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领导干部如何加强廉政建设。来之前,我看了一些材料,近年来,我市人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埋头苦干、敬业奉献,人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此,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社会也是认可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人口大市、农业大市,我市人社工作还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服务群众,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还需要很大的提升。如个别领导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报、作风粗暴等行为;工作效率低下,存在中梗阻现象,一些工作,分管副局长、局长安排多次,还推不动;工作中以权谋私,想报个医保、晋个职称,不送张卡、不充点电话费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等。在座的各位都是人社局的中坚力量和骨干,单位风气正不正、工作好不好、队伍好不好,关键在大家。下面,就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群众、如何对待权力和大家谈一些我自己的体会和感想,与大家共勉。
一、对待自己,不忘做人之本
做官先做人,虽然好人未必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做好人是做好官的基础和条件。人生在世,说到底得凭做人而安身立命。一个干部,如果缺乏做人的道德,为人不坦诚,对人不真诚,工作不虔诚,失却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又怎么期望他政治坚定、爱憎分明、勇于改革、开拓创新?又怎么期望他作风正派、胸襟开阔、光明正大、一身正气?更可以推断的是,一个做人缺乏诚信、缺乏气度、缺乏干劲的干部,一旦为官,定然会因缺乏人格魅力而缺乏工作的感召力。不忘做人之本,要求我们夯实做人这个基础,通过做人、做好人求得为官道德的升华,为官人格的升华,为官境界的升华,进而赢得广大群众发乎内心的钦佩和信赖。
(一)要讲正气。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讲正气是做人之本、从政之基。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一直强调做人要有一股正气。身正,心里没有鬼,说话办事方显浩然之气,自然有人愿意服从。不正,心里总是有鬼,说话办事老让人觉得贼头贼脑,岂能让人心服口服。党风要正,社会风气要好,首先党的干部要一身正气。现在,尽管我市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一些歪风邪气确确实实不同程度地存在,“四风”问题不容忽视。如:讲排场比阔气、追求高档消费,置中央八项规定于不顾;请客送礼、搞小圈子、小团体;对上级部署的工作不重视、不落实,敷衍了事、被动应付;不琢磨事、只琢磨人,背后搞小动作;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嘴上说的与心里想的不一样,台上台下不一样,人前人后不一样,说的做的不一样;有的犯红眼病,看别人快提拔了,他就写封匿名信去告状,捕风捉影地反映别人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自己上不去,也不能让别人先上去;有的不讲原则,不敢严格要求部下,不敢批评不良现象,甚至不敢坚决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导致少数地方和部门风气不正、人心涣散,人民群众和负责任的干部对此很有意见等等。这些现象,我们人社系统也有。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招考中,在职称评定中,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是不是对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不正之风进行了坚决抵制和斗争,是不是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象?
要把讲正气、有原则作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是做人要正派。党的干部对党要忠诚、对人要坦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先不做。对不正之风和错误言行,要敢于批评和抵制,不当“老好人”。对矛盾和棘手问题,要敢于正视和解决,不做推诿扯皮的干部。无数事实证明,正派的人可能暂时会吃亏,但不正派的人终究要吃大亏。二是办事要公正。坚持按党的原则办事,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做交易。我们党员干部也是人,也是讲感情的,但决不能违背原则做事。决不能因为是自己亲属、朋友,就不该报的医药费也报销,就在公开招考中进行“萝卜招考”。我们一定要明白,坚持原则是会得罪人的,但不坚持原则就会得罪人民群众。三是从政要走正道。当干部只有自身行得正,才能有威信、受拥护。现在,有些干部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新台阶”,有的为了达到升迁目的,四处找关系,搞虚假政绩,甚至拉票贿选。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为民谋利上,用在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上。这样的干部才是最有前途的。
(二)要干实事。人活着总是要做点什么的。既然我们选择了为党的事业去奋斗,我们就要尽可能的去创一流业绩。这就需要我们埋头苦干,带头实干。“苦干”就是要有一种甘于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首先要爱岗。不能光想位置,不讲站岗;不能凳子还没有坐热又想去谋求更重要的岗位;也不能因为调整到业务性科室,就认为管的事情多权力大油水多,而沾沾自喜;更不能因为调整到一般性科室,就认为是受到了冷落被下放到清闲部门,而心灰意冷。不论做什么工作,不论职务大小,都要立足本职工作,坚守岗位责任,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其次要精业。给你一个岗位,要拿得起,放得下,能尽其职、能守其责。在座的有一部分是刚走上科级领导岗位,走上领导岗位后,不仅是有了一定的权力,更多的是加大了责任和压力,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比如,有的刚提拔为科长,以前是只考虑自己一个人的工作,现在要考虑一个科的工作。有的是从以前的劳动口调整到人事口,面对新的工作、新的业务,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很多。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钻研新的东西,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丰富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储备,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实干”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的政绩观,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我们常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办任何事情,都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绝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务虚功,图虚名,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遮遮掩掩,汇报工作掺杂水分。