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教案(精选22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语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儿歌,感受儿歌中语言的美。
2、学习并理解儿歌中“反复”表现的手法,丰富句式“滴答,滴答,下小雨啦!”以及词语“开花”、“发芽”、“长大”等。
3、能积极的参与表演活动,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小雨、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
2、有关春天的背景图一副。
3、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歌曲导入《春天在哪里》,引入主题。
教师清唱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导幼儿倾听歌曲。提问:歌曲好听吗?里面都唱了什么?
2、教师出示春天背景图,引导幼儿交流“我知道的春天”。
(1)教师出示春天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是一幅春天的图画,看看画里有些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春天出现的一些现象,当说出一个关于春天的动物或植物时,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
(3)师幼共同小结春天的景象,边讲述边出示拉线教具。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小雨滴滴答答的下着,种子发芽啦,梨树开花啦,麦苗要长大,小朋友们都出来种瓜啦。
3、幼儿学习儿歌,感受儿歌的美。
(1)创设情境,教师朗诵儿歌。
教师:儿歌里面都说了哪些小植物?
(2)教师手指教具,引导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3)师幼以对答的形式朗诵儿歌。
如:教师读:种子说…,幼儿读: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4)师幼看图谱共同朗诵儿歌,感受春天的美。
4、幼儿角色扮演,用肢体语言展示儿歌。
(1)请幼儿扮演:“小雨、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共同表演。
(2)师幼共同表演。
活动延伸:
集体活动结束后,教师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从各方面了解春天,发现春天。
小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说短句“我看到了x色的xx。”
2、感知周围事物的色彩变化,并能大胆地运用语言表述。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说短句“我看到了x色的xx。”
难点: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述,并学说短句。
方法解决:
1、诗歌感染法
教师利用优美的诗歌让幼儿感受戴上眼镜后周围事物的变化,以此来激发幼儿学说短句的愿望,激起活动的兴趣。
2、交流体验法
首先让幼儿和客人老师的交流学说短句及大胆的表达,而后幼儿间的相互交流,教师给每一个孩子一个机会表现自己,大胆学说的机会,更有效的解决了本次难点。同时也落实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活动准备:
绿色的儿童太阳镜人手一份,各色儿童太阳镜若干;活动时坐的垫子、音乐等。
活动过程:
1、诗歌引题
A、教师的诗歌学说短句“王老师看到了什么”。
B、什么都成绿色的了?
2、观察事物,大胆表述
A、自由体验
教师引导“戴上绿色的眼镜,你看到了绿色的什么?”
我们把自己的看到的告诉客人老师好吗?
B、交流体验
幼儿围坐在一起,每位幼儿都说说自己看到的绿色事物。(教师及时的纠正和表扬。)
我们把绿色的眼镜摘掉,还是绿色的吗?(绿色不见了,绿色逃走了。)
3、经验迁移
发现更多的彩色眼镜,以在大口袋里摸为手段,让活动更游戏化。
戴戴各色太阳镜看看周围的事物。
课后反思:
《绿色的世界》是小班下学期的语言活动,是一篇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诗歌,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难度非常大!由于孩子缺乏生活经验,而且语言发展也很不完善,所以理解和朗诵诗歌,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活动开始时,我先通过课件来展示其优美、风趣的意境,让孩子对诗歌有一个大概的、整体的认识;接着引导幼儿戴上绿色眼镜亲身体验颜色的变化,帮助他们分段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再通过课件的引导,搭建了一个学习朗诵的平台!最后,通过让孩子到户外去找一找世界还会变成什么颜色,来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维!
虽然本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达到,孩子们都能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朗诵诗歌。但是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由于材料的限制,我采取了用绿色荧光笔在透明塑料纸上涂色,带上这种方法制作的“眼镜”,只能将白色这一种颜色“变成”绿色,所以影响了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孩子带上“眼镜”找一找身边还有什么变了颜色!孩子们没有了亲身的体会,自然创编不出来!
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观看Flash的热情比较高,但是利用课件教学毕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孩子理解、朗诵诗歌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牵制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所以我认为在语言活动中,应该使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充分地调动孩子的感官和思维,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小班语言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春天到了,蝴蝶出来了,孩子不自主地对蝴蝶产生了兴趣,蝴蝶从哪里来的呢?当孩子们看到美丽的蝴蝶的时候总是会表现出好奇等各种各样的反应。然而,绝大多数幼儿并不知道蝴蝶是由毛毛虫变的。我试图通过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帮助小班幼儿感知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同时让幼儿在一边游戏一边讲述的过程中,使幼儿学说短句并且充分理解故事。
活动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来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知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
2、会比较连贯地学说短句:我找到了XXX,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重难点:通过生动有趣游戏活动感知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学说短句:我找到了XXX,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一个苹果、两根香蕉、三颗葡萄、四块巧克力、五片树叶)毛毛虫的挂饰一个,纱巾一条。
2、背景音乐:《讲故事背景音乐》《美丽的蝴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今天,张老师还带了一位小客人,这位小客人特别的害羞,它躲在一个故事里面,我们把它找出来好么?(师跟随背景音乐讲述故事)
(1)出示毛毛虫胸饰,激发幼儿积极性;
这位小客人是谁?我们一起把它喊出来好么?
毛毛虫吃了什么东西?(一个红苹果’边说边摘下一只红苹果,做啊唔啊唔状吃完,‘大口吃掉了’,并将食物放入毛毛虫胸饰下面的袋子)
第一天吃的是什么?第二天吃的是什么?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引导幼儿用完整话说‘我看见一个红苹果XXX)
毛毛虫吃了这么多东西之后做什么了?睡醒了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师幼共同讨论)
(2)再次讲述故事,感知毛毛虫蜕变成蝴蝶过程;
老师根据故事的情节变化进行表演,如:教师边讲述故事,边表演毛毛虫蜕变蝴蝶的全过程。
师:它怎么会变成蝴蝶的?(吃了好多东西,睡了一觉)“哦,原来呀,蝴蝶小时侯也是谁呀?”(毛毛虫)
师:“你们想不想也变成漂亮的花蝴蝶呀?”(想)我们再去其它的地方找些好东西吃吧!
