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观看纪录片《太空的见证》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六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首部卫星新闻纪录片《太空的见证》,纪录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是反映“三区三州”脱贫攻坚的主旋律纪录片。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观看纪录片《太空的见证》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六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观看纪录片《太空的见证》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一】

  我与脱贫攻坚的那些事儿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初遇脱贫攻坚到现在走进脱贫攻坚已有三年之久。回顾这一路,初遇时,脱贫攻坚是百姓眼中幸福生活的“代名词”;靠近时,脱贫攻坚是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指标”;走进时,脱贫攻坚已是硕果压枝,丰收在望。

  遇见脱贫攻坚,暖意融融,百草权舆。20xx年3月,我在读研一,跟随导师做四川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相关的课题研究。因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地质构造和水文气象条件特殊,境内不少地方是地质灾害高发和易发地区,所以课题组选点在凉山州进行入户调研。凉山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调研中有不少彝族老百姓不会讲汉语,沟通交流存在很大困难,但是在访谈中,老百姓都能听懂“精准扶贫”这个词,而且会不断地重复“精准扶贫好”这句话。我好奇地咨询翻译大哥,大哥说:“你以前没有来过我们村里,精准扶贫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交通、饮水、教育、医疗都比以前好多了,老百姓都是把这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大家都很感恩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再过几年,等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老百姓的生活肯定会比现在更好的……”阳春三月,与脱贫攻坚的意外邂逅,让我感受到了扶贫工作带给老百姓的满满希望。

  靠近脱贫攻坚,烈日炎炎,万木葱郁。20xx年6月,我读研二,有幸成为国家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检查组的一员,参与了三个国家级贫困县退出的评估工作。在经历了初选、面试、培训、考试等一系列环节后,开始了为期20天的评估工作。在参与这项工作之前我一直以为脱贫攻坚就只是帮老百姓挣钱,培训后才知道脱贫攻坚工作涉及住房、教育、医疗、就业、交通、饮水、通讯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关乎民生的综合性工程。在这次评估工作中,我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更立体化,我看到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和贫困人口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听到了贫困农户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高度肯定,感受到了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人员的辛苦。时隔两年,我还清晰地记得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对我说:“活到这把岁数,最感谢的就是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让我不愁吃,不愁穿,还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如火六月,与脱贫攻坚的近距离接触,让我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带给老百姓的真实幸福。

  走进脱贫攻坚,秋风习习,硕果压枝。20xx年9月,我跟随单位同事入户走访,慰问贫困户,正式走进脱贫攻坚工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贫困农户家中,我看到了因危房改造项目住进新房的廖大爷,因大病救助得以及时就医的张大爷,因教育政策顺利送孩子读大学的杨大哥,因帮扶人资金支持改厨改厕的李大哥……在帮扶村上,我看到了全部硬化的村道、修建整齐的新房、干净整洁的院坝、欣欣向荣的产业……在跟随书记入户期间,村书记说:“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上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收入明显增加,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普遍解决,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果。”金秋九月,零距离走进脱贫攻坚,让我看到了脱贫攻坚结出的累累硕果。

观看纪录片《太空的见证》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二】

  用好脱贫攻坚的“三大法宝”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大同市云州区调研,强调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20xx年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xx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我们要让“致富花”不仅在大同市云州区开放,而且能够在祖国各地全面绽放。为此,要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用好脱贫攻坚“三大法宝”。

  因地制宜,选好扶贫产业项目,为“规划宝”

  没有科学的产业扶贫,就没好的脱贫攻坚效果。很多地方都因地制宜,寻找、开发了当地的特色产业,渐渐地,产业扶贫就是农民的“钱袋子”。但是有些贫困地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特色产业难找、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产业单一等问题。因此,要解决产业扶贫遇到的难题,就必须科学谋划好产业链。第一,决定采取扶贫产业时,一定要对当地产业结构了解清楚,因地制宜选择当地有代表性、可持续、成功率高、人民认可的产业。第二,产业选好了,还需要产业发展对象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培训,让他们掌握科学的产业发展模式。第三,支持当地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服务实体,为产业发展保障,鼓励村集体利用智慧发展特色农业。

  科学研判,出台有力帮扶政策,为“智囊宝”

  科学的帮扶政策,就是脱贫攻坚的“好助手”。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市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上强调,中央统筹,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地方创造条件;市县抓落实,就是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中国有很多个省份,每个省份的情况都不一样,每个省下面的市、县又有不同之处,目前中国的贫困人口大都在县级以下。所以我们制定扶贫对策的时候就要因县施策、因镇施策、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对于不同的扶贫对象,就要因村因户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各级扶贫办要确保科学合理地制定“结对帮扶”“产业帮扶”“移民搬迁帮扶”“技能培训帮扶”“基础实施帮扶”“合作社帮扶”“保障帮扶”等帮扶政策,真正帮贫困户脱贫致富。

