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5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吨,常常用于数学质量单位。古代也用这个词。英国也使用吨这个词。生活中多用于计量较大物品的重量。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篇一: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3.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4.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质量单位,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难点: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估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花生米、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给每个小组准备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

学生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标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正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观察、激发兴趣)

2.仔细阅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吨为单位的。

3.激发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克、千克、吨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

师:这节课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介绍质量单位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吨这样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质量单位--克。

板书课题: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猜一猜。(板书:猜一猜)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等。

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学生可能会想到称一称。)

(板书:称一称)

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1克的体验。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币、1粒黄豆、一枚一元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感受几克的轻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5角硬币和一元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

(2)小组合作称一称

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分别有多重。

(3)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1)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2)游戏左手右手小天平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大约重多少克?

请各小组汇报,然后揭开胶布,看质量标识(误差在±2克内),算估对。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3.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

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包装袋上的标识,再掂一掂感觉有多重。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过程,认识了质量单位--克。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新课堂第1题,说一说它们的质量。

2.火眼金睛判对错。

(1)一袋面包250克。()

(2)一根火腿肠重100克。()

(3)一个西瓜重30克。()

(4)一包话梅重80克。()

3.新课堂第2题,你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吗?

引导学生学会从称上和包装上读出质量,让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后一题盘中称的是2个鸡蛋共200克,问题是一个鸡蛋的质量是多少克?

4.资料拓展--你知道吗?(播放音频,同时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小学生一天这样搭配食物比较好: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375克,肉75克,鱼虾25克、鸡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总结

同学们,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那么,较重的物品用什么作单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它们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继续研究,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1克有多重?猜一猜

一枚2分硬币掂一掂

一个花生米估一估

称一称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创设情境自然有趣,以学生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了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同时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经历学习的过程,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体验的学习过程,重视彰显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3)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学生们对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买的食品、以及数学书、铅笔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逐步发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测物品、用天平称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使用建议。

本教案是按照质量单位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吨的认识3课时的思路设计的,为使课堂更加开放生成,教学时也可以全部放给学生,实行更开放的数学课堂。

3、需破解的问题。

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有很大难度。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值得继续探讨。

篇二: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吨的概念。

2.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讲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师可随之出示挂图或多媒体画面,并请一位同学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想一想,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会用克、千克作单位,也有可能用吨作单位;也可能发出疑问:那得有多少千克呀?)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1.⑴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吨呢?教师用课件(或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

350×3=1050(千克)3头水牛约重1000千克

100×10=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50×20=100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

25×40=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

(2)小组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t=1000kg。

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挂图或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2)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完成书上的练一练(重新调整练习题的顺序),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第3题

2、填一填。第1题

4千克=()克3吨=()千克

5000克=()千克()t=2000kg

18t=()kg()kg=6t

学生做完后,教师实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3、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然后与同桌说一说思考方法。

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吨4500克○4千克

3t○3600kg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

4、数学故事。

(1)估算。

刚才同学们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曹冲称了几次才称完?(挂图或多媒体出示)

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记录表如下:

第几次12345678

质量/kg280220250300230250270350

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请看一下记录表,我们先来估算一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找生汇报。

(2)请同学们讨论:曹冲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先独立计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各组汇报计算结果。

(四)集体反馈,反思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篇三:教学目标 篇三

1、借助生活实例,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初步学会用吨作单位估计物体有多重。

2、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篇四: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体验、归纳推理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流程

(一)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采用双主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体验,掌握新知,并且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让数学与语文,与生活真正地整合。

(二)具体内容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观看投影《恐龙》,谈话:这是什么动物?你熟悉它们吗?

你能跟大家简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恐龙吗?再出示1只恐龙,问:这只恐龙的体重是多少?(1吨)然后问:对于1吨你想了解多少?