师小结:毛毛虫吃饱了以后,好好的睡了一觉,醒来后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了。
二、游戏“毛毛虫找食物”
1)教师课前把水果卡片场景布置好,让幼儿自选;
你们有没有找到好吃的东西啊,哪个毛毛虫愿意告诉我,你找到了什么呀?还有谁和他找的一样?我们一起把它吃掉好吗?
(引导幼儿用完整话说‘我找到了一个红苹果XXX,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并将食物贴在自己的肚子上。)
三、模仿毛毛虫变成蝴蝶,增添情趣。
师:现在让我们也来睡一个长长的觉,变成漂亮的小蝴蝶,一起飞到花园里找花儿做朋友吧。
(幼儿在纱布下面模仿毛毛虫团紧身体,听音乐变成蝴蝶飞舞)
活动实施效果:
在设计活动时,我首先考虑到制作教具和游戏的方式来体现出语言活动趣味性,所以在进行活动过程中通过生动有趣游戏让幼儿理解故事。这个环节也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因此这部分我利用教具来吸引幼儿,孩子们一看见出现水果卡片,都目不转睛的看着。
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同步播放背景音乐让孩子的视线、思绪能随着老师的语言、动作前行,大多数幼儿都能独立说“我找到了XX的水果,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能随故事情节的深入而始终睁大着好奇的眼睛。并在进行游戏同时学会完整的说短句。最后,为提升孩子的兴趣设置了表演环节,通过表演让孩子们知道毛毛虫吃了好多东西睡了一觉变成蝴蝶这一个过程的认识,并从中学说短语。设想总是美好的,但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不足:这个教学活动其实可以算一节综合活动,教师制作了一些水果卡片,让幼儿通过游戏找到水果卡片后学说短句,但是在毛毛虫蜕变成蝴蝶时候只是讲述,教师没有让幼儿感知毛毛虫蜕变成蝴蝶过程。教师在不影响讲述的情况下,用肢体语言表演来让幼儿用视觉先来感知,这样给最后一个表演环节起到铺垫作用。
这次教学展示活动中,我对自己的教学激情很肯定,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做得很到位,也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一定会在教育教学中有所突破与长进的。通过观摩其他班级老师的课,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碰撞、渗透、交融、升华、重构,一些思维碎片将迅速组合和集结,一些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将被点燃。
小班语言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应该爱清洁,讲卫生。
2、能体验表演故事的乐趣,喜欢语言活动。
二、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小猪、小白兔、小白鹅手偶。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爱清洁,讲卫生是好的生活习惯。
2、活动难点:体验表演故事的乐趣,熟悉故事中的角色,大胆表达自己。
四、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认识小猪,小白兔、小白鹅的特征,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小猪变干净了》,谁能告诉老师,今天我们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呢?”引导幼儿回答:“小猪。”(破题法)
教师接着边出示图片边提问:“那小猪是长得什么样子的呢?”引导鼓励幼儿通过经验回忆和观察图片,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法)
教师进行总结,注意用故事中的语言:圆圆的脑袋,大大的耳朵,小小的眼睛,翘翘的鼻子,胖呼呼的身体来回应和提升幼儿的回答。(点睛法)
继续出示图片依照上述方法提问,小兔子和小白鹅的外形提问。
提问:小白兔长得什么样子?(长长的耳朵,短短的尾巴,红红的眼睛,白白的毛,真好看)
提问:小白鹅长得什么样?(红红的帽子,白白的毛,真美丽。)
提问:你们猜猜这些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小猪变干净了》。(诱发法)
2、教师完整地把故事讲述一遍,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里都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幼儿观看手偶表演,完整的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小猪第一次在路上碰到谁?它是怎么对小白兔说的?(小白兔,我和你一块玩好吗?)
提问:小白兔是怎么回答小猪的?(小猪,瞧你多脏啊!快快去洗洗澡吧,洗干净了我在和你玩)
提问:小猪第二次在路上碰到谁?它是怎么对小白鹅说的?(小白鹅,我和你一块玩好吗?)
提问:小白鹅又是怎么回答小猪的?(小猪,瞧你多脏啊!快去洗洗吧,洗干净了我在和你玩)
提问:最后小白鹅又是怎么说的?怎样做的?(走,我带你到河边去洗个澡吧!)
提问:小猪变干净了吗?它是怎么变干净的?(次序法)
4、幼儿再次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主题。
提问: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谁呀?为什么?
提问:怎样才能做一个爱干净、讲卫生的小朋友呢?
小结:我们都喜欢干净、漂亮的小动物,那我们自己也要爱清洁,勤洗澡,勤换衣服,做一个爱干净、讲卫生的小朋友。(点睛法)
5、请幼儿分组表演故事内容,体验角色表演的乐趣。
本课用到了破题法,引导法,点睛法,诱发法,次序法。
小班语言教案 篇5
目标
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创编儿歌。
2、丰富关于颜色的词汇:红、黄、绿、紫。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梨子、苹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图片(正面没涂色,带“?”;反面涂有颜色)。
2、水果挂饰(梨子、苹果、葡萄、西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呀,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是谁呢?现在,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
1、教师逐一出示苹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图片(没涂颜色的一面),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2、“仔细看看,它们有颜色吗?”(没有)
3、请幼儿说说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说对了,老师则将图片翻过来,即红红的苹果。
4、用同样的方法,请幼儿说说其它水果的颜色,如说对了,老师则将该水果的图片翻过来,即黄梨子、紫葡萄、绿西瓜。
二、编儿歌《水果歌》
老师告诉幼儿要根据水果的颜色来编儿歌。
1、给苹果编。
老师先编一句:什么水果红红的?启发幼儿编第二句:苹果苹果红红的。告诉幼儿把老师编的一句和小朋友编的一句连起来,儿歌就编好了。
2、给梨子编。
由老师编第一句:什么水果黄黄的?启发幼儿说出“梨子梨子黄黄的。”
3、给葡萄编。
“现在我们给葡萄编。谁来编第一句?”请一能力强的幼儿编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编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请幼儿把刚才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5、“小朋友们编的儿歌真好听。现在我们再给西瓜编。谁会把两句一下子编出来?”
