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丰隆穴的准确位置图,按摩丰隆穴的作用与功效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丰隆穴位位置

标准定位: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足阳明胃经的络穴。

丰隆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或于条口穴外侧1寸取穴。

丰隆穴的准确位置图

丰隆穴怎么找

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条口穴后方1横指取穴,约当犊鼻与解溪的中点处。

丰隆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正坐或仰卧取穴。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犊鼻与解溪连线的中点,条口外侧1横指处取穴。

生理解剖

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丰隆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腓浅神经。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趾长伸肌外侧缘及腓骨长、短肌。前肌由伴行于胫前动、静脉的腓深神经支配,后二肌由腓浅神经支配。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有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的作用。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和胫前动脉分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和腓动脉分布。

布有腓浅神经及胫前动、静脉分支。

丰隆穴的作用

特异性: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的络穴。

丰隆穴意义:胃经浊气在此沉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化雨从天部降至地部。

附注:足阳明经络穴。

功效作用

沉降胃浊。

丰隆穴有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开窍的作用。

丰隆穴有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的作用。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别走脾经,有祛痰降逆、疏经活络之功。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络穴,善调脾胃之气,脾为生痰之源,故本穴既可调太阴以运化水湿,又可泻阳明以去火热,广泛用于治疗痰湿内蕴、痰火上扰之病证。

足阳明经脉属胃络脾;足阳明经别,上通于心,足阳明络脉,上络头项,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凡痰阻清窍之头痛、眩晕,痰饮阻肺之咳喘、痰多,痰蒙心窍之癫狂、痫证等取丰隆均可治疗。

足阳明胃经行于下肢,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正中,故取之既可健脾利湿,又可疏通经络,以治疗水肿、下肢痿痹。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丰隆穴主治痰多,哮喘,咳嗽,气喘,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胸痛,头痛,眩晕,耳源性眩晕,咽喉肿痛,便秘,癫狂,痫证,癫痫,下肢痿痹,呕吐,胸腹痛,四肢肿,咳吐痰涎,肢体懈堕,伤寒吐蛔,大小便难,痰饮,狂癫,面目浮肿,喉痹,卒喑,经闭,血崩,脚气,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神经血管性头痛,高血压,腓肠肌痉挛,下肢浮肿,腿膝酸痛,水肿,精神病,癔病,失眠,脑溢血,脑血管病后遗症,胸膜炎,肝炎,阑尾炎,尿潴留,烟癖,肥胖病,肩周炎等。

丰隆穴主治痰多、哮喘、咳嗽、胸痛、头痛、咽喉肿痛、便秘、癫狂、痫证、下肢痿痹、呕吐。

丰隆丰隆主治脾胃、神志和小腿等疾患:如胸腹痛、四肢肿、咳吐痰涎、肢体懈堕、伤寒吐蛔、大小便难、痰饮、头痛眩晕、狂癫、面目浮肿、喉痹、卒喑、经闭、血崩、脚气等。

现代又多用丰隆治疗神经衰弱、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血管性头痛、高血压、耳源性眩晕、支气管炎、哮喘、咽喉炎、腓肠肌痉挛等。

丰隆主治头痛眩晕,咳嗽多痰,气喘,胸痛,癫狂,痫证,下肢浮肿,腿膝酸痛,下肢痿痹以及高血压等。

丰隆穴主治咳嗽,气喘,痰多;头痛,眩晕;癫狂,痫证;下肢痿痹,水肿。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癔病,失眠,头痛;

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脑溢血,脑血管病后遗症;

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

消化系统疾病:肝炎,阑尾炎,便秘;

其它:尿潴留,烟癖,肥胖病,腿膝酸痛,肩周炎。

穴位配伍

丰隆穴配风池穴治眩晕;

丰隆穴配膻中穴、肺俞穴治痰多咳嗽。

丰隆穴配冲阳穴,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丰隆穴配照海穴、陶道穴,有涤痰醒神的作用,主治癫痫。

丰隆穴配阴陵泉穴、商丘穴、足三里穴,治痰湿诸证。

丰隆穴配肺俞穴、尺泽穴,有祛痰镇咳的作用,治咳嗽痰多,哮喘。

丰隆穴配曲池穴、内关穴,治高血压。

丰隆穴配膻中穴、内关穴,治癫痫。

丰隆穴配风池穴、神门穴,治失眠。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法

直刺1~1.5寸,针感可沿足阳明经至足;针尖微向上方斜刺,针感可循经上行。

直刺0.5~1.2寸,针感可沿足阳明经至足腕,甚至足跗部第2、3足趾处,用于下肢痿痹、足肿等;

