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乘势而上、持续发力,把严防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作为头等任务,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抓得紧、学得深。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能力建设。一是深入抓好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七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全国乡村振兴系统建设和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切实做到学深悟透、融汇贯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二是深入抓好政策解读。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政策、法律、文件等,通过举办乡村振兴培训班、政策解读、专题研讨等方式,深入学习新政策、新业务、新要求,不断提升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水平。今年上半年,共计开展培训X次、X万人次。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资金管理等,深入多个市县开展调研,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谋划措施。各地也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考察调研。通过这段时间的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晰了方向,凝聚了共识,激发了活力。
(二)脱贫攻坚收尾工作抓得好、反响好。一是开展“感恩共产党奋进新时代”脱贫攻坚主题活动。组织开展算好“五笔账”,“走亲戚”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二是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总结宣传。组织编撰《X脱贫攻坚全景录》,全面总结X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和突出成效;同时举办脱贫攻坚展览,开展集中宣讲、专题报道,通过报、网、微、端全面发声,大力宣传X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三是完成各类问题整改。深入推进中央巡视反馈及考核反馈、审计发现等问题整改,确保所有问题整改到位。
(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得准、成效实。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聚焦各项重点工作,狠抓落实。一是持续巩固“三保障一安全”成果。全面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二是开展动态监测。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在X个县(区)组织开展集中排查,推行网格化监测,开展监测对象动态管理。共新增监测对象X户X人,对新确定监测对象制定帮扶措施X条。三是加强产业帮扶,全市脱贫地区投入产业发展项目资金X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X亿元。四是加强就业帮扶,全市脱贫劳动力已返岗复工X万人,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五是推进金融帮扶,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X亿元。六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及时安排各类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加快项目储备,持续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七是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在产业、就业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完善等方面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安置区及周边配套建成就业车间X个,X万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八开展消费帮扶,新认定消费帮扶重点产品X个,累计认定X个,消费帮扶重点产品累计销售X亿元。九是抓好低收入人口帮扶。将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等“四类人群”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救助帮扶,未出现返贫致贫。
(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得实、亮点多。按照有序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是构建有效衔接政策体系。研究出台了我市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各地相继出台了细化工作方案,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富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政策措施。二是加快推进工作衔接。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对接农村厕所革命和乡村建设行动有关工作,参与农村户厕摸排整改工作督导指导,积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三是加快推进帮扶衔接。开展选派轮换,选派第八批驻村干部X人、驻村工作队X支;深化定点帮扶和县域结对帮扶,各级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合计X亿元、实施帮扶项目共X个,县域结对帮扶县累计支持财政资金X亿元,安排帮扶项目X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不到位。一是跟踪走访没有常态化。有些基层干部和帮扶责任人没有开展常态化的跟踪走访,平时深入群众不够、联系沟通不多;有些地方将入户走访变成“走形式”,对农户的真实情况不了解不掌握;暗访调研发现,农户与基层干部对很多事情的说法不一致,甚至大相径庭。二是集中排查不深入。有的地方组建村组网格简单化或流于形式,有的村组网格员职责不明,访谈时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网格员;有的村没有对集中排查进行统一安排,既无会议记录,也无基本台账;有的村只对脱贫户进行排查,没有按照统一要求逐户逐人开展排查;有的村集中排查一个问题都没有,但暗访却发现了许多问题;有的村针对排查问题就事论事,整改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动态管理不规范。暗访发现,有些基层干部心存疑虑,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搞体外循环;有些基层干部不了解现有政策和工作要求,对家庭经济相对困难、收入不稳定、家中有重病患者或残疾人、“三保障”水平不高的脱贫户或一般农户,只是简单地落实低保政策或采取其他救助帮扶措施而未纳入监测对象,没有做到应纳尽纳。