请幼儿模仿前面的句式编出: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6、请幼儿试着把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7、集体再念一遍,可边念边动作。
三、游戏:水果歌。
请幼儿戴上水果挂饰,练习儿歌。如老师(或个别幼儿)问:“什么水果红红的?”戴苹果挂饰的幼儿则站起来说:“苹果苹果红红的。”戴其它挂饰的幼儿则不可以站起来。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诗歌创编活动,它以小朋友们都熟悉的水果为题材,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必要的材料,通过启发和引导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从活动的效果来看,老师创编一种水果儿歌的第一句,幼儿会创编第二句,比如,老师问“什么水果红红的?”幼儿会创编出“苹果苹果红红的”。活动效果还是较好,完成了活动预设的目标。在创编儿歌《水果歌》环节中,我用图谱的形式让幼儿来创编儿歌,成效很好。我先出示 “?”图片问“什么水果红红的?”幼儿回答“苹果”,我对幼儿的回答及时补充,并指着红苹果说“苹果苹果红红的”。然后就请幼儿把创编好的两句儿歌读一遍,这样幼儿就可以根据模句创编下面的水果儿歌了了。在给梨子创编时,老师创编第一句“什么水果黄黄的?”幼儿就创编第二句“梨子梨子黄黄的。”。我又出示了没有颜色的葡萄,请幼儿来说葡萄的颜色——紫色,并为葡萄创编儿歌。当给西瓜创编时,我想让幼儿模仿前面的句式编出:“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幼儿显得有些困难,给西瓜创编没有成功。我马上又创编第一句,幼儿还是创编第二句。儿歌创编完以后,请幼儿来完整的阅读儿歌,为了增加幼儿阅读儿歌的兴趣,我请幼儿用相应的节奏边拍手边阅读,幼儿阅读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不足之处,活动结束幼儿的创编兴趣还很浓厚,有条件的话应该在准备一些水果图片请幼儿进行大胆创编,拓展幼儿的学习兴趣。鉴于语言活动的教学特点,在以后的活动中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小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内容了解淮安的风味小吃和土特产。
2、摘树叶,摘花生的活动,加深热爱淮安老张集的情感;培养幼儿乐于分享、热情好客的情感活动准备:我们当地的风味小吃图片(包括食物)多种、湿巾若干片、制作炒花生的材料、包装纸若干、特色杂志。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成旅游团的导游,引导幼儿看到什么?(第一站)带幼儿回座位后和幼儿一起说出我们。
二、说说是淮安土特产,并拍手听儿歌(第二站)
1、出示土特产、风味小吃,请幼儿说说自己认识的风味小吃和土特产。
2、幼儿和教师一起拍手,听教师念儿歌《夸家乡》
三、将幼儿事先分成四到五组,玩有奖问答游戏,并炒,煮,烤花生,开始包装花生(第三站)
1、玩游戏,给获胜组幼儿发送奖品(花生)
2、制作包装花生,引导获胜组给大家分享品尝花生。
3、再次强调乐于分享,热情好客的情感
活动延伸:
幼儿活动后互相交换杂志阅读,家庭与家庭之间合作制作出好吃的风味小吃并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在开展《夸家乡》的主题的活动中,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在活动中幼儿参与性极高,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还应对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多用发散式的提问启发幼儿。
教学反思
在我们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国庆节来临之际,我们班开展了"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为增强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幼儿关爱身边的人。
我们班里开展了《夸家乡》这一教学活动,得到了全班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由于小班的幼儿对于热爱家乡的概念和意识虽已有初步的萌芽,但很多孩子还不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家乡是淮安老张集。于是,在家长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就以老张集的小吃、特产、水果这些孩子们熟悉的身边的物品入手,介绍了老张集的风味小吃,独特的物产。在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泡馍,幼儿对自己的本土吃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大部分幼儿都说自己特别喜欢老张集的小吃和泡馍。在达到了预计目标,通过日常的延伸,幼儿对爱家乡的情感也更深,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主人翁责任情感,对幼儿责任感意识的建立是应当在日常活动中无时无刻的渗透!
同时,老师、家长、小朋友们还在学习儿歌《夸家乡》活动中,小朋友个个带家乡特产图片,神气十足的朗诵儿歌,效果特别好。
小班语言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能专心听指令做动作。
喜欢学儿歌。
愿意与小朋友分享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老师自制《去散步》儿歌的挂图,挂图背景为幼儿跟爸爸去散步的场面,上面配有完整的儿歌。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 :集体/小组
1. 老师与幼儿玩游戏“说说做做”,请幼儿专心听老师指令做动作,如跑、跳、散步和大步走等。
2. 出示《去散步》儿歌挂图,与幼儿一起念儿歌:
去散步
晴朗天,起得早,
爸爸带我去散步。
看鸟儿,看小草,
路上到处都是宝。
3. 与幼儿讨论:
儿歌中的天气怎样?(晴朗。)
小主角在路上看到什么?(鸟儿和小草。)
为什么小主角认为路上的东西都是宝?(因为路上的东西都很有趣。)
4. 请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然后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
5. 请幼儿分享散步的经验,例如和谁去散步,看见了什么,发生过什么趣事等,然后合作改编儿歌。
活动评价
能专心听指令做动作。
能说儿歌《去散步》。
乐于与小朋友分享生活经验。
小班语言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鸟囝飞》这一题材来源于小班幼儿的早操舞蹈音乐,这是一首用福州话演唱的歌曲,小班幼儿第一次接触福州话语种,对歌词内容一无所知。为了让幼儿能够了解歌词内容,明白歌词所传达的意思,也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对自己家乡的语言有一定的了解,在舞蹈时会跟着音乐的旋律唱起来,于是教师将这首歌曲转变为福州童谣的方式让幼儿学习。然而,福州童谣的教学对小班幼儿来说又存在一定的难度,怎样才能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怎样学习用福州话学说童谣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于是我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儿歌内容制作成图像、动态、声效相结合的ppt课件让幼儿学习,进而让他们在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中学会福州童谣。
活动目的:
1、了解福州的本土方言,激发幼儿学习方言的兴趣。
2、初步了解“鸟囝飞”的童谣内容,并能跟着老师一起学念福州话童谣。
3、学习鸟囝飞、嘴、尾等福州话的发音。
活动准备:
与童谣内容相匹配的课件、儿歌图谱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引题,帮助幼儿了解我们的本土方言,激发幼儿学习福州方言的兴趣。
二、教师结合ppt中小鸟的图片引导幼儿学习“飞、嘴、尾”等福州话发音。
(一)师:瞧,天空中飞来了什么动物?(小鸟)小鸟身上都有什么?
