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初二语文课文备课教案案例参考(精选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篇一: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新闻两则》
一、复习旧课回顾关于新闻的常识,把握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的结构,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文六要素,以及新闻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同学们,关于新闻的知识,你了解多少,能说说吗?
二、导入新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一篇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的新闻,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已经掌握的新闻常识来分析此则新闻。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究,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
三、学习新课
(一)展示预习成果
1、给加点字注音 绥靖(suí jìng) 鄂(è) 豫(yù) 杜聿(yù)明 阌乡(wén) 宿舍 shè 星宿 xiù 整宿xiǔ
2、背景介绍: 关于解放战争的知识 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队重点设防的城市。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边疆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新闻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小结:通过阅读,理清新闻六要素,可以整体感知全文,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三)理清新闻的结构 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语: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主体:
第一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军溃败的背景。
第二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三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背景: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背景内容包含在主体之中,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四)思考品味:
1、课文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一方面,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弃城南逃的原因。
2、一年多来,我军取得哪些伟大胜利? a、恢复的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b、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的武装力量; c、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3、学了这两则新闻,你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什么新的认识? 可概括为三个基本认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伟大的奇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通过思考品味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情感。
(五)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篇二:初二语文教学设计 篇二
《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
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教学重点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2、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
3、思考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题。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是用早期白话写成的,又有很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要多读课文。课上时间不可能通读,只能是有重点地朗读。
2、为了增加阅读量,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前要求学生多读鲁迅的作品,其中鲁迅简历、《〈呐喊〉自序》、关于藤野先生的资料、鲁迅留学时的国内国际背景等为必读内容。这也是符合新课标语文学习要向课外延伸的要求的。当然,教师也要多查找和本文有关的资料,并在适当的时机展示,师生共同补充资料,互相讨论,体现了师生双方民主、平等、合作的理念。
3、语文学习的延伸还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向生活的延伸。我们今天学习《藤野先生》和十年前应该有很大的不同。十年来中日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把“爱国青年”和藤野先生做对比时,在分析那些人的“爱国”性及其思想根源时,很自然地会涉及到日本的国民性问题,很自然地会联系到当前日本社会越来越严重的右倾化问题,通过学习本文应该引起学生对当前中日困难关系的关注和思考。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如何正确地对待其他民族。要学会和其他国家民族和平友好相处,提高对日本严重右倾化的警惕。
4、本课的广度体现在对课文内容的大量补充及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关注上;深度体现在对“爱国青年”的“爱国”性的分析上及对“真正的爱国主义”的讨论上。
5、我认为尊师不是本文主题的第一义项。故在本课中只粗略提及。
6、本文知识点众多,学习时不求面面俱到,但重点是必须完成的,难点是必须要突破的,通过研讨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情感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收获、语文能力上有提高。
主要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线索。
2、找出“我”和藤野先生交往时的主要事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理解其中体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和作者的爱国精神。
3、分析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是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你知道他最难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师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来解开这个疑问。
二、根据预习,提示生字
挟着 芋梗汤 诘责 寒颤颤 畸形 绯红
(注:以上生字都是课下注释中所没有的)
三、学习读第一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
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请大家讨论。
(中国人原来是不留辫子的,满清入关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之后中国人的脑后才拖上了一根辫子,所以说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另外留辫子也是表示对满清王朝的忠心,所以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者如孙中山及后来的毛泽东等人都是先剪掉自己的辫子以示和专制政权的决裂)
