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接处警工作要点
接处警工作要点
紧紧围绕与群众接触最紧密的接处警工作,进一步规范接处警工作流程,提升派出所民警工作水平和质量。
一是突出 “教”。注重对接处警民警的思想教育工作,坚持从树立民警良好形象、自我安全防护、和谐警民关系的角度,教育民警在出警时做到警容严整、装备齐全、处警及时、执法文明。
二是突出 “快”。针对辖区的实际问题,教育民警进一步提高接处警的速度和效率,推出了接处警 “四快”工作要求,即 “接收警情快、出警速度快、到达现场快、处置警情快”,坚决杜绝因各类原因造成延误警情处置的问题发生。
三是突出 “查”。对出警装备加强自查力度,对出警时限、民警警容风纪、携带手持电台、单警装备、救援器材及其他警用装备携带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民警自查、警组互查、领导抽查的 “三查”工作模式,进一步杜绝在接处警工作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对警用装备、急救设施等出警必备装备加强检查,保持完好。
四是突出 “访”。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工作质量,深入开展了“群众点评110”的走访评议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群众对派出所接处警工作的意见、建议。通过梳理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深入分析总结接处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规范接警用语,严格接处警程序,坚决杜绝推诿现象发生。
五是突出 “评”。工作中,以绩效管理为抓手,将接处警工作纳入民警工作绩效考核,从填写、录入、反馈、处置等方面进行 “月考评、月通报”。同时,每月由分管领导通报当月警情,对接处警情况进行点评,并整改存在的问题,对因接处警不规范、不及时,引起群众投诉或造成后果的,严肃追究分管领导及当事民警的责任。
篇二:公安机关接处警工作规范
公安机关接处警工作规范
第一章 基本要求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接处警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公安部110接处警工作规则》和安徽省公安厅有关接处警的工作规定,结合公安工作的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全市公安机关接受群众的报警求助、出警、处警,适用本规范。
第三条 受理群众报警、救助应当做到:
(一)对报警人到公安机关报警、求助的,应当向报警人表明接警人单位和姓名;对电话报警的,应主动向报警人表明:“您好,这里是××(市、县)指挥中心或××(市、县公安局××科、所、队),我是ХХ号接警员或ХХХ,请讲”,接受报警应当态度和蔼,语言文明;
(二)询问报警人或者接听报警电话时,接警人应当主动引导报警人讲明案(事)件主要情况(时间、地点、主要情节)及本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
(三)对有疑问的报警或者报警人未说准警情即挂断电话的,应当及时回拨报警人电话,进一步核实情况,回拨电话无人接听,警情地明确的,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核实;
(四)属于求助报警的,应当问明具体内容,对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一般性报警求助,应当根据报警者心情和态度给予恰当的答复和安慰;
(五)对于投诉的,应当问明投诉人基本情况及投诉内容,同时,告知投诉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六)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应当立即向领导报告并按指令出警。
第四条接警民警应按规定将接警情况及时、准确、完整地在统一接处警平台中登记、存储,确保报警内容的原始性。
第五条 除咨询和无效的报警外,接警民警应及时为报警人开具《报警回执单》,作为查询警情办理进展情况的依据。
电话报警的,接警民警应告知报警人有权到警情管辖公安机关开具《报警回执单》。
第六条 接到出警指令后,各单位、个人必须无条件先期处置,查证确系无权管辖的案(事)件,应当主动移送有管辖权的单位受理。
第七条 处警民警不少于两人,其中一名民警为主办民警,较大警情必须有科、所、队以上领导带队。
第八条 处警民警应当携带《接处警情况登记表》、《当场处罚决定书》、《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等现场可能使用的法律文书,并做好处警记录。
第九条 处警民警应当要按规定着装,保持警容严整并携带:枪支、警棍、警绳、手铐、对讲机、强光手电等单警装备。
处警专用车内必须配备现场勘查箱、照相机、录音笔、数码记录仪等现场取证装备和处置具体警情所需的专用装备,如盾牌、防弹背心、头盔、警戒带及救生衣、灭火器等物品。
第十条 处警民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当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进行处置。 第十一条 处警结束后,对于受指挥中心指令出警的,应当及时将处警情况向指挥中心反馈。处警民警应及时在接处警平台反馈单中详细填写调查核实和处置情况。
