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xx县坚持对标施策,通过抓组织调度、抓资源整合、抓工作方向、抓工作质量,努力做到“统”“融”“新”“优”,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质量,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一、抓组织调度,在“统”字上下功夫。一是统一部署,加强领导。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政务下沉工作,进行统一调度、部署、督导。并按照“应放则放、能放则放”的总体要求,主动落实上级有关乡镇赋权和政务服务事项下沉的工作部署。二是统一行动、重点击破。采取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方法,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并抽调相关业务骨干组建成集中攻坚小组,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逐个解决、逐项销号,确保相关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三是统一标准、逐步推广。采取了以点带面的方式,率先规范一个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事项清单、窗口设置、机构设置等标准,其他单位只需按下“复制键”,减少了底层设计和创新的工作量。四是统一调动、集思广益。将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与“党员+微网格”基层治理方式相结合,激活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党员带动群众,并请群众来谈感受、提建议,为完善系统功能修正航向,着力打造群众贴心、暖心的政务服务平台。
二、抓资源整合,在“融”字上做文章。一是数据融合,释放数据新价值。采取了“上下联动”的方式,要求各部门向上级单位争取数据开放最大化,同时对人口、婚姻、不动产等实录数据量大的事项,实行部门主导,镇乡、村配合的方式,进村入户、广泛收集、精准核实,汇总到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数据库。二是平台融合,打开工作新模式。设立综合窗口,实现发改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信息共享,实行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管方式“四统一”,加快推进工程项目审批速度,优化营商环境。三是功能融合,升级功能新出路。将水、电、气、通信、网络、有线电视、交通罚款等收费事项植入“我的常德”APP,解决一台手机安装多个政务服务APP的问题,实现一个平台能办成办好多件事的目标。
三、抓工作方向,在“新”字上求突破。一是应用新技术。制定了“人脸识别”“快速认定”“电子证照”和“我的常德”APP相关功能的详细需求和设计方案,对现有“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进行完善升级。二是探索新模式。依托一体化平台,运用大数据智能技术,大力探索办事、审批智能化,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目前,老年优待证、失业登记证、生育证等高频事项实现了自动受理、智能审批、秒批秒办,全县3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一键申办”“材料零上传”。三是配强新设备。全县共投入3.02亿元,建成了300个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投入1160多万元,配备了高拍仪、打卡机、视频会议系统、监控仪、电视机、电脑、针式打印机等配套设备,为政务服务平台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抓工作质量,在“优”字上见实效。一是优化服务流程。对下沉的事项进行全面清理优化,做到了基层公共服务办理“九个一”,即事项一单下沉、流程一简到底、办事一图导引、群众一窗申请、系统一网通达、数据一库共享、业务一站流转、管理一套标准、服务一支队伍,提供市、县、乡、村“四级通办”及常德市域内“同城通办”的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二是优化服务保障。整合税务、住保中心、自然资源等部门业务,设立“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窗口。目前,已基本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并联审批,统一窗口出证”的服务模式。三是优化服务标准。对照事项清单进行梳理,将各事项受理条件、所需资料、办理流程、办理形式、办理地点和办结时限等信息汇总编制了办事指南“二维码”,群众办事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很清楚的掌握办事流程,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四是优化管理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五项监督管理制度,即首问责任制度、一次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全程代办制度、预约服务制度。所有政务中心安装“好差评”器,由群众来给办事人员打分,加强了对办事人员的工作和服务态度的监督。五是优化服务质量。制定“全科受理,一窗通办”机构设置机制,将乡镇政务大厅现有的人社、城管、民政、文化等相关事项在全科政务窗口办理;制定事项业务入驻机制,将派出所服务窗口入驻乡镇政务中心,具备办理户政、治安、出入境、交警等业务的“跨警种”综合性办理功能;制定工作推进机制,出台工作方案,编印了《办事图册》,明确职责分工,建立挂图作战、责任到人、工作到天的“倒逼机制”,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