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加速度教学设计(精选8篇)_加速度优秀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加速度教学设计(精选8篇)由好文档网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加速度优秀教学设计”。

第1篇:_加速度教学设计

2013214183 李珊

加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定义;

(2)明确加速度的矢量性,知道如何推导出速度时间公式;

(3)掌握和加速度有关的计算,会用加速度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与加速度有关的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激发求知欲。

(2)通过课堂上的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3)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与分析数据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 实验法 探究法 练习法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5min)

(1)播放视频:1,赛车启动过程

2,猎豹追赶羚羊过程

3,博尔特起跑过程

教师:同学们注意观察赛车速度变化

学生:注意观察

设计意图:感性上认识加速度

(2)总结视频中速度变化

师:很明显,几个运动物体速度的增加量不同,速度增加的快慢也不同,且速度增加大的不一定就增加得快.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用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板书: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2,新课教学(30min)

(1)演示实验(5min):教师演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过程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

教师:让同学配合读数,将数据输入电脑,做成V-t图像

学生:注意读数的准确性,将图像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像的特点与一次函数联系起来

(2)课堂练习(5min)

教师:让学生根据数据接触函数图像的解析式

学生:认真求解

教师:分析图像的截距与斜率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提出概念(5min)

1.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师:速度变化快慢也就是速度变化率,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8“科学漫步”第一、二节。指导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1.什么是变化率?

2.某个量D的变化率(变化快慢)应如何表示?

2.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vat

定义式

(4)加速度矢量性的引入

教师:△v是速度变化,△t为完成此速度变化所需时间.△v=v2—v1.

若速度v1、v2方向相同,且为正方向,△v>0表示加速直线运动;

△v<0表示减速直线运动。

学生:联系刚才的图像思考加速度为正或者为负时图像的不同

(5)结合速度的单位以及加速度的定义式给出加速度的单位

板书: 国际单位:m/s2或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师生共同讨论:加速度分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加速度,瞬时加速度指物体在某个时刻或经过某个位置的加速度.

(6)课堂巩固

讨论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举例说明.

1.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

2.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一定大;

3.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

生:速度大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为零,加速度为零,所以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反之,对于从静止开始加速度的物体,开始短时间内,尽管加速度大,但速度不大.

速度变化大,如果经过时间很长,加速度可能很小;反之,加速度大,是指速度变化快,如果时间很短,速度变化不一定大.

加速度为零,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一定为零;反之,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从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始时刻,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就不可能加速.

师:能否从以上讨论中总结出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生:没有必然的联系.

板书: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从图像看加速度

教师:请同学分析图像1的运动过程

学生:运用所学的加速度的有关知识分析出加速,匀速到减速的过程 教师:让学生说出图像2中两条直线的差异 学生:理解斜率代表加速度

四,小结扩展:

1.什么叫加速度?它的定义式、物理意义、单位各是什么? 2.怎样正确理解加速度?加速度与速度间有什么关系? 3.速度的改变量是否总是速度增加?怎样理解加速度的正负号. 4.根据v—t图像怎样求加速度? 5.怎样根据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去判定物体的运动规律?

五,课后作业

至少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推导出速度时间图像(提示:根据加速度的定义与图像)

第2篇:《加速度》教学设计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象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例动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

教学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和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砝码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让小球分别在倾角较小的斜面和倾角较大的斜面上滚动。提问:小球两次各做什么运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得出:小球两次都是做速度越来越快的直线运动,但后一次速度改变得快。那么怎样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呢? 讨论:速度改变快慢的比较

师: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用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二)新课教学

1、加速度

师: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位置的变化的?例如在直线运动中,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建立数轴AB,设A点在数轴上的读数x1(一维位置坐标,下同)为2 m,B点在数轴上的读数x2为7m,则物体运动位置的变化大小为多少? 生:△x=x2一xl=7 m一2 m=5 m,方向由A指向B。

师:如果物体从A到B是做匀速运动,如果所用时间为t=10s,怎样求这段过程中物体的速度? 生:物体运动的速度v=△x/△t=5m/10s=0.5m/s,方向从A指向B。

