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借此机会,我就提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能力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深刻领会提高干部能力的重要意义
干部是我们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要靠干部。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需要干部去“破题”;问题是工作的导向,需要干部去“解题”;问题是现实的召唤,需要干部去“答题”。干部本领高不高、能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国家制度优势能否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一)提高干部能力是使命型政党建设的题中之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造了经济长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的两个伟大奇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们党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各级干部以伟大的“抗疫精神”为指导,打赢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各级干部的能力水平经历了考验、得到了锻炼。当前,我们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将会更加繁重,各级干部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将会更为艰巨。开启新征程,实现新使命,要求我们党秉持使命型政党的定位,不断提高干部的能力,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能力支撑。
(二)提高干部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国际格局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急剧增加,我们国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各种复杂的“实际问题”会层出不穷,亟需各级干部提高自身能力。从我国发展任务来看,我们正处在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向世界强国迈进的历史发展期,但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少,甚至更多、更复杂”。当前,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比较多: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够完善,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亟需提速,生态环境保护亟需加强,都需要各级干部不断提高能力。
(三)提高干部能力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 如何培育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队伍,需要做出系统安排。“七种能力”是党中央对年轻干部提出的“硬标准”,也是党中央对年轻干部发出的“动员令”。对于各级干部而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加强学习、持续提高能力是一项政治责任。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不畏艰难、勇挑重担,不断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七种能力”,才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实现“乱云飞渡仍从容”。
二、准确把握提高干部七种能力的实践路径
干部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随着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磨练。
(一)提高干部政治能力。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一是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提高政治能力的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长期执政的要求。伟大抗疫斗争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最有力制度保证。因此,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内在统一的,这是根本政治方向和最大国情,绝不容许在这个问题上有丝毫动摇。二是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这是提高政治能力的基本要求。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观察分析形势时把握政治因素,筹划推动工作时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问题时防范政治风险,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真正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三是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这是提高政治能力的基本路径。对于年轻干部而言,政治历练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性地弥补实践的不足、经验的缺失、能力的短板。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刚性约束,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是内在尺度。年轻干部要自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主动接受组织监督和纪律约束,不断形成政治自制力和内省力,筑牢坚固的思想堤坝。四是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这是提高政治能力的固本之策。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年轻干部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提高干部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是要深入一线,掌握一手资料。调研不是在机关单位凭经验、拍脑袋、看材料、听汇报,也不是在现场走流程、做表面功夫。调查研究应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真实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因此,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去工厂工地,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交换、比较、反复”,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二是要由表及里,重视分析研究。“三分调查,七分研究。”调查的是问题的真相,研究的是问题的本质。调查研究只有由表及里,重视调查,更重视分析研究,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要把大量的零碎的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调查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分清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全局问题和局部问题、反复性问题和偶然性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要立查立改,确保落地见效。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就是看效果。“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调研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提高干部科学决策能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一环,关键要用好四步工作法。第一步,弄清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才可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精准决策。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不分急难险重,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遵循经验主义,沿用老模式、老办法;有的简单照抄照搬,不对症下药;凡此种种,都是因为在决策过程中没有认清,或者说没能力认清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既然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都不清楚,不管决策水平有多高,都很难做到科学决策。第二步,在精准把握决策问题的前提下,认真梳理要解决问题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有没有足够的解决工具可以利用。做到这一点,需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做到情况清、底数明;要对风险挑战、发展变化、矛盾问题等“变数”做到心中有数,既思考在先、谋划在前,又见微知著、剖细剖实。第三步,在具体的决策过程中,要探讨不同决策方法带来的各种可能性后果。决策方法主要有定性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等。用不同的决策方法,对同一个决策的质量和影响进行评估,探讨不同决策方法带来的各种可能性后果。第四步,就是最后决策的理性选择。要深入研究、综合分析,看事情是否值得做、是否符合实际等,全面权衡,科学决断。有些干部也许会认为,决策就是要干成一件事情。这当然是对的。但如果在对决策进行全面权衡和评估之后,发现做一件事情比不做带来的负面效果会更大时,此种情况下临时“决策放弃”也未必不是明智的。要知道,决策的结果有两种,做还是不做。比如,在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决策一个会对周边环境带来危害的项目是否上马时,“决策放弃”需要的智慧、担当和执政艺术,更能锻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四)提高干部改革攻坚能力。改革的道路上,必定有各种艰难险阻。提高改革攻坚能力,是年轻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新突破、担当作为的必备素质。一是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念。