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_文言文课外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由好文档网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言文课外教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

(一)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把握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掌握翻译技巧。

二、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以对话交流导入

大家认为文言文难学吗?难,难在哪?有些语句不会翻译,以至于读不懂文章。那么,今天我们借《李生论善学者》这篇文章来一起探讨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帮助大家解决这一难题。

(二)读顺文章(多媒体投影材料)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文章读通读顺 1.放声,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没把握的读音和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①王生不说(yuâ)

②李生说之曰(shuì)

③王生益愠(yùn)④不应而还走(xuán)⑤应有邪(yã)

⑥盍不改之乎(hã)

⑦迨年事蹉跎(dài)⑧以昭(zhāo)炯戒(jiǒng)

⑨夫(Fú)善学者不耻下问

⑩几(jī)欲拒人千里之外 2.请一生读文,其他学生注意听是否读准了字音

读后ppt出示以上拼音

3.学生再自由读文,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清句读

盖∕学贵善思

(盖:承接上文的连词,表示原因和理由,相当于“就因为”)4.全班齐读

(三)读通文意

1.小声读文,边读边译

要求:(1)这篇文章所出现的词句,使你联想到课内我们所学的哪些句子,请批注在空白处。

(2)将翻译有困难的词句作上相应的记号。2.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进行交流 交流一:相互补充所联想到的课内语句

交流二:不理解的地方相互探讨,将共性问题作上记号,提交全班交流 交流三:关注词和句子的特殊现象 3.全班交流 老师示例:“王生不说” ①

读句子

这个句子中的“说”使我联想到《论语八则》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假字,高兴的意思 ③

翻译整个句子 ④

提出不会译的地方 预设:

1.联想到课内的语句

⑪“或谓君不善学”联想 “宋人或得玉”“或问之:‘非其有而取之”《许仲平义不苟取》.⑫“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联想 “取之信然”确实,的确

《道旁李树》 年

授课人

总 第课时

⑬“王生不说” 联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假字,高兴的意思《论语八则》

⑭“吾悉能志之”联想

“悉如外人” 全,都 《桃花源记》

⑮“吾悉能志之”联想

a,“处处志之”作标记 b,“寻向所志”记号 《桃》c,““默而识之”记住《论》

⑯“君但志之而不思之”联想“但微颔之”只,仅仅 《卖油翁》 ⑰“王生益愠” 联想 “人不知而不愠”恼恨 《论》

⑱“不应而还走” 联想

“桓侯不应” 答应,理睬

《扁鹊见蔡桓公》

⑲“不应而还走” 联想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

转身就跑

《扁鹊见蔡桓公》

⑳“李生故寻王生”联想“桓侯故使人问之” 特意

《扁鹊见蔡桓公》 ⑴“莫逾自厌”

联想

“学而不厌” 满足 《论语》 ⑵“虽欲改励” 联想“虽我之死” 即使

《愚公移山》 ⑶“王生惊觉”

联想“渔人甚异之”感到„震惊

《桃》 ⑷“谢曰” 道歉

联想 “从而谢焉” 辞谢

《嗟来之食》 ⑸“余不敏” 聪敏

联想 “敏而好学” 勤奋,努力 《论》 ⑹“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联想

“始一反焉” 才 《愚公移山》 2.通假字:

A.王生不说

B.吾悉能志之,盍不改之乎

C.不应而还走。

3.活用现象:

1.不耻下问:耻

意动用法

以„为羞耻 2.请铭之坐右:铭

名词活用成动词

刻 4.一词多义

善:①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

善长

②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4.再次齐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四)师生共同探讨文言文阅读规律 ⅰ文言字词的翻译

学生归纳字词翻译的方法:

1.联想法:遇到一些实词,刚才同学们能够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2.组词法:在单音节词的前或后加词,组成双音节词来推测词义。例如:“王生惊觉”中的“觉”组词,觉悟,觉醒

3.语境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及词语在句子中位置,推断其词性和意义来确定某个实词的意思 ⅱ文言句子的翻译 学生谈翻译句子的原则

直译、字字落实、微调顺意

(五)读懂内容

提问: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学贵善思;②不耻不问;③择善而从之。年

授课人

总 第课时

(六)根据所学方法,练一练 李氏之鸠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②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④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②楹:堂屋前的柱子。③贾(g):做买卖,经商。④十金:十两银子。⑤绐(d i):欺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⑪愿以十金易焉

⑫公必欲市我他所

⑬鸠竟不食,哀号告归

⑭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⑪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

授课人

总 第课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

(二)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把握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掌握翻译技巧。

