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关于党员干部官不易个人心得体会与感受八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实训干部将坚持换位思考,站在企业角度,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的相关会议、活动、培训,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感受在深化为企服务、创优营商环境方面的力度和温度,认真做好总结思考,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员干部官不易个人心得体会与感受八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于党员干部官不易个人心得体会与感受八篇【一】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笔者认为:乡镇应继续坚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深入开展“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促进机关效能显著提高、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努力营造务实高效的工作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关于党员干部官不易个人心得体会与感受八篇

  强化领导。成立“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党委书记挂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纪委,由镇纪委书记任办公室主任,明确专人负责抓好“为官不为”专项整治日常事务工作,为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强化宣传。一是召开“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动员大会,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力戒“为官不为”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专项整治工作;二是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栏、赶集天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宣传“为官不为”责任追究的具体表现。三是抓好典型宣传。树立一批工作能力强、作风好、群众认可度高的先进典型,同时适时曝光庸懒无为、纪律松弛、群众意见较大的反面典型,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强化监督。由镇纪委牵头,坚持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地查看、走访群众、问卷调查、查看资料等方式,紧盯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定期向镇党委汇报。

  强化问责。将整治“为官不为”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结合起来,对专项整治工作不力、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部门,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存在“为官不为”行为的干部职工,从严从快问责;并将干部作风情况与绩效考核、年度考核、工资晋级、人员聘任等制度挂钩,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强化目标。专项整治工作分宣传动员、梳理查找问题、监督检查、建章立制等四个阶段进行,以整治干部职工执行不力、监管缺位、庸懒无为、纪律松弛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为重点内容,促进专项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购置《谈治国理政》、《致加西亚的信》两本书,要求全乡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党员干部官不易个人心得体会与感受八篇【二】

  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脸好看,事不办”,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脸好看,事不办”,是在纠“四风”、正作风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不良症状。患这种病的典型表现是:树“正气”但不办事,守规矩但不作为,把“为官不易”搞成“为官不为”。

  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堵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现实生活中,无形之墙有“硬墙”和“软墙”之分。“硬墙”好拆,比如脸难看、门难进等问题,但“软墙”却难拆。何谓“软墙”?就是搞“为官不为”那一套。譬如有的单位门开着、人也在,态度也热情、说话也客气,办事却依旧很难,要么这次说你缺这个,要么下次说你少那个,来回折腾好几趟;有的被告知“业务已受理,请耐心等待”,之后便石沉大海;还有的当面说不合规、不好办,私下找关系后才肯办。诸如此类,白岩松也深有体会:“这堵软墙就是相关部门的回复态度很好,但是给出的回复却浮于表面,而且迟迟看不到根本改变。”这样的“软墙”,比之“硬墙”,更容易伤老百姓的心,更容易降低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为官不易”决不能搞成“为官不为”。事实上,“为官不易”和“为官不为”一点也不矛盾。共产党人为官,既要干事,又要干净。“为官不易”就是保证干事的干净。“巨匠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的。”只有“为官不易”,才能保证为官者干好事、干成事、不出事。否则,还像以前一些人那样,搞权钱交易,不收礼不办事,必然会受到党纪党规的惩戒。

  做官何为?荀悦在《申鉴·政体》中说:“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于天下,二曰达惠于民,三曰达德于身。”再通俗点讲,“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封建官吏尚且如此,共产党的干部应有更高的境界。我们常讲,“打铁还需自身硬”,强调“自身硬”,就是为了更好地“打铁”,为了更好地给老百姓办事。不去“打铁”,不“为民做主”,“自身硬”又有何用?所谓“打铁”,就是要敢于为民请命,敢于啃硬骨头,做到平常时爱人民、关键时为人民、危险时护人民。

  有些人之所以把“为官不易”搞成“为官不为”,根子里是公权为公、当官为民的思想树得不牢,公权为私、当官发财的观念根深蒂固;职业道德、公仆情怀树得不牢,市场交易、利益交换的观念根深蒂固。殊不知,党员干部身份是公职、公仆,职责是公务、公干,维护的是公益、公利,倡导的应该是担当、责任、使命,恪守的应该是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坚持的应该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如果把市场上的那一套用到为官做人上,搞不送礼、不办事,或者守规矩、不作为,就不配人民公仆的称号,迟早要被人民群众掀翻在地,被党组织清理出党员队伍。