针尖微向上方斜刺,针感可循经上传至髀关、天枢等穴处,少数可上至胃腑,甚至可上至缺盆、项部、头部头维处,用治上中三焦病变。

艾灸法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丰隆穴解析

1、丰隆为经穴名(Fēnglóng ST40)。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属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丰即丰富,隆即隆起,足阳明脉谷气充足,气血旺盛,至此溢入大络,故名丰隆。主治痰多,哮喘,咳嗽,气喘,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胸痛,头痛,眩晕,耳源性眩晕,咽喉肿痛,便秘,癫狂,痫证,癫痫,下肢痿痹,呕吐,胸腹痛,四肢肿,咳吐痰涎,肢体懈堕,伤寒吐蛔,大小便难,痰饮,狂癫,面目浮肿,喉痹,卒喑,经闭,血崩,脚气,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神经血管性头痛,高血压,腓肠肌痉挛,下肢浮肿,腿膝酸痛,水肿,精神病,癔病,失眠,脑溢血,脑血管病后遗症,胸膜炎,肝炎,阑尾炎,尿潴留,烟癖,肥胖病,肩周炎等。

2、丰拢、丰隆,象声词,为轰隆之假借词。本穴物质主要为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如雷雨之轰隆有声,故名丰拢2)足阳明络穴。本穴位处胃经下部,气血物质为汇聚而成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为云化雨降之处,气压低下,胃经及脾经天部水湿浊气汇合于此,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经及脾经各部,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阳明络穴。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根结》: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入于人迎,丰隆也。

穴名解

丰即丰富,隆即隆起,足阳明脉谷气充足,气血旺盛,至此溢入大络,故名丰隆。

丰,有盛多之义。《说文》:“隆,大也。”丰隆,豈满也。肌肉丰满的意思。该穴所处肌肉丰满隆盛,为足太阴、阳明之络穴,有地气丰隆、云雷所生之意,犹雷起地下,行云施雨,雨后天晴,故名之。

本穴司气分之升降,于体则豫,于用则复。犹地气升为云,天气降为雨。观本穴所治,为胸膈痰滞,沉昏头痛。一切头脑不清,有如云雾蒙蔽之状,均属天阳失律、阴气弥漫之证,借此下阳上达,而消在高在上之阴翳也。故本穴寓有云雷之意,名以“丰隆”。再以字义测之,既丰且隆,乃丰年大有之象。本穴治症颇多,且多治丰盈充满之症,颇具丰隆含意。

丰者大也,隆者盛也。考足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为谷气隆盛之脉。是穴属足阳明络穴,从此别走太阴,而穴正当肌肉丰满之隆起处,与条口不同,因名丰隆。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厥头痛,面浮肿,心烦,狂见鬼,善笑不休,发于外有所大喜,喉痹不能言,丰隆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胸痛如刺,腹若刀切痛。主大小便涩难。主不能食。主身湿。

《针灸大成》:主厥逆,大小便难,怠惰,腿膝酸,屈伸难,胸痛如刺,腹若刀切痛,风痰头痛,风逆四肢肿,足青身寒湿,喉痹不能言,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见鬼好笑。气逆则喉痹卒喑,实则癫狂,泻之。虚则足不收,胫枯补之。

《玉龙歌》:痰多宜向丰隆寻。

《肘后歌》:哮喘发来寝不得,丰隆刺入三分深。

研究进展

对胃的影响

对慢性胃病患者,针刺丰隆可使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窦部和胃体部偏低的胃电振幅恢复和接近正常,可使高酸性胃炎偏高的胃电振幅降至正常,说明针束丰隆可使胃电振幅的偏离状态得到明显纠正。

降血脂作用

丰隆进针1~1.5寸,得气后施徐而重手法,使针感传至第2~3趾部,针感持续性增强至出针为止。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针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B脂蛋白、血清三酰甘油(TG)均明显降低,与针前比较有显著差异,以TG变化最明显。

针刺双侧丰隆,经2周治疗后,空腹血脂大多数恢复正常,其中甘油三酯恢复正常较β-脂蛋白、胆固醇更明显。

降血压作用

针刺丰隆、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疗效,针刺丰隆、曲池4周后收缩压平均下降34.2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9.4 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23.6 mmHg。针刺8周停针观察3~6个月,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没有明显反复者占80%,尤其对2期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通过血流动力学观察,初步表明,针刺组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是通过末梢血管扩张而解除外周血管痉挛,降低了外周血管的阻力,从而减轻了心脏的负荷,改善了左室功能,在血压下降后还增加了心排血量和全身血液灌注量,从客观上反映了针刺的疗效。

治疗哮喘

取左内关、双丰隆等,直刺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 min,其间行针3次,每日1次。结果:34例患者中临床控制9例,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与胃相表里,一升清一降浊,而按揉丰隆穴具有健脾养胃的作用。当然,丰隆穴是胃经的穴位,刺激丰隆穴还可以起消食导滞作用,缓解恶心、呕吐、胃口差等脾胃病症。

操作方法

1、按摩法:用拇指指面着力于丰隆穴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并屈伸活动踝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左右交替。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次。

2、艾条灸:患者治疗时选用舒适的体位,一般为仰卧位或坐位。将艾灸点燃后放于丰隆穴上方,距离皮肤2~3厘米左右施灸,使温热感向深处、远处扩散,以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隔日灸1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