师: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同样在10s内,速度从2m/s增加到7m/s,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加的快慢呢? 生:用物体速度的增加量除以所用的时间来描述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增加的快慢。师:如果用a符号表示物体速度增加的快慢,△v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t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那么用公式如何表达呢? 生:a=△v/△t=(7-2)m/10s2=0.5m/s2

师: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往往是不同的,再看下面的例子。

案例1:飞机的速度由0增加到约300km/h,飞机的速度的变化是多少?若发生这一变化用时约30s,则物体的速度平均每秒增加多少? 案例2:迫击炮射击时,炮弹在炮筒中的速度在0.005s内就可以由0增加到250m/s,炮弹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回答第一个案例):300km/h约相当于83m/s,a=△v/△t=(83—0)/30m/s2=2.8m/s2。生2(回答第二个案例):a=△v/△t=(250—0)/0.005m/s2=5×104m/s2 师:上述方法就是变速直线运动中,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其中a=△v/△t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基本定义式。

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v/△t =(vt-v0)/△t v0——开始时刻物体的速度 vt——经过一段时间t时的速度

(2)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3)国际单位:m/s2或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4)加速度也是矢量,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问]用两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变化率做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虽然速度变化快慢相同,但速度的变化情况不同,前者速度越来越大,后者则反之。启发学生思考,只凭速度变化快慢(速度变化率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速度变化的规律,从而引出加速度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4)方向

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定义公式中时间△t是标量,是没有方向的,因此加速度a的方向跟速度改变量△v的方向相同,对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或相反,若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a的方向可用正负号来表示。因此:

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为正值。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反,为负值。

分析:当物体加速时,则△v =(vt-v0)>0,时间△t是标量,加速度a的计算值为正值,如果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即初速度 v0取正值),a为正值则可表示a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或反过来说,若加速度a与初速度同向时,则这个直线运动为加速运动。当物体是减速时,则△v =(vt-v0)

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匀变速运动

生:如果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运动

师:如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那样,加速度也有平均和瞬时之分。在匀变速运动中,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有什么关系? 生:在匀变速运动中,其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增加或减少),每时每刻的加速度,即瞬时加速度与一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即平均加速度相同。师:匀速直线运动可看成什么运动? 生:可看成加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讨论与交流:

师:“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达430 km/h,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 生:不对,当匀速运动时,尽管速度很大,加速度可以为零。

师:运载火箭在点火后的短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很小,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小吗? 生:不对。由公式a=△v/△t可知,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因而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所谓某一个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该量变化的数值。变化率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说一说:

日常生活中,对于运动物体说它走多远,是指路程或位移,说它走得多快,是指速度,而对加速度则没有相对应的典型词语。一般只有笼统的“快”和“慢”,往往指的是速度,但有时也有一些说法是模模糊糊地指加速度。请大家讨论哪些说法中指的是加速度? 生1:汽车的加速性能是汽车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有人说,我这车好,启动快。生2:在百米赛跑中,我们常说某某同学素质好,有很好的爆发力,起跑快。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一些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学生阅读“一些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后应注意:

1。注意标题后括号内标明的“a/(m·s-2)”的含义,注意养成时时关心物理单位的习惯。

2。阅读汽车、电车、旅客列车、炮弹加速时的典型值,形成大小印象。

3。表中汽车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值为负值,这是什么含义?这是因为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而负号只表示其方向,不表示其大小。

师:加速度大小反映了什么?加速度的方向一定跟什么方向相同? 生:加速度大小反映了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加速度越大,速度改变得越快,加速度越小,速度改变得越慢。加速度的方向跟速度改变的方向总是相同。

师:加速度跟速度是否有关? 生:加速度和速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反映了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而速度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不能根据加速度大小,判断物体运动快慢(速度大小),也不能根据速度大小判断速度改变的快慢(加速度大小),同样不能根据加速度方向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方向),也不能根据速度方向判断物体速度改变的方向(加速度方向)。

