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xx镇在战疫的严峻环境下,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奋楫笃行下,按照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九大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四实四敢”、答好“五问一思”,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20xx年x~x月,镇党委政府科学谋化、精心组织,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依法依规、稳妥有序,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全镇xx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有xx岁以下人才和女性担任村“两委”成员、xx个行政村实现村支书、主任一肩挑目标。新班子成立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班子思想教育,召开两次专题培训班,旨在提高思想站位、增强底线意识、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二、继续扎紧疫情防控网、全面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随着新冠疫情反复时有发生,镇党委政府始终绷紧抗疫这根弦不放松,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排查力度,做好疫苗接种组织工作,做到应接尽接、应种尽种;动员群众、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体系作用,完成核酸检测预登记工作。
三、搞好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
坚持招商引资工作目标化、常态化。引进工业企业天元科技;投资近两亿元的光伏项目已与中国电力、大唐电力签订协议。
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有序、下行压力加大
据统计,今年全镇财政境内预算收入xxxx万元,同比下降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xx万元,同比下降x.x%;一般公共预算支出xxxx万元,与上年同期持平。税收收入xxx万元,占比xx.x%,同比下降xx.x%;非税收入xx万元,占比x.x%,同比下降xx%。工业产值x.xxxx亿元,增幅xxx.x%,增量贡献率x%。完成投资项目x个,共x.xx亿元,其中xx县xx有限公司计划投资xxxx万元,已投资xxxx万元,完成计划xx%,xx有限公司计划投资x.x亿元,已投资x.xxx亿元,完成计划xx%。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当前经济运行困难明显、问题突出。一是“三农”增收难问题仍然存在,村级集体经济培育困难;二是产业进展短板明显,规模经济和特色产业少,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不够完善、制作工艺逐渐落后、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三是对外交通仍旧是制约瓶颈,缺乏x北达优势,打通外径任重道远,完善内网点多面广。四是土地、电力、资金制约要素日趋凸显;城乡一体化难度较大,统筹发展的矛盾仍然存在;五是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科技、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六是少数干部执政为民意识还比较淡薄、办事能力不够强、思路不够大胆,部分群众思想意识还不能与时俱进。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持续高度重视,实行措施逐步解决。
五、20xx年工作计划
进一步抢抓乡村振兴机遇,筑牢产业兴旺之基、造好生态宜居之貌、树好乡风文明之风、用好治理有效之器、达到生活富裕之目标。积极夯实工业基础、着力破解“三农”难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多措并举、夯实工业基础。
一是优化钢球产业结构、打造钢球产业园区。推进技改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引入先进生产线、逐步打造钢球工业园区,完成时限长期。
二是积极招商引资、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坚持招商引资工作目标化、常态化,以制造产业,特别是钢球上下游产业为重点开展对口招商,完善产业链条,构建产业格局;同时有重点地引进低能耗、节约型企业,完善工业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完成时限长期。
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环保责任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督查监控力度,消除事故隐患,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完成时限长期。
(二)以“三农”工作为抓手、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生态效益农业为主攻方向。在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鼓励、扶持村集体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导发展特色种养殖业。
1、复制曹西葡萄种植成功经验,大力推广“一村一品”,鼓励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壮大集体经济产业,深入挖掘,融合“旅游+农业”模式,形成规模。
2、做大做强养殖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畜牧产业环保治理和产业布局规划,推动畜牧养殖区域结构调整优化、引导养殖者向适养区集中、集群式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沙岭新村建设。沙岭新村项目一期工程已交房,二期工程已封顶。接下来,继续加大监督力度、责成新村指挥部倒排工期,加快建设,完成旧村拆迁。
(三)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镇党委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努力为群众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一是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认真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突出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引导村民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种形式就业;大力加强农民适用技术培训,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