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优秀教案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优秀教案范文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语言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摹的方法 ,提高品读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预习课文,在工具书、注释、老师指导等帮助下扫清阅读文字障碍。

  2、 细读课文,合作交流掌握课文景物特点和写景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笔下的小石潭之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领略文中自然风光的美。

  2、结合作者生平,理解小石潭美景背后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细致分析小石潭景色,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掌握描写景物、游记的方法。

  难点:

  1. 部分写景手法的理解。

  2. 作者借景抒情传达的孤独、郁闷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的文人用他们的笔墨描写过优美的山水,比如说我们以前学过:

  唐 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郦道元在《三峡》中也有“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样引人入胜的景色。可以说优美的山水诗文不可枚举,那么今天让我们跟随柳宗元一起走进小石潭,看看又是怎样的一幅山水画呢?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篇游记的呢?

  (二)初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

  1、上课之前呢,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同学们这篇文章哪些字词需要我们格外注意呢?

  伐竹取道,下见(jiàn)小潭

  卷(juǎ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嵁(kān).

  青树翠蔓(wàn) 参差(cēn cī)披拂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犬牙差(cī)互

  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suì ).

  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小岛,成为突出的石头,成为岩石。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蒙,覆盖。络,缠绕。缀,连结。

  俶(chù)尔,忽然。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速。

  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2、在扫清文字阅读障碍的基础上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遍录音,初步感受一下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之景。

  大家是不是还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深情的诵读中呢?老师也是。听完录音之后,请问同学们文章那些段落是写景的呢?

  写了哪些景物呢?(水、石、树、鱼、源、岸、环境)那么,有水,有鱼,有树等等,你们能感受到小石潭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呀?大家利用一下你们的词汇储备。

  (秀丽、宁静、生机盎然等等、、).

  (三)精细研读

  好的,大家都说的很好,总之小石潭是秀丽的,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一杯香浓的茶,我们光听光读还不够,那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文字,感受这小石潭到底怎么个美。

  ●发现小潭: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段,大家一起读一遍好吗?

  1.读完了这段,谁能告诉我柳宗元和同伴们是怎么发现小石潭的呀?

  请用译文回答。(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 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翠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相互缠绕、连结,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蔓,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生机盎然的的景致展现在人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

  3.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

  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作者写发现小潭,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明确: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潭中景物:

  1.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

  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景”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正侧描写更是栩栩如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静止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人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小潭源流:

  1.问: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比喻,一静一动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2.对前三段的总结:对小石潭究竟美在哪里的一个总结

  水——清、脆、冽

  石——奇

  树——翠

  鱼——灵 、乐

  源——幽深 、神秘

  岸——曲折、蜿蜒,参差

  ●潭中气氛:

  1.小石潭既然这么美,大家觉得柳宗元是不是一直陶醉在其中,心情愉悦呢?

  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

  不是。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

  2.那老师就有疑问呢?前三段不是把小石潭写的美不胜收,为什么突然作者就有了一种悲怆幽凉之感呢?难道真的仅仅因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其实人们往往内心悲伤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又会流露出来。古人所说“触景伤怀”就是这么回事儿了。柳宗元也是这样,他所流露出来的忧伤悲凉并不是没有缘由的,一定是与他的生平遭际有关,那究竟是什么样的生平遭际让他忧伤抑郁呢?

  3. 下面呢,就由老师介绍一下详细地介绍一下柳宗元生平,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老师刚刚的疑问。

  柳宗元,唐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年轻的时候才华横溢,踌躇满志。20岁考中进士。为官多年,他对政治的腐败黑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改革的愿望,随后与好友刘禹锡共同成为王叔文改革派的重要成员。但是由于顺宗皇帝下台,革新失败。宪宗皇帝后,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地处湖南省和广东省交界处,荒远偏僻,在永州艰苦的贬谪生活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被贬后,他的政敌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不断。在永州苦呆了十年后来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之后痛病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47的生命。而本文《小石潭记》写于作者被贬永州时,与其他7篇游记并称“永州八记”。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各抒己见,谈一谈老师先前留下的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当点评,要个学生足够的时间表现).

  (四)研读课文

  学生4人一组,开展讨论,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

  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明确:

  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景,依序写景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

  2、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

  发现小潭(闻声—见形).

  潭中景流( 溪身——岸势 ).

  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3、文章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书上课文插图不能足以反映出小石潭的美景,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你的理解为课文再创作一幅你满意的插图。

  教师小结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在这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暂时摆脱抑郁的心情。然而,从山水中得到的快乐毕竟是短暂的,一经幽静凄清的环境触发,触景伤怀。忧伤孤寂的心情又必然占据心头,无心再赏这种美景,觉得倒不如及早离去,免得心中更为苦楚。想当年那个才华横溢,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何至于此种境地,一切恍如隔世。于是我们结合柳宗元生平再来看小石潭之景不免扼腕叹息,天妒英才,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探究本文写作手法, 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旅游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