当前,我们人社系统的大事、难事还很多,工作有待于创新、有待于突破、有待于提升。如就业方面,如何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人事人才方面,如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xx来;社会保障方面,如何进一步完善,等等。大家要静下心来,沉下身子,对各自的工作进行一次查漏补缺,自身衡量,自找差距,绝不能有等、靠、缓不良想法,在其位谋其政,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要敢于应付、敢于担当、敢于负责,不能推脱,不能撒手不管,要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落实。
二、对待群众,不移公仆之心
对于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而言,为官从政决不意味着自己从此可以做官当老爷享清福,也不意味着自己从此就成了居高临下的父母官。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平日也声称自己是“人民公仆”,可实际上只是嘴巴上讲讲,一当官脸就变了,摆出一副自命不凡的官架子。有的高高在上,对群众颐指气使,甚至对群众动粗,动辄以势压人、以权逼人、以威吓人。有的对“父母官”的称谓很是受用,甚至以此自居。还有的喊着“局长电话一般群众不能打”的“雷人官腔”。官僚主义有千奇百状的表现形式,不拿自己当“群众”是内在因子。忘了自己也是群众一员,就是脱离群众的开始。历史上多少故事表明,刻意与群众拉开距离、划清界限,必将沦为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安泰,在脱离大地母亲的滋养后,最终丧失一切力量而被对手击溃。
外在行为是内在思想的反映。少数干部之所以官威逼人,很大程度上是在灵魂深处固守“官本位”的思想,把人分为三六九等。颠倒了主仆关系,把自己当成了“主人”,把群众当成“仆人”;把自己当“老爷”,把群众当“下人”。一句话,自身定位差错,高看了自己,太拿自己当干部;低看了群众,拿自己不当群众。清人郑板桥有诗,“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小”字摆正了官吏地位,“情”字勾勒出民本思想。现在,一些干部之所以不愿干、不敢干、不会干群众工作,不擅长与群众打交道,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平常不拿自己当群众,不了解群众情况,才会“发憷”,关键时刻“掉链子”。前几天看到一篇报道说,某省一名厅长深入基层调研,在与当地群众交流时,这位领导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最后在身边人员的圆场下尴尬收场。“说实话,在机关待得久了,跟群众打交道确实少了。”他私下向记者坦承,有时见到群众,除了寒暄,真不知该聊些什么。为什么开会讲话或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口若悬河、头头是道的领导干部,见了群众就结巴起来,连和群众做简单的交流都异常艰难?这当然不是干部文化水平不高,也不是不会说话,重要的是和群众之间出现了断痕,包括认识上的断痕、了解上的断痕。这样的干部根本不知道群众想什么、做什么、最关心什么,所以无法进行实质性的交流。
对待群众不移公仆之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除了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认清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从而自觉摆正主人和公仆的位置外,更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拜人民为师,“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总之,要通过我们的真诚服务,“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一)要践行为民理念。我们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中央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中“为民”是前提。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利益诉求日益复杂化,统筹协调利益关系特别是各方面群众利益关系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但是只要把“为民”作为出发点和总开关,就没有解决不好的问题。人社工作和群众打交道的地方非常多,我们要在细微之处彰显民生理念。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厅、社会保险服务大厅的窗口人员,在群众来办事时,能否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解渴、一腔热情办事、一声祝福道别;能否做到态度好一点、微笑多一点、语气柔一点、嘴巴甜一点、服务优一点、效率高一点、形象好一点;能否做到不让来办事的群众跑空腿,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进行登记,督促限期解决。我们在座的各位,特别是一些科长副科长们,你们是具体的办事者、执行者,是具体和群众打交道的,你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整个单位的形象,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果你们工作中处处为难群众、刁难群众,群众就会认为我们的党风不好、政风不好。人民群众看我们,不仅要看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而且要看身边的党员干部是否真心诚意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这几年,找我反映问题和求助的群众非常多,他们反映的并不全是腐败问题,很多都是“小事”,都是老百姓一家一户的问题,如宅基地纠纷、交通肇事、工资拖欠等等,按常理,这些事情我不管不问也可以,有着1000多万人口的xx市,这种事太多了,随便找个理由推到其它部门,群众也能理解。但每当想到人民群众那无助、忧愁、哀怨甚至近乎绝望的面孔时,我的心总像刀割一样难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当亲生父母或兄弟姐妹遭遇不测和苦难时,我能推、能躲吗?所以,要经常问问自己,一个月来、一个季度以来、一年来为群众办了多少事情,在任期内为群众办了多少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了,决不能虚度时日,浪费岗位,碌碌无为。
(二)要树立百姓情怀。没有百姓情怀,就会高高在上,官气十足,就不会真正体会到群众的疾苦,也找不到与群众的共同语言。领导干部来自群众,要永远保持一份平常心、平民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要认识到,一个对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没有怜悯之心、同情之心、关爱之心、奉献之心的干部,很难说是一个好干部。有一些党员干部,一身官僚习气,一派衙门作风,对上级领导阿谀逢迎而对基层群众盛气凌人,群众来办事头也不抬,对小圈子百般照顾而对广大干部漠不关心,摆错了同人民群众的位置,调偏了看待人民群众的视角。
