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精选五篇学习年度人物毛相林事迹个人心得体会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对标先进、争当先进,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以绝壁修路的勇气和决心巩固脱贫成果,高质量发展只争朝夕、奋发有为,不断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下面是由76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五篇学习年度人物毛相林事迹个人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五篇学习年度人物毛相林事迹个人心得体会【一】

  据炎陵县_网消息,x市委委员、x市政协副主席、炎陵县委书记黄诗燕同志,工作期间突发心脏病,于2024年11月29日下午不幸殉职,享年56岁。

  今年8月,记者走进炎陵县深山采访。盘山公路两旁,不时出现购销两旺的黄桃交易集市;崇山峻岭间,硕果累累的桃林一望无边。

精选五篇学习年度人物毛相林事迹个人心得体会

  “炎陵人都知道‘大黄(书记)抓小黄(桃),抓出金黄黄’。”中村瑶族乡鑫山村村支书朱景华告诉记者,这个村40多户贫困户靠种植黄桃脱贫,“我们村靠62824棵‘摇钱树’,几乎家家盖新房、买新车。”

  炎陵县黄桃办主任邓纪平告诉记者,当地山区种植水稻“三年两不收”,但约40年前从外地引进的黄桃,却特别适应这方水土,“炎陵黄桃”果肉细腻紧致、口感清甜爽滑。

  “天无绝人之路。”2012年初,在霞阳镇果农陈远高家,黄诗燕见到一棵每年能结果400多斤、收入近7000元的“桃王”。学农出身的他喜出望外:“我们要把黄桃从小打小闹的‘珍品’,变成助力脱贫攻坚的商品。”

  凭着一股子拼劲,黄诗燕主导制定黄桃发展规划和奖补政策,推广先进栽培技术,琢磨出广告语“炎陵黄桃,桃醉天下”,还参与包装设计,支持电商销售,推动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鼓励精深加工、组织清除不良品种、限制盲目扩种……

  “全县今年黄桃种植面积有8.9万亩,总产量5.18万吨,产业链综合产值20.6亿元,这些都是2011年的十几倍。”炎陵县黄桃协会秘书长谭忠诚说,“今年3.42万名桃农人均增收2976元,有3145户贫困户户均种桃增收6200元。”

  黄诗燕主政炎陵县期间力推的各类绿色农业,带动了全县约九成贫困人口显著增收

精选五篇学习年度人物毛相林事迹个人心得体会【二】

  从高处俯瞰,x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四周悬崖峭壁,如同在“天坑”之中。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说,在没修公路前,村里交通闭塞,到县城就要花3天时间。

  毛相林:我们这个地方没有公路,不光只是穷,连生命都没有保障。在一九八几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年轻小伙子,二十几岁,受伤了。我们用了三天时间,我们都没有(把他)送到医院,最后死去,这个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

  1997年,毛相林开始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修路。没有钻机,村民们就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毛相林说,当时全村青壮年吃住在工地,用钢钎撬,用雷管炸,硬是凿出了近8公里的“天路”,打破了“天坑”般的围困。而毛相林明白,道路通了,下庄村要发展,还得靠产业。在多方考察学习后,毛相林带领村民们陆续发展起柑橘、西瓜以及乡村旅游产业。

  下庄村村民刘时琼:我们这个西瓜成熟以后,就有人上门来收。像我们这种,一般可以卖两三千块钱左右,种得多的可以卖六七千块钱。

  如今,下庄村实现整村脱贫,人均年收入近万元。毛相林说,从开凿“绝壁天路”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下庄村靠的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下庄精神将激励下庄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毛相林:在最难、最险的地方,我必须要以身作则,带头冲到前面去。路修通了,实现了我一个愿望,带领大家致富,才是我最终的梦想。

  毛相林带领乡亲们发扬新时代的“愚公精神”,打通天路,走上致富路。只要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取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胜利!

精选五篇学习年度人物毛相林事迹个人心得体会【三】

  厚培当代“愚公”式干部

  近日,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了《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其中,向绝壁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毛相林亮相荧幕。近些年来,如黄大发、文朝荣等当代“愚公”的事迹感动了大江南北,成为了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典型。“愚公”看似“愚”,实际上却是生动地把忠于党和人民、无私奉献、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牛”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作为用干部、管干部的部门,要带头宣传和弘扬当代“愚公”精神,厚培更多立得住、叫得响的当代“愚公”式干部。

  弘扬当代“愚公”之实干精神,厚培“老黄牛”式“排头兵”。党员干部是开拓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排头兵”,要能如“老黄牛”般脚踏实地、辛勤耕耘,耐得住艰苦、守得住岗位,奋勇直上、艰苦奋斗。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严格树立好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落实好发掘、培养、宣传、关爱当代“愚公”式党员干部的一系列举措。要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在基层一线技能人手、专业人才等不同领域发掘敢拼敢干、苦干实干的党员干部。要把能想实招、干实事、勤干事的当代“愚公”精神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全面建立健全培养、使用、评价和考核机制,积极为党员干部创造好施展才能的条件,厚培干部磨练才能的沃土,使有“能”者敢“为”,有“为”者有“位”,在评优评先、晋升奖励等方面倾斜,绝不让实干者和“老实人”吃亏。要将那些在岗位上默默无闻、扬蹄奋进的“老黄牛”式干部们选拔出来,管好用好,树立好先进典型、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打造高素质、强能力、肯奋斗的干部铁军。