(二)“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不到位。有些地方既没有彻底解决“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方面的增量问题,也没有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事件、家庭变故带来的变量问题做到动态清零。一是义务教育保障方面,个别适龄轻微智障儿童难以上学。二是基本医疗保障方面,由于政策衔接不到位,部分新增监测对象既不能享受医保政策,也没有相应的帮扶措施跟上,因病致贫风险较大。三是住房安全保障方面,有的地方农户现有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是危房,有的地方农户想建新房但宅基地问题无法解决,有的地方脱贫户危房改造后的住房没有作为主屋居住、而是当作杂物间使用,有的地方脱贫户前几年搬入新居后原有老房至今未拆除。四是饮水安全方面,有的地方自来水供水末端水量不足,有的地方生活用水有混浊现象,有的地方存在季节性用水困难。
(三)精准帮扶不到位。一是帮扶责任压得不紧。有的地方没有及时调整帮扶责任人,有的地方帮扶责任人的职责不清、责任不明,有些帮扶责任人既不走访也不联系,对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不了解不掌握。二是帮扶措施落实不力。有的地方制定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既不深入调查研究、也不征求帮扶对象意见,没有做到从帮扶对象的资源条件、发展能力和真实意愿出发;有的地方落实帮扶措施不及时,帮扶措施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一项措施长时间都没有落地。三是群众满意度不高。部分受访农户因各种原因,对帮扶成效或基层工作表示不满意,群众满意度呈总体下降趋势。
(四)重点工作推进不到位。一是部分产业项目成效不明显。有的地方联农带农溢农机制仍不够健全完善,产业帮扶项目组织化程度不高、同质化问题仍较为突出,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可持续发展后劲仍不足,有的产品难以销售、只能依靠财政补贴资金维持。二是公益岗位管理不规范。有的村没有建立公益岗位管理长效机制,有的村未按时发放工资。三是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进展迟缓。部分村甚至个别县今年以来的发放额度为0;有的贷款用途不合规,个别脱贫户贷款甚至一直未使用;少数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有贷款需求但难以获得贷款。四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有的安置点处理地质灾害不彻底,遭遇水灾时存在安全隐患。
(五)资金项目管理不到位。一是项目实施进度不平衡。暗访调研时发现,个别县今年项目开工率还不到15%;抽查村的大多数项目也未开工建设,仍然处于设计和招标阶段,个别项目甚至仍未批复。二是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不规范。有的地方扶贫项目资产登记不全,管理台账既不完整、也不规范;有的地方资产管理责任未落实,特别是有些光伏电站后续管护不力,杂草丛生,影响了正常收益;有的地方经营性资产闲置,没有投入使用或进行租赁,更没有获得任何收益;有的地方公益性资产管护机制不健全。
(六)乡村建设不到位。一是“双基”建设仍有短板。有的地方农村道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基层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群众期盼和生产生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整体发展不平衡仍突出。一些非贫困村由于前几年资金投入和项目实施较小,“双基”建设欠账较多。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是老大难。有的地方改造后的厕所不能用或没人用、成为摆设,有的地方农村垃圾和污水整治效果不明显,脏乱差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的地方农户家中不整洁、不卫生,文明生活习惯还未真正养成。
(七)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是思想认识不深。面对机构调整、职能转化、队伍变动的多重叠加,有的地方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形势新要求理解不深,思路不清,办法不多。二是政策业务不熟。有的地方对过渡期的政策和要求研究不够,开展业务培训不多,导致基层干部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部分驻村工作队没有较快进入新角色,对村的基本情况不熟悉,对相关政策和工作要求一知半解。三是统筹协调不力。有的地方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力度减弱,对乡村基层的督导指导不够,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工作作风不实。有的地方基层干部责任心不强,作风飘浮、不细不实、应付了事,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而是想方设法应付上级检查。
以上这些问题,既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既有总体部署问题、也有操作层面问题,既有机构人员调整、相关政策不明等客观因素影响,更主要的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主观因素影响。各地要高度重视,结合反馈问题,举一反三、认真排查、全面整改,确保所有问题9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
三、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低收入人口帮扶工作
(一)进一步抓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一要抓好网格化监测。网格化监测是完善基层主动发现和快速响应机制、提升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长效性实效性、推进常态化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基础性工作。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监测,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的作用,切实加强县乡村层四级管理,健全基层主动发现和快速响应机制,提高早发现的能力。二要“应纳尽纳”。要综合考虑返贫致贫风险、收入情况、刚性支出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多维度衡量,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履行程序纳入监测对象并开展帮扶,绝不能搞规模控制和体外循环。三要“应帮尽帮”。要和农户一起盘清家底、分析现状,共同商议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提高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确保监测对象通过实施帮扶措施稳定消除风险隐患。四要“应消尽消”。对风险稳定消除的要在系统中予以标注,需要强调的是要注重风险消除的真实性,监测对象风险消除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和具体程序,一定要严格执行,风险消除原则上要在识别标注半年以上且至少落实一项帮扶措施,不能出现刚落实帮扶措施就宣布风险已消除,或者还没有见到效果就宣布风险已消除的情况。
