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毛泽东关于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之一。下面是范文网整理的语文 -改造我们的学习(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篇一: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式”逻辑思路和论证结构。
2.学习运用在对比中褒贬分明的论证方法。
3.学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并学习本文严密的逻辑思路和结构。
2.筛选主要观点和论据。
3.筛选重要语句。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背景简介。
1.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2.本文是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学习文件。
3.延安整风是对过去几次“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清算。
4.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整顿三风”,即: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当时,毛泽东同志作了三个动员报告:
整顿学风——《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风——《整顿党的作风》
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
在中国共产党艰难成长的历史上,1941年是个值得纪念的时期,在建党20周年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圣地延安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三篇文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二。解题:
教师板书课题,将“改造”误写为“改进(改善)”。学生指出。“改进”“改善”是在原基础上改进一步,“改造”是彻底改变,改掉旧的,建立新的。“改造”的程度重于“改变”“改善”等,而且要破旧立新,反映出毛泽东对当时极为不满,对教条主义深恶痛绝,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程度深,面积广,希望彻底改造学风,否则革命事业就难以前进。
三。研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
1、尽量调动学生自求,自知。提炼论点、加小标题、缩写等手段,一方面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一方现培养学生的概括力、文字组织能力。在具体操作中,可将三个问题分化,逐一提出解决。给 充分必要的思考、缩写时间后,解答问题。)
2.用“跳读法”把握全文要点
启发:“我们拿到一本论著,想用最快的速度大体了解全书内容要点,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明确:可以看封面后边的内容提要,并快速浏览目录页上的章节标题等)那么,我们拿到一篇议论文,想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把握全文要点,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明确:可以采用首尾跳读法,即速读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一部分开头的话;如果文中有小标题,当然还应抓住各部分的小标题。)现在,请同学们用首尾跳读法迅速找出课文中显示全文结构脉络和内容要点的最重要的几个句子。
讨论后明确:这几个句子是:“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在 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篇课文中,作者的逻辑思路大体上可以用上面几个句子里的3个词儿来概括(板书3个词):
“主张”——“理由”——“提议”
文章简短的引论部分提出了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主张”;本论部分(包括文中的一、二、三)阐明提出这一主张的“理由”;结论部分(文中的四)是关于改造学风的几项“提议”。
3、思考:如给课文四部分各加一个小标题,如何概括?
指导:(1)内容能涵盖本部分;(2)简练、明确、贴近课文,尽量摘引原词原句
全文开头一段是引言,末尾一段是结语,中间21段,作者已经用数字标明的四个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引言紧接着标题已经表明了的主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这个中心论点旗帜鲜明,提纲挈领。“其理由如次”,是过渡性的词语,用以引出下文。
中心思想:本文深刻地批判了理论和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的学风,精辟地阐明了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号召全党必须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必须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注重马列主义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任务。
第二课时
一。导语 设计:
师:上节课我们用提炼论点、加小标题及缩写的方法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重点的筛选重要语句。