  选优配强,下沉基层干部力量,为“动力宝”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兴,则乡村兴。要想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基层党组织、基层扶贫干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第一,配强基层党组织,注重考察基层党组织班子的政治能力、扶贫本领、专业知识,让其成为脱贫攻坚的“桥头堡”。第二,选优村干部。要培养一批能干事、会干事、公道正派,并有本科学历的村干部,让他们来当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等,提高村干部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素质,让他们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力量。第三,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乡发展计划,鼓励一批致富带头人、在外经商和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并在资金、政策、教育、医疗等方面做好服务保障。

观看纪录片《太空的见证》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三】

  答好脱贫攻坚“三道题”

  20xx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疫情汛情叠加,为如期完成全面脱贫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努力答好战疫战洪“加试题”、攻克剩余贫困“必答题”,巩固脱贫成果“复习题”,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总攻。

  行百里者半九十。近年来,精准脱贫行动扎实推进,广大年轻干部下沉驻村帮扶,各种资源投入贫困地区,大家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推动脱贫硕果累累,尤其是近三年来,每年全国脱贫人数均超过了一千万,彰显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反映出我们党一心为民的诚意担当。可好事多磨,按照预期完成今年收官任务,压力本就很大,再加上疫情防控、洪水来袭,多重压力叠加之下,变相增加了脱贫难度,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拼搏、查漏补缺,方能答好脱贫攻坚剩下的“三道题”。

  坚定必胜信心,答好战疫战洪“加试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如今脱贫攻坚已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刻,几年来好脱的、易扶的,早已经摆脱了贫困,剩下的都是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主要集中在“三区三州”,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加上疫情、洪水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导致产品滞销或降价,最容易令人失去信心、丧失斗志。要加强对扶贫干部心理疏导,为他们撑腰鼓劲,重用提拔一些实绩显著、群众认可的好干部,引导扶贫干部破除“巧算收入”“蒙混过关”心理,坚定信念,义无反顾地干下去。

  勇于冲锋拼搏,攻克剩余贫困“必答题”。困难面前勇者胜。不得不说,当前的脱贫形势非常严峻,疫情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难以独善其身,尽管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两个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但在短期内,广大人民群众收入仍受到影响。同时,洪水冲毁了部分农房,淹没了大片农作物,也导致群众收入受损。面对这些现实困难,要全力对受困群众进行帮助,替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助他们早日恢复生产。同时,要加强精神鼓励,促使群众迎难而上、拼搏到底,依靠自己双手,自力更生创造幸福生活,让脱贫攻坚拥有不竭力量源泉。

  全力查漏补缺,巩固脱贫成果“复习题”。其实,脱贫攻坚也如“木桶效应”,关键要让最贫困的群众富起来,才能提高整体脱贫质量。当务之急,应该将主要精力、主要资源和主要力量,集中到深度贫困地区、老弱病残这些群体身上,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随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动态,及时替他们排忧解难,消除“破罐子破摔”心理。同时,要在利长远、夯基础方面再用劲,持续改善当地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生态环境,并落实好政策兜底,让每一名贫困群众都能如期脱贫、已脱贫的不再返贫,确保脱贫成果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观看纪录片《太空的见证》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四】

  脱贫攻坚终“画圆”

  11月23日下午,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紫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沿河县、榕江县、从江县、晴隆县、望谟县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贵州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这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个“圆”是咱中国人一点点拼出来的,寓意良多。

  “圆”是一块金灿灿的奖牌,奖励给千千万万扶贫人。自20xx年脱贫攻坚战开始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奋斗在扶贫第一线,770位扶贫干部为扶贫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党对脱贫攻坚的决心,是千千万万扶贫战士的奋斗史。在这些扶贫人背后有许多扶贫感人事迹,“80后”云南大姚县湾碧乡乡党委书记李忠凯已经是满头白发,大家调侃他是“60后”,而这份调侃背后是满满的心酸,是年复一年的操心劳累;“90后”研究生黄文秀生前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正是青春年华,却为了脱贫攻坚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事迹感人涕下、催人奋进,而这个圆被圆满地拼出来也是给他们的一块大大的奖牌,是他们奋斗成果的历史见证。

  “圆”是一句沉甸甸的承诺,兑现给亿万万中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将在20xx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4年,全国832个贫困县名单公布,涉及22个省区市。其中,贫困县覆盖率最高的是西藏,全区74个县都是贫困县。当时,全国贫困县的面积总和占国土面积一半,全国大约每三个县中就有一个是贫困县,完全没有贫困县的省份只有9个。从2024年开始,我国贫困县逐年脱贫,退出数量在2024年达到峰值。连续7年来,我国每年减贫人口都在1000万人以上,贫困人口从2024年底的9899万人减至2024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0.6%。今年初,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2024年底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实施挂牌督战。截至11月23日,这52个县全部脱贫摘帽,由此这份庄严承诺得以兑现,让亿万中华儿女看到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蓬勃发展,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决心。

