膜、羊膜卵及其演化意义

二、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爬行纲的重要类群

爬行纲动物现在种类较少,全世界大约6000种

蜥蜴类 蛇类 龟类 鳄类 全世界 3750 3200 220 21 我国已知 150 210 37 23

第十七章 鸟纲(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鸟类各生态类群、各目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的分类依据。

二、了解鸟类对人类的利和害,以及对鸟类的保护和利用 教学重点:

1、了解恒温及其进步性意义。

2、以家鸽为代表,掌握鸟类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对飞行生活的适应。教学难点:了解鸟类复杂的繁殖行为;了解鸟类迁徙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鸟类是自古代爬行类中的拟鳄类进化而来,一方面继承了爬行类的某些结构,一方面又出现适应飞翔和恒温的新结构。第一节 鸟纲的主要特征

一、恒温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躯体结构特征 第二节

鸟纲的重要类群

一、古鸟亚纲Archaeornithes

二、今鸟亚纲Neornithes

第十八章 哺乳纲 Mammalia(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哺乳类作为最高等的脊椎动物的一系列特征(如胎生、哺乳等)。

二、以家兔为代表,掌握哺乳类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的完善性。

三、了解哺乳类对人类的利和害;害兽的防除;以及野生动物的驯养和保护。教学重点:掌握各亚纲、各目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的分类依据。教学难点:哺乳动物身体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关系 第一节、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哺乳动物是我们人类最熟悉,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类动物,这类动物有的为人类提供食品,有作为交通等使役工具,至于鼠类虽是不受欢迎之客,但几乎是无处不有。哺乳动物从体重上讲,最大的蓝鲸达150多吨,长30多米。最小的鼩鼱体重则不足百克,相差近8千多倍。哺乳类的分布非常广泛,从地下到空中,分布在地球的所有空间。至于哺乳动物的形态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态差异非常之大。那么凭什么将这些彼此差异甚大的动物都归入哺乳动物这一庞大的自然类群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1、都能分泌乳汁来喂养初生后代。

2、具有真正的毛

3、具有动物界最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4、颅骨具有两个枕髁。

5、具有异型齿,出现了口腔消化。

6、次生腭将鼻孔咽道与口腔隔开。内鼻孔后移。

7、左体动脉弓与心脏相连,完成循环功能。

8、具7块颈椎(除三趾树懒9块,小食蚁兽8块,二趾树懒和海牛6块外)。

9、胎生、哺乳(除单孔类为卵生外)。

哺乳动物大约有4000种,是脊椎动物中除两栖类3000种外最少的类群,分为三个亚纲。分类:

1、原兽亚纲 Prototheria 如鸭嘴兽(单孔动物)

2、后兽亚纲 Metatheria 如有袋类(有袋动物)

3、真兽亚纲 Eutheria 包括绝大多数哺乳动物

一、胎生哺乳及其演化意义:

二、哺乳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哺乳纲的重要类群

现生存的哺乳动物全世界有4200种左右,我国大约有430种。分3个亚纲,19目。

一、原兽亚纲:是哺乳动物中最原始的,有着与爬行类相似结构的类群。

二、后兽亚纲:即有袋类

三、真兽亚纲(有胎盘亚纲)第三节 哺乳纲的起源和适应辐射

一、哺乳类的起源

二、哺乳类的适应辐射

第四节 哺乳动物生态和野生哺乳动物的保护

一、哺乳动物生态

二、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

动物学教案5

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Porifera 目的与要求:了解多孔动物门的形态结构与主要特征;了解多孔动物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与地位。 重点与难点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 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授......

动物学授课教案

绪 论教学目标:明确动物学的概念,掌握动物学学习的目的、任务以及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重点:动物分类的知识。 教学难点:动物的命名。 授课学时: 2 学时 授课内容:第一节 动......

动物学

我国是世界淡水渔业养殖大国,根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04年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为4855万吨,其中淡水鱼产品总产量为2133.98万吨。全国淡水产品总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44%......

本科动物学教案10

第四章 两栖纲(Amphibia) 两栖类是一支初次登陆成功的脊椎动物,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是一次巨大飞跃。但两栖动物还处于水生到陆生的中间地位,它们还保留着水栖动物祖先的原始性......

本科动物学教案2

第三章多孔动物门(Porifera)或海绵动物门(Spongia)多孔动物(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这类动物在演化上是一个侧支,因此又称为侧生动物(Parazoa)。第一节 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