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范文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中语文教案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范文网给您最好的朋友。
篇一:高中语文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借助拼音,认识“叽、喳、蓬、跃、棱、巢、崭、牌”8个生字,会写“羽、领、捉、理、跃、蹦、灵、晨”8个生字。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3)在阅读中积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活动中,创设活动条件,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通过反复朗读和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有爱鸟护鸟的意识,并感受到“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随文识字,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学会积累词语。
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写“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积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词语。
3、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旨。
教学过程:
活动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提出贯穿全文的三个问题。
1、板书课题:“红领巾”真好。
2、设置悬念:课题中“红领巾”加上了引号,“红领巾”指什么?谁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
活动二:学生自主探索、主体参与,以学定教,解决主要问题。
1、出示课件,默读课文,通过边读边画边想找答案。
2、学生自主读文,读中感悟。随机教学,相机出示课件。
(1)指导朗读第一节。朗读中理解“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梳理、蓬松的羽毛”等词语。
(2)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词语你还会说吗?发散思维,积累AABB形式的词语。
(3)结合课件,多层次的朗读,感受小鸟的活泼可爱。
(4)通过阅读第二节理解为什么要爱鸟,抓住“扑棱棱、捕捉害虫、保护树苗”。
(5)相机出现生字“跃”,学生先观察,师范写,学生再练写,学习写好“足”字旁的字。展示写字成果。
(6)师生合作,有感情地诵读,并指导学生尝试背诵。
(7)观看课件,结合第三节读读、议议,说说怎样护鸟。
3、引导学生小结活动收获,检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完成课后练习题。活动三:深化主题、内化行为,课题延伸。
1、出示课后思考题,说说除了爱护小鸟,我们还应该爱护哪些小动物呢?
2、课外延伸:在生活中怎样用实际行动来保护自然、保护鸟类?为下一节课的语文实践活动作准备。
补充活动:整合教学内容,出示与课文整合后的儿歌,拓展阅读。
小鸟小鸟爱唱歌,
叽叽叽、喳喳喳,
拍拍翅膀扑棱棱,
蹦蹦跳跳真活跃。
少先队员来帮忙,
放鸟巢、树木牌,
鸟儿有了崭新的家。
小鸟小鸟真可爱,
我们都要爱护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写7个生字,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9个生字。
2、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做一件爱鸟护鸟的事,如制作一块宣传牌,找到相关资料向身边的人作一次宣传活动,出一期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宣传墙报。教学重点:书写本课生字教学难点:用实际行动做到爱护鸟类
教学过程:(略)
板书设计26
爱护
小鸟活泼可爱少先队员
捕捉害虫保护树苗
《“红领巾”真好》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写“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积累AABB形式和“()的()”形式的词语。
3、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引入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课题中“红领巾”加上了引号,“红领巾”指什么?谁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带着这三个问题,快打开语文书,默读课文,边读边画边找答案。
(生边默读课文边做笔记。)
二、朗读感悟,解决主要问题
师:谁夸“红领巾”真好啊?
生齐答:小鸟!
师:对!“小鸟”是什么样的?请你来看看。(师出示课件)
(生观看课件)
师:课文是怎么样写小鸟的?你快读读第一节,自由读,有信心地同学大声读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试一试?请你来。
生:清晨,林中谁最快乐???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师:你第一个站起来,奖励你一个红星!你是最勇敢的小朋友!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好,很有感情!把“可爱的”加重音来读。
师: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可爱的”小鸟!
师:好,谁再来试一试。怎么样读出它的可爱来?
(一学生读)
师:“快乐”那里为什么要读成“快乐ノ”?
生:因为是问号。
师:一起读读试试。(全体有感情地读)
师:看一看快乐的小鸟是怎么样的。(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解说课文)师:明白“蹦蹦跳跳”的意思吗?
生:跳来跳去。
师:而且心情是怎么样的?
全体抢着回答:是很开心的!