  “为官不易”当是“担当不易”。共产党人做大事不做大官。做大事就要舍得奉献,就要吃苦吃亏,就要敢于担当、担起所当。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为官不为”已为时代所不容,“为官避事平生耻”必须印刻在每名党员干部的心头。面对群众处理具体问题时,不能再拿“领导不在”“条件不具备”“情况很复杂”等理由为自己的不作为来辩解,而是从群众关切的问题做起,从群众身边的小事抓起,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让群众看到新气象新变化。

关于党员干部官不易个人心得体会与感受八篇【三】

  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改头换面的“为官不为”现象,引起各界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多次提出对“为官不为”现象加强整治,这对各级党员干部是一种警醒和鞭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就要坚决整治各种“为官不为”现象,对庸政、懒政“动刀子”“出重拳”。

  应当看到,除了久治难绝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衙门作派”,“为官不为”也有一些“新变种”:例如有的干部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调整不及时、不到位,缺乏主动进取精神;有的干部对反腐倡廉的新态势和新要求有“不适感”,怕担责任、怕担风险,甚至抱着“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敷衍态度。

  个别干部“为官不为”,暴露出他们在权力观、政绩观上的偏差。他们在内心深处没有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为官不为”现象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背道而驰,危害性不容忽视。任由个别“为官不为”现象滋生,不仅会伤害政府公信力、败坏干部队伍形象,更会殃及群众利益、影响发展改革大计。

  整治“为官不为”,既要思想上重视,更要在制度约束和日常监管中抓落实。首先,要建立和推行党员干部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压缩推诿扯皮空间,提升行政效能;其次,要不断完善政绩考核和干部评价机制,鼓励勤勉者上、慵懒者下;此外,纪检监察部门、效能管理部门和社会监督之间要形成合力,对“为官不为”的典型案例及时曝光、严肃追责,让“为官不为”的不良作风没有立足之地。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点滴践行。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思想上、行动上坚决摒弃“为官不为”等庸政、懒政、怠政习气,以更高标准和要求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努力形成人人干事创业、个个奋勇当先的良好氛围,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新风尚。

关于党员干部官不易个人心得体会与感受八篇【四】

  以来,“零容忍”的反腐态势、“八项规定”的刚性约束和以反对“四风”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使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普遍欢迎。

  现在“礼不敢乱收了,酒不敢乱喝了,公车不敢乱开了,办公室都要挤挤了”,少数干部在感叹“为官不易”的同时思想滑入另一个极端,不敢担当,躲事怕事,为官不为。

  为此,中央领导在讲话中强调“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并掷地有声地提出要对“为官不为”者加大专项治理力度,让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的党员干部没有“市场”。

  个人认为,中央领导强势发声后,关键是要抓住从严管理干部这一要求,以健全干部考核制度为根本,抓紧研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办法,完善有利于各方面人才脱引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庸官难过“上岗关”、懒官难过“考核关”、太平官难过“群众关”,让今天的“为官不为”,成为明天的“为官不易”,让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大显身手,使一批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才能真正做到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关于党员干部官不易个人心得体会与感受八篇【五】

  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指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促进改革发展;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要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这番话语重心长,促人警醒。

  党的以来,中央不断出台各项规定、禁令,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这让一些领导干部感到“不适应”,有的甚至认为既然要求这么多、紧箍咒这么紧,那还不如干脆不干活、做“太平官”以明哲保身。刘云山的讲话对这些领导干部无异于一针醒脑剂。

  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干工作、做事情固然要遵规守矩、依法行政,但面对当前繁重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需要有履职尽责、为民解忧的担当精神。在涉及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上,要迎难而上;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要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抓敢管。如果一味怕担责而不思进取,只会贻误发展时机、耽搁改革大业。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领导干部还需有一种改革创新的精神。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与发展问题相伴,经济与社会矛盾交织,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面对大量棘手的问题,领导干部当“甩手掌柜”、无所作为,显然无助于矛盾的解决,只会堆积风险,酿成更大的危机。

  今年两会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番讲话精辟阐述了“规矩”和“作为”之间的辩证关系,那就是既要“遵守规矩”即“三严”,又要“有所作为”即“三实”。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广泛深入开展,各级领导干部应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精神,慎用权力,切实为百姓办好事、谋好利,开创工作新局面。

关于党员干部官不易个人心得体会与感受八篇【六】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要抓紧上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篱笆"越扎越紧,纪律要求越来越严,"四风"顽症得以纠正,腐败蔓延势头正在扭转。反腐过头,也不存在矫枉过正,所以还要坚持不懈,以治标之力治本,以反腐之力反一切偏颇认识,以新的作风、新的成效,激发发展强大活力。