(二)进一步抓好到户到人帮扶。一要明确帮扶对象。帮扶对象不仅是监测对象,对原来的脱贫人口,也要继续落实帮扶措施,不能完全不管不问。二要继续加强帮扶。过去我们要求帮扶责任人原则上一个月联系帮扶一次,今年来有的帮扶责任人既不电话联系也不上门帮扶,有的帮扶责任人甚至脱钩了也没有安排新的帮扶责任人。我认为,按照摘帽不摘帮扶的要求,帮扶联系人要继续联系帮扶,可以不保持原来的频次,但还是要保持常态化联系帮扶,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三要填写帮扶手册。原来的扶贫手册没用完的可以继续用,用完了的可以改换成帮扶手册,但不管怎样还是要填。四要提高帮扶实效。前期,各地根据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实际需求,制定并优化调整了帮扶措施,当前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要把新增监测对象作为帮扶重点,及时安排帮扶联系人,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及时落实好资金项目。
(三)进一步抓好“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之前陕西洛南出现的饮水安全方面的扶贫舆情,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影响。从目前情况看,部分地方“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各地要加强统筹协调,认真落实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聚焦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动态清零,确保不出现变量问题积累为存量问题的现象,切实维护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义务教育方面,要持续统筹协调推进控辍保学、教育资助、特岗教师招聘等教育帮扶重点工作。基本医疗方面,目前省里面衔接政策已经确定,今年继续实行“351”“180”政策,新的政策执行从明年开始,各地要做好相关工作落实。住房安全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对于监测发现的住房安全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及时进行改造。饮水安全方面,要完健全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聚焦群众饮水方面存在的困难,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确保饮水安全不会出问题。
(四)进一步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是我们一项重要任务。一要完善基础数据。加强与民政部门的配合,全面梳理汇总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的基础信息,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基础数据库。二是强化动态监测。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民政、教育、医疗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互通共享和信息筛查比对,健全多部门联动、系统监管、乡村落实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三是强化救助帮扶。坚持分层分类、到户到人的原则,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救助帮扶:对农村低保对象精准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发展产业;对农村特困人员加强救助供养,强化对失能、部分失能的特困老年人口的兜底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农村供养服务机构为农村低收入人口家庭特别是其中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低偿或无偿的集中托养服务;对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户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落实医疗、教育、住房、产业、就业等政策。
(五)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目前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各地在推进产业发展时,要坚持先规划后发展,以县为单位,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二要实施五大提升工程。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光伏提升工程、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农村电商提升工程、实施消费帮扶提升工程,持续加大脱贫地区冷链物流仓储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高质量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强化政策支持。要研究制定支持政策,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大力发展“一县一特,一乡一品”;要认真落实衔接推进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不低于50%的规定,足额安排产业发展资金;用好用足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为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要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险种,积极推进“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切实保障农户经营性收入。四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深入推广“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模式,通过从事生产、务工就业、参与经营、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建立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融入市场,激发内生动力,得到更多收益。
(六)进一步抓好稳岗就业。稳岗就业是今年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虽然目前我省脱贫人口就业人数已经超过去年,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近期疫情对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影响不容忽视。一要有序引导外出务工就业。完善劳务协作、点对点输送等机制,发挥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专班作用,完善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情况调度通报机制,认真落实“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暗访,电话抽查,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数据信息真实可靠、总体规模稳定超过去年。二要大力促进就近就业。加强就业帮扶车间等载体建设管理,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针对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特别是下半年返乡回流人员,跟进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及时兑现各项奖励补助措施,促进其稳定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三要切实强化公益岗位开发管理。