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教案由好文档网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思想、气节品格及《楚辞》相关知识。
2、疏通诗意,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3、反复诵读,梳理结构,把握文意。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字词,感受文章语言上的特色
三、教学难点:目标3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介绍于屈原有关的知识
二、作者生平及《楚辞》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政治。对外主张联齐抗秦。被谗,遭放逐。楚襄王时再遭谗毁,迁于江南多年,后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怀着深沉的忧愤,自沉于汨罗江。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楚辞体的特点:
(1)是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的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2)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3)多用语气词兮,自有舒缓,摇曳多姿。(4)篇幅加大加长,便于抒情,宜于描写,宜于咏叹宜于表现深曲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广阔的生活内容。(5)想象奇妙,比喻生动,描摹细腻,形象鲜明,感情深厚,语言瑰丽(6)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为主转入诗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的开始。
三、与本文相关的故事: 据传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湘君就是传说中尧、舜、禹中的舜。他到九嶷山惩戒恶龙,死在苍梧,他的妃子是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到南方寻找舜,走到洞庭湖附近,听说舜已死,二人抱头痛哭起来,一直哭了九天九夜,眼睛流干了,哭出血泪来。最后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纹,传说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泪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鲜红鲜红的血斑,便是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
四、解决字词义
1、字音 见课本
2、疏通文意:见课本
五、理解全文
1、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诗歌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说它们是悲剧,是因为赴约的双方都错过了相会的时间,彼此都因相思不见而难以自拔,心灵和感情遭受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2、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幽怨 哀婉
3.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A、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
————“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B、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找出来?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A、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
————白薠 白芷 兰草 辛夷 薜荔 杜衡 杜若 石兰„„
B、“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 ————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
六、主题研讨
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
七、总结: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板书: 湘夫人
屈原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教学反思:
《湘夫人》教案
《湘 夫 人》 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知道“斑竹”(板书)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今天还称之为湘妃竹?(展示图片) 师:是的,斑竹就源自于这个神话故事。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
《湘夫人》教案
湘 夫 人【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2、理解本文的主旨。3、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A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二、教学重点、......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2.自主鉴赏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归纳《湘夫人》中的抒情方法。 3.自主鉴赏抒情主人公形象,把握......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一、关于《楚辞》: 所谓“楚辞”,用宋人黄伯思《翼骚序》里的话来说,就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其作品大多借楚国的山川、草木、风物、鸟兽来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