师: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一定为正吗?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一定为负吗? 生:不一定。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方向一定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但是,加速度是正值还是负值,与正方向的选取有关,若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负值;若取运动的反方向为正方向,则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负值,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正值。

师:加速度增加的运动是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的运动是减速运动。这种认识对吗?如果不对,你认为应该怎样根据加速度判断物体的速度是增加还是减小? 生:不对。加速度的大小反映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并不能反映速度的大小。应该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速度增加还是减小。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无论加速度大小如何变化,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无论加速度大小如何变化,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

师: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有何区别? 生: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而加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不能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大说明物体速度变化得快,并不意味着物体就运动得快;加速度小说明物体速度变化得慢,并不意味着物体运动得慢;加速度为零,说明物体速度不变化,但并不意味着物体的速度为零,物体可能以很大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仅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没有必然联系,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也没有必然联系。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对于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区别,可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v/△t来理解,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而不是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表示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而不是速度变化的多少,速度的变化量不仅与加速度有关,还与时间有关。因此,根据加速度不能判断速度变化的量的大小,反过来,根据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也不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师: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例题剖析:

例题1 做匀加速运动的火车,在40 s内速度从10m/s增加到20 m/s,求火车加速度的大小。汽车紧急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在2s内速度从10m/s减小到零,求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例题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总是相同。错。只有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②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错。速度变化大,但不知所用时间的多少。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对。

2、从v—t图象看加速度

师:速度-时间图象描述了什么问题?怎样建立速度-时间图象? 生:速度-时间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它以时间轴为横轴,以纵轴为速度轴,在坐标系中将不同时刻的速度以坐标的形式描点,然后连线,就画出了速度-时间图象。

思考与讨论: 教材图1.5—3中两条直线a、b分别是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哪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比较大?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a直线的倾斜程度更厉害,也就是更陡些,而b相对较平缓。所以a的速度变化快,即a的加速度大,b的速度变化慢,加速度小。

师:我们可以从直线上任意选择间隔较大的两点来找到这两个点间的速度变化量△v,时间间隔△t。

生:这样就可以定量求加速度了,用加速度的定义式a=△v/△t(2)在v—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的数值等于其加速度。总结、扩展: 1。什么叫加速度?它的定义式、物理意义、单位各是什么? 2。怎样正确理解加速度?加速度与速度间有什么关系? 3。速度的改变量是否总是速度增加?怎样理解加速度的正负号。4。根据v-t图象怎样求加速度? 5。怎样根据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去判定物体的运动规律? 作业:问题与练习

第3篇:加速度课堂教学设计

《加速度》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各种速度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明确加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明确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改变的方向一致,是矢量。明确加速度跟速度,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图片;学生探究实验等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速度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复习速度的定义式,物理意义等内容,再由 生活常见的一些未解决的简单实用的问题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1.定义:物体速度变化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 用a表示

定义式:a=∆V/∆t 单位:m/s2 2.加速度是矢量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的改变量相一致。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致时物体做加速运动 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例题

4.从v-t图象看加速度 总结:v-t图象的斜率k=∆V/∆t=a 教学反思: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通过生活实例,经典例题,简易图形等化抽象为具体进行突破难点。

第4篇:高中加速度教学设计

篇1: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4.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3.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4.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难点: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起动的车辆初始时刻的速度(m/s)可以达到的速度(m/s)起动所用的时间(s)小轿车03020 火车050600 摩托车02010 教师引导学生三种车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发现:三种车辆的速度均是增大的,但它们速度增加得快慢不同。那么,如何比较不同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呢?从而引入加速度。

(二)新课内容 1.速度的变化量

提问: 速度的变化量指的是什么?

(速度由 经一段时间 后变为,那 的差值即速度的变化量。用 表示。)提问: 越大,表示的变化量越大,即速度改变的越快,对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要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必须找到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要找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改变量。2.加速度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1)定义: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指进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3)单位:米/秒2(m/s2)

(4)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5)a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又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例题1] 做匀加速运动的火车,在40s内速度从10m/s增加到20m/s,求火车加速度的大小。汽车紧急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在2s内速度从10m/s减小到零,求汽车的加速度。

分析:由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必须先选一个正方向。一般选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分析讨论:(1)火车40s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什么关系?