二、先看第一部分“进步与成绩”。本部分共7句话,第1句话是个长单句,怎样划分主谓宾?生:二十年(主),就是(谓)……二十年(宾)。师:单看“主、谓、宾”好象是个简单的重复判断,所以其修饰成分不容忽视。齐读第一句。生:(齐读)。师:第1句暗含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其中哪个词用得特别精确?生:日益。师:如果去掉“日益”可以吗?生:不行。“日益”说明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结合”是逐步的,一天比一天好,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师:对,不是程度很高,而是一天比一天进步。第1句话提纲挈领,肯定成绩,齐读第2句。生:(齐读)。师:哪几种给准确、有力?生:“何等肤浅”“何等贫乏”“深刻得多”“丰富得多”。师:两组反义词构成对比。3、4、5、6句讲什么?生:概述“日益结合”的发展过程。师:对,一百年来 摸索真理;十月革命 找到真理;抗日战争 发展真理。其中“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生:不能颠倒。三者间逻辑顺序很强。师:第5句中“使中国革命的上面为之一新”谁能结合控史具体解释一下?生:马列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一相结合,中国革命的性质就起了根本的变化,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变成了新民主主义。师:这位同学知识面较广。第一段属“分析问题”,在本论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笼罩全篇,齐读此段。生:(齐读)
(第一部分的学习可多花一些时间。)
师:第二部分,由成绩转入谈“缺点”,主要谈了三方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第二部分的学习可以从略,将精力放在重点第三部分上。)
师:第三部分“两种对立态度”。本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精华: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 “实事求是”原则。文中“这个意思”指什么?生:指上文谈到的存在的“缺点”。师:既然上文已谈到诸多“缺点”。这里为什么还要反复说明?是简单重复吗?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对比中强化论证,使之更充分深入。师:是的。第二部分只是谈了党内存在的缺点和现象,还没有深入挖掘这些缺点及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剖析。又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用“对比论证”将主观主义学风与马列主义学风对举,黑白分明,是非益彰,旗帜鲜明,突出了“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这一部分精彩语段迭出,多用对偶、排比、层递等修辞,整散结合,读来铿锵有力,酣畅淋漓,气势夺人。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生:(读)。师:这幅对子形象地刻画了哪类人?生:只会背诵马列主义教条,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徒有虚名,而无实学的主观主义者。师:是的。要把这幅对子会背会写。写议论文,最难的是见解上的创新。本文最大的创新就是提出了著名的“实事求是”原则。请一位同学读:“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生:(读)。师:“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原注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毛泽东的贡献并不在于对这个词作了现代化的通俗解释,而在于把它提出来作为一个普遍性的原则。最初是在这篇文章中提出来作为学习态度的最高原则,后来又进一步发展为思想和行为的原则(邓小平又把“实事求是”发展为党和国家制订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可以说,“实事求是”就是务实精神,是本文的主旨精神和灵魂。提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给全党改造学风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课下结合邓小平的《讲讲实事求是》一文,对照阅读会有更深的认识。邓文中反复强调这一原则,并有了新的发展。也提到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的三个报告,其中就有《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齐背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解释。生:(齐背)。师:第三部是“分析问题(本论)”中的重要部分,大家将此部分散读一遍。生:(散读)。
(第三部分应重点学习,而且应引导学生多读,特别是精彩语段,在读中感受毛泽东的语言风格,培养语感。)
师:第四部分解决问题。(结论),提出“具体建议”。针对前面三方面“缺点”,提出三个改造“建议”。
(第四部分的学习可从略)
板书设计
一提出问题(引论)1.成绩与进步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二分析问题(本论) 2.缺点(3点).3两种对立的态度(对比)
三解决问题(结论) 4.具体建议(3点)
三、语言特点。
因为这是一篇动员报告,所以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具体、明确,多使用口语、群众习见的俗语来说明问题;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又夹杂着一些成语甚至文言词语,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这些特点特别表现在一些词语相对集中的语段里,值得我们摘录出来,反复诵读、细细体会。
1.重点语段。教师略加分析:
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使用了一系列的谬语、成语来说明坏作风的存在,就精减了文字,浓缩了内容。
②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的作风。
这段文字整句与散句交错结合,成语与俗语并用,增添了语言的色彩。
③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的一种表现。
极其工整的排比句和对称句、短句与长句的混合使用,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④有一副对子(为清人解缙所作):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选用这副对子来给三种人画像,最恰当不过。“形象大于思维”,对子中的形象所蕴含的内容远远超过指出的三种人,可以给读者丰富的想象去描绘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讨论文中引用的明朝解缙的对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从句式看,对偶;从内容看,比喻;从“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多义性看,双关(字面描写外在形态,实质描写思想作风);从芦苇、竹笋的拟人化看,比拟;从文章对这副对联的引述看,引用。