师:谁能读出它蹦蹦跳跳,很开心?(个别生读)
师:读得真好啊!一只可爱的小鸟在我们面前出现了。它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你来看看——
师:你为什么在笑啊,请你来说说。
生:因为它梳理羽毛的时候很可爱。
师:真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鸟!(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板书“活泼可爱”)师:(课件出示第一节的内容)男同学来读读!读出小鸟的可爱来吧!请女同学认真听。(男生流利地读)
师:我感觉到男同学读得非常地通顺。听听女同学给我们带来小鸟,看看是不是比男同学更可爱?请女同学试一试!(女同学摇头晃脑地读)
师:你们看看“叽叽喳喳”这个词语,认真观察一下,它的特点是什么?生1:很吵的。
生2:四个字都是用“口”字旁的。(学生没有能够思考出来,教师指导给予提示)
师:还有吗?这个词语的特点是怎样的?前面两个字?,后面两个字?师:怎么样的形式?
生3:是AABB的形式。
师:说对了!(板书AABB)前面两个字相同,后面两个字相同。我们以前学过的,你还会说哪些像这样的AABB的词语?(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积累)生4:蹦蹦跳跳。
师:真会学习!书本上就有。全班读一次。(生齐读“蹦蹦跳跳”)生5:开开心心、高高兴兴。
生6:快快乐乐。
生7:进进出出、明明白白。
师:有那么多,我们要学会记住它。
师:小鸟它又可爱又活泼,它还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呢。你来看一看——(出示课件)它在做什么?
生1:捕捉害虫。(教师在演示课件,小鸟在捕捉害虫)
师:树上长了很多的害虫。小鸟它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谁来读读。(一生读)
师:他读对了一个词“扑棱棱”。单一个字的时候读第二声,而在这里就读第一声。像我们以前学过的?
生接话:绿油油、红通通(全体齐读“扑棱棱”)
师:谁可以读出它是一只机灵的小鸟?(一生读)
师:读得真好!小鸟它有什么作用?
生1:捕捉害虫(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然后板书:捕捉害虫)
生2:保护翠绿的树苗。(师板书:保护树苗)
师:小鸟的作用真大,谁能读出它地捉虫子的样子?(一生试读)
师:我听出来了,又勤劳又机灵!你能再读一遍?(生再读)
师:能够把树苗读得更翠绿一点吗?生抓住“翠绿的”这个词再读一遍。师:读得真好啊。他把“机灵的”加重音来读了,请第三组同学来试一试。第三组同学有感情地练读。
师:(师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跃”)今天我们来学写一个“足”字旁的字。师:观察一下“足”与“足旁”有什么不同。有变化吗?
生:“足”字的一撇一捺做偏旁时变成一竖一提。(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里工整地范写)
师:请打开书认真书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三个一”。写完要检查,看有没有要修正的?(学生练写,教师巡堂指导,随机选了一位同学的展示出来)师:大家评一评他写得怎么样?
生1:第一个写得很端正,第二个的“足”字旁要改正
师:观察得真仔细。请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生拿书出来)生2评: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了,笔画都写得很好。
师:嗯!大家向他学习好吧?小鸟又活泼又机灵,我们要保护它,你看谁来了?(师出示课件)
生:“红领巾”!——少先队员来了!他们爱护小鸟,来放鸟巢、树木牌。师:哦,原来你们都明白了!红领巾就是少先队员!小鸟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谁愿意来读读这一部分?(一生读)。
师:如果你的声音能够响亮一点就更好的!谁再来读一读?
生:(大声地读)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红领巾“真好!
师:多响亮!谁能有感情的读读呢?
(生有感情地读)。
师:题目应该加上什么标点?怎样读?
生齐答:叹号。(生练读两种语气:句号和叹号。)
师:谁再来夸夸“红领巾“?(请了四个学生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师小结:抓住重点的词语,就能读出称赞的语气!谁愿意站起来读读?全班同学高兴地站起来读。老师跟着板书:小鸟—称赞—少先队员—爱护
三、自主表现,回归课文深化主题。
篇二:高中语文教案 篇二
知识与技能:
⒈了解和掌握书序的特点。
⒉掌握文言词语:咸、毕、惠、信、兴等词的意思和用法。
3、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份省略等语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⒈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意旨。
⒉背诵课文,培养熟记能力。
⒊鉴赏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⒋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叙、议巧妙融合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
2、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以及掌握归纳多义词的义项。2.体味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有致的语言特色。3.背诵课文。
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解决办法:1.加强朗读,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反复诵读。2.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了解作者及“序”的有关知识。
2、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思路。
3、讲读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百世,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吧!