(2)汽车2s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初速度方 篇2:加速度教案

1.5《速度变化的描述——加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展示飞机的起飞过程,要求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了解“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的含义不同,又在旁批中指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平均加速度的意义,进而说明瞬时加速度。对重要的v—t图象,教材又设置一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通过v—t图象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和对图象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较难懂的概念。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其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很难分清;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结果,轻过程,再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死记结论,如果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培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实例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3.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象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通过图象确定加速度。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象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含义。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教学法

六、教学特色

本教学使用讲授法,把前面学过的速度与本节的加速度对比的去学习,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区别,从而加深对这两节内容的理解,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以下是三种车加速起步一段时间后的速度,请填下面的表格并比较哪种车速度变化的最快: 大客车:起步15s后速度为60km/h;

小轿车:起步15s后速度为100km/h;

摩托车:起步12s后速度为60km/h;

通过比较三种车的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速度。

(二)、新课的讲解

1、加速度

1.定义: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对比:速度是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2.物理意义: 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其数值越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越快。对比:速度时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a=△v/△t =(v-v0)/△t。对比:v=?x ?t 4.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写作:m/s2或m·s-2(推导加速度的单位)例题1.关于加速度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增加 b、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 c、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 d、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 2.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的方向相同.对比:速度方向为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始终在一条直线上,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1)若vt>v0,速度增大,a为正值,表示a的方向与v0的方向相同;

(2)若vt

解: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即指向墙为正方向

则:v0=12m/s,v=-8m/s t=0.1s 2所以足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00m/s,方向指向足球被反弹的方向.例题3:速度为18m/s的火车,制动后15s停止运动。求火车的加速度

解:已知v0=18m/s,vt=0,t=15s 根据加速度公式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比值(vt-v0)/t是恒定的,即加速度a的大小、方向不改变.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什么是变化率?

一个量的变化跟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该量变化的数值,叫做这个量对时间的变化率。变化率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和时间的比值,因而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

(1)速度大的加速度不一定大(例如飞机以600m/s的速度匀速飞行),加速度大的速度不一定大(火箭刚刚升空时,速度不是很快,但加速度极其大.).(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由a=△v/△t得知)。

(3)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0,加速度为g)。

区别: 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改变的快慢;速度描述的是位置改变的快慢

练习题:

1.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c)a、静止不动 b.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d.做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

2.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叙述中,结论正确的是(d)a.物体的速度越大,它的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也为零

c.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大,它的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d.加速度的大小就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的大小

3.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bd)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 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

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

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 4.下列所说的运动情况,可能的是(abcd)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其速度也增大 b.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其速度也减小 c.物体的加速度增大,但速度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减小,但速度增大

5.以下对于加速度的认识中,哪些是正确的?(b)a、物体的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 b、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 c、加速度表示增加的速度

d、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必然为零

比较速度v、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改变δv、和加速度 a.3、平均加速度

(1)、公式: a=? v / ? t(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平均快慢程度

4、瞬时加速度

(1)、定义:物体运动到某一位置(或在某一时刻)时的加速度

在某一位置附近,或在某一时刻附近,取一小段足够小的时间,物体在这一足够小的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近似称为这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在极小的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等于瞬时加速度

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的运动。这种运动中,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相等。

5、从v-t图像看加速度

1、前2秒内的加速度 2、2s—4s的加速度:0 3、4s—6s的加速度: a?v6?v40?4?m/s2??2m/s2 t4?62 注意: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减小,此时,加速度方

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v-t图像的斜率就是加速度(对比s-t图的斜率是物

体的速度)

练习:

1、甲图中oa、ab、bc段表示质点在作什么运动?试求各段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乙图中oa、ab、bc段表示质点在作什么运动?试求各段时间内质点的速度。

篇3:加速度教学设计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设计

物理学院2009级1班(法库实习点)