如何树立百姓情怀?如何开展好“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活动?如何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作为人社系统领导干部就是要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当朋友、当兄弟姐妹,深入群众中间,面对面、心贴心地坦诚交流,肩并肩、手拉手地开展工作,多想一想还有多少城镇居民没有就业,还有多少零就业家庭,还有多少就业困难人员;多想一想怎么让更多的农民工兄弟在家门口就业;多想一想怎么更好的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活干、有钱挣、有医看,让人民群众有尊严、有公平、有正义。这些事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等切身利益,只有这些事情做好了,我们的工作才算可以,群众也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三、对待权力,不谋一己之私
对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而言,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用得不好,用来为谋取私利服务,到头来,必头破血流,自取灭亡。如广东省中山市人社局纪委书记梁国影,为了让儿子考上中山市农业局公务员,篡改成绩,使其得以第二名身份晋级面试,并在最终的面试中以较高的成绩晋升公务员。被举报后,梁国影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种直接更改公考成绩的行为,可以说是公权谋私的极致,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不谋一己之私,就是要求我们认识并笃行“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同时,更要追随高尚的灵魂,追求“慎独”的境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事实上,只有将内心的约束与外部的制约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守服务人民的赤子情怀,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一)要提高定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我们。尤其是我们人社系统廉政风险点比较多,如在职称评聘资格审查时,对亲朋好友放松条件,或截留买卖职称指标;在医疗机构定点、医药店定点的审批上,收受贿赂,不给好处不审批;在就业专项资金使用上,不按政策规定用足,或挪用;在劳动仲裁上,久拖不办或滥用自由裁量权;在劳动监察上,受人情或利益诱惑,向当事人泄露案情或瞒案不报、有案不立等等,特别是社保基金腐败、就业基金骗取套取、人事考试舞弊等问题。面对种种诱惑,一个人稍微放松警觉,就有可能受人利用上当受骗,陷入别有用心者设置的圈套。
面对诱惑时,我们怎么办?最重要的是“自我珍重”。我们工资不高,但在xx还属中游偏上;我们福利不高,但生病有医保,基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家有黄金数吨,一日也不过三餐。要把功名利禄看得淡一些,名利思想太重,没什么好处。人应该有高洁的灵魂。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年轻同志,今后的发展空间还很广阔,不要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而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和美满家庭。我还要提醒大家,现在社会上有句话,叫做“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原因正在于,一旦沉迷于某种“爱好”,精神上就难免有缝隙,意志上就难免会动摇,从而为各种“炮弹”炸开缺口提供了机会。透视许多腐败分子的“心路历程”,更会发现他们心灵深处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思想杂质”。有的信奉“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有的遵从“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有的居功自傲,认为“拿点应该”,有的心态失衡,总想“找补回来”……物必先自腐而后虫生,事实证明,思想上产生腐败念头,精神防线的松动,会导致骨牌效应,逐渐打开贪污腐化的潘多拉魔盒。领导干部手中有权,求你办事的人多,遇到的诱惑和考验也多,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住自己,加强修养,洁身自好,清廉自守,千万不要干“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要多想想年迈的父母,多想想可爱的妻儿,多想想自己艰辛的奋斗历程,多想想过去曾经有过的平常生活,以平常的心态、以平衡的心理,抵制诱惑、控制私欲,做到俯仰无愧、内心光明、人生充实。
(二)要接受监督。现实生活中,少数干部不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把上级监督视为对自己不信任、不放心,把同级监督视为跟自己过不去、找麻烦,把下级监督视为让自己丢面子、失威信,不仅不配合支持监督,而且千方百计逃避、拒绝监督。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十分错误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领导干部无论水平多高、能力多强,同样会有缺点和不足。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妄自尊大,听不进意见,容不得监督,有了缺点和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就可能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一个领导干部,组织培养起来很不容易,但要自己堕落下去却很容易。对于领导干部而言,监督是一道“防火墙”,可以约束自己不犯或少犯错误。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防止小毛病发展成大错误,避免“亚健康”恶化成“不健康”,从这样的意义上讲,监督是干部的“保健医生”。监督也是一条“民意通道”,它让干部从批评和责难中汲取营养,用群众的眼光衡量工作得失,创造出让群众满意的业绩。以感激之心,欢迎监督、希望监督,才是领导干部对待批评和监督的正确态度,也是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工作中,我们应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将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全部公开出来,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社会公信力;应进一步建立岗位之间、业务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做到关口前移、全程监督,有效预防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腐败问题的发生;应加强社会监督,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今天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