(由投影导入,创设了情境。再让学生自己谈想要了解的内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2.感受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吨的形象,并且赋予吨生命,以吨的语气展示50千克1袋的大米,20袋。揭示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确1吨=1000千克。

(借助直观演示,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吨,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2)让两名学生搬50千克1袋的大米,并且提问:如果1吨大米得搬几次?

(学生亲自体验,再次直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3)让学生出示课前调查,即金班同学的体重表。从中选一位体重接近25千克的学生为例,看看金班谁的体重接近25千克。问:有多少个这样的同学约为一吨?(让学生估一估,答出40)然后请40个同学出来,手挽手,一起跳一下,感受1吨的东西掉下来的声音。

(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这一实践中,不但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情感体验也得到了和谐发展。)

(4)学生自读,小组交流对吨的认识。

(5)学生质疑,释疑。

(6)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找找吨和千克的关系。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人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7)用“……是……千克,……为1吨”的形式造句。

(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挖掘生活中吨的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3.拓展认识,。加深印象。

(想一想,在下面每幅图旁的括号里填上什么数,它的重量是 1吨。)

(2)电脑出示两幅卡车图,小卡车的载重量约是1000千克,大卡车的载重量约是5吨。

问:这两句你能换个说法,使它意思不变吗?

(3)出示两幅动物图,大象体重4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3倍。你能提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吗?

篇五: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游戏法、实物活动法。

教学准备: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搜集一些物体的质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 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1千克=1000克)

2、屏幕显示: 6千克 = ( )克 3千克250克=( )克

4000克=( )千克 5400克=( )千克( )克

3、在下面的( )中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一个鸡蛋重50( ) 一袋大米重50( )

一个一元硬币重10( )小明重26( )

师:用来计量比较小,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千克是用来计量一般物体的质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比克、千克大的质量单位——吨

二、新课

1、你以前看到或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情吗?

想一想,吨是用来干什么的?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体验1吨

(1)实践活动,搬运矿泉水。

(2)小记者采访表演的人。

(3)师:一桶矿泉水约重20千克,50桶这样的矿泉水就是1吨。1吨究竟有多少千克呢?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1吨=1000千克

(4)例3 5吨=( )千克

5吨680千克=( )千克

3、估计体重的游戏。

出示:三年级同学平均体重按规定25千克计算,4个同学重( )千克,40个同学重()千克,也就是()。

现在坐在这里的小朋友有54个,此刻你最想知道什么?怎样求这些小朋友重多少千克?

4、化聚方法的渗透。

1350千克=( )吨( )千克

试一试: 3000千克=( )吨

7038千克=( )吨( )千克

三、巩固练习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台拖拉机可以装货物1(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面粉重50( )

2、填空。

8吨=( )千克 3吨500千克=( )千克

6000千克=( )吨 4500千克=( )吨( )千克

8010千克=( )吨( )千克

3、一袋大米重100千克,( )袋大米重1吨。

100块砖重200千克,( )块砖重1吨。

4、日记一则。

嗨!大家好!我叫小马虎。星期日旱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洗刷完毕,就去吃旱饭。我吃了一个50吨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开始做作业。我做的几道题是这样的:5吨=(500)千克

4020千克=(4)吨(200)千克

3吨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园,看见公园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时30分我睡觉了。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20×50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25×54=1350(千克)

13500千克=( )吨( )千克

课后反思:

偶尔听一个学生说:嗨!大家好!我是小马虎……过了那么多天他居然还能记得做的一个习题。这正是我所教学所要的,特别是一节公开课所要的。我觉得一节课特别是一节公开课不能给学生留下点什么,那是非常遗憾的。本节课学生有三个方面的印象是比较深的:1、学生搬运矿泉水的活动,小记者的采访。这一活动让他们体会1吨大约就是50桶矿泉水那么重,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我能搬起那桶水,我能做小记者等。2、估计体重,自己的和全班人的体重跟1吨的关系,学会了单位间的换算。3、“日记一则”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是我不能做小马虎。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学得有味,教师教得有劲。不足之处是:课后的习题少了点,没到下课时间提早下课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