紧扣脱贫劳动力的劳动能力、就业需求,按照“按需设岗、一岗定员、岗需互选、人岗匹配”要求,开发好、管理好、使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特别是光伏扶贫公益岗位,确保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就业程序规范、监管到位,规模总体稳定。四要积极开展技能培训。继续实施脱贫稳就业技能培训民生工程和“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发放,各地要配合做好“创业江淮”乡村振兴培训、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乡村工匠培育等工作,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四带一自”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和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就业技能。
(七)进一步抓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要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为重点,分类制定帮扶预案,突出抓好防止返贫、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社区治理等重点任务。一要多渠道促进搬迁群众就业。摸清搬迁群众就业能力、就业需求和就业意愿,建立健全外出务工清单,促进人岗匹配。进一步完善按比例安排就业机制,政府投资项目、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岗位,用于吸纳搬迁群众就业。二要多措并举推动后续产业发展。大力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在有条件的安置点新建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产业配套项目。三要多方协作提升安置点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安置点人居环境,提升搬迁群众生活品质。四要多管齐下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着力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做好搬迁群众户籍迁移、适龄子女转学、社会保险接续等工作,大力促进搬迁群众融入社区。五是做好易地搬迁后扶信息录入。请各地及时录入安置点党组织、社区治理组织、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物业管理和搬迁群众权益保障等内容,录入过程要去行业部门做好充分对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八)进一步抓好资金项目资产管理。一要加强资金项目推进调度。全面摸清各类衔接资金项目实施情况,深刻剖析资金支出和项目实施进度滞后的原因,分类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和推进举措,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确保资金支出和项目实施赶上序时进度。各地要严格落实责任,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度迟缓的地方,要追究相关部门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我们将会同省财政厅等部门,对资金支出和项目实施进度开展调度和督查,适时对资金支出进度严重滞后的县区进行通报和约谈。二要加强入库项目谋划优化。暗访调研发现,很多镇村固守陈规,特别是一些非贫困村,在20xx年和2024年项目库中没有谋划任何关于村级产业发展的项目,缺少创新发展理念。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在项目谋划上切实做好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维转变,指导基层聚焦重点任务,充分吸纳群众意见,科学谋划项目,加强优质项目选取储备,提升项目库建设质量。三要加强项目资产后续管理。严格按照要求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投入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进行全面摸底清查,分类建立管理台账,特别是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要有序推进确权登记,做好资产移交,加强后续管理和管护运营,规范收益分配使用,严格项目资产处置,确保扶贫项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持续发挥效益。
(九)进一步抓好金融帮扶。一要加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要切实加强政策宣传,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确保“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要继续防范逾期贷款风险,区分情况稳妥分类处置;要防范化解贷款使用不精准风险,确保真正发挥效益。二要加强金融合作。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三要加强“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对脱贫户和监测帮扶对象等开展“3+N”一体式综合保险试点,力争到2024年底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防返贫综合体系,有效化解人身意外、大病医疗、自然灾害、教育升学等风险。
(十)进一步抓好社会帮扶。一是强化驻村帮扶工作。从这次调研暗访情况看,目前第八批驻村干部到村时间不长,普遍还处于过渡期和适应期,对有关工作掌握的不够,也有个别驻村干部工作对待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各地要组织开展驻村工作队培训,特别是对新选派驻村干部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年底前轮训一遍,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了解政策、进入角色。要全力做好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督促驻村干部吃住在村、工作到户,确保驻村工作队履行好职责。二是强化定点帮扶工作。积极对接定点帮扶单位,进一步拓宽产销对接渠道,提升本地供应能力,持续推进消费帮扶产品认定工作,打造质量高、产量多精品农产品,实现消费助农兴农。三是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万企兴万村”行动是社会帮扶资源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的重要平台,是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标志性品牌。各市县要高度重视,在全省启动行动之后,要主动对接工商联等部门,启动本地的“万企兴万村”行动,动员区域内各企业加入,形成帮扶合力,助力乡村振兴。要突出XX特色,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项目。四要广泛凝聚社会帮扶力量。积极同民政部门、慈善机构、社会组织等对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社会帮扶平台,引导各方力量将资源逐步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