可是这些清国留学生对辫子的态度如何呢?(他们十分珍视这根辫子……)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标致”,“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丑陋)──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就是说反话,字面的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事实上,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同学们很可能会举出一些很有趣的例子)。
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给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鲁迅去日本留学是什么年代?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鲁迅于1902年去日本留学,1904年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当时正是中国积贫积弱受列强欺侮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与列强鉴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补充资料和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
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板书: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
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师生总结板书:
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
讨论之后在第二部分后板书: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结合讨论幻灯展示藤野先生的照片及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内有藤野先生修改的笔迹)。
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释一下?(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
(从鲁迅小时候他父亲的病说起……说到鲁迅讲的关于中医的过分的话: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说到他学医的两个目的: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从这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时间允许的话,教师也可在这里给补充资料:日本的维新确是从医学的引进开始的:一个叫前野良泽的人根据一本来自荷兰的《解体新书》的指导去解剖尸体,结果让他感到震惊的是,书中的插图竟与人体构造分毫不差。从此日本人逐步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开辟出一条通向近代学术的道路,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强国)
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
篇三:语文教研组工作教学计划 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加大教研力度,提升教育水平,增进语文教学实效;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提高学科质量的途径策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扩大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有用的语文。
二、工作要点:
1、常规教学:加强和完善教学常规检查,深入有效地开展教学常规工作,切实提高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培优辅差等环节的工作质量。
2、教研教改:学习新课程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本组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围绕“高效课堂”这一主题进行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学生活动:开展师生同读书活动,号召组织班级优秀作业展览、讲故事、古诗文背诵,写规范字等各项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积累成果。
4、及时反思、总结、反馈,促进教师与课改共同成长。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后记、案例、论文、反思,总结反思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困惑及难题。
5、重视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写字和朗读教学要当重点来抓。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热爱朗读的习惯,从而慢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工作措施:
1、组内教师团结协作,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本组教师的聪明和热情,积极创设低段教研特色。本学期教研组要在以下三方面体现特色:
(1)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讨;
(3)案例及教学反思的撰写。
2、落实各项语文常规工作,使低段语文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加强教师的备课本的检查制度,做到每月一检查并汇总上报。规范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要特别关爱他们,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辅差措施,让这些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从而切实进步教学质量。
3、加强写字教学,在日常教学中逐渐提升低年级学生的书写质量,同事培养学生静下心来学习的好习惯。
4、教育科研方面:扎实有效地进行“宋读者论坛”这一课题。
5、每位教师上好一堂教研课,常规教研活动按听课、说课、评课的形式开展,加强评课、切磋环节,人人发言。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新教师教学实践,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具体安排
四月份和五月份
1、参加统编新教材培训(网络)
2、交流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教学进度
六月份
1、参加统编新教材培训(网络)
2、参加未来课堂智慧教育范式研讨会(网络)
3、收看孙双金老师的专场报告(网络)
4、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七月份
1、期末复习,迎接考试
2、总结工作,资料归档
篇四:语文教师个人总结 篇四
年 月到XX中学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十年耕耘,十年收获,得到了市县教育教研部门和学校的好评,赢得了家长、学生的赞誉。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论文19篇,参与编著校本励志教材1本、教辅资料1本,承担的市级教研课题《如何指导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圆满结题,先后荣获XX县“骨干教师”、“优质课一等奖”、 “师德先进个人”、 “青年先进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一、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方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行为十不准》及其他教师行为规范,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做到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强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被评为XX县“师德先进个人”、XX县“青年先进工作者”。