⑤“有的放矢”的解说。
⑥“实事求是”的解说。
这两个成语的解说,都是结合文章特有的内容,作了经典性的概括,富于创造。
2.其它成语。
文中还有很多以上语段未能概括的成语,也应划出并加解释,并作为积累词汇而抄录。
主要的有: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谬种流传”
“诸如此类”、“等闲视之”“徒有虚名”
“万古不变”、“生吞活剥”;
还有作者独创的词语“言必称希腊”,已成为生搬硬套外国的东西的固定词组。
3.用词的准确与分寸。
文中很多地方用词准确,具有分寸感,这是写好议论文的重要表达能力。
如课后练习四中所列举:
①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这里,用了“日益”二字,就是用词的准确、有分寸,因为二十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能逐步地结合,不可能一蹴而就。
还有其它语句:
②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这里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缺点”得到了强调;先说有缺点,再说很大的缺点,这就使表达的意义有伸缩性,有分寸感。
③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
用了“一般地说”,表达就周全了,二十年来,在特定的情况下不可能没有做过这些工作。
④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的个别词句,而不会适用……。
这“片面”二字下得好,引用马列词句并不是绝对的不好,反对的是“片面”运用,有了分寸,用语就理直气壮。
⑤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这就决定了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环节是搞好调查研究。“基础”一词用得准确、
4、词语的运用。
A闭塞眼睛捉麻雀 瞎子摸鱼--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
言必称希腊 对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
粗枝大叶 夸夸其谈 生吞活剥 一知半解---不细心调查,空谈理论
B.灵活运用文言词语,古为今用无实事求是之心 有哗众取宠之意 等闲视之
C.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论证效果
留声机--一切照搬外国
钦差大臣---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等
附:改造我们的学习习题
一、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肤(fú)浅 浸(jīn)透 前仆后继
B.谬(miù)种 钦(qīn)差 滥调文章
C.歪曲(qū) 琢(zhuó)磨 无的放矢
D. 校(jiào)勘 为(wéi)之一新 哗众取宠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是”字的意义。
A. 自以为是 B.实事求是
C.是古非今 D.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依次填入下列方框中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1.错误常常是正确的( )( )。
2.为此目的,就要( )( )同志们的眼光向着这种实际事物的调查和研究。
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 )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人们行动的( )( )。
4.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 )( )者、宣传者和组织者。
5.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 )( )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A.向导 指导 教导 倡导 先导 引导
B.先导 引导 教导 向导 倡导 指导
C.向导 引导 教导 先导 倡导 指导
D.先导 指导 教导 倡导 向导 引导
四、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②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③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④是否善于总结经验,⑤针对客观实际,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⑦一切从实际出发。
A. 复句,第一层次划在④与⑤之间
B.复句,第一层次划在②与③之间
C.单句,主语是“我们说的做的”,其余部分是谓语,谓语是多重复句。
D. 单句,主语是①②构成的并列关系复句形式,谓语是③④⑤⑥⑦构成的主谓短语
五、对下列复句的第一、二重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常常是问题提出了,②但还不能解决,③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④就是还没有经过这种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⑤因而问题的面貌还不清晰,⑥还不能做综合工作,⑦也就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六、阅读《改造我们的学习》(节选),完成后面1~5题。
①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②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 ),何等( )( ),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③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④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 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⑥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⑦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1.上文共7个句子,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上文括号内应填入的两个形容词是 和 。
