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历史教学及核心素养培养 本文关键词:素养,职校,历史教学,核心,培养
中职校历史教学及核心素养培养 本文简介:摘要:历史学习科目的核心素养,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具有历史学科专业特性的基本技能和重要品德,是对历史专业知识、能力、过程、态度和历史价值观念的综合表达。本文通过研究历史学习科目的核心素养,结合中职校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通过教学活动探讨,提出中职校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关键词
中职校历史教学及核心素养培养 本文内容:
摘要:历史学习科目的核心素养,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具有历史学科专业特性的基本技能和重要品德,是对历史专业知识、能力、过程、态度和历史价值观念的综合表达。本文通过研究历史学习科目的核心素养,结合中职校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通过教学活动探讨,提出中职校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中职校;教学实践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并能适于终身持续发展和社会生活发展不可或缺的品德和重要技能[1]。每一门科目的核心素养各有不同。近些年,随着文化教育改革方案的推陈出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迫在眉睫,根据2024年教育部下达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跟进到各门学科教学活动中,其中“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成为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养成适应个人终身持续发展和社会生活发展不可或缺的品德和重要技能,对于进一步加速素质教育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及其作用
中学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中职校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落实新课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对历史教师落实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学习科目的核心素养,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树立家国情怀,养成的具有历史学科专业特性的基本技能和重要品德。关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除了满足学生后续参加工作的基础要求,更应该担任起指引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成为更加健全的个体,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立足于职业发展的中职学生,强化核心素养发展尤其关键,接下来对我的学生历史学习情况展开分析。
二中职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特点
中职校学生年龄普遍在14-18周岁之间,这一年龄组的学生尚未达到身心成熟的程度,而且处于不稳定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比较叛逆,具有逆反心理,缺乏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守则[3]。从客观上讲,中职校的学生与普高学校的学生总体都存在差异。中职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水平薄弱,根据深入调查发现,我所任教的班级,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连初中最基础的历史常识都回答不上来。再者,学生基础薄弱,对历史学科学习缺乏兴趣,加上历史副科的地位,往往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忽视以及历史学习习惯的偏差,比如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听课、课后不做作业等,学习态度消极被动、随意散漫,在学习过程中稍有不顺就抱怨逃避、得过且过。
三中职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基于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了解以及对中职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特点的分析,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达到新形势下“以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目标。一堂精彩的历史课,应该使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启发指导学生逐步形成历史核心素养。是故,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效率,通过研究实践,笔者提出以下几个策略:
(一)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历史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十分繁杂,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且细,传统的历史课堂主要依赖教师的口头讲授和板书归纳,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常常让学生厌倦无心学习,从而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失去兴趣。在当今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利用多媒体或其他高科技设备,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4]。课前备课阶段,教师可以事先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在课件里融入各种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图文并茂,把抽象的历史知识具象化,立体化,丰富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感知认识,历史不再是课本上干巴巴的大串文字,而是有血有肉、形象生动的鲜活历史。例如在讲到伟大的抗日战争这堂课时,在多媒体课件里插入了一段日军侵华的视频和一系列历史图片,动图演示日军侵华的进攻态势,加上音效和文字标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到抗战那段悲壮的历史中,仿佛置身于这一历史背景,切身感受到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面临的困境,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苦难。在此基础上将本课内容娓娓道来,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培养教育,让学生认清抗战的性质是正义的“全民族的抗战”,了解团结就是力量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高团结合作的民族凝聚力,加强对挫折感的抵抗适应能力。引用英雄先烈们的光辉事迹,教导学生学习继承,弘扬高尚品德,根植爱国情怀,确立为祖国的发展建设、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伟大理想和奋斗方向。
(二)重视历史与现实的关联,树立家国情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历史学习日积月累的作用,明确要求历史教学要贴近日常生活和社会转变,并融合当前政治热点进行审视,指引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大众化方向和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时代责任感。作为中职校历史教师,笔者立足学生客观实际,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多元互动,多层次挖掘学生古今联系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致,逐步形成端正的道德品质,培养新时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步青年学生。2024年已过了近三分之二,在这大半年的热门事件中,香港暴动绝对占据重要位置。围绕着香港问题这一系列知识点在历史教科书多次出现,2024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实行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回归的二十几年来,“港独”思想从未间断,在这次的香港暴乱中,冲在前头的几乎都是年轻面孔,很多暴徒还是在校学生,错把无知当热血,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深究其根源,历史教育的缺位难辞其咎。根据调查发现,历史科目在香港处于选修的尴尬境地,香港中学生对于中国历史的知识储备极为匮乏。正所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不了解历史的人没有根基,遗忘历史的民族没有灵魂。只有得悉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动荡和屈辱的历史,了解几代人为救亡图存、强国富民而上下求索、流血流汗的征程,才能让家国情怀、民族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扎根心中,永不动摇。针对此次香港暴乱的社会现实,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现实联系,可以通过各种相关的视频、音频、图文、热点时政等与教学紧密结合,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介绍这一社会现实,启发学生在历史的基础上关注社会现实,进行问题探究、交流探讨,尤其是在学习到港澳台历史以及“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等相关知识点时,让历史照进现实,强化二者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树立对民族对国家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感,分析历史,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回馈现实。知史、懂史、尊史,国家认同自然内化于心。
(三)提升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师生协同发展
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是履行其教育和教学职能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担任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职责,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了解班级学生历史学习情况,实时分析学生学习动态,更要进一步重视教师的教。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不断完善,时代迅速变化,这些日新月异的新变化都对教师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自我,适应时代,贯彻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在工作中完善自我,提升教师教学基本技能,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与教学技能,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做到与学生共同发展[5]。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源源不尽的源头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立足客观形势,从实际出发,保持学习的热情,学而不厌,教而不倦,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职业素养,敬业乐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为学生创造优良历史学习环境,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形成历史学科的基本技能和重要品德,实现全面发展。
四结语
基于对中职校学生现状分析以及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贯彻信息化教学手段,课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提升教师教学基本技能,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与学生共同发展等途径,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进一步落实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汉国.新编历史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2]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24]4号.
[3]罗金凤,王瑛.基于职业发展的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培养[J].素质拓展,2024(23)¨:57-58.
[4]孙承信.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历史教学实践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4(08).
[5]彭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教学建议.[J].教育现代化,2024,4(14):162-164.
作者:陈云萍 单位:福州文教职业中专学校
中职校历史教学及核心素养培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