年轻干部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思维敏捷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理应成为改革攻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面对更加复杂的形势和更为艰巨的任务,改革必须有勇气和决心,以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刚健勇毅,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打通经济循环“堵点”,纾解民生关切“痛点”,攻克社会发展“难点”,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二是要掌握科学的改革方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在制定方案上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在部署推动上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督促落实上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热点难点。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围绕推进现代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效能治理等,谋划具有原创性、原动力的改革举措。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重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多去“解剖麻雀”,把基层改革创新及时形成理性认识,推动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三是要培养务实的改革作风。时代需要闯将,改革需要先锋。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年轻干部必须真抓实干解决问题,实打实、硬碰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务落实;必须增强信心敢于试错,不怕失败、不怕风险,通过改革扫除障碍、增添动力;必须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坚守原则、严于律己,在面临改革的利益牵扯和难题阻力时,始终无所畏惧、敢于亮剑。
(五)提高干部应急处突能力。应急处突能力,非一朝一夕炼成,更不是临时抱佛脚所能具备,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实践的磨砺。一是要提高应急处突的预判能力。预判风险是应急处突的前提,也是把握风险走向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更是成本小、效果好的应急处突方式。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形成并非空穴来风,往往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的过程,一些应急处突案例的失败,根子常在“重处置,轻预判”。年轻干部要具有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的本领,就要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风险有高度的敏感性,心中有数,才能分类施策,精准拆弹。二是要磨砺应急处突的掌控能力。风险和危机是检验年轻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的试金石。各种风险和危机事件,往往表现出多发突发,时效性强、决策时间短、控制难度大、力量多元、协调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非常考验年轻干部应急处突的掌控能力。这种掌控能力需要不断通过日常小矛盾、局部冲突化解的锻炼,提高自身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从而在面对复杂多变的风险和突发事件时,沉着应对,遇险不慌,把握时机,周密预案,分类施策,快速高效处置,将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三是要增强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复盘能力。提高应急处突能力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要化险为夷、化危为机。通过应急处突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工作和体制机制上的漏洞,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从风险、政策、制度、标准、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应急处突的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为战胜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与挑战提供有力保障。
(六)提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群众的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党和政府工作方向的唯一指引。年轻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一是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对群众情况不了解,在办事中就难以让群众满意,自然就做不好群众工作。年轻干部经常深入群众既能够看到群众生活的现状,有更多的感同身受,也能够发现群众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靶向发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二是要畅通沟通渠道,动员群众参与共治。要提升群众工作能力,不用心是不行的,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才能在工作中得到群众的回应。同时,要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畅通干群沟通的渠道,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实事,坚持大家事大家议、大家事大家办,这样基层治理中的一些疑难杂症就会被解决在萌芽阶段,更好地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三是要注重工作创新,汲取群众意见和智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年轻干部要学会扎根在群众中,注重工作的创新,主动汲取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在群众的声音中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要做到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够在工作上有更多的创新思路,增强群众的满意度。
(七)提高干部抓落实能力。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落实不能走过场,必须抓铁有痕。一是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把工作落到实处,很多时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做,应该担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就是要增强敢破难题、勇克险峰的斗争精神,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经常到矛盾最突出的基层去,到困难最多的一线去,主动去当“热锅上的蚂蚁”、去接“最烫手的山芋”,在真刀真枪的实战锤炼抓落实的本领。二是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炼就“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的工作态度,对组织交办的工作不挑三拣四、不拈轻怕重,不讲价钱、不谈条件,不折不扣地干到底、办成功;树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有“干事必定有我,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力戒华而不实、好大喜功,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体现抓落实的水平。三是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年轻干部有闯劲、有拼劲,但往往存在韧劲不足、耐性不够。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每项工作都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力求把小事做精、把细节做实,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防止“三分钟热度”。同时,要形成抓落实的无缝责任链条,建立闭环管理工作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三、全面推动能力突出的干部脱颖而出
面对改革发展的各项重任,我们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力强、敢担当的干部。组织部门要发挥职能职责优势,充分调动干部队伍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能力突出的干部脱颖而出。
(一)要考准考实干部,实行“奖优记功”。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组织部门要坚持把应对大风大浪、大灾大难时刻的表现作为考验干部政治作风、斗争本领的试金石,坚持在一线考核识别干部,突出分类分级、全程全员,对干部精准描像、客观评价,既注重考核其一贯的工作表现,又注重考核其在关键时刻的作用发挥,着力考准考实干部能力素质和工作实绩。同时,及时对奋战一线、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奖励记功,对涌现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及时给予表扬和正面宣传,激发干部担当干事的内生动力。
(二)要关心关爱干部,强化“容错纠错”。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是组织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坚持政治标准不动摇,厘清“干多错多、干少错少、不干不错”的误区,完善细化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明确适用情形、政策边界和认定标准,让有能力、敢担当的改革型干部充分施展才华,后顾无忧放手去干。同时,一些年轻干部对工作充满激情,担当干事的意愿很强,但由于工作经验与能力的欠缺,办事往往考虑不全,出错摔跤也经常发生。组织上要放宽“容人之量”,肯定干事积极性,指出工作不足,多给予帮助与指点,提前防错、大胆容错、及时纠错,形成创新业、立新功、出新绩的浓厚氛围。
(三)要选准用好干部,推动“能上能下”。对于敢做敢干、能力出众的干部,组织上要撑腰壮胆、提拔重用,让他们到更大、更广阔的平台上去施展抱负,让有能力者上,让有作为者进,树立提拔一个、激励一批的良好效应。对一些既无担当的意愿、也无干事的本领的干部,要及时提醒、调整、降职,持续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发挥出“下”的震慑与警示作用,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导向。
上一篇:国企党建经验交流材料
下一篇:足球主题运动会活动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