郭俊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设计

一、《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1.《物理课程标准》要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必修模块 1中第一主题“运动的描述”中的内容,其基本内容要求是“理解加速度。” 2.教材分析与处理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0年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5节。

教材首先由汽车和火车从起步达到相同速度所用时间不同这一事实,以实际 情景让学生领会引入加速度的必要性。接着通过飞机起飞和炮弹发射两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白不同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不同,表现在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不同,从而引入加速度的定义方法a=△v/△t。加速度的矢量性是一个难点,教材以与速度方向相同或是相反来表述加速度的矢量性。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学好高中物理也离不开数学。本教材注意加强了数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利用v-t图象来表达速度变化的规律。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许多道理是相通的,教材在“科学漫步”部分中把加速度的概念拓展到物理课之外。这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加速度”这一知识点是在时间、位移、速度的基础上安排的,它是力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连接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所以学好本节课对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基础。教学主体——学生是普通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矢量、标量、速度的相关知识。

2.学生认知特征。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类比和分析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须进一步培养。3.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在初中已初步学习了加速度的简单知识,观察过很多物体加速的实例,但是对于怎样去定量的分析仍是十分模糊的。

三、教学策略

1.从日常生活情境出发,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观看法拉力赛车和战斗机起飞的视频课件演示,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探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物理课堂上,为顺利给出加速度定义打下基础。2.以小组合作为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首先,让学生观看图片课件,通过图片课件演示,让学生共同参与,主动学习;其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不同情况下加速度具体的计算方法,引出运用图像法进行加速度分析的便利之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对比值定义法掌握牢固;最后,让学生参与问题讨论,学生对加速度的方向应该如何判断进行分组讨论,既能使学生正确把握判断加速度方向的方法,更能使学生主动建构物理知识结构。3.以任务驱动为环节,逐步建构学生知识体系

学生利用教师设计的导学案,递进完成各个学习任务,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整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性,通过小组探究,归纳总结本节课重点,同时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并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5篇: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2)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加速度。2.能力目标(1)理解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2)懂得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a与r及ω、v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任何一个结论都有其成立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的大小a=rω2=v2/r,并能用来进行计算。2.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刻改变。

三、教学策略讲授法、归纳法、推理法。

三、教学建议1

教材处理1)重点

理解向心加速度的观念,明确它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

2)难点

运用向心加速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释有关问题.

3)疑点l

向心加速度起什么作用?l

怎样进行多因素影响的分析?(控制变量法,可以略讲)

4)解决办法l

充分利用实验说明问题l

充分利用推理说明问题5)栏目处理意见l

48页的“思考与讨论”可作为本章的引入,l

50页的“思考与讨论”是本节的难点,不作为重点,引导用极限思想进行处理。l

51页“做一做”是一个没有实验的探究活动,它给出了提示,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做。2

•学生学习指导(1)向心加速度概念的建立首先要领会它的方向指向圆心,可以用动力学的观点进行理解,但要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2)引导学生去网站查阅向心加速度的几种推导方法或老师给向心加速度推导方法的资料,指导他们学习和领会.3

学习资源l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必修2》l

向心力演示器影视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引言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所以一定受力的作用,因此会产生加速度,本节我们探讨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2

速度变化量首先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改变,在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改变。3

向心加速度

方向:利用动画《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动态演示加速度的方向,体会极限的思想

推导:结合《做一做》分组推导由于三角形AoB与矢量三角形相似,所以可以由此推导出加速度的根据的关系,向心加速度有如下的计算公式:

当线速度v一定时,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当角速度w一定时,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第6篇:加速度教学设计cy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物理》必修(人教版)第一章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之间的桥梁。即力是通过加速度这个物理量与速度、位移建立了数量的关系,加速度还是演绎推导动能定理、动量定理,以及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中间过渡的重要物理量。

【学情分析】

加速度概念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速度的概念以及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速度是通过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在数学中也已经学习了诸如增长率、发芽率等问题。通过类比的教学方法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加速度这一个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符号、公式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b.理解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确定法,会区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c.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求加速度,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类比法的探究推理,掌握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b.学会比值定义的物理思想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思想,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中,感受探究的乐趣,养成分析物理概念的严谨态度和习惯;

b.养成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解释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c.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速度的概念、物理意义和矢量性