第十二条 处警民警到达警情现场后,应当表明身份并出示执法证件,情况紧急来不及出示执法证件的,应当先表明身份,并在处置过程中出示执法证件;着制式警服执行职务的,可以不出示执法证件,并应做到:
(一)及时处理警情并报告现场情况;
(二)维护现场秩序,保护现场人身、财产安全;
(三)及时登记在场有关人员的姓名、单位、住址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四)依法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第十三条 对刑事案件应按照就近调警、属地管辖和业务主管原则进行处置,并做到:
(一)采取措施制止正在实施的犯罪行为;
(二)抓捕、看管和控制犯罪嫌疑人;
(三)救助伤员,需急救的,通知120急救中心;
(四)划定保护区域,布置现场警戒,保护现场;
(五)进行初步现场调查访问,核实情况;
(六)对于严重暴力案件现场的处置,应当立即报告上级;
(七)向侦查人员通报案件发现经过、现场保护和初步处置的情况;
(八)填写接处警记录,做好相关处警工作的移交。处警结果需要制作法律文书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对治安案件的处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采取措施制止正在实施的违法行为;
(二)发现、控制违法嫌疑人员;
(三)救助伤员,需急救的,通知120急救中心;
(四)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五)进行初步现场调查,搜集、保全证据;
(六)扣押违法所得、违禁物品;
(七)依据法律规定,实行当场处罚;
(八)组织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进行调解;
(九)填写接处警记录,做好相关处警工作的移交,处警结果需要制作法律文书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公安派出所民警、巡逻民警进行案件现场处置时,应做好警情的前期处置工作,不得相互推诿和草率处理。除案情简单,可当场调解、当场处罚外,还应当做到:
(一)采取措施制止正在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发现、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员;
(三)救助伤员,需急救的,通知120急救中心;
(四)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五)进行初步现场调查,核实情况,搜集、保全证据;
(六)及时与案件主办单位或其他职能部门联系,做好警情的交接工作,向案件主办单位通报案件发现经过、现场保护和初步处置的情况。
对严重暴力案件现场的处置,除按上述规定执行外,还应当立即请求上级公安机关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可能受侵害的重点目标采取保护和警戒措施;
(二)向邻近地区发出预警通报;
(三)迅速通知有关公安机关进行堵截。
现场处置完毕,应当依法将违法犯罪嫌疑人、有关人员、作为证据使用的物品和文件带回公安机关继续调查处理。对不能带回的物品,依照有关规定查封或者妥善看管。
第二章 刑事案件现场处置
第十六条处警民警到达现场后,除应迅速制止犯罪行为,依法控制、查缉犯罪嫌疑人外,需按规定立即开展先期调查取证工作。先期调查取证,主要包括现场及痕迹物证保护、现场调查访问、现场录音、照相(摄像)、物证收集等工作。现场取证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合法有效。
第十七条拍摄案发现场,固定相关证据。特别是有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案件,须立即进行拍摄。现场照相和录像包括方位、概貌、重点部位和细目四种。
第十八条现场保全证据,包括提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依法扣押作案工具、违禁物品等。注意提取证据时,应使用手套和物证袋,避免破坏指纹。
第十九条现场调查访问时,应询问当事人和访问现场目击证人,及时登记在场人员姓名、单位、住址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第二十条依法将违法犯罪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进行审查。
第二十一条对命案、爆炸、放火、抢劫、强奸、绑架、投放危险物质、重伤害、入室盗窃、盗窃汽车等刑事案件以及其他案情复杂、需要专业侦查手段侦办的刑事案件,以刑侦部门为主开展现场勘验检查工作,处警民警应配合做好先期取证工作。
对命案现场,应迅速采取设置警戒带等方法保护现场,可以采取录音、照相、摄像等不变动现场的方法进行先期取证。除抢救伤员、保护物证等紧急情况外,民警不得触动现场痕迹、物品和尸体,在抢救伤员和处置其他紧急情况时,应戴手套和鞋套,尽可能避免破坏现场。
第二十二条对案情复杂、涉及人数较多的警情或处警民警不能当场完成的警情,要向所队领导报告,所队领导要迅速调集其他警力赶赴现场处置,多警种同时到达警情现场的,应以有管辖权的警种为主取证,其他单位应积极予以配合。
第二十三条做好与值班人员或办案民警处警工作的交接,包括人员(犯罪嫌疑人、受害者、相关证人)、物品(作案工具、凶器、赃物)、案(事)件相片资料等。
值班人员或办案民警接收后,应做好保管或移交工作,并依据《接处警平台使用规范(试行)》规定在统一接处警平台的“科所队接处警”中登记。