3.填入横线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拿起这个武器的宣传者、倡导者和组织者是中国共产党
B. 而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是中国共产党
C.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
D.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宣传者、倡导者和组织者
4. 上文“为之一新”的“之”指代: “一”的含义是:
5.对上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对比法、引申法论证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
B.运用例证法、引申法论证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
C.运用例证法、喻证法论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D.运用例证法、对比法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年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从而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
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l~8题。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时代在变化,生活在发展,文艺上的创新,完全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在艺术上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并不可取。但是我们也得注意,不要把某种艺术手法或技巧,孤立起来,加以绝对化。比如说,有一种时髦的观点,似乎只有“自由联想”、“快节奏”、“变形”、“错乱”……才算最新手法,合乎时代潮流;其它如”白描”、“写意”、“渲染”、“烘托”、“对比”、“照应”、“反衬”、“悬念”……这类所谓“传统手法”都“过时了”,该进入历史博物馆了。有的同志甚至把恩格斯和列宁所肯定的巴尔扎克、契诃夫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甲)当作“写作模式”来批,予以突破和扬弃,这就从一个极端(A)。走向了另一个极端(B)。
①事实上,离开内容(C)地评价某手法孰优孰劣,孰新孰旧,这种 (D),对创作实践、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是有害无益的。②同一个海明威,他的《永别了,武器》,节奏相当快,另一部小说《老人与海》节奏却非常慢。③节奏的或快或慢,不是靠作家主观设计的,而是由小说的题材和内容来决定的。④谁都知道(E)⑤艺术手法的新与旧也(乙)是相对而言。⑥你认为“意识流”是最新手法,可是在欧美各国。这种手法在二三十年代是流行的,现在已不算时新了。⑦王蒙的“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曾经蜚声文坛,至今连他自己也不满足,要有新的突破了。⑧至于“白描”之类传统手法,我们可不要轻视它,它的根深深地扎在民族文艺的土壤之中,而且符合艺术欣赏的民族心理。⑨单以“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而言,从鲁迅到老舍、赵树理、孙犁,这一现实主义传统,都采用白描手法,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⑩今天有不少优秀作家、如汪曾祺、古华、刘绍棠,他们用中国式的水墨笔法描绘的一幅幅生活气息浓郁的乡土风俗画,同样拥有广大的读者群。⑾总之,对待各种艺术手法,我们要在为内容服务的前提下,宽容大度,兼收并蓄,一要向传统继承,二要向国外借鉴,三要以“我”为主,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才有利于开创文艺事业的新局面。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 )。
A. 在艺术上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并不可取
B.作品的内容决定作品的形式
C.对待各种艺术手法,要在为内容服务的前提下,宽容大度,兼收并蓄
D.艺术手法的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
2.第一段A处的“一个极端”指:
B处的“另一个极端”指:
3. 文中甲乙两处的“也”字都可以解成“同样”的意思,请分别说明这两处的“也”字各表示哪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同关系:
也(甲):
也(乙):
4.第二段开头C与D两处应填入的恰当的说法是( )。
A. 简单、轻率的态度
B.孤立、形而上学的观点
C. 单纯、片面的观点
D.一味、简单化的做法
5.填入文中E处使行文连贯的一句是( )
A.《永别了,武器》尽管节奏快,但它的艺术价值决不比节奏慢的《老人与海》差
B.《永别了,武器》尽管节奏快,但它的艺术价值决不比节奏慢的《老人与海》强
C.《老人与海》尽管节奏慢,但它的艺术价值决不比节奏快的《永别了,武器》强
D.《老人与海》尽管节奏慢,但它的艺术价值决不比节奏快的《永别了,武器》差
6.第二段共有11句话,请在下面恰当的位置上画竖线表示出该段的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7.本文对事例经过了精心的选择,每个材料都考虑到了文章整体。第二段中选择海明威的两部作品进行对比而不用契诃夫或者别的作家的材料,具体原因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8.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是( )。
A.批判继承 B.艺术创新 C.艺术手法与风格 D.艺术手法的新与旧
[1]
篇二: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 篇二
【目的要求】