难点:加速度的矢量性及其与速度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引课

展示百米晒跑和飞机图片,知道物体运动速度有差异。起跑和起飞过程,速度在不断变化。提出速度变化量vvv,它表示速度变化的多少和方向。展示例题,让学生求

21v出速度变化量。类比数学中的增长率,求出速度变化率。它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t 新课教学

v在物理中,用专有名词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率a,提出加速度的概念——是速度

t的变化量和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是矢量,单位ms2。

分别作出速度增加和速度减少的矢量图,分析加速度方向,得出a与vo同向,物体作加速运动;a与vo反向,物体作减速运动。用存钱和花钱形象类比区分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

v回顾v-t图知识,根据加速度定义a,得出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为正,t物体作加速运动,斜率为负,物体作减速运动。

【板书设计】 加速度

一、速度的变化 1.速度变化量

vvv

21速度变化的多少和方向 2.速度变化率

v

速度变化的快慢 t

二、加速度a1.意义

2.量性、单位:矢量,单位v tms2

3.a与v的关系

a与vo同向

加速运动 a与vo反向

减速运动

三、以V-t图分析a

第7篇:《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1.播放视频欣赏:2009年2月22日进行的大冬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毫无悬念,我国名将张丹、张昊以195.32分夺得冠军,在家门口收获了他们的大冬会三连冠。

2.提出问题:视频中张丹、张昊的运动做什么运动?

4.展示视频1──链球的运动;视频2──播放一段汽车拐弯的视频。

5.根据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提出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链球离手后会沿直线(切线)飞出,运动员如何控制它飞出的方向?

②离手后球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吗?

③汽车转弯处路面要做成倾斜的?路面倾斜直接影响到什么力?转弯则表明了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6.教师在每个问题提出后及时组织同学们做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7.总结归纳:其实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受力问题!我们知道圆周运动也是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力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但链球出手后在重力作用下,做的是抛物线运动,而离手前就能做圆周运动,可见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力与抛体受力还有不同的地方。本节课要研究的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有助于加速度问题的解决。

8.我们已经知道,作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是变化的,一定有加速度。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来确定呢?下面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1.仔细观察后回答:张丹、张昊的运动做圆周运动。

2.认真听老师讲解,并联系实际积极思考。

3.认真思考,讨论、交流后,积极发表见解。

①由于惯性,球离手后失去手的拉力,将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所以飞出时沿切线。②球离手后靠重力做抛体运动。球离手后也受力,做的是斜抛运动,离手前则做圆周运动。可见手的拉力与圆周运动之间有关联。链球转得越快,人就越站立不稳。可见手的拉力大小与圆周运动的快慢有关。

③转弯是曲线运动(其他学生补充:在这里就是圆周运动,不是平抛)使支持力的方向不再是竖直向上的,说明支持力的方向与圆周运动有关;而且转得越厉害,坡度就越大。

进行新课

感知加速度的方向

1.投影图5.6-1和图5.6-2以及对应的问题。图2中地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这个力可能沿什么方向?图2中小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合力沿什么方向?

3.提出问题: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是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上面两个例题却在研究物体所受的力,为什么呢?

4.指导学生用细线和小球做实验。分组用细线拉小钢球、小木球让其做匀速圆周运动,改变小球的转速、细线的长度多做几次。

5.提出问题:是不是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任何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

6.指出:暂时不能,因为上面只研究了有限的实例,还难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然而这样的研究十分有益,因为它强烈地向我们提示了问题的答案,给我们指出了方向,但是我们具体研究时仍要从加速度的定义来进行()。下面我们将对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作一般性的讨论。

1.认真观看交流后回答:图1中地球受到指向太阳的引力作用。图2中小球受到重力、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三个力的作用,其合力即为绳子的拉力,方向指向圆心。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知道了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就可以知道物体的加速度,这样就可以通过力来研究加速度吧。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总是和它的受力方向一致,这个关系不仅对直线运动正确,对曲线运动也同样正确。所以先通过研究力来感知加速度,特别是加速度的方向。