二、解题,介绍作者
(1)《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兰亭宴集序》。序,文体的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文字。书序一般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这里用以记事。
兰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西南兰渚,此地有亭,故称兰亭。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举行盛大的文人宴会,临流赋诗,抒发情怀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本文。
(2)介绍作者及写作目的。
王羲之,东晋琅邪临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门。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和杰出的书法家。青年时有美誉,朝廷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为王右军。
他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记叙兰亭景致和宴会盛况;二是借这篇序言表达自己的观感。全文既写出了作者与名士的宴饮之乐,又写出了欢乐有尽,人生短暂的感慨,是一莴流传千古的名篇。
三、整体感知
⒈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音节,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⒉教师指导朗读:
正音:会(ku?i)稽修禊(xì)激湍(tuān)流觞(shāng)曲水齐彭殇(sh?ng)游目骋(chěng)怀
语调:“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要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⒊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一次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⒋了解“序”的体裁特点。
提问、讨论: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指出本文中能体现“序”的特点的内容。
[点拨]: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作为书序,本书介绍了作诗的缘由(由修禊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作诗的精彩(“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意义。这便是本文不同于一般书序之处。
⒌请大家以小组学习的方式,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下标记,一会我们共同解决。
⒍提问: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作者的情感是在变化着的,好请大家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并分析作者感情的变化。
(2)明确:“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作者的情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⒎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要点。
[明确]第一部分:叙宴集盛况。(乐)
第二部分:发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明作序目的。(悲)
四、赏析课文
⒈学习第第一部分,理解文意。
(1)教师强调重点字词:毕、咸:全、都。修:长、高。引:招致、招引。其次:其间。次,旁边。惠风:≤≥和风。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所以:这里是“用来”的意思。极:尽。娱:乐。信:确实。
(2)请两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3)教师提问:第二段最后一句写到宴饮“信可乐也”,文中都写出哪些“乐”?
明确:一是名士相聚之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二是环境优美之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三是气候宜从之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四是相聚狂欢之乐:“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是以畅叙幽情。”
(赏心、乐事、良辰、美景——四美并具。)
⒉指导学生背诵第一部分。
理清背诵思路:第一部分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周围的环境、场面,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
五、总结
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珠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我们仿佛看到这些雅士们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同时这为下文的议论和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六、布置作业
1、翻译第一部分文字。
⒉结合课文,展开联想,写一段文字,描写兰亭的美景,2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1.学习第二、三两部分并背诵。2.总结全文,鉴赏本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第一节
二、讲析第二部分:
⒈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节,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
⒉指名学生翻译重点语句(教师提示重点字、词)。
①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或,悟,因)
②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③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系)
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化”、“期”的翻译)
⒊学生齐读课文
⒋讨论分析:
⑴提问:本段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是如何逐步展开的?
明确:作者承接上文“乐”,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
⑵由第一自然段的“乐”转入本节的“忧”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明确:“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⑶本节的议论与前一段的叙事是如何联系的?
明确: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是承上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下面承此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趣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议论,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⒌学生试背第二部分
三、讲析第三部分
(1)学生齐读第四段
(2)指名学生口译第四段
重点字词提示:①若合一契②临文嗟悼③一死生,齐彭殇④其致一也
(3)讨论、分析:
①作者在这段中抒发了哪些感慨?
明确:一是“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二是“后之视今,亦犹今视昔”。
②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认为死就是死、生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的意味。在对老庄哲学虚无主义世界观的批判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生的眷恋和热爱;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因为作者认识的局限性,更多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③如何理解这篇书序行文的巧妙?
明确:作者写供后人阅读的《兰亭集序》,却先写阅读昔人兴感之作,由“今之视昔”想到“后之视今”亦是如此,为使后人也对今天的所为所思“兴怀”,所以“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便“后之览者”也会“有感于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舌人有感串联起来,巧妙地交代了诗集的由来,说明了编集的目的。
(4)学生试背第三节。
四、总结全文(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感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明确:第一自然段中从作者对此次宴集环境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快乐的,道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第二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从而与第一自然段的乐生之旨相一致。第三自然段,作者在尽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生死”“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这在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时代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2)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有致,体现在哪里方面呢?