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任职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己,十分注重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增强自己的业务素养,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在教学上创新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以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在教研上硕果累累。在长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作为语文教研成员,我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我自己还不断对教育教学进行总结提高,并写成论文。如《旧瓶装新酒,形式巧创新——议论文创新写作指导及示例》于20xx年在苏教《语文学习报》高二版上发表;《插页彩图与课文矛盾》于20xx年在苏教《语文学习报〃高中教师版》上发表;《语言,散文的衣裳——谈散文创作的语言》于20xx年在《语文学习报〃现代散文选读》上发表;《立足全文,综合分析——解析现代文阅读考点》于20xx年在苏教《语文学习报》高考版发表;《尺水兴波澜,真情贯全篇——叙事散文写作指导》于20xx年在《新课程报〃语文导刊》上发表;20xx年承担的市级课题《如何指导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已经结题。三是在教师培训上争创一流。积极参与网络继续
教育培训,从网络培训以来,我在培训网上发表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体内容的文章若干篇,因内容的可读性、思想的含金量得到同仁的充分认可和广泛赞誉,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一)全面深入了解学生,促进班级管理得到加强。针对班级内同学的特点,我利用各种时间,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通过个别谈心,小组内谈心等方式,对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思想动态进行了较为认真的了解。通过谈心,使班级迅速形成凝聚力,对于以后的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充分开展主题班会,打造德育教育和学习教育主阵地。主题班会是我们班持之以恒的励志教育课,也是展开最充分、效果最明显的励志教育课,每两周举行一次,形式灵活多样。从实施励志教育以来我们开展了很多次主题班会,每一次都非常成功,在此举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是《感恩亲人》。在活动中以讲出自己的真实故事激发亲情感恩,许多学生流泪了,有的为自己以前不理解父母而流泪,有的为自己不懂得珍惜现有的亲情而流泪,也有的为自己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而流泪。二是《跌倒了,爬起来》。活动中很多同学讲了名人大家成功的故事,同学们深受感触,学习动力得到激发。另外还有《与人和谐相处》、《团结〃拼搏〃奋
进》、《诚信〃备考》、《学会感恩,立志奋斗》等等。整个班会过程全部由学生主持,班主任只是起到参与和指导的作用,当然我在每次班会中是全程为我们同学拍照,为他们在生活中留下行走的脚印。在活动中,同学们挖掘了许多值得全体同学学习的人和事,对刻苦好学的学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品德优秀的同学给予了高度评价,还表扬了一大批学习或纪律有所进步的同学。在热烈的掌声中,同学们尝到了被肯定、被赞赏的喜悦,他们都为付出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同而高兴。
(三)争取任课教师配合,发挥好班主任纽带作用。 针对我班学生学习特点,我主动找任课教师及时了解情况。不定期召开班委会会议,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逐一分析,寻求解决对策。深入课堂,进行听课。对于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利用各种机会拉近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针对班内学生的情况,协调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学习动力明显提高。
(四)加强与家长沟通交流,搭建学校家庭教育平台。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向家长了解情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及时征求家长的意见。让家长体会到作为班主任的真诚与良苦用心,让家长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感,让家长参与到教育管理过程中来。在班级管理中尝试推行家长蹲班,邀请部分行有余力的家长晚上在班级里参与晚自习,不
但亲眼目睹自己孩子的学习状态,还能感受整个班级和学校的管理气氛,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道德情操、扎实知识积累、秉持仁爱之心,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一流的成绩,做一名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的好老师。
篇五:语文教研组工作教学计划 篇五
一、明确指导思想
以20xx年江苏高考说明为指向,顺应高考要求,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切实组织好教学和复习安排,力争高考语文取得优秀成绩。加强集体备课,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率。争取在20xx年的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语文工作教学目标
1、强化本年级学生意识,优化语文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
2、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强化开放的语文学习观念,以语文成绩的大幅提高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推进;
3、强化新课改意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三、向集体备课要质量
高三复习具有知识容量大,信息密度高,思想方法多等特点。教师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的意义是博取众长,拓展思路,发挥集体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因此,有效的集体备课不仅需要教师要有扎实的业务水平,更需要教师有无私的精神、合作的态度、全局的观念,否则最好的形式也只能流于形式。具体设想:
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每周二进行集体备课,探讨近阶段高三语文教学的教法学法,研究高考动态,要求每位组员都要发言,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备课组长作好集体备课记录。
分工合作,适当减轻工作压力。各个考点负责主备任务的教师务必要提前一周完成自己分到的任务。其他组员一定要帮助主备人查找、搜集资料,认真做好习题的检筛工作,不得马虎应付。
四、时间、进度安排
(一)第一阶段
1、时间:20xx年3月份至20xx年5月初。
2、目的:全面铺开、夯实基础。
3、具体安排:7大专题:
(1)语言文字运用(第1-2周)
(2)文言文阅读(第3-4周)
(3)古代诗歌鉴赏与古诗文默写(第5-6周)
(4)论述类、实用类阅读(第7-8周)
(5)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10周)
(6)选考内容(第11-12周)
(7)(作文复习与训练计划单列,贯穿始终每周,由各科任老师轮流命题。)
(二)第二阶段20xx年5月初至6月
1、目的:巩固提高。
2、具体安排:以模拟考试试卷以及选订的资料为主,对语文考试的各个知识点以及各种能力进行巩固提高。
(三)第三阶段
1、时间:20xx年6月。
2、目的":补缺补漏、考前心理指导、状态调整。调整学生应试心理,提高答卷技巧,减少非知识点掌握的失误分。
篇六:初二语文教学设计 篇六
《观潮》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抓住有关描写潮水的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来想象画面,从而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读懂三、四自然段,即引导学生抓住潮来时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从而深切体会到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还学习了生字新词,那我们就比比谁的记忆力,好吗?