  “圆”是一个亮堂堂的句号,昭示着新时代下一篇章。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果,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累累硕果振奋人心,壮阔蓝图催人奋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将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脱贫攻坚的这个“圆”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画上一个小小句号、一个亮堂堂的句号,新时代下一篇章迈向2035年初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基层开启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这让千千万万脱贫人充满斗志,也让亿万万中华儿女看到了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飞跃式的发展。伟大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将以更加高亢的姿态迎接下一篇章,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圆”,拼搏奋斗。

观看纪录片《太空的见证》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五】

  守住脱贫攻坚“快活三里”的考验

  “千年追寻,圆梦就在今朝;接力奔跑,仍需加劲冲刺。”“挑山工”登泰山的故事家喻户晓: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时值岁末年终,各地脱贫攻坚进入了成果验收阶段,部分贫困地区正在接受国家脱贫验收检查,这意味着脱贫攻坚这场声势浩大的民生工程已经走到了“最后一公里”。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到20xx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在最后的冲刺关头,如何守住“快活三里”的考验,这是脱贫攻坚最后一道“考题”,必须立足问题难点啃下“硬骨头”,围绕检查验收开展“回头看”,聚焦乡村振兴服好“定心丸”,方能为人民交上一份合格满意的“脱贫答卷”。

  立足问题难点啃下“硬骨头”。脱贫攻坚这几年,千万扶贫干部主动请缨,奋战脱贫攻坚一线,攻克了很多贫困堡垒,解决了许多贫困难题。贫困人口梯次下降,民生幸福指数直线提升,特别是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后,这标志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然而,越是在这个关键节点,越要打起十分精神,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作来抓,继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保持帮扶任务不变、要求不变、力度不减、投入不减,抓好过程严管严控,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魄力攻克脱贫攻坚最后的“娄山关”和“腊子口”。

  围绕检查验收开展“回头看”。当前,全国贫困县已经实现全部摘帽,这只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阶段性胜利。贫困帽摘了,但是“穷根”有没有真正拔掉?贫困民众返贫风险有没有彻底消除?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有没有充分激发?产业造血能力有没有真正提高?很有必要为脱贫攻坚再来一次彻底的“体检”,利用最后的脱贫验收检查,严格把好工作程序规范关、入户调查质量关、问题户审核判定关、数据质量关,客观呈现脱贫成效。针对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要立行立改,立即清零;针对当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列出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聚焦乡村振兴服好“定心丸”。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各地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从产业入手、做好发展衔接,从机制入手、做好政策衔接,从治理入手、做好服务衔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观看纪录片《太空的见证》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六】

  用“三干”杜绝脱贫攻坚“三种心态”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冲刺关头,越要警惕三种不良心态:疲劳厌战心态、急躁心态和撤摊子心态。

  行百里路半九十。越是到了紧要关口,越不能有丝毫松懈。脱贫攻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苦干、勤干和实干杜绝疲劳厌战、急躁和撤摊子三种不良心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大决战。

  用“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苦干杜绝疲劳厌战心态。“随着认识加深,不正确、考虑不到位的,也要与时俱进。关键是实干苦干,稳扎稳打,最后总会出成效。”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埋头苦干,克服疲劳厌战心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不能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错误想法,更不能有“走到哪里黑,就在那里歇”的心态。“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有创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要坚定必胜信心,直面困难挑战,聚焦“三区三州”的深度贫困地区,制定细化方案、拿出具体行动,以“不辞羸病卧残阳”的劲头坚决啃下一个个“硬骨头”。

  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勤干杜绝急躁心态。绳锯可断木,滴水能穿石。早在1989年1月,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文中就指出:“为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强调要学习“右玉精神”,因为这种精神不迷恋眼前利益而甘为长远,久久为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每年减贫超1000万人,创造了世界脱贫工作的“中国奇迹”。行至半山不停步,中流击水再出发。脱贫攻坚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绝不轻言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任何工作,都要有这种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扶贫工作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勤于干事,坚持久久为功。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脱贫攻坚难度更大、任务更重,党员干部要切不可有急躁心态,必须要稳扎稳打,慎终如始。

  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实干杜绝撤摊子心态。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脱贫攻坚战是场硬仗,打硬仗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就要破釜沉舟,就要不遗余力。在这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历史时期,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巨大成绩的时刻,不能因为曾经取得的成绩就沾沾自喜,更不能有撤摊子、甩包袱的错误心态。脱贫攻坚紧要关头,扶贫工作难度加大,惟其艰难,更见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盯目标、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奋斗姿态精准施策,答好脱贫攻坚的“必答题”。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曾经的成绩,激荡前行的动力;辉煌的未来,指引全新的胜利。荆棘密布,挡不住前行者的脚步;前路漫漫,不改奋斗者的初心。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振奋精神、砥砺奋进,必将夺取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大决战的最终胜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