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教育扶贫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乡村学校承担教育脱贫重任,振兴乡村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长远之计,是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有效路径。振兴乡村教育,关键在教师。但由于种种原因,乡村教师面临教育质量、文化自信等危机,对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振兴乡村教育形成掣肘。本文以__区“三名工程”助推乡村教育发展为例,试析乡村教师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为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脱贫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城市化进程中的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在此过程中,虽有工农业文明的融汇交流,但由于城乡经济水平、文化结构等客观差异,城乡文化冲突日益严峻。正如亨廷顿所言:“在这个世界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间冲突,而是不同文化实体间的冲突。”文化冲突必然带来的是弱势一方的文化自信危机。文化自信是一种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__民族伟大复兴。”综上可见,树立乡村文化自信极其重要。在现代中国农村文化的特殊结构中,乡村教师是振兴乡村文化的核心与关键。
有学者认为,乡村教师文化自信是乡村教师对乡村文化、乡村教育价值的认同和积极践行总和。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冲击下,乡村文化遭到破坏,乡村文化往往从属于城市文化,乡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面临挑战。随着优秀师生大量流向城区,对乡村教育带来沉重打击;乡村学校教育质量逐年下滑,甚至引发当地百姓对乡村教育的质疑。这导致教师和学生都面临教育自信危机,进而导致乡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困难,乡村教育脱贫致富陷入困局。
以__区为例,随着十余年来的城市化快速发展,客观上加速了城乡基础教育快速两级分化的事实:__附中、__小学等一大批优质中小学校崛起,而部分乡村片区中小学与其差距太大(2024年,__被划分为主城区后,相当一部分乡村学校随之变更为城区学校,但学校的教学质量与主城区整体水平仍相去甚远,这部分学校实际上仍是乡村学校)。虽然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支持力度,但在巨大的差距面前,乡村中小学校及教师自我发展意愿不强,自觉发展意识欠缺,乡村教师自我身份认同感下降,必然带来教育教学积极性下降,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如何化“危”为“机”,找到适合本地乡村教育的发展道路,成为__区教育脱贫和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重要课题。
上一篇:新教师队伍培训心得体会分享
下一篇:公司员工读《中国文化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