出示课件:复习重点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平静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这四组词语,都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这四组词语分别描写了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
2、师生问读。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师问:是啊,江潮还没有来,江面什么样?生读描写江面的句子。
师问:江边又是怎样的景色?生读描写江边的句子。
师问: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生读描写海塘大堤上的句子。
人们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会等着什么、盼着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二)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
1、引导默读,总体感受潮来之时的景象。
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2、指名读文。把感受通过读抒发出来,并适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比喻句的运用)
3、品读文本,深入体会潮的声音和形态之奇。
引导学生边读边谈谈自己想象到的。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学生们很容易抓到第一句,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朗读,引起大家的发散思考。具体操作是:我刚才听到你在读这句话中,特别突出了“好像闷雷滚动”,你能说说此时听着这滚滚而来的声音,你仿佛想到了什么吗?
预设生成:
此时,孩子们可能会结合生活实际,说道:平时我听到过大雨来临之前,那由远而近的滚滚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倾盆大雨即将来临,那么此时听到潮水发出的隆隆的声音,虽然比较沉闷,但持续不断,我想潮水的来势也一定很猛、很大。
小结:是啊,就像他刚才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的那样,未见其形,但闻其声,虽然潮水还距离我们很远,但却能听到它滚动不止的声音。
再请几个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这一句。
是不是真像你们所说的这潮水来势汹涌呢?过了一会儿,潮水又有什么变化呢?
(2)“过了一会儿……”
学生会紧接着抓住“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一句来加以体会。引导学生抓住“很快移来”“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几个词语,加以具体的想象和描绘(潮水前进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不只能看到潮水的头,还能看到整个江面都是飞奔而来的潮水,这就是“横贯江面”。)
通过朗读再现这壮观的景象。
出示课件:大潮由远及近的视频画面。
齐声朗读这句话。
到浪头越来越近的时候,大潮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3)“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这一句话比较好理解,可以提示学生们借助数学常识“两丈相当于6米多”来深刻感受到“两丈多高的水墙”是多么的壮观啊!
引导学生描述眼前所出现的画面:“我们眼中只见汹涌的潮水形成无数的巨浪翻滚着,一浪高过一浪,一浪盖过一浪。”有的说:“我好像看到巨浪相互交错、撞击,形成一堵高大的水墙,而看不到那条白线了。”还有的说:“江边的、远处一切景物都已被这如同水墙一般的、不断翻滚、奔涌的潮水挡住了,看不到了。”
(4)“越来越近……”
出示课件:通过句子的对比,体会词语的精妙作用。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奔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奔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学生们在①和②的比较中,可发现:前文提到了潮水横贯江面,此时潮水掀起的无数巨浪就像千万匹战马一样,马不停蹄地向前奔涌,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所以作者用上了“千万匹”这个词语。在②和③的比较中,可发现“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写出了潮水铺天盖地般、如万马奔腾般地奔涌的具体样子,其场面浩大、宏伟、壮观。趁着学生们交流的_,请三个同学依次读出这句话,要求一个比一个读得更有气势。其他人闭眼欣赏,以强化这些关键词语的作用。这样对形象直观的词句比较和诵读,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引导学生继续抓住潮水的特点来体会:这磅礴的气势仅从形态可以看出来吗,你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这大潮势不可挡?自然而然,孩子们会抓住“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来想象当时大潮咆哮、怒吼着,似乎吞没了整个江边上的一切声响,耳朵也都要被震聋了。这无比巨大的声响更能衬托场面的壮观。
指导朗读:带着此时的感受完整地读出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4、有感情朗读,领略大潮的变化奇观。
小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使我们仿佛和作者一起站在钱塘江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大,看到的潮水越来越近,浪头也越来越高。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5、师生合作读二至四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
(1)学生读描写大潮的语句,其他的由老师读。
(2)读后你们发现什么了?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
6、出示课件:观看完整的大潮变化的视频。
(1)看了视频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啊?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
(2)请你再来读读二至四自然段中最能够表达你现在心情的句子,一会儿读给同学们听。
(3)让我们把三、四自然段背诵下来。
7、略读“潮过后”部分,感受大潮气势犹在。
最后一个自然段其实重点词句也不少,但通俗易懂。而且学到这儿,我们都知道还要注意教学时间和重难点的分配,引导学生读中关注“还在、依旧、才”这三个词语,体会到大潮气势犹在。
(三)梳理整篇文章的顺序,回归整体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做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的景观讲述给家长听。
篇七: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 篇七
《孟子》
【教学目标】
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文意,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3、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文意,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2、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父命之
(3)以顺为正者
(4)富贵不能淫
2、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________”。
(2)《孟子》是一部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四书”。
[答案]
1、(1)真正,确实。(2)教导、训诲。(3)准则,标准。(4)惑乱,迷惑。
2、(1)轲子舆战国儒家亚圣(2)论语大学中庸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说出这种铿锵誓言的人即继承并发扬孔子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孟子。孟子的学说即使到了今天,仍有它的指导意义。他提出的“取信于民”的政治主张,“逆境出人才”的成才观,至今仍放射着智慧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近孟子,共同学习被称为“四书”之一的《孟子》。