第三章 行政案件现场处置
第二十四条处警民警到达现场后除应迅速制止违法行为,依法控制、查缉违法嫌疑人外,需按规定立即开展取证工作。先期调查取证,主要包括现场及痕迹物证保护、现场调查访问、录音照相(摄像)、物证收集等工作。现场取证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合法有效。
第二十五条拍摄案发现场,固定相关证据。特别是有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案件,须立即进行拍摄。现场照相和录像包括方位、概貌、重点部位和细目四种。
第二十六条现场保全证据,包括提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依法扣押作案工具、违禁物品等。注意提取证据时,应使用手套和物证袋,避免破坏指纹等。
第二十七条现场调查访问时,应询问当事人和访问现场目击证人,及时登记在场人员姓名、单位、住址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第二十八条现场调解的案件范围,包括: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等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前提是案情简单、事实清楚、情节轻微、因果关系明确,双方当事人对案情、事实没有异议,
双方当事人对案件涉及的医疗费用和物品损失等赔付没有争议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民警询问后,可以根据公安部《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的规定当场调解,制作《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
现场治安调解结案的治安案件,可以不制作卷宗,但办案部门应当将《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按编号装订存档。
第二十九条对案情复杂、涉及人数较多的警情或处警民警不能当场完成的警情,要向所队领导报告,所队领导要迅速调集其他警力赶赴现场处置。
第三十条做好与值班人员或办案民警处警工作的交接,包括人员(违法人员、受害者、相关证人)、物品(作案工具、凶器、赃物)、案(事)件相片资料等。
值班人员或办案民警接收后,应做好保管或移交工作,并依据《接处警平台使用规范(试行)》规定在统一接处警平台的“科所队接处警”中登记。
第四章 其他警情的处置
第三十一条 对于严重暴力案件的先期处置,应当立即报告上级公安机关并采取以下措施:
(一)迅速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及时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二)对可能受侵害的重点目标采取保护和警戒措施;
(三)向邻近地区发出预警通报;
(四)迅速通知邻近所、队进入警戒状态,全面进行查缉、堵截。
第三十二条 对治安灾害事故现场的先期处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了解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
(二)布置警戒,保护现场,疏散围观人员;
(三)对爆炸、剧毒、放射或者传染疫情等专业性较强的排险工作,应当在疏散现场人员的同时,迅速请求专业人员进行处置;
(四)进行现场调查访问,收集、保全证据;
(五)注意发现、监视和控制事故责任人或者肇事者。
第三十三条 对群体性事件的先期处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了解现场情况,迅速报告上级;
(二)控制现场局势,制止过激行为,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围观人员;
(四)依法劝解教育现场人员,防止事态扩大;
篇三:如何规范接出警程序讲稿()
如何规范接出警程序
概念
接警即报警受理,它是指公安消防总(支、大)队的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公安消防中队的通讯室,接受外界灾害事故报警,并迅速准确处理的过程。它是灭火救援战斗行动的开始。
出动即灭火、抢险救援出动,它是指消防人员从接警到出动指令至奔赴现场的过程,是灭火作战行动的首个环节,包括蹬车出动和奔赴现场两个环节。
第一部分 报警的方式和“三台合一”接处警模式
(一)报警的方式
报警的方式,一般可分为有线报警、无线报警、瞭望报警及其他形式报警。
1、有线报警
(1)有线市话报警
是指公众使用公共市话系统拨打119等灾害事故报警特别服务号码,通过报警专用线路,把灾害事故信息传递到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应急联动中心的一种报警方式。
(2)有线专线报警
有线专线报警是指通过设臵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与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应急联动中心之间的报警专用线路传递灾害事故信息的一种报警方式。
(3)有线自动报警
是指通过设臵在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应急联动中心之间的报警专线传递灾害事故信息的一种报警方式。火灾时,报警系统自动启动报警装臵和有关联动设备;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可以自动显示火警单位、地址等信息,并根据预案进行调度;此方式能极大的缩短接处警时间,有利于将火灾扑灭在初期阶段。