(二)结合ppt画面中小鸟的形象学习“飞、嘴、尾”的福州话发音。
【本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学习“飞、乌乌的嘴、乌乌的尾”的福州话发音,教师结合ppt中设置路径的方式让幼儿直观的观察到小鸟飞的动作,嘴巴啄以及尾巴摇的动作,并结合插入福州话音频文件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这些词语的福州话发音。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幼儿很快学会了这些话的读法,为下一步的儿歌学习埋下伏笔。】
三、结合课件,分段学习福州话童谣“鸟囝飞”。
(一)出示小鸟的课件帮助幼儿了解小鸟的外形特征,并学习用福州话学
说“飞飞飞,鸟囝飞;黑黑的嘴、黑黑的尾”。
(二)观察课件中小鸟在天空飞来飞去的画面,理解“飞到天边又飞回”
以及“问声我是谁”的场景,并学习用福州话学念。
【在分段学习中教师借助ppt中的动态演示方式,让幼儿在直观、形象的画面中理解了小鸟在空中“飞到天边又飞回”的情景,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又结合福州话的声音配音,以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学习福州童谣,有效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结合课件完整欣赏童谣,初步了解童谣内容。
【在完整的欣赏中幼儿再次在视听结合的画面中进一步了解了这首童谣的福州话读法,为后面完整的学念起到较好的支持。】
四、幼儿学念童谣。
(一)结合ppt完整学念福州童谣,帮助幼儿念准嘴、尾、飞等字发音。
(二)幼儿看着图谱模仿小鸟的动作边念童谣边表演。
【有了之前多媒体手段的辅助,幼儿在完整学念儿歌时很容易就学会了用福州话来念童谣,在这样互动式的新的学习方式中也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本土方言的兴趣。】
活动延伸:
1、利用平时的活动继续复习童谣的内容,帮助幼儿进一步念准童谣中的语言。
2、鼓励幼儿将学会的童谣交给爸爸妈妈。
附童谣:
鸟囝飞
飞 飞 鸟囝飞 乌乌的嘴呀乌乌的尾
飞 飞 鸟囝飞 蓝蓝的天呀蓝蓝的水
飞 飞 鸟囝飞 飞遘了天边又飞回
飞 飞 鸟囝飞 问声我是谁
小班语言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玩玩、说说中理解儿歌内容,并能较大胆连贯地念儿歌。
2、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边念边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1、师背着装着皮球的挎包,带幼儿进入活动室,问:请你摸一摸,猜一猜袋子里装着什么?
2、请个别幼儿摸一摸。问:是什么呀?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3、出示皮球:耶,猜对了。是小皮球。(出示小皮球)你们喜欢它吗?它长得怎么样啊?今天,圆又圆的小皮球想请你们来拍一拍它呢?
二、玩皮球,体验与理解儿歌内容。
1、拿出皮球箩筐:章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皮球,上来吧,每人拿一个。大家拍一拍,玩一玩,看看你拍皮球的时候,皮球会怎么样呢?
2、幼儿自由玩皮球,师巡回拍球引导。(引导幼儿体验“拍一拍跳一跳、拍得重跳得高、拍得轻跳得低”的现象)
3、小结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拍一拍球就会怎么样呢?那拍得重球就会跳得怎么样?拍得轻呢?原来你们都发现了“拍得重球就会跳得高,拍得轻球就会跳得低”的小秘密。那我也来拍一拍,请你们看看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啊。
4、教师示范拍球,边说边拍,引导幼儿观察。
三、学念儿歌,用动作和语言表现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
2、师幼一起念儿歌。(师带、幼儿齐念、对念、结合动作表演念等。)
3、集体表演儿歌。
四、游戏《拍皮球》,提升巩固儿歌。
1、边念儿歌边做游戏。
2、个别幼儿扮演拍皮球者,其他幼儿当皮球,游戏一次。
小班语言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理解微笑有让人美丽和被人喜欢的魅力。
2、能根据诗歌的含义创编简单的声势动作。
3、能用自己的语言仿照诗歌,进行创编。
4、认读重点字词:微笑,写,特别,漂亮,花朵,充满。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知道一年四季中春天是花开最多,最艳的季节,挂图,音带,录音机,大字卡,小字卡
诗歌读本人手一册,小字卡。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幼儿有序取书或教师发书。
二、感知理解活动
1、说一说(歌声与微笑里唱了些什么?)
2、听一听(听录音机欣赏诗歌思考,诗歌里是怎样说微笑的?微笑写在脸上像什么?微笑藏在心里像什么?