3.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在实验中,充分感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或合外力指向圆心,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也指向圆心。

速度的变化量

1.出示例题:向东做加速运动,初速度5m/s,末速度8m/s,试画出速度的改变量。某物体向东做减速运动,初速度8m/s,末速度5m/s,试画出速度的改变量。

2.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δv的图示。

第一步:分别在a点和b点作出速度矢量va和vb,由于是匀速圆周运动,va和vb的长度是一样的。

第二步:将va的起点移到vb 的起点;末速度v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变化量δv。

第三步:在图上画出速度改变量△v。

3.问:速度的变化量是矢量还是标量?从以上两例我们知道速度改变量可以怎样画法?如果初速度v1和末速度v2不在同一直线上,如何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v?

4.引导学生分析并在黑板上板演画出初速度v1和末速度v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变化量δv。

5.投影学生所画的图示,点评、总结。

6.倾听学生回答,启发和引导学生解决疑难,总结并点评。同时引出下一课题。

1.分组讨论认真思考后在练习本上画出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的图示并回答问题。

2.在老师的引导下画出初速度v1和末速度v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变化量δv。

向心加速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向心加速度”部分,投影图5.6-3,引导学生思考:①在a、b两点画速度矢量va和vb时,要注意什么?②va将的起点移到vb点时要注意什么?③如何画出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变化量δv?④δv/δt表示的意义是什么?⑤δv与圆的半径平行吗?在什么条件下,δv与圆的半径平行?

倾听学生回答,必要时给学是以有益的启发和帮助,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做一做”栏目,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在练习本上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4.巡视学生的推导情况,解决学生推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与帮助,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5..师生互动,共同这样来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图1

如图1所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大小为v,角速度为ω,轨迹半径为r。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经历时间t,位移为s。可以将位移分解为沿切线方向的位移s1和沿半径方向的位移s2。当时间t很小很小时,可以认为物体在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半径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即s1=vt 于是

其方向沿半径方向,即为向心加速度。

投影学生推导的过程,和学生一起点评、总结。

指出:上面的推导不涉及“地球公转”、“小球绕图钉转动”等具体的运动,结论具有一般性: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1.按照老师提出的思考问题,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回答。

2.阅读教材“做一做”栏目中的内容和同学一起讨论并在练习本上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分为5步)

①分别作出质点在a、b两点的速度矢量(长度一样)。

②将va的起点移到b,并保持va的长度和方向不变。

③以va的箭头端为起点,vb的箭头端为终点作矢量δv。

④δv/δt 是质点由a到b的平均加速度,δv 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

⑤当δt 很小很小时,ab非常接近,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接近直角,δv 的方向跟va(或vb)的方向垂直。即指向圆心。

3.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思考与讨论”栏目中提出的问题。深化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典型例题

例:如图所示,一个大轮通过皮带拉着小轮转动,皮带和两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大轮的半径是小轮半径的2倍,大轮上的一点s离转动轴的距离是半径的1/3。当大轮边缘上的p点的向心加速度是0.12m/s2时,大轮上的s点和小轮边缘上的q点的向心加速度各为多大?

解析:p点和s点在同一个转动轮子上,其角速度相等,即ωp=ωs.由向心加速度公式

a=rω2可知:as/ap=rs/rp,∴as=rs/rp·ap=1/3×0.12m/s2=0.04m/s2。

由于皮带传动时不打滑,q点和p点都在由皮带传动的两个轮子边缘,这两点的线速度的大小相等,即vq=vp。由向心加速度公式a=v2/r可知:аq/аp=rp/rq,∴aq=rp/rq×ap=2/1×0.12m/s2=0.24 m/s2。

(点拨: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相同量,找出已知量、待求量和相同量之间的关系,即可求解。)

问题讨论:①在已知ap的情况下,为什么求解a q时要用公式a=rω2

而求解aq时,要用公式a=v2/r?