2、无线报警
(1)无线市话报警
是指公众使用移动电话拨打119,将灾害事故信息传递到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应急联动中心的一种报警方式。
(2)无线专网报警
是指公安机关或重点单位通过建立的无线专用网来传递灾害事故信息的一种报警方式。
(3)无线自动报警
是指设臵有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发生火灾时,将火灾信息通过无线报警数据通道发送到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应急联动中的一种报警方式。
(4)手机短信报警
3、瞭望报警
(1)图像监控报警
是指在城市若干个制高点设臵监视设备,并与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应急联动中心建立话音通信,图像传输信道和控制信道,利用有线或微波接力等方法传递火灾信息的一种报警方式。
(2)人工瞭望报警
是指设臵在城市若干个制高点派出人员进行人工瞭望监视,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电话、无线电台向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应急联动中心报告火灾信息的一种报警方式。
4、其它形式报警
(1)来人报警
是指公众发现灾情,无法通过信息工具进行报警,直接到消防中队、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应急联动中心报告灾情的一种报警方式。
(2)声光报警
是指由于受条件限制,在少数地区和特殊情况下,采用敲锣、击鼓、撞钟、鸣笛、燃放烟火等方式发送灾情信息的一种报警方式。它具有原始、简单、直接的特点。
在这里,我们经常遇到的报警方式是有线市话报警和无线市话报警两种。其中无线市话报警最为广泛它具有及时、快速、灵活的特点,但易受地形地物及移动通信网覆盖范围的限制。
(二)“三台合一”接处警模式
公安机关“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技术规范中明确了三种“三台合一”建设模式。依据2024年12月25日在南京召开的公安机关“三台合一”工作现场会有关精神,此三种模式分别为:
(1)统一接警,同席分类处警模式。
110报警服务台集中接受110、119、122报警电话,每个接警台均可受理3种报警电话,110民警负责调度消防力量、相关警种及社会联动力量。
(2)统一接警,异席分类处警模式。
110报警服务台集中接受110、119、122报警电话,在不同席位上分别按不同警情处警。这种模式中,110报警服务台和公安消防指挥中心采用相同的接处警系统和三方通话功能,与公安消防中队终端台都建立调度专线,由110报警服务台负责接受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的报警、调度第一出动消防力量、调度相关警种和社会相关联动单位;公安消防指挥中心负责调度增援消防力量、监听并可与110报警服务台共同调度消防第一出动力量。
(3)统一接警,异地分类处警模式。
110报警服务台集中汇接辖区范围内的110、119、122报警电话,经过中心系统的自动分析判断后,自动分流到公安消防指挥中心进行接处警。一是系统中心设在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负责同步监听消防部门的接处警情况,调度相关警种及社会联动单位协同配合灭火救援;公安消防指挥中心设远程接处席,负责城区灭火救援接处警工作,监控各县(市)119接警情况。二是110接处警中心与119消防指挥中心实行并网。110报警服务台接警后,如属119火警电话,则通过系统排队机直接分配到公安消防指挥中心接处警系统,全面负责接处警工作;110报警服务台负责调派相关警种及社会联动单位协同配合,可对消防部队接处警情况实施监听。
第二部分 报警受理人员的要求
1、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受理火警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尤为重要的。在报警时有些市民的精神高度紧张,出现情绪激动、语无伦次甚至大声哭喊的情况,导致不能够把火灾地址详细的向接警员描述。这时候接警员就要极力稳定自已的情绪,千万不能因对方紧张而使自已也高度紧张,否则只能使接警速度更加缓慢。此刻保持头脑的敏捷、思路的清晰极为重要,切忌出现恼火、不耐烦而粗暴受警的现象。
2、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首先接警员要尽量讲普通话。其次,遇有方言较重或年岁较大报警人时更要耐心询问,细心倾听,可采取让能听懂本地方言的人接听,或者建议让报警人身边的人接听电话进行询问。当报警人由于心情紧张而语无伦次不知道如何表达周围情况时,接警人可采取提问式来询问火场情况。若对方过度紧张出现哭叫等现象,可先对报警人进行语言安慰劝说,使其情绪稳定后再进行询问,并可根据对方言语来判断其情绪状况,问话中间接插几句安抚的话,以达到详细了解火灾现场情况为最终目的。
3、注意礼貌用语
为了在市民中树立119报警台规范化的良好服务形象,受理火警时注意礼貌用语也很重要。总队、支队多次对接处警文明用语进行了规范。一般接火警的文明用语有“你好”、“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