3、幼儿自主阅读。(教师提醒幼儿主题阅读常规,一边轻声读,一边用右手食指进行划读)
阅读完后幼儿有序收书。
4、看图进行讲述。
(1)是什么让脸显得特别漂亮?好像什么?教师出示相应大字卡:微笑·写·特别·漂亮·花朵。
(2)是什么让心里充满欢喜?又好像什么?出示大字卡“充满”
(3)怎样把微笑留住?(引导幼儿理解微笑让人觉得很舒服,很漂亮,心里开心才会有微笑,大家要始终用开心的心态去面对别人和所有的事情。
三、游戏活动
1,游戏:敲敲门
教师将大字卡有图的那面粘贴在黑板上,让幼儿看看藏这的生字娃娃叫什么。一幼儿上台,做敲门的动作,口中说,咚咚咚!其他小朋友问:里面住这谁?上台的小朋友将卡片反过来,认出后大声读“里面住着”微笑“众小朋友:对对对,里面住着”微笑“(或:错错错,请你再认认)
四、结束活动
教师播放音乐,交流小结,幼儿整理自己的物品。
小班语言教案 篇11
目标:
1、愿意用小手表现各种动作。
2、通过儿歌,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礼貌。
准备:
小熊娃娃手偶一只、儿歌《小小手》
过程:
一、出示小熊娃娃教师演示小熊用小手做出动作问:
1、看小熊会用小手做什么?
2、说说小熊用小手做了什么,你会做吗?
二、模仿小熊请大家学小熊做做动作,并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
三、儿歌游戏:小小手1、欣赏儿歌2、学念儿歌3、大家四散站立,边念儿歌边找朋友,念到"要拉许多好朋友"时,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面对面或围成圆圈,与好朋友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儿歌结束后再去找新朋友,游戏重新开始。
四、说说、做做小手还会做哪些动作
五、活动延伸:
看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用手做哪些动作和事情。请你也来学一学。
《小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要拉许多好朋友,"你好,你好"招招手,"欢迎,欢迎"拍拍手,"谢谢,谢谢"握握手,"再见,再见"摆摆手。
反思:
孩子们通过学念儿歌,了解到自己的小手的本领,了解了原来自己的小手这么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从而促使更多的孩子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去尝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小班语言教案 篇12
活动由来:
幼儿对看图说话活动非常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情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猜想故事情节。
2、知识: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3、能力: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题。
(二)活动过程与指导:
1、展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提问:
(1)老牛说了些什么? (老牛为什么这样说?你说小马会相信老牛的话吗?)
(2)小松鼠说了些什么?(小松鼠为什么要这样说?他为什么和老牛说的不一样?你相信谁说的话,为什么?)
(3) 你猜小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2、展示课件、听录音 提问:
(1)老牛说得对吗?为什么?
(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什么?
(3)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
(4)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碰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聪明能干。
4、幼儿自由看图讲述故事。
(三)、结束: 进行生活渗透,请幼儿动脑筋试一试制作风标。
延伸活动:
继续为幼儿提供看图讲述的材料,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讲述。
户外活动:
体能练习:幼儿广播体操、武术操。
游戏:卖蒜。 自由活动:自选各种球类玩具。
安全提示:注意天热休息。在卖蒜过程中,钻时不要猛跑,后面的小朋友太危险。
小班语言教案 篇13
设计意图:
中元节又叫“孝亲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本土文化的产物,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表达的就是感恩。可是现在的孩子,对这些却知之甚少。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宝贵的教育资源。以传统节日作为教育幼儿的载体,让幼儿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润物无声中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不仅有利于传承与发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对幼儿自身的个体成长与发展也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中元节,俗称七月半。
2、知道福州民间有七月半做半段的习俗。
3、了解做半段习俗的由来及形式,对做半段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中元节的时间及由来
1、中元节的时间:农历七月十五。
2、中元节的由来:观看课件,讲述“目连救母”的故事。
【本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观看动画课件:在视频的帮助下幼儿观看了动画“目连救母”,感受目连救母的“孝亲情感”,了解了中元节的由来,为进一步的了解中元节打下基础。】
二、了解中元节的习俗
1、中元节习俗一:祭祖。
观看福州民间家祭场景,体会传统中国民间对中元节的重视。
【在了解中元节的祭祖习俗中教师借助ppt中的图片与视频,让幼儿观看福州民间家祭隆重场面,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幼儿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体会传统中国民间对中元节的重视。】
2、中元节习俗二:放河灯。
观看民间放河灯场景,欣赏相关诗歌。
【在了解中元节民间放河灯的习俗中教师借助ppt中的图片与视频,幼儿了解了什么是放河灯以及人们在河中放灯不仅是祭奠先人,而且也在祈求平安和吉祥。那一盏盏闪烁的河灯,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3、中元节习俗三:目连戏。
欣赏目连戏片段闽剧“目连救母”,倾听闽剧中的福州话发音,帮助了解闽剧曲目“目连救母”,感受闽剧的“福州味”。
【孩子们对闽剧知之甚少,教师借助闽剧视频,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了解闽剧曲目“目连救母”,还能让幼儿感受闽剧的浓浓的“福州味”。】
4、中元节习俗四:做半段(福州习俗)。
(1)知道中元节福州民间有七月半做半段的习俗。
——出示课件,欣赏七月福州农村丰收的景象,了解农历七月是农村丰收的时节。中元节正好是在每年夏收夏种或者秋收秋种结束后的农闲期间,福州农村以祭祖仪式来纪念开基辟土的祖先,同时也庆祝丰收。这就是七月半做半段的习俗
(2)学习福州话:“做半段”及“做半段”的含义。
——福州话:“做半段”音译“找搬捞”
——“做半段”的含义:中元节恰在农历年过了一半以后,这一年的时间已过“半个阶段”了,所以这一庆祝活动就被称为“做半段”。福州关于做半段有不少民间俗语,“七月半,做半段”是常见的俗语。
(3)欣赏课件,了解做半段的过程。
村民十分重视做半段,为了使村庆办得隆重而体面,他们早在上半年做好宴请的物资筹备工作,养肥了鸡鸭猪等禽畜、酿好了米酒;路上相遇,也总在相互提醒或转告,村里的孩子们更是巴望着做半段。
届时,全村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划拳喝酒声此落彼起。亲戚朋友聚在一块,畅叙亲情友谊。宴席上,或商谈买卖生意,或话桑麻,庆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年景,筹划明春农事,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酒过数巡,皓月当空,客人酒足菜饱尽了兴要告辞了,远道的客人则留宿。
【借助多媒体手段的辅助,幼儿了解农历七月是农村丰收的时节。知道中元节正好是在每年农闲期间,福州农村以祭祖仪式来纪念开基辟土的祖先,同时也庆祝丰收。这就是七月半做半段的习俗。在观看做半段的过程中,幼儿了解了做半段是中国福建福州一带与中元节相关的民俗,是福州族群的特有习俗,有时也是福州中元节的代名词,其举行时间多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之后,一直延续到春节前夕,目的是为了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主要流行于闽江下游一带的农村中。做半段的活动往往是由宴会和祭祖组成的,它在福州的重要程度甚至不亚于春节、中秋和端午等传统节日。】