二、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以对话交流导入

(二)阅读训练(多媒体投影资料)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其真无马邪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策之不以其道 译句。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句。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于是 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

4.文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一句强调了 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2)(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采,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子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1)。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子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2).今贼适疲于西,又务子东,兵法乘劳,此进趋(3)之时也。(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注释: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1.填空答问:这两段文字都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除蜀国外,另两国是____与______;文中的“先帝”指,“陛下”指。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①夙夜忧叹:。

②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年

授课人

总 第课时

3.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分别找出有关句子: 甲文:

乙文:

4.申、乙两段文字都紧扣“诸葛亮上《出师表》”这一中心,写出了哪两层意思?请分层概括回答: ①

(3)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1)蹊:践踏。(2)策:通“册”。(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4)恬:心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7)被: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依僧寺以居 无从致书以观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恃卫之臣不懈于内 c.暮归,亡其牛 其真无马耶

d.录为弟子.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3.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a.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b.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

授课人

总 第课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

(三)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把握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掌握翻译技巧。

二、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以对话交流导入

(二)训练(多媒体投影资料)

(1)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1.解释加点的词。①可以有得: ②其义自见: ③自晓其文: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2)晋平公问子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1)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②安敢戏君乎: ③如日出之阳: ④臣闻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答:。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答:(3)

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年

授课人

总 第课时

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④着冠:成年。⑤岂合:怎么能。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 ②达者七十二人: ③经传无文: ④博士无以对: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据何文,以知之?(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 答:

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答:年

授课人

总 第课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

(四)

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把握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掌握翻译技巧。

二、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以对话交流导入

(二)

训练(多媒体投影资料)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年

授课人

总 第课时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例题:

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

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年

授课人

总 第课时

文言文阅读教案

(五)

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把握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掌握翻译技巧。

二、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以对话交流导入

(二)

训练(多媒体投影资料)

(1)、解释加点词

1、世隶耕

2、未尝识书具 尝

3、父异焉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就:

5、邑人奇之

6、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7、父利其然也

利: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 扳:

谒:

9、不使学 使: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11、泯然众人矣 泯然:

12、贤于材人远矣 于:

13、则其受于人不至也

14、伤仲永 伤:

15、养父母 养:

16、或以钱币乞之

或:

17、从先人还家从:

18、卒之为众人 卒:

19、如此其贤也

贤:

20、固众人 固:

21、即书诗四句 书:

22、卿今当涂掌事 当:

当涂:

2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

2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

见:

25、孰若孤 孰:

26、蒙乃始就学 乃:

27、即更刮目相待 更:

2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

(2)、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年

授课人

总 第课时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泯然众人矣。

5、余闻之也久。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7、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8、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9、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1、蒙辞以军中多务

(3)、回答下列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

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6、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4)、写出《孙权劝学》一文的成语 ————————————————————————————————————年

授课人

总 第课时

文言文阅读教案

(六)

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把握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掌握翻译技巧。

二、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以对话交流导入

(二)

训练(多媒体投影资料)(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以上二段选自课文_________,作者_________.(2分)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世隶耕()(2)宾客其父()

(3)日扳仲永()(4)泯然众人()

3.”未尝识书具“其中”书具“指书写工具,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房四宝。(2分)

4.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其原因是什么?(4分)

5.一个五岁的孩子,连书写工具都没见过,就能”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世上有这样的奇才吗?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何在?(4分)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木兰诗(16分)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戒机,关山渡若飞。溯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妹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找出画线句子的错别字。(2分)

2.指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3分)年

授课人

总 第课时

3.《木兰诗》中的对偶句比较多,请在文中找出两组你所喜欢的对偶句。(4分)

4.本诗是写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但为什么对十年的征战生活写得比较简略呢?请你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3分)

5.木兰的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个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哪些优秀品质?(4分)

(3)阅读《孙权劝学》回答问题。(14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选自_________,这是_________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

(3)治经为博士()(4)见往事耳()

3.写出文中的两个成语。(2分)

4.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2分)

(1)吕蒙拒绝学习的理由是:___ _______

(2)鲁肃对吕蒙变化的强烈反应是:____ ___ 5.俗话说:”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6分)

课外文言文断句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教学过程:一、由一个故事引出“句读”的概念。从前,有一位......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 新民中学刘军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把握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掌握翻译技巧。二、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法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流程:(一) 导入: 以对话交流......

如何读懂课外文言文教案(推荐)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复习——如何读懂课外文言文?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猜度的能力。2.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3.掌握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猜度的能力,提......

文言文课外

11、崔景偁拜师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

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一)徐孺子的故事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世说新语•言语》)1、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