②回忆一下初中电学中学过的导体的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式:p=i2r和p=u2/r,你能找出电学中的电功率p与电阻r的关系及这里的向心加速度a与圆周半径r的关系之间的相似之处吗?

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出示课堂练习。

2.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知识。

3.组织各小组成员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4.教师对该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评价。

5.指出:①掌握怎样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②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是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

③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式an= =rω2=vω 按照要求完成课堂练习。

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回顾本节知识。

在相互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做好书面总结。

听老师总结,补充修改自己的书面总结。

第8篇: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第五章 曲线运动(五、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3.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二 能力目标:

1.学会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分题

2.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三 德育目标:

通过a与r及、v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任何一个结论都有其成立的条件。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计算。

教学难点:,向心加速的大小,并能用来进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刻改变。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推理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CAI课件、向心力演示器、钢球、木球、细绳 教学步骤: 一 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1)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哪几个?(3)上述物理量间有什么关系?

2.引入:由于匀速云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有何特点?加速度又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二 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2.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求解公式 3.了解向心力的来源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向心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1)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演示实验

a:一个小球,拴住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桌上,原来细绳处于松驰状态 b:用手轻击小球,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当绳绷直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2)用CAI课件,模拟上述实验过程(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a:绳绷紧前,小球为什么做匀速圆周运动?

b:绳绷紧后,小球为何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此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合外力是哪个力?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这个力起什么作用?

(4)通过讨论得到: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b:向心力指向圆心,方向不断变化。c: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2.向心力的大小(1)体验向心的大小

a:每组学生发用细线联结的钢球、木球各一个,让学生拉住绳的一端,让小球尽量做匀速圆周运动,改变转动的快慢、细线的长短多做几次。

b:引导学生猜想:向心力可能与物体的质量、角速度、半径有关。

c: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猜想大向心力可能与m、v、r有关,那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下边我们通过实验来检验一下。

(2)a: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向心力演示器。b:介绍向心力演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构造:(略)主要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使用方法:匀速转动手柄1,可以使塔轮2和3以及长槽4和短槽5随之匀速转动,槽内的小球就做匀速圆周运动。使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横臂6的挡板对小球的压力提供,球对挡板的反作用力通过杠杆的作用使弹簧测力套筒7下降,从而露出标尺8,标尺8上露出的红白相间等方格可显示出两个球所受向心力的比值。

(3)操作方法:

a: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和铝球,使他们运动的半径r和角速度相同观察得到: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向心力也越大。

b: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保持运动半径相同,观察向心力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

c:仍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保持小球运动的角速度相同,观察向心力的大小与运动半径之间的关系。

(4)总结得到: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m、圆周半径r和角速度都有关系,且给出公式:F=mr2(说明该公式的得到方法,空气变量法、定量测数据)

(5)学生据3.向心加速度 推导向心力的另一表达式

(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向心力F的作用下必然要产生一个加速度,据牛顿运动定律得到:这个加速度的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叫做向心加速度。(2)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得到

4.说明的几个问题:

(1)由于a向的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三 巩固训练

1.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___________,而不改变速度的____________。

2.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的转速度为原来的2倍时,它的线速度、向心力分别变为原来的几倍?如果线速度不变,当角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它的轨道半径和所受的向心力分别为原来的几倍? 3.(1)用CAI课件展示思考与讨论中的物理情景(2)分析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各是什么性质的力?(3)木块所受的向心力是由什么提供的? 四 小结

1.什么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有什么特点? 2.向心力的求解公式(1)_____(2)_____ 3.向心加速度的求解公式(1)_____(2)_____ 4.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 五 作业

《加速度》教学设计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

_加速度教学设计

2013214183 李珊加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定义; (2)明确加速度的矢量性,知道如何推导出速度时间公式; (3)掌握和加速度有关的计算,会用加速度的原理分......

高中加速度教学设计

篇1: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

加速度教学设计cy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物理》必修(人教版)第一章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之间的桥梁......

人教版教材加速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材《加速度》的教学设计孙早利高中物理新课程总目标之一是:"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