三、交流讨论,“中元节”和小朋友们有什么关系?“中元节”到了,小朋友们要做些什么呢?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回家向爸爸妈妈们了解,中元节时,家里有哪些活动。
小班语言教案 篇14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树对人们对动物有很多好处。知道保护树,树立环保意识。
2、欣赏散文诗,了解散文诗的主要内容,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3、展开联想,根据作品的句式仿编散文诗,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活动准备:
1、课前对幼儿丰富有关树的用途知识。
2、头饰。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师:戴树的头饰,以树的脚色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师:我是谁幼:大树
2、谈话:(了结树的用途,与人们的关系)
(1)你们知道我有哪些用途吗?幼:遮太阳·····
(2)和人们有什么关系?幼: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师:总结幼儿所述
3、引导幼儿听散文诗----《树真好》
师:我有这么多用途,小朋友你们喜欢我吗?有一个小作家也喜欢我,而且它还给我编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散文诗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1)师读散文诗《树真好》
(2)提问幼儿:
师:刚才你听到散文诗里讲了些什么?树对小鸟有什么好处?请你来学学,数对大风有什么好处。
幼:小鸟在树上筑巢,····乘凉····在树上挂秋千。
(3)教师小结:这首散文诗编的这么好听,把树对每一个人和动物的好处都用一句完整并且好听的话讲出来了。那你想一想也给我编一首散文是吧!
幼:树真好,做成桌椅放屋里,让我在上面吃饭,写字,树真好,盖个房子住里面,为我遮风又挡雨。
4、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散文诗的内容师:小朋友编出的诗真好听,那我们把诗的内容画下来送给我好吗?(师巡回指导幼儿的绘画作品)
5、与幼儿一起游戏,今天我真高兴,我们当小鸟一起和大树一起跳舞吧!
活动延伸:树对我们还有什么好处?我们一起爱护树。
附散文诗:树真好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地叫。
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吵吵闹闹,到处乱跑。
树真好,我家屋子清清爽爽,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往屋里飘。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阴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树真好,天好了,树下铺着阴凉儿,我和我的小猫咪,躺在树下睡午觉。
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爬上大树躲起来,气得大狗“汪汪”乱叫。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摇啊摇。
树真好,树叶在秋风里飘呀飘,树下铺着树叶地毯,我们可以在上面滚来滚去,跑跑跳跳。
小班语言教案 篇15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年龄都在2.5—3岁左右,发音吐字还不准确。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清楚的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2.学说绕口令,能正确发出儿歌中每个字的读音。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绕口令德内容,学说绕口令。
2.能正确发出儿歌中每个字的读音。
活动准备
1.许多动物的图片一张
2.课件
3.各种动物的头饰
4.虎、鹿、猪、兔、鼠的手偶各一个
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拍手组织幼儿坐好,教师做模仿操导入。
师:“刚才老师模仿了哪几种小动物,你们知道吗?”(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名字)
2.出示许多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
师:“这么多的小动物里你最喜欢谁呢?"你知道它最喜欢在哪里玩吗?”
二.基本部分
1.逐次播放课件,让幼儿学念绕口令。
师:“它是谁?(大老虎)老虎今天在哪里玩?”(山上)在幼儿回答后,要反复纠正“虎”的发音。
2.放慢速度教幼儿念短句“山上一只虎。”
3.用同样的方法教幼儿念其它的短句,注意:要在幼儿的跟读中纠正字的读音。
4.出示手偶,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绕口令的内容。
师:“我是大老虎,我刚才在哪里玩?”(依次提问)
5.告诉幼儿绕口令的名称。
师:“这首好听的绕口令名字叫‘数数歌’。
5.师生齐念绕口令,在幼儿熟记内容后,可加快速度念
三.结束活动
1.思想教育:爱护小动物
师:“小动物们真可爱,那我们应该怎样跟它们相处呢?”(爱护它们,不伤害它们)
2.做游戏:边念绕口令边做模仿
3.鼓励做得好的幼儿,给他们发一朵小红花。
四.延伸活动
播放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让幼儿边听边表演
教学反思
1.课后我发现,幼儿虽能根据图片记住绕口令的内容,但在句子的顺序上容易颠倒,常常是念了这句不知道该念哪句,也因为背景图片的制作时,忽略了这一问题,使幼儿在这一点学习上产生了困扰。第二次上课,我将图片上的背景和动物另外分解出来按顺序排列,让幼儿看这个模板学习,果然这一方法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幼儿也克服了这一难题。
2.我班幼儿的语言发展不是很好,所以以幼儿将绕口令念熟为目标。活动开始的模仿幼儿都兴致盎然,但接下来的学念环节明显少了之前的兴趣和积极性,反复的学念让课程显得有些枯燥。之后我总结到:这主要是学念方式的过于单一,其实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来一个小竞赛;也可以请幼儿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上台表演,奖励小红花。这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气氛或许会更妙趣横生一些。
小班语言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知道儿歌名称,学会念儿歌,会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和过桥的样子。
乐意参与学习儿歌,培育孩子对语言活动的兴起。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和过桥的样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小动物教具:小兔、小鹿、小乌龟、小鸭、袋鼠妈妈和小袋鼠、一幅背景图。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随音乐《走路》进入活动室并找位置坐好。
2、学习儿歌
(1)引题:以小动物要去住在河对面的小熊一起过生日,引出儿歌题目《过桥》。
(2)演示小动物过桥的样子,强调其名称和过桥的样子。
(3)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小动物过桥的样子。
3、音乐游戏:按《走路》的曲子来仿编《过桥》,并让幼儿进行歌表演来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小兔、小鸭等小动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此,活动中幼儿都能极参与学习,对动物过桥儿歌非常感兴趣,很快学会念儿歌,同时,能正确地说出对动物的名称和过桥的样子,活动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
小班语言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讲述晚上在家里的主要活动。
2、学习用“晚上是,……的时候”的句式描述画面内容。
3、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
2、晚上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亮和星星的图片,遮住文字”晚上”
引导与观察。
师:这是什么时候?晚上是什么样的?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绘本故事名字就是《晚上》。揭掉遮挡露出文字“晚上”。月亮和星星出来了,它们在干什么?引发幼儿发挥想象。
教师小结:晚上是,月亮和星星出来捉迷藏的时候。
二、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这是什么地方?太阳公公拿去了呢?