2、理解课文
(1)根据注释,疏通文章,归纳本文的文言知识。
(2)熟读课文,说说作者的行文思路。
明确:作者以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开篇,然后批驳了此观点,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再读文章,解决以下问题。
①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明确: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②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明确:“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毫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内心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③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能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3、总结全文,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三、布置作业
完成下面的阅读练习。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妾妇之道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居天下之广居
(4)无违夫子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
A.悍吏之来吾乡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用“/”划出下面句子中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4、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列举3个你心目中的“大丈夫”。
[答案]
1、(1)准则、原则。(2)这,这样的人。(3)居住。(4)违背。
2、[解析]A例句和A项中“之”的用法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B项,“之”为动词,到;C项,“之”为代词,指曹刿;D项,“之”为助词,的。
3、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4、(1)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2)金钱和地位不能使其迷惑(或扰乱心意),贫穷卑贱不能使其改变(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的人)才叫作大丈夫。
5、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文天祥、朱自清、项羽等。
篇八: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 篇八
《桃花源记》
一、学情分析:
《桃花源记》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作者是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在这篇短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经过了两年的学习积累,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常识和文言字词。而这篇小短文,有故事有情节,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难。所以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学感悟。
二、学习目标: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3、掌握常见文言实虚词,积累古今异义词;会翻译课文。
4、学习本文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语言精练准确的特点。
5、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
三、学习策略:
在课堂模式上,我选取了我校一直在探究的“一四三”教学模式。即“一个中心、四个环节、三种学习”。
在学案的编写上,要尽可能的多给学生一些资料,以减少学生查阅资料的时间,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要多指导学生学会有效的预习文言文。比如,反复诵读,熟悉文章内容;根据课下注释和参考书翻译全文,把有难度的句子翻译和词语解释批注在相应的词句旁边;看课下注释和参考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在课本上做标记;要学会分类整理词语和特殊句式等。有了充分的自学预习,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在课堂学习时,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学习模式。使学生的潜能得到限度的发挥。
四、教学过程:
(一)分发学案,指导预习:
预习部分的简单内容,比如资料的阅读背记和字音字形的掌握,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完成;较难的内容,像句子翻译、词语的积累,还有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可以放在课堂上,先由学生自学,然后全班交流明确。以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准确性。
A、阅读下列有关资料,批画背记重点内容:
1、有关“记”:“记”是一种文体,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2、有关作者: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3、有关作品:《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打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另有同名动画《桃花源记》和相关话剧《暗恋桃花源》。
B、读出下列词句,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并把这些字音批写在课文上:
夹(jiá)岸便舍(shě)船豁(huò)然开朗刘子骥(jì)
阡(qiān)陌(mò)交通黄发垂髫(tiáo)怡(yí)然自乐
便要(yāo)还家邑(yì)人皆叹惋(wǎn)此中人语(yù)云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屋舍(shè)俨(yǎn)然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C、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D、解释加点字词,并翻译句子: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6、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7、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4、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1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23、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E、文言知识积累:
请在学案上写出各类词语的解释以及特殊句式。
1、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
2、重要虚词:
乃:为:其:
3、古今异义:
无论:妻子:绝境:鲜美:交通:不足:间隔:俨然:缘:津:外人:如此:仿佛:开朗:扶:志:延:悉:咸:既:寻:向:果:
4、词类活用:
尽:异:前:穷:焉:志:未果,果:
5、一词多义:
寻:舍:中:志:之:为:遂:向:得:闻:
6、同义词
都——悉:皆:咸:并:具:
沿——缘:扶
邀请—要:延:
7、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省主语:省宾语:
F、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发现桃林——桃源做客——离开桃源——再寻桃源(不见桃源)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师:有谁知道“世外桃源”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师:那么谁又能告诉大家这个成语的出处呢?