  首先,要认清危害。当前,虽然乱作为现象正在被铲除,但也出现了热度消减、消极怠工的新动向,出现了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无为官",出现了让人猜不透底、摸不到边的"忽悠官",遇到打退堂鼓、遇到矛盾绕道走的"太极官",诸如此类问题。应该讲,无为也是腐败。究其原因:一是占用公共资源,比如岗位、职位等;二是占有资金俸禄。"无为"的腐败,如同潜伏的毒瘤,不予重视,不仅会逐步变"硬"变"坚",还会慢慢"癌变",最终损害改革发展大局。所以,要讲清问题危害,认清形势任务。

  其次,要跟上节奏。为什么解决腐败旧问题,又出现"无为"新问题?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系统、全局地思考解决问题,没有做到经济发展、改革创新与反腐倡廉的"力度统一",没有落实治本的责任,没有跟上改革的节奏。腐败问题可以通过监督检查来查究,但改革发展却需要创新与活力来推动。因而,要继续严惩腐败,让广大党员干部常思贪欲之害;要疏堵结合,通过制度重构、营造氛围来凝聚改革活力,通过区别对待,宽容失误、失败,减少荷载"负压",引导健康成长,激发担当勇气。

  再次,要形成共识。一方面,反腐永远在路上,要看大局、明大势,不误读形势、不误解精神、不误会任务要求,做清醒明白之人。另一方面,担当之责更要形成共识。没有共识,就没有合力;没有合力,就形不成改革的势能;没有势能,"双轮驱动"就无从实现。清廉只是底线,发展才是真英雄。严查"贪庸混",激励"勤能卓",才能形成"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强大气场;敢于担当不推诿,勇于负责不避责,善于作为不乱为,才能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关于党员干部官不易个人心得体会与感受八篇【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迷茫、精神迷失。"为官不为者,从根上讲也是思想出了问题。一些为官不为者身上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不热衷于干事创业,却痴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的现象正是这样的现实反映。

  "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当代部分落马高官时兴的一种"错爱".荒诞的"事迹"被披露之后,无不成为坊间笑柄。比如,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长期烧香拜佛,并在办公室内放置了"保一辈子不倒的靠山石";广东亿元____书记陈弘平用公款给自己修建阴宅风水工程,将风水意识灌输到揭阳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妄图靠风水来实现地区发展"赶超进位"的目标;曾制定三个"2000万元"贪污计划、被网友戏称为"最有理想贪官"的广东省韶关市公安局原局长叶树养,案发前一晚,还在找"大师"问卦。

  事实上,作为公职人员和党员干部,只能信仰马列主义,只能是唯物论者,只能是无神论者,绝不能烧香拜佛、迷信鬼神,这应是公职人员的基本信条。然而,层出不穷的"鬼神梦"却在不断腐蚀着党员队伍,表面上,官员信佛、信道、信阴阳、信风水、信星座、信血型,其实目的大多都为了升官发财。痴迷权力是官员们心中的"鬼",他们可以更能直接得从这些虚无的"神秘主义"中获得心理的安慰感和精神满足感或是神明给予的"指点迷津".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很多领导干部走向____,表面上看是不信组织信个人,不热衷于干事创业,却痴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的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实质上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人一旦没有了信仰,就会成为"行尸走肉",长期浸淫于求神拜佛,心理颓废、斗志丧失、道德滑坡也就在所难免,有的干部甚至将手中权力异化为私____杖、生财工具,以权谋私,为所欲为,有钱有作为、无钱无作为。不管是机关大楼回避4、13、14这样的楼层,还是干部案头摆放石兽,这样的妄念逆流充分暴露了官员价值观混乱和价值底线的坍塌。

  其实,为官不为、为官乱为者的信仰迷失说到底就是精神缺了"钙",得了"软骨病".笔者认为,问责官员不作为,还需解剖迷失的信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如果 "缺钙"就会碌碌无为、无所作为,就会淡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误入歧途,走到人民的对立面,走上歪路、邪路、死路。因此,要用理想信念铸就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官要当舞台上端端正正的官,当清官,不要当庸

关于党员干部官不易个人心得体会与感受八篇【八】

  在主持召开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时指出,“有‘勤’无‘廉’,政失之于公,有‘廉’无‘勤’,政失之于慵。‘廉’和‘勤’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做不到‘廉’是腐败,做不到‘勤’也是变相腐败。”“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对那些混日子、不作为、得过且过的行为,要严厉问责。”当官不作为,守土不尽责,这就是一种腐败,这种“为官不为”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警惕和深思。