1. 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风。
2. 学习课文中的多种论证方法。
3. 学习课文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
【注音释义】
闭塞(sè)眼睛捉麻雀:塞:堵,"闭目塞听"的"塞"。和“瞎子摸鱼”是一个意思。
钦(qīn)差(chāī)大臣:现在指上级的机关派来的、握有大权的工作人员,多含讥讽意。
钦差:封建社会有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臆(yì)造:凭主观的想法编造。臆:无根据的,主观的。
故纸堆:文中指数量很多而且十分陈旧的书籍、资料等。故:原来的,旧的。
等闲视之:把某种现象看的平常,不予重视。等闲,平常。
【内容主旨】
课文开头的一句话是全文的引论部分,也是提出问题的部分。表明中心论点,即“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制度改造一下”。
课文其余的几个部分中,前三部分是本论部分,用来分析问题,具体阐述中心论点,说明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学习。第四部分是结论部分,提出具体的做法,即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途径。
全文的论证结构是:提出主张——阐述理由——提议。
第一部分的第一句话是分论点,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先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角度,对比地说:“党的幼年时期”认识是肤浅、贫乏的,“观在”认识深刻、丰富多了。
在从历史发展历程的角度讲了三个时期:“一百年来”,“十月革命以后”,“抗日战争以来”。说明马列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实际想结合的重大意义。
最后一句话小结这一部分,指出“所有这些,都是好现象”。这“好现象”就是指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日益结合”。
第二部分第一句话是分论点,即“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其表现是:①不注重研究现状(第2自然段),②不注重研究历史(第3自然段),③不注重马列主义的运用(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是对前面的总结,并指出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
第6-9自然段是说危害:
危害之一:根据“想当然”发号施令(第6自然段)。
危害之二:对自己的历史一点都不懂,只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第7、8自然段)
危害之三:谬种流传,误人不浅(第9自然段)。
第10自然段做小结,指出上面的“现象”是客观存在,不可等闲视之。
第三部分是将主观主义和马列主义的不同的态度对照地讲。先讲主观主义的态度,主观主义的表现是:对现状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对历史只懂希腊不懂中国,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研究是无的放矢的。
主观主义的类型可分为两种:①研究工作中的教条主义,②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主观主义的特点是:只凭主观,忽视客观;夸夸其谈,华而不实。
主观主义的危害是:害人、害己、害革命。
主观主义的实质是:反科学、反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再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其表现是:对现状作系位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对历史,不是割断,不单懂希腊,还要懂中国;对马列主义的理论是有的放矢地研究。
其特点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
其实质是:觉性的表现,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作风。
第四部分是“结论”部分,提出具体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方法,具体有三条,简言之,就是①研究周围的环境,②研究中国的历史,③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一个自然段对这一部分小结,指出“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写作特点】
1.从结构上看,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从论证方法上看,第一部分用的是例证法,按时间顺序分而列举。
第二部分主要用的例证法。
第三部分主要用的是对比法(主观主义态度与马列主义态度对照),引证法(引用马、思、列、斯的教导)和喻证法(用射箭要有的放矢,芦苇、竹笋的比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再看一、二、三部分的关系,他们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一、二之间是正反对照关系,第一部分写得简略,第二部分写得相对详细些。一、二与三之间是层进关系
3.从语言上看,本文除了说理的议论文所具有的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和概括性外,生动性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作者使用了一些特别贴切的词语,包括①富有生命力的古词,如“为之一新”“粗枝大叶”“一知半解”“发号施令”“生吞活剥”“谬种流传”“哗众取宠”“华而不实”“钦差大臣”“无的放矢”“徒有虚名”“言必称……”等。②来自人民群众的生动活泼的口头词语,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对不住”(“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满天飞”(“钦差大臣,满天飞”)“乱说一顿”等。这些词有的是成语,有的是惯用语。他们或通俗易懂,或凝炼含蓄,但全都准确恰当而传神,具有感染力,又不令幽默风趣。