生:“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么一个故事?为什么要把他虚构的社会描绘得这么美好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桃花源记》来了解在这个故事中,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这篇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目标,明确方向: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3、掌握常见文言实虚词,积累古今异义词;会翻译课文。
4、学习本文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语言精练准确的特点。
5、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
(四)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进一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五)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共有四个思考题,分给七个小组分别进行讨论交流。各小组推举出自己的中心发言人。小组成员讨论出问题的答案之后,要协助中心发言人准备展示讲解。
1、细读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理想社会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第一、二小组
2、本文所描绘的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你的依据是什么?
——第三小组
3、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美好的桃花源?这其中寄予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第四、五小组
4、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第六、七小组
(六)小组展示,互动生成:
在各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学习效果的展示和交流。每小组选出一名中心发言人作主要的发言。发言不到位的地方有本组补充,或其他的组的同学做补充和纠正。其他组的同学还可提出自己的疑问,由交流的小组答疑解难。
学生讲解不清或理解不透的问题,由教师明确讲解。教师的讲解要注重方法的指导。
明确问题:
1、会的代名词,细读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理想社会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答: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各尽所能的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或——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和平。人文环境:自由快乐。)
2、本文所描绘的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你的依据是什么?
答:桃花源并不是真实存在。渔人处处“志”之,可是几番寻找却没有结果,桃花源的无迹可寻,其实是一种隐喻,隐喻着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在阶级社会,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3、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美好的桃花源?这其中寄予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4、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答:(1)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本文不过三百来字,却写出了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而且写得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设下悬念:迷路了,会怎么样?“忽逢桃花林”为之一喜。此为第一折。接着写桃林美景,“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悬念又生:桃林走完了吗?桃林前面是什么地方?“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为之生疑,这是第二折。接着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举动。“初极狭,才通人”又产生了悬念:里面有什么?能走得通吗?“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为之一惊,这是第三折。接着便具体描绘美好的世外桃源,介绍了桃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渔人辞去时,桃源人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又设悬念:渔人出去后给“外人”说了吗?“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这是第四折。“太守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悬念又起:找到了吗?“不复得路”,留下了更大的悬念。为之迷惑不解。这是第五折。
(2)组织材料,详略得当:本文是作者的寓意之作,因而能否表达寓意,就成了材料取舍的关键。总的说来,桃花源里面写的详,桃花源外面写的略;生活图景写的较详,一般过程较略;渔人进桃花源时写的详,出来时写的略;桃花源中人“自云”写的详,渔人的答话写的略。正因为该详就详,该略就略,详略得当,所以全文仅用320字,就创造了一个有头有尾、有环境、有情节、有人物和有对话的动人故事,完美表达了寓意。
(3)渔人见闻,虚实结合:文中桃源内外的景物,村中的风俗人情都是通过渔人的观察和感觉或借助渔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而文章开头写他“忘路之远近”,临末又写他“遂迷,不复得路”是要通过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描述,暗示读者,这里所写的世外桃源是一个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世界。
(六)当堂反馈,查缺补漏:
A、填空:本文是以()为线索,按()顺序来写的。
B、请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明显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9、“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10、“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
C、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D、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中考连接:
(一)广东省(09)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3分)
(二)芜湖市(09安微省)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④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五、教学反思:
1、朗读课文:
a、方法:分组分段轮流朗读,反复轮流竞赛。
b、效果:朗读积极性、热情空前高涨,一次比一次声音高,气势盛。
c、自思:分数的激励、榜样的带动力量、互相的竞比气氛、热烈的情绪都感染、鼓舞着每一个学生。
2、解释翻译课文:
a、方法:分组分任务翻译,加分标准:号位靠后者翻译讲解分数更高(1号位发言加一分……8号位发言加8分);本组译完之后,其他组可以提问题,本组任何一位同学都可回答:回答正确则提问者不加分;回答不正确则提问者加分;其他组帮助回答正确也同样加分。
b、效果:①负责翻译的组准备更加充分,更加细致周到、更加准确。②其他同学听得更认真,记笔记也更认真。③参与面极大,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参与了进来。
