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本文关键词:创新能力,路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本文简介:摘要:高职教育重在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明确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剖析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给出创新能力培养项目,凸显科技创新,全面提升人才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键词:创新能力;高职;新时代高职创新能力培养应当区别于本科教学。本科的培养目标注重理论的运用和实用的专业性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本文内容:
摘要:高职教育重在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明确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剖析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给出创新能力培养项目,凸显科技创新,全面提升人才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关键词:创新能力;高职;新时代
高职创新能力培养应当区别于本科教学。本科的培养目标注重理论的运用和实用的专业性,要求学生将技术技能同理论知识相结合,提升实际应用能力。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则强调职业特征和应用性,通过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层次,使创新能力在培养过程中进一步夯实。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
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创新项目的目标。为了保障高职教育的前瞻性,在创新教育中必须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先进技术,使学生获取学习动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充分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创业成功率,实现自我发展目标。高职院校应主动承担创新能力培养项目,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及行业人才需求,梳理创新教育全过程[1]。一般而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政府主导、院校主导、行业主导和共同参与四种路径。1.政府主导主要指在政府部门协调指导下,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和企业特色优势,共同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政府部门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明确责任,确保创新能力培养全过程始终坚持正确的培养方向,通过政策倾斜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为高职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2.院校主导主要指高职院校自行开展创新能力培养,贯彻落实政策法规中关于人才培养的责任,合理利用政府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吸引当地创新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通过建设实训基地,营造与企业生产和岗位工作相近的实训环境,提升实践能力,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目标。3.行业主导主要指行业协会对企业培训进行资格审查及日常管理。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全面监督管理合作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鼓励行业协会的内部会员企业为高职教育提供校外实训基地,满足毕业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需求,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行业支持。4.共同参与主要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开展创新能力培养,包括现代学徒制和订单式培养两种形式。一般来说,现代学徒制更适合高职院校,招生过程中院校、企业与学生签署相关协议,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展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职,从而促进院校、企业及行业的共同发展。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困境
1.培养目标不清晰目前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模糊,教学手段没有紧跟时代发展,行业企业的需求未能及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及专业能力的培养,不契合新时代要求。2.实践教学不重视由于产业园、双主体学院、实训基地、企业联盟、研发中心等专业实践基地较少,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学生参与实习实践机会较少,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受限。3.师资水平不均衡师资水平直接影响着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双师型”教师分配不均衡,难以跨越高职教育“就业为导向”的定式,且教师重视技能大赛,忽视学生岗位能力培养,更是“职业发展为导向”的拦路石。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项目
高职院校要明确创新能力培养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教育。本质上,创新是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人们将自身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创造最大价值。高职院校的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体现自我发展及自我生存能力,有助于创业目标的实现。1.管理项目在创新教育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政策法规、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知识。为提升管理项目成效,高职院校还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实习活动。科研训练能加深行业前沿知识的认识,学科竞赛能培养快速学习、项目安排及时间管理能力,实习活动能培养职业素养,熟悉行业盈利链及企业管理。2.实践项目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学生从事专业岗位工作需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应用专业知识开展社会生产的能力。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时,要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所需专业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为创新提供专业知识。实践项目培养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将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转化为创新能力。3.融合项目创新能力的培养需建立在一定理论知识基础上,知识融合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创新能力培养不仅包括创业理论、TRIZ理论,还涉及行业基础知识,如商科学生需具备金融理论知识及会计理论知识等,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效。
四、科技创新
要深化高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教育体系,既要设置企管、财会、金融、市场营销、科技创新、法律知识等课程,又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建立健全创新评价机制,引导创新教育走向科技创新的道路。科技创新一般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特征,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资源平台和政策支持、持续不断的创新动力。科技创新再迈向科技创业的道路,就是灵活运用科技知识,兴办企业或组织,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经营或向社会提供科技服务。科学创新的成功案例有清华大学邱虹云创立的视美乐科技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杨健创立的动漫企业、杭州师范大学王子月创立的飞点磁性剪纸有限公司等[2]。
结束语
经济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教育改革,重在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质量就业既受制于经济增长趋缓、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下降,又受制于创新教育的同质化持续超量及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因此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布满荆棘。高职院校只要主动作为,各方通力协作,一定能提高人才的创新培养质量,进而服务“中国制造2025”。
参考文献:
[1]黄瀚玉,刘邵鑫,曾绍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24(11):18—25.
[2]庄怡萍.高职应用型人才学业评价制度改革探究[J].林区教学,2024(9):30—31.
作者:庄怡萍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下一篇:2024年学校党务公开制度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