4.从修辞角度看,本文不仅善于运用形式整齐的正句,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而且善于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德观化为具体形象的生动表述,如“留声机”“墙上芦苇”“山间竹笋”“有的放矢”等。另外文中还有排比、反复、对偶修辞手法。
【难点解析】
1.“引论”中“如次”就是“如下,如后”的意思。
2.第一部分中“一百年来”,应包括1839年林则徐禁烟运动,1851年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1895年康有为戊戌变法,1911年孙中山辛亥革命。
3.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中“闭塞眼睛捉麻雀”和“瞎子摸鱼”都是修辞手法中的借喻。
4.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的内在层次是:(可分为6个层次)
①“在这种态度下,……而是无的放矢。”指出主观主义背离马列主义的表现。
②“马克思、……把感想当政策。”这层又可一分为二,前一小层是引用马、思、列、斯的教导,后一小层指出主观主义的两种类型。
③“这两种人都凭主观,……若干同志的作风。”指出主观主义的特点。
④“这种作风,……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指出主观主义的实质。
⑤“大敌当前,……或叫做党性不完全。”指出主观主义的实质。
⑥“有一副对子,……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是在给主观主义者画像。
5.“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副对子,从论证方法角度看,属于比喻论证。
从修辞手法角度看:有对偶(从两句字数,词性和句式的对称性看);有拟人(“竹笋”和“芦苇”都被人格化了);有引用(把一副对联直接引入文章)。
6.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中“‘钦差大臣’满天飞”中的“钦差大臣”是修辞手法中的借代。
【解题指导】(思考和练习)
一、“矢”是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理,所射的“的”是中国革命中的不正确的学风——主观主义的学风。
二、第2部分论证运用的主要是例证法。在这部分中,作者在文中共举了三类典型,一类是对现状不做周密调查,根据“想当然”发号施令,一类是不懂自己的历史,只能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一类是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实际分离。作者在列举了主观态度的三个方面表现之后,又举出三类典型材料进一步说明,充分证实了在我们党内确实存在着主观主义这种极杯的典型,必须高度重视。从而有力地证明“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突出了中心论点。
三、“这个意思”就是指文章前面所提出的,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必须“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作者虽然说是要“反复说明”,但这部分内容并不是上一部分的简单重复,而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反复加以论证,使论证更为充分。这部分中虽然也谈到了主观主义态度的表现、危害等,但不是简单地重复第2部分的内容,而是在概括归纳其表现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将其分成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类型,并指出其特点,指出其危害的同时还揭露出它的实质,指明对待它的应有态度。同时在这部分里不是单写主观主义,而是用来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相对照,是非分明,更加突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迫切性。这部分采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也不同于第2部分的例证法。这部分在语言上大量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使论证显得更加生动、深刻、有力。
四、第1组中第2句是课文中的说法。换成第一种说法不好,因为虽然只缺少“日益”一词,但就是这个词才准确地表达这种结合是逐步的,一天比一天发展的,而不可能是一下子就结合起来的。
第2组中第2句是课文中的说法。换成第一种说法不合适。因为“只有……才……"表明的是一个特称判断,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条件。而打倒主观主义只是使真理抬头、党性巩固、革命胜利的条件之一。而“只要……就……”表示的是全称判断,用在这里就会以偏代全了。
第3组中第1句是课文中的说法。第2句的用法是错误的。因为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用“不是……而是……”,能正确地表达这种关系,而“不但……还要……”则是用以表示递进关系的,用在这里是不合适的。
第4组中第2句是课文中的说法。“基础”强调了调查研究的基本性和普遍性,是人人都必须做到的,而“关键”虽然也能表明其重要性,但不一定跟每个人都有关,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不如用“基础”恰当。
五、仆:倒下。/一:都、一概。/故:旧。/的:靶。/华:开花。
哗:浮夸的言词。/夸夸:浮夸,不切实际。/谬:错误。/滥:不切实际的。
【资料窗】
背景简介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左倾和右倾的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领导者不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而是从主观臆断出发,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遵义会议后虽然曾对左、右倾的错误进行了纠正,但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条件下,形势变化快,对这些错误思想的根源一直没来得及进行清算,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党内还存在着,对党的正确路线的执行有很大干扰。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党员大量增加,许多人出身于小资产阶级,思想还没有彻底转变,这也对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纯洁党的作风,清算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影响,提高党的战斗力,党在1941年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作为整风的指导文献。《改造我们的学习》主要是针对党内在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在文中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阐述精辟透彻,论证充实有力,不但在当时整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就针对今天的理论学习仍有指导意义。