教师小结:晚上是太阳回家休息的时候。
2、出示图二,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这副图片上有谁呀?他们在干什么呢?
教师小结,晚上是萤火虫开灯,青蛙练习合唱的时候。
3、出示图三,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画面。
师:这是什么地方?晚上回到家里妈妈首先要做什么?(启发幼儿用“晚上是,……的时候“的句式描述画面内容。)
教师小结:晚上是,开了灯才看得见东西的时候。
4、出示图四,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画面。
师:爸爸下班回到家里,全家人在干什么?它们是什么表情、心情怎样才?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晚饭是什么感觉?(启发幼儿用"晚上是,……的时候"的句式描述画面内容。)
教师小结:晚上是,爸爸下班,全家一起吃晚饭的时候。
5、出示图五,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
小结画面:晚上是,把电视机声音关小一点的时候。
6、出示图6,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画面。
师:准备睡觉了,妈妈都会对你说什么呢?
小结画面:晚上是,睡觉前不要玩了上厕所的时候。
7、教师:睡觉前你会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出示图7。
小结画面:晚上是,上床前跟爸爸妈妈说“晚安“的时候。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整阅读,巩固学过的内容。
四、集体讨论。
师:你喜欢晚上吗?晚上还有那些事情?
小班语言教案 篇18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抱抱娃娃和生活经验的联想中,体验父母爱孩子的情感。
2、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在操作中有念儿歌的兴趣。
难点:通过情境的创设、幼儿的操作、以及说说念念中体验父母爱孩子的情感。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娃娃、录音磁带
活动流程:
兴趣激发——感受理解——完整欣赏——体验实践
活动过程:
一、兴趣激发:
(创设娃娃家情境。敲门声响起)谁在敲门呀?(教师开门)原来是娃娃来做客了。(娃娃与幼儿互相问候)
二、感受理解:
1、理解第一、二句
(1)小娃娃长的是怎样的啊?(幼儿随意说,教师用儿歌词句小结幼儿的回答)
(2)小娃娃,真漂亮,大眼睛,小嘴巴,你们喜欢吗?我们和小娃娃说说话好吗?(和老师一起念第一、二句)
重点引导:谁会表扬娃娃,娃娃就来亲亲你。
2、理解学习第三、四句
(1)嘘,听!好象是小娃娃在说话。听一听,她在说什么。
(放录音:谁来抱抱我,做我的好妈妈?)
(2)小娃娃说了什么呀?
(3)谁愿意做娃娃的妈妈,抱抱她还要说“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
重点引导:
a、个别示范(娃娃说XXX像个好妈妈,一边抱娃娃一边会和娃娃说话)。
b、集体抱娃娃(鼓励幼儿先自由地和娃娃说说话,再集体和娃娃说话)。
小班语言教案 篇19
活动准备:
1、将座位排成半圆形。
2、一段欢快的音乐。
重难点:
重点:学念儿歌,会模仿不同车辆的声音。
难点:尝试简单替换个别词语的仿编,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活动过程:
(一)说说上幼儿园的方式。
1、"孩子们,你们每天是怎么来幼儿园的?"2、请回答的幼儿用简单的动作表现自己上幼儿园的情景。
3、播放欢快音乐,师幼用简单动作各自表现自己上幼儿园的情境。
(二)学习儿歌。
1、"今天我们一起坐着汽车上幼儿园吧!"教师扮演司机,幼儿扮演乘客。教师边做开车状,边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引导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幼儿每说到一点,教师就用儿歌的句子把内容说完整,并作相应的动作)3、师幼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2次。
(三)仿编儿歌。1、"刚才还有小朋友说到是坐摩托车(自行车……)来幼儿园的,那摩托车(自行车)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2、幼儿模仿摩托车(自行车……)的声音。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来园情况,仿编儿歌。如:摩托车呀突突叫,突突叫,突突叫,(自行车呀叮铃铃,叮铃铃,叮铃铃)(四)游戏:开汽车1、"来来来,上车吧!我们一起乘汽车去幼儿园了!"2、教师做手握方向盘状,带领幼儿绕着椅子行驶。幼儿边念儿歌,边做车轮转动的动作。
3、连续念几遍儿歌后,教师做停车状,幼儿一起说:"幼儿园到了!"4、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可以自由调节进行创编儿歌游戏(开摩托车、开自行车)
延伸活动:
日常活动可继续进行《汽车轱辘转呀转》创编游戏活动。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小班语言教案 篇20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引导幼儿讲出小朋友们都是自己走着上幼儿园的。
2、启发幼儿说说画面的人和物。
活动准备:
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小朋友,你们每天是谁送你们上幼儿园的?(引导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早上是谁送着上幼儿园的),刚才小朋友都说了自己平时是怎么上幼儿园的,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样上幼儿园的。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看看他们是怎么上幼儿园的?