明确:本文仅325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而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满纸,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略举数例如下:
1、写景。以“崇山峻岭,茂森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1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
2、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语,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趣。
3、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又如“临文嗟悼”,也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发生共鸣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一二。
2、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兰亭集序
王羲之
第一部分:叙宴集盛况。(乐)
第二部分:发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明作序目的。(悲)
篇三:高中语文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罕、袭、泛、滥、疯、篷、撑、脖、旷、扰”,积累8个词语,能区别“像”和“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3、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二、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2、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发明家爱迪生,今天,让我们来英国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
2、板书:牛顿在暴风雨中
3、出示课文第1-4节,找找哪些地方看出暴风雨很大。
4、交流句子,随机进行生字教学:“罕、袭、泛、滥”。理解“罕见、袭击、泛滥”的意思。
5、师: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你们会怎么做?
6、交流。
7、齐读第1-4节。
8、师: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听课文录音5-10)边听边想,你有什么疑问?
9、学生质疑。
(预设:牛顿为什么在暴风雨中做实验?做什么实验?他真的“疯了”吗?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二)学习生字,细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2、生字教学:
“蓬、疯、撑”正音。“蝙蝠”交流记字方法。“扰”找姐妹字:“优、忧、犹”
3、解决问题一:牛顿在暴风雨中做什么实验?
(1)读6-8节,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第7节)
(2)交流:牛顿想了解风力。
(3)师生接读第6、7节:牛顿的头发┅┅浑身┅┅有时候┅┅有时候┅┅每跳一次┅┅有几次┅┅
(4)板书:了解风力
4、解决问题二:牛顿为什么要在暴风雨中了解风力?
默读5-8节后,用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交流找到的有关句子。(第8节2-5句)
5、解决问题三:他真的“疯了”吗?
(1)再读第8节。
(2)思考: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3)板书:爱研究勇敢
6、解决问题四: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思考:妈妈明白了什么?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读妈妈想的内容。
(三)复习巩固。
1、选词填空(词句活动室第一题)
2、妙笔生花。(词句活动室第二题)
(1)比较句子:妈妈寻找牛顿。
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
(2)读一读,多了哪些词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具体描写了妈妈当时的动作和焦急的心情)
(3)(圈画动词)小结:这样句子就更具体、更形象了。
(4)练习写话:爸爸查找资料。
四、课外延伸:
查一查:牛顿的其他故事。
篇四:《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要求:
1、掌握若、说、辞、鄙、微、之六个文言词的用法。
2、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并体会其写作特点及烛之武说秦的语言艺术。
3、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课文第三段即说秦部分。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及特点。
教学课型:讲读课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和讲读第一、二段。
教学步骤:
一、引入课题和释题(5分钟)
1、标题重点释“退”和“师”两个词,然后理解标题的含义。
2、简介《左传》。
这可让学生自己完成,师只作扼要的补充。
二、展示并简释教学要求。
(5分钟)
三、初读全文,处理生字读音,试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4分钟)
原则上计划由教师完成,也可视具体情况抽学生来完成。
四、讲读第一段(10分钟)
1、抽生朗读本段,注意生字词读音。
2、讲析本段
译释由学生完成,师只作扼要补纠和简要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伏笔手法和语句深意,全段作用。
3、让学生齐读全段。
4、处理练习一之中的第1小题,要求学生试译回答,然后指导学生背诵本段。
五、讲读第二段(15分钟)
1、抽生朗读本段,注意生字词读音。
2、讲析本段
① 重点讲析三个文言词“若”、“之”、“辞”的用法和人物对话。
② 字词句的理解仍然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完成为主,师纠补为辅。
对要求掌握的三个文言词的用法要板书列于黑板上,对话部分要让学生试作语气练习。
③ 小结的内容包括情节的曲折性、写法的详略和表达的特点。
3、生齐读本段,然后处理相关练习。
4、指导学生背诵本段。
六、指导并检查学生背诵这两段。
(3分钟)
七、指导学生预习后面的两段。
(3分钟)
方法是读熟和背诵(包括生字词读音的认定)
(下课)
第二课时
讲读课文第三、四段。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检查前两段的背诵情况及对内容的理解。
2、检查三个文言词的用法。
3、检查三、四段的通读情况。
二、讲读第三段(25分钟)
1、讲读重点包括“说”、“鄙”、“之”三个文言词的用法和关键语句的语气及特点。
难点是说辞的语言艺术性。
2、语句的疏通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重点部分的教学方法同前课时。
说辞的艺术性借助于层次的划分去理解。