  “为官不为”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随着反腐败力度加大和整治“四风”活动深入开展,一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但一些政府官员感叹“为官不易”,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认为这样就能既免是非,又保乌纱。“为官不为”的根本原因,是为官者的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了,可以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不顾,工作作风飘浮、效率低下,怕得罪人、畏首畏尾,不愿为民谋福利,而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作谋私的工具。更为可怕的是,当今患上“为官不为”这个病的干部实在不少,而且很容易感染他人,正是一些干部的“不为”,才导致审查不严、监管不力、制度悬空,给了“老虎”、“苍蝇”可乘之机,造成权力“出轨”和“撒野”。因此,可以说,做不到“廉”是腐败,做不到“勤”也是变相腐败。

  为官不能当公堂木偶。官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俸禄是纳税人提供的,职务意味着责任,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这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为官者如果只想拿工资不干事,或庸或懒或混,都会误事,或是苦民害民,即便不贪不占,也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严重不负责任。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可以无愧于鬼神。阎王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官员不服,辩解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怒道: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该办的事不办,该断的案不断,岂不是负国负民,无功就是过啊。

  “廉而不为”也犯罪。明哲保身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是一种平庸的腐败。与贪腐官员相比,这种不作为腐败,阻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损害了群众的利益,破坏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其危害更大。从法律角度说,行政不作为是指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法定职责,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失职行为,应该依法查处。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有自己一套“廉而不为”的所谓为官之道,满足于明哲保身,不贪污腐化,同时也不主动作为、不得罪人。在担任衡阳市委书记期间,严重不负责任,不正确履行职责,发生衡阳贿选大案,造成了恶劣影响。此外,他主政湘西州、邵阳、衡阳等地时,在查办非法集资、高铁建设、官场生态建设方面无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构成严重的失职渎职行为,被法院以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对“为官不为”应该有很好的警醒作用。

  党员干部要有担当精神。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同志要求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他强调:“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党员干部的责任关乎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建设。当前,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改革越深入,难度越大,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制约将会困扰着我们,党员干部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要有敢负责的勇气、敢担当的精神、敢作为的劲头,要敢试敢闯,正确把握和有效化解矛盾和问题。“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党员干部要坚持干净做人、踏实干事,要将为官一任、治理一方、振兴一方的重担自觉扛在肩上,记在心间,落实到工作中,坚决同各种形式的消极腐败作斗争,以夙夜在公的精神、寝食难安的姿态对待工作、对待事业,我们的事业何愁不兴?

  新常态下如何应对“为官不为”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有些干部却把新常态当做“为官不为”的挡箭牌。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在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要求下,如何根治“为官不为”、深化作风建设,让干部既廉又勤,干净干事?

  用考核和问责治理“为官不为”

  新常态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政府要晒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权力要接受监督制约。对干部的考核,应有新的标准和办法。考评的导向和标准明确后,就要严格监督和问责。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 王满传:首先要让地方政府、各部门官员知道新形势下对他的要求是什么,新形势下到底该怎么为。一是列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对官员要有明确要求,承担责任。二是调整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对官员提出要求。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 宋立: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组部出台了新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方法。其中减少了经济发展类指标的比重,增加了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指标。

  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高波:一是改革。要对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二是要监督,包括问责。考核方式应该增加新元素,比如能不能把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开放和多元,不要变成少数人来评价少数人,让我们党员群众,让我们的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能够做实。包括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对政情、政绩有更多监测手段。在这个基础上,拿起问责手段。

  从根本上解决官员做事“动力源”

  解决干部工作的动力源问题,需要进行公务员薪酬改革和奖惩机制的良性激励,保证公务员有正常的晋升通道和职业尊严。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 王满传:要分析为什么一些干部尤其是基层公务员没有积极性心态,是不是与待遇有关?是否与目前的干部人事制度有关?我到基层调研发现,一些县提拔干部是按照年龄划线,50岁提不到副处就晋升无望,提前退居二线了,而在县这一层,四五十岁正是干事的时候。没希望自然就喝茶打牌去了。干部人事制度中央明确要改革,要采取新的措施。另外,对于怎么样创新,在简政放权之后不再审核后在怎么样创新和提高能力方面要采取措施,不但只拿鞭子,也要有胡萝卜,要扶上马,用综合措施应对问题。

  新华网特约评论员、新华社高级记者 陈芳:解决干部工作的动力源问题,就是要让有为干部有位,要形成这样一种良性激励机制。我们看到,中组部出台新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这是很好的考核导向。另外,对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和财政供养人员调资,不断激励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也是从待遇留人的角度给踏实干事的干部给予更好保障。对于公务员和广大干部而言,要让他们也能够体会到为民做事的职业尊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