(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上幼儿园的。)
1、有的小朋友要奶奶抱着去上幼儿园、有的小朋友要爸爸抱着上幼儿园。
2、引导幼儿说说看法。小朋友,你们觉得他们做的对吗?为什么?那你们是自己走?还是大人抱着来的吗?
3、出示另外两幅图片:小朋友,看看现在他们是怎样上幼儿园的呢?引导幼儿说出他们都是自己走着上幼儿园的。
三、好孩子自己走。
我们都是好孩子都应该自己走着上幼儿园。
小班语言教案 篇21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2、通过学习儿歌,知道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保护环境。
3、懂得环境的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和保护,萌发环保意识和做环保小卫士的愿望。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塑料袋、儿歌,干将的环境图,脏乱的环境图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观看干净的环节和脏乱的环节图片。
2、师:请你们来观察图片,两张图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刚才小朋友们说的太好了,是因为我们平时不爱护我们的环境,每个人都乱扔垃圾,垃圾不分类,也不懂得节约水和电,不节约能源,所以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很严重。
二、基本部分:
让孩子们观察图中的小朋友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
教师小结:
2、他应该怎么做呢,请你们分组来讨论说一说。
3、每小组请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将垃圾分类,积极参与。节约能源,从我做起。珍惜每张纸,少用一度电。珍惜每粒粮,节约每滴水。
多乘公交少开车,少乘电梯多爬楼。争做低碳小达人,保护环境爱家园。
4、逐句学习儿歌内容(图片辅助)
5、通过游戏的方式反复学说儿歌。
6、师幼共同表演儿歌,《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三、活动结束:
我们每个人要保持自身的个人卫生,要保持自己所在的环境中的卫生,能够在所处的环境之中看到垃圾能自觉的捡起来,并分来扔进垃圾桶内,你们能做到吗?
四、活动延伸:
和老师一起到户外找一找操场上的垃圾,将它们进行分类。
儿歌:
垃圾分类,积极参与。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珍惜每张纸,少用一度电。珍惜每粒粮,节约每滴水。
多乘公交少开车,少乘电梯多爬楼。
争做低碳小达人,保护环境爱家园。
小班语言教案 篇2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感受、理解小蛇吃各种水果身体变形的故事情节。
2、模仿小蛇吃东西,学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围,初步体验趣味阅读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本中没有出现过的水果等食物图片(西瓜、草莓、梨子、榴莲、蛋糕)
活动过程:
一、歌唱活动,激发兴趣。
1、歌唱并模仿《我爱我的小动物》
……我爱我的小蛇,小蛇怎么叫,嘶嘶嘶,嘶嘶嘶,嘶嘶嘶嘶嘶
2、小朋友们唱的真好听,刚才最后一个小动物是谁呀?……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小蛇”的故事。
二、欣赏课件,熟悉故事。
1、观察绘本封面,讲解故事名字《好饿的小蛇》,猜一猜小蛇发生了什么?
2、讲述PPT图片1:模仿小蛇走路。丰富幼儿对苹果的认知经验。(幼儿根据看到的图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归纳:苹果是红红的、圆圆的。
3、讲述PPT图片2: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苹果的体态动作。教师语言指导: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苹果吞到肚子里去了。
通过提问、模仿,幼儿集体学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教师动作指导:鼓励幼儿张开大嘴巴,把嘴巴张得圆圆、大大的,模仿小蛇"吞"苹果的动作。
2、观察PPT图片3~图片4。
①PPT图片3:第二天,好饿好饿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呀扭呀,看看小蛇变成什么样了,你能猜出它吃了什么呢?
②PPT图片4:丰富幼儿对香蕉的认知经验。
师:哪个宝宝告诉我,香蕉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根据看到的图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归纳:香蕉是黄黄的、弯弯的。
③请幼儿模仿小蛇吃香蕉的体态动作。
教师语言指导: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香蕉吞下去了……通过提问、模仿,幼儿集体复习短句:啊
3、继续讲述故事PPT图片5——8。
4、观察PPT图片9~图片13。(教师重点引导,鼓励宝宝夸张表现。)
①PPT图片9——10:你们瞧!小蛇发现了什么好吃的?引导幼儿大胆猜测小蛇会做什么?
②PPT图片11——12:(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上的小蛇。)呦,好饿好饿的小蛇,怎么把小树也吃下去了呀?③请幼儿模仿小蛇吃小树的体态动作。
教师语言指导:小蛇扭来扭去,扭来扭去,爬上小树,爬到高高的上面,张开大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树都吞了下去,变成了一棵小蛇树。哈哈!
鼓励幼儿迁移前面经验,不经过老师提示就能说出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三、出示图片,经验迁移。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水果蛋糕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食物的特征,颜色或者形状,模仿吃的动作并说一说小蛇吃了这些食物变成什么?
四、归纳总结,结束活动。
1、你们觉得小蛇这样吃东西好吗?为什么?
2、教师归纳幼儿讲述内容,进行简单小结:我们小朋友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千万不能学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吞到肚子里,小肚皮要撑坏的。
教学反思:
1、《好饿的小蛇》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故事,适合小班孩子。为了能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幽默与诙谐,我用了夸张的语言、表情及动作表现小蛇吞东西的样子,并且鼓励幼儿学习模仿小蛇有趣的吞咽动作,通过拟声词"啊呜——咕嘟"的重复表演,让孩子感受到小蛇吃东西的有趣与特别,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2、在最后的出示图片环节,没有让幼儿成为主体,如果让孩子自由选择食物并说一说更能体现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讲述的过程中用到了“红红的苹果”“弯弯的香蕉”“香甜的蛋糕”,但是在幼儿说的过程中没有休息引导,这些形容词汇无形中可以增加幼儿的认知和词汇量。
下一篇:精选我多想去看看教案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