[1]
篇三: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 篇三
《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观点选用材料进行逻辑论证的,了解议论文的要素特征
2、 明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
3、 学会筛选信息,积累文中成语。
二、 学习重点
1、 清晰的思路,典型的例证
2、 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
三、 学习方法
采用整体感知、勾画关键语句、精读重点语段的阅读方法
四、 教学时数:两教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整体感知文章思路,研读第一部分。
学习步骤:
1、 导入:学生回忆已读的毛泽东的诗文,进入感知这一篇论辩色彩强烈的议论文。
2、 在预读课文的基础上,自测《课课练》“识别记忆”应掌握的成语的含义:
(1)、前仆后继
(2)、生吞活剥
(3)、等闲视之
(4)、有的放矢
(5)、哗众取宠
(6)、徒有虚名
(7)、若明若暗
(8)、粗枝大叶
(9)、夸夸其谈
(10)、谬种流传
(11)、华而不实
(12)、可歌可泣
3、 根据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学习重点,要求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筛选重要语句。同学们速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思路
4、 带着以下问题通读全文
(1)、部分与部分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都是有机联系的,文章少不了相应的关键句,请注意这些词语的筛选。请首先画出显示文章思路的语句。
(2)、围绕文章题目,全文是如何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议论问一般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文符合这样的过程吗?具体说明。
(3)、回应题目,整体感知全文思路,把握文章大意。(结合课后“练习一”)
5、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方法:抓住关键语句、捕捉重要信息。
问题1、第一部分的中心句是哪句?
中心句的关键词是哪一个?
注意体会关键词的统领作用。
问题2、段落中对应性的语句有“何等肤浅,何等贫乏……深刻得多,丰富得多。”理解对应性词语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认识的?
问题3、“中国共产党……倡导者、宣传者、组织者。”这句中“倡导者、宣传者、组织者”的语序能否颠倒,为什么?注意后面部分还有类似的逻辑性极强、语序严密、组织紧凑的句子,将他们画出来。
6、 完成《课课练》p4—5中对本段文字设计的相关练习
7、 本堂课内容小结
8、 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四
(2)、阅读“读本”第10课《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重点研读第三部分,学会筛选信息,把握要点的方法。
学习步骤:
1、 自查上堂课作业,有两处必须掌握和了解。
(1)、练习四:解释加点字
(2)、延安整风运动三大文献:本文和《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2、 学习理清第二部分的行文脉络。
方法:联系上下文,把握相关信息。
注意:一是对应性(明晰)
二是逻辑性(严密)
3、 重点研读第三部分
讨论以下问题:
(1)、开头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2)、将两种态度进行对比,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的。
方法:运用比较法,准确筛选出相关信息。
比较:一是要同类,二是要对应,三是要抓重点
(3)、这部分文字极其典型地体现出毛泽东历来倡导的语言风格:准确、鲜明、生动。
所谓准确:主要表现在用词的恰当上。
鲜明:主要表现在态度上不含糊。爱憎、对错、肯定与否定非常分明。
生动:大量使用成语、口语、俗语,活泼风趣,灵活运用一些文言词语,做到古为今用。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请划出本部分能够体现准确、鲜明、生动语言风格的句子,并说说这样用的好处。
4、 穿插练习:课课练p3—4
5、 简读文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1)、文章处处充满对比:
除了第三部分重点对比外,如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也是一种对比(一、成绩;二、缺点)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
小而言之,句子中亦充满对比色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等等。因此对比即是一种修辞格,同时也是一种手法,而本文更是一种对比论证。
(2)、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对比法
请分别举例说明。
6、 研究性学习:课文练习二第2题 简答如下:
篇四:教学重难点 篇四
1、理清并学习本文严密的逻辑思路和结构。
2、“改造”与“改进”“改变”等词语在内含上的区别。
3、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是否简单重复?有何必要?
上一篇:党校学习心得体会优选范例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