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队伍建设,工业设计,师资,研究,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本文简介:摘要:本文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应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融合这一观点出发,围绕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从校企协同构建师资队伍发展平台,构建三位一体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优秀课程教学团队,制定政策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机制,完善教师考评与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关键词:
工业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本文内容:
摘要:本文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应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融合这一观点出发,围绕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从校企协同构建师资队伍发展平台,构建三位一体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优秀课程教学团队,制定政策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机制,完善教师考评与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产教融合;区域产业;地方高校;工业设计;师资队伍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应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协同育人。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侧重点的差异导致人才需求不同,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应用型专业,地方高校工业设计教育应该转变以往大而全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所在区域产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为区域产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目前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与实践大多数集中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校企合作方式方法方面,并已经取得丰富的成果,但对于产教融合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少。教师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直接,最具活力与创造力的部分,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的具体执行者,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1]。因此构建一支产教融合的优秀师资队伍成为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产教融合背景工业设计师资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结构单一、知识体系同质化,缺乏产业实践经验
首先,教师队伍大多由毕业于各大专业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缺乏其他领域或交叉学科的教师,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单一;其次,由于国内长期以来工业设计教育模式的遗传性和相似性,来自不同院校的专业教师其知识体系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倾向;再次,教师普遍存在毕业即上岗育人的情况,缺乏相关产业实践工作经验,导致教师在教学科研的过程中出现设计理论强于实践、创意偏离实际的情况。
(二)教师个人发展方向与产教融合育人定位产生偏差
由于教师个人发展方向的需要,教师个体往往专注于自身的研究方向与教学科研资源的积累,有利于形成自身特色鲜明的科研发展方向。然而,产教融合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与统一的教学目标,在此背景下,教师个人的发展方向很可能与学科专业发展定位产生偏差和错位,导致教师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产生不适应的情况,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和工作积极性。
(三)教师个体缺乏能力提升的有效渠道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具专业的理论知识、教育知识,还要求教师具备的深厚的产业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这对教师现有的知识体系形成了一个新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然而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面对职称晋升、科研考核、教学考评的综合压力下身心疲惫,且所拥有的社会、产业、人脉资源有限,缺乏有效的能力提升渠道。
(四)专业层面考评、激励机制不完善
传统的教师考评机制,主要从科研教学工作量,学生学院评教、教学建设等方面去进行考评,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去考评的内容则有欠缺。于此同时,还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政策去鼓励和支持教师展开产教融合方面的学习、教育和研究[2]。
二对面向区域产业的工业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一)校企协同构建联合师资建设平台
从学科专业的层面出发,与区域产业多家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或组织建立区域产教融合联盟,共同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平台,在保证校企双方在双赢的基础上,建立校企联合师资队伍与师资建设基金,调动教师与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师资队伍的建设中来。具体实施中,首先,校企双方在师资团队构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师培养方面,制定合理的运行机制、规范以及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其次,校企双方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教师深入产业一线,帮助教师建立特色鲜明的产业知识体系,从而形成特色化的教学团队。
(二)构建三位一体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教师团队知识体系
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统一规范下,构建以工业设计专业教师为核心,以企业导师、其他交叉学科专业教师相融合的三位一体的师资结构,进而优化教师团队知识体系。首先,以工业设计专业教师为核心,教学内容紧紧把握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其次,在企业中聘请优秀技术、管理或市场方面的人员,签订保障性教育合作协议,由企业导师开设相关课程、讲座或带队进行企业实践,将企业中丰富的实战经验带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早更深入地接触实际;再次,聘请机械、材料、管理、市场、文化等其他专业的优秀教师,开设与区域产业和工业设计紧密交叉的学科课程,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能力。
(三)以课程群为单位建设打造优秀课程教学团队
以课程群为单位,有目的地打造、培养优秀师资队伍。课程群是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贯彻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以教学内容划分别,每个课程群可包含2-3门以上的相关课程。如产品设计课程群包含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系统设计、产品概念设计三门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群包含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计算机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等课程。根据不同课程组的性质,学校可派驻课程群教师进入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实践锻炼,企业相关部门也可以派驻企业导师进入课堂进行授课,保证了校企双方师资队伍的对口交流与精准培养。
(四)校企双方制定政策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机制
校企双方应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教师成长机会与经费支持,引导和鼓励教师个人能力提升,调动教师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更有利于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的提升。具体措施,一方面,专业应制定整体规划、在不影响原定教学计划的情况下,分时间分批次派驻任课教师进入企业相关部门实践锻炼,使教师能够深入产业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向结合;另一方面,专业甄选一批优秀的国内外相关培训、行业会议以及展览,并有计划、有步骤地派遣教师参加,不断提升教师个人教学与科研能力。
(五)完善教师考评与激励机制
可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出发,完善现有教师考评制度,首先,可适当增加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业务培训,面向产业的设计服务,指导学生进行与产业相关生产实习、参加设计竞赛以及创新创业方面的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考核内容。其次,新的考核内容会给教师带来新的压力,学科专业应该制定出相关的激励政策,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工作压力转变为工作乐趣,进而形成显著的工作成果。激励政策可以从教学考核的分值比例、教学业绩点、年度评优等方面进行,也可由提供专用经费,对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给予合理的支持[3]。
三总结
师资团队建设是人才培养中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面向区域产业融合的工业设计专业师资团队建设,在明确自身的办学思路与办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制定出科学、可行、合理的师资团队建设措施与机制,不仅能促进教育与区域产业经济深度融合,为区域产业培养高素质的工业设计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还能不断提升教师个体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专业素养与就业能力,打造知名高校教育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强桂凤.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补型双师”师资团队培养模式研究——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24(11):59-62.
[2]陈浩淼.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4(10):88-89.
[3]肖庆东.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35(02):45-48.
作者:王军 潘荣 陈思宇 陈国东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上一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