c、自思:号位不同分数不同,能使优秀的学生自觉、主动、有效地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为组里争取更多的分数,自豪感、成就感大大地得以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自然就更高了。
3、检测解释翻译:
a、方法:只检测号位靠后的同学,不会时其他同学可以抢答,并酌情加分、扣分。
b、效果:犹如万马奔腾,个个兴奋,个个争先。
c、自思:倾听度增高,专注读更高,因为只有听清楚老师提出的问题,才能快速做出反应,才能抢到发言的机会,为组里挣到分数。
4、背课文:
a、方法:比比看谁先背会课文:前5名加10分,前10名加九分……7号位、8号位再另外多加一分。
b、效果:背课文检测争先恐后。
c、自思:加分不同,几乎每一个同学都可根据背会的先后加分,不留检测死角。
篇九:语文教研组工作教学计划 篇九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在市教育、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和市教科院教的领导下,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守教育常识,直面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挑战,努力促进教研方式的转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小语学科的教研品质,使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把本组打造成为我校教科研的一处亮丽的风景。
二、工作思路
1、结合新课程标准,开展统编新教材的研修活动。
针对全面启用的统编教材重难点,制订切实可行的研修方案,提高研修的实效性;采取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加深对统编教材有关内容的理解,提升教师用好新教材的能力;紧扣“如何用教材教与学”这一项目跟进实验学校进行同题研究。
2、开展“学科教学建议”的学习。
各教研组加强对“学科教学建议”的学习,在教学实践运用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科教学建议”的深入落实;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教学预设与生成关系论》等著作,切实用理论指导教学研究。加强对中青年教师个人菜单式学习的促进。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学领导力。
(1)依托兼职教研员和学科中心组成员继续就“学科教学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逐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关键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加强改进教学实践,提升教师课堂实践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推进学科信息化建设,加强对数字化学习的研究,甄选精品课程,努力推出语文教学精品课。
(3)加强对“学科常规”的调研报告的学习,进一步有效落实学科常规,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4、进一步完善学科中心组的职能,加强对新进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考核,逐步建立校级命题小组队伍,促进优秀、新进教师专业成长。
5、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对标常州市优秀教研组标准,加强教研组建设,以示范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评比为契机,促进教研组主动发展;加强对校本教研方式的研究与指导,立足教育集团,促进集团共生力的增长。加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提高教研基地的示范与辐射能力。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期初教材培训:统编新教材培训一
2、交流教研工作计划,申报区级教研活动
三月份
1、参加市统编新教材培训二暨“如何用教材教与学”的项目推进研究
2、参加市语文学科关键问题系列研究
3、组织区级教学研讨专题活动
4、组织区级小学生整班写字比赛
5、组织区级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
6、组织一人一课活动。
四月份
1、参加市统编新教材培训三暨“如何用教材教与学”的项目推进研究
2、组织区级语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3、参加常州市小学生整班写字比赛
4、组织一人一课活动
五月份
1、参加常州市毕业班复习研讨
2、组织区级毕业班复习研讨
3、参加市学科关键能力抽测
4、组织一人一课活动
六月份
1、参加统编新教材培训四暨“如何用教材教与学”的项目推进研究
2、组织毕业班新课结束考试、毕业考试、期末考试
篇十:初二语文教学设计 篇十
《巴东三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3、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4、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二、朗读课文
下面,就让一位同学来朗读刘大杰的这篇游记《巴东三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刘大杰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种美丽的风光,并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船从宜昌上驶
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 [ 中有黄陵庙 ] 、崆岭峡 [ 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 ] 、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运用拟人法描写巫峡山的高峻,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从侧面写飞鸟飞不过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
五、认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景物特点 诗、谚、典故 感觉
总说三峡: 险恶、最为险恶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惊异
西陵峡:
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峡 紧张
灯影峡 江北山险峻而干枯无味,江 作者即景诗 轻松、悠闲 南山玲珑秀丽树木青葱可爱。崆岭峡 牛肝马肺峡:山象刀剑削成, 青滩叶滩不算滩 极为可怕成窄门。 崆岭才是鬼门关崆岭滩:水从高处倒注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 王昭君浣装(典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 水险、山妙、云奇 有情趣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 刘皇叔托孤 凄凉
白帝城、孙夫人庙;
松树、八阵图、钟声
走完三峡:山势平敞些、江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 轻松
六、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 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三、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江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和谐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作业
课后练习二、三。
附板书设计:
1 巴东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
——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夔府的江岸
上一篇:小学生评语(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