  弘扬当代“愚公”之创造精神,厚培“拓荒牛”式“领头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涌现出了诸如以科学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农民院士”朱有勇、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的“时代楷模”卢永根等一线科研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要大力培育干部的创新精神,鼓励干部多从工作实际、多从群众利益角度出发,做到常践常悟、常学常新、常促常进,不断增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能力。要完善创新激励措施,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对于创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做法经验等要从财、物、精神等方面加以奖励,及时加大宣传,树立正面典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勇于创新、争创一流。通过建立人才创新示范基地、技术交流、技能培训等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能力、创新能力。要将干部的创新能力作为考核的要点,紧紧围绕重大课题、重大战略、重大项目等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恪守创新理念,勇于打破思维局限,发挥创新争先的力量。同时要完善好容错机制,鼓励党员干部敢于试错、善于改错,不断在创新中积累经验,厚培更多“拓荒牛”式的干部。

  弘扬当代“愚公”之奉献精神,锻造“孺子牛”式“勤务兵”。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兵”,新中国成立以来,如黄大发、焦裕禄、文朝荣这样的无数党员干部用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勤于干事的精神态度十分生动地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要义。要教育好广大党员干部谨守人民公仆的本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聚焦民生痛点、难点,聚焦工作顽疾、痼疾,以“钉钉子”的精神干好一件件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要以谋民利纾民困为导向,引导党员干部们常翻民生小账本,常作服务大文章,随时做好敢吃苦的准备,锻炼能吃苦的毅力,涵养善吃苦的精神,不落名利之窠臼,勇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身。要严格区分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勇于讲奉献与保障其待遇的关系,敢于打破“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道德误区,从生活、工作等方面保障奉献型当代“愚公”式干部的待遇,在“压担子”的同时更要“搭梯子”“给政策”,以更科学、更暖心的举措厚培“孺子牛”式的干部。

精选五篇学习年度人物毛相林事迹个人心得体会【四】

  壁立千仞,群山合围。翻几座大山,盘过108道“之字拐”,x市巫山县下庄村便映入眼帘。这里地处巫山深处,如“深井”一般,“井底”缓坡上,小楼星罗棋布,大片柑橘林连绵起伏。

  毛相林是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也是老村支书,当地人称他当代“愚公”。

  成为“愚公”,是被穷逼出来的。“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以前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时间。

  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1997年开始,“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2024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小时候,毛相林就常听长辈们念叨。坐“井”观天,村民们有时也开玩笑说要修路,可没人敢下决心。

  直到1997年的一天,38岁的毛相林去县里开会,发现邻村村民家里有电视机,还有车子来收购蔬菜。“没想到山里还能这么生活!”回到村里,毛相林马上召集村民们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这山,鸟都飞不过去。”“钱从哪里来?”“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村里有几百亩地,乡亲们不想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难也是特别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毛相林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计划20年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将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没出路!几经周折,全村人终于下定决心。

  男女老少齐上阵,冬去春来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块块石头凿。绝壁上,一个个“空中飞人”绑着绳索凿开炮眼、放上炸药……鞋子磨破就赤脚,夜里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坏消息还是传来了。村民黄会元被巨石砸中,滚落下山,悲痛万分的毛相林一度动摇了修路的决心……此时,黄会元的父亲站出来说,“为了子孙后代,我儿子死得光荣!继续修!”顿时,大家齐刷刷地举手,擦掉眼泪,继续走向工地……

  终于,2004年春天,一条“玉带”出现在山腰上,下庄人终于打通康庄大道!

精选五篇学习年度人物毛相林事迹个人心得体会【五】

  从高处俯瞰,x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四周悬崖峭壁,如同在“天坑”之中。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说,在没修公路前,村里交通闭塞,到县城就要花3天时间。

  毛相林:我们这个地方没有公路,不光只是穷,连生命都没有保障。在一九八几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年轻小伙子,二十几岁,受伤了。我们用了三天时间,我们都没有(把他)送到医院,最后死去,这个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

  1997年,毛相林开始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修路。没有钻机,村民们就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毛相林说,当时全村青壮年吃住在工地,用钢钎撬,用雷管炸,硬是凿出了近8公里的“天路”,打破了“天坑”般的围困。而毛相林明白,道路通了,下庄村要发展,还得靠产业。在多方考察学习后,毛相林带领村民们陆续发展起柑橘、西瓜以及乡村旅游产业。

  下庄村村民刘时琼:我们这个西瓜成熟以后,就有人上门来收。像我们这种,一般可以卖两三千块钱左右,种得多的可以卖六七千块钱。

  如今,下庄村实现整村脱贫,人均年收入近万元。毛相林说,从开凿“绝壁天路”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下庄村靠的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下庄精神将激励下庄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毛相林:在最难、最险的地方,我必须要以身作则,带头冲到前面去。路修通了,实现了我一个愿望,带领大家致富,才是我最终的梦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