讲析完毕注意让学生齐读全段。
3、处理课后相关练习,方法同前。
4、布置学生试背本段。
三、讲读第四段(10分钟)
1、抽生读文。
2、讲析方法
基本方法同前,注意强调“微”和“之”的用法。
分析重在晋文公话语的结构特点。
切莫忘末尾要齐读本段。
3、背诵本段。
4、处理课后练习一(4)
四、小结全文(5分钟)
1、写作特点
① 结构线索:单线,时间为序。
② 写法:详略分明,详写说辞,略写情节。
③ 表达:语言(对话)描写为主。
2、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① 熟读成诵。
②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下课)
附:板书设计
说退 军队
13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注释
要求:
1、若、说、辞、鄙、微、之
2、字词句,写作特点、语言艺术。
3、熟读、背诵。
第一课时:若、辞、之 第二课时:鄙、微
若 鄙
1、(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1.(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2、(若使……)假如 2.(越国以鄙远)边境
3、(若毒之乎)你 3.(肉食者鄙)浅陋
辞 微
1、(辞曰)推辞 1.(则名微而众寡)微小
2、(辞去)告别 2.(微闻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3、(不辞劳苦)推托 3.(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之
1、(辍耕之垄上)到、往(谓动)
2、(子犯请击之)他们(秦军)(动后作代) ★释词译词要诀: ★译法要诀:
3、(是寡人之过也)的(名前作助) 实词看上下文 直译为主,
4、(臣之壮也)不译(主谓之间) 虚词看语法 意译为辅。
第三课时
朗读、背诵训练和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步骤:
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10分钟)
1、朗读要求:对话的朗读要表现人物的情绪和思想、态度。
叙述朗读要体现伏笔和照应这样的写作手法运用上的作用。
2、朗读要逐段进行,要结合课文的练习进行。
二、背诵指导(15分钟)
1、在朗读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还要注意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注意背诵要讲究方法,长段要分层,特别是要注意容易混淆出错的地方的区别方法,训练要突出重点,力争在课内完成。
三、完成课后练习(15分钟)
1、审题、做题方法的指导。
2、注意为答案找理由。
四、师生一起交流总结本课文学习的方法、心得。
(5分钟)
师最后作归纳:1.知识要点的学习。
2、学习方法的运用。
(下课)
教后记:
1、文言文讲读课教学须强化读背的训练,把教与读和背有机统一起来。
2、文言虚实词的教学要结合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的教学进行,确保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会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直到能够举一反三。
3、教学步骤要简明扼要,安排要有条不紊,特别是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内容与规律合理规划和分配好各步骤的教学时间。
篇五:高中语文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学会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来描绘刻画人物。
⑵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⑵通过本文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
教学重点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位记者采访金岳霖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曾祺听后立马反驳:“古有秦少游,今有双黄蛋,我汪曾祺还要排在后面呢。”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解题
从题目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信息?
明确:写人文章,并且作者对主人公十分尊敬。(金先生是作者选修课的教师。)
四、人物介绍
金岳霖先生,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联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五、简要介绍西南联合大学(多媒体展示图片)
六、课文分析
1、思考:作者写出了金岳霖先生怎样的个性?
明确:有趣。
2、问题探究: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体现在哪里呢?有哪一处或几处描写给你印象最深?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
3、多媒体课件以及板书配合归纳明确:
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
1、奇特的外貌:帽子、姿态、眼镜、衣着。
2、奇特的行为举止: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3、独特的教学风格: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稀奇古怪的问题回答。
稀奇古怪的提问。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4、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
5、对友情独特的珍惜:
林徽因死后,他还给她过生日;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不再风趣幽默。
6、对生活独特的热爱:
“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介绍金岳霖与梁思成以及林徽因之间的友谊,从中体会金岳霖的重情一面。
(多媒体展示三人合照。)
概括金岳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金岳霖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口头作文训练:请你把有趣的老师描绘出来,注意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点。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后请代表发言,学生猜。)
小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
七、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师或同学写一写。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学反思【优秀7篇】
下一篇:送东阳马生序(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