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强种救国” 的近代体育——启迪中华民族复兴的探索和实践
从洋务运动。 到XXXX年的“戊戌变法” 运动,那些先行者们面对中国衰亡的危机, 都对体育在强种救国中的作用给予了极力的鼓吹。 他们力主引进两方近代体育, 学习西方先进的体育思想, 在继续发展中国传统体育的基础七, 促进中国近代体育的不断进步。他们宣传和实践近代体育的一个重要成果, 是在社会上的一定范围内形成了“耻文弱” 的风气, 并为后来的一些资产阶级革命派人物所接受, 成为20世纪早期中国体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m现的深刻变化和XXXX年后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 在一些知识分子对西方思想和先进文化的研究与倡导下, 作为西方文化重要形式之一的现代体育活动逐渐在中华大地开展起来。 这不仅促使了西方现代竞技体育运动更好地走进中国社会, 而且也为中国传统体育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
首先, 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人, 推动了中国体育的近代化进程。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 在XXXX年7月 由上海出版的《中西教会报》 上, 已有了关于法国巴黎召开第2届奥运会的消息报道。 说明早在XXXX年, 中周人就已经开始了解和宣传奥运会了, 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在中华大地产生了影响¨ 】 , 中国体育已经XXXX. 10逐渐地走入了它的近代化轨途。
其次, 与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的同时, 中国体育也开始走向奥运赛场, 为中国体育步入国际体坛开启了大门。 近代中国体育走向国际体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体育竞赛的举办及其奥运模式的引入。 随着现代两方体育项目逐渐传人中国并被普及, 像奥运会那样带有综合性运动项目比赛形式的运动会开始出现了。 其中最为典莲的就是清宣统二年(即XXXX年)在南京召开的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第1届全国运动会。这届运动会无论是竞赛组织形式、 比赛内容设置和组织方法, 还是对召开时机的选择上(全运会召开的具体地点选择在南京的。 “南洋劝业会” 会场), 都是以早期奥运会为模式的而正是因为这种运动会项目、形式和组织等与国际体育比赛趋于一致。 才使一个以奥运会形式为蓝本的体育赛事活动从此逐渐走向全中国, 也才使后来的中国体育逐渐走向远东运动会、 走向世界奥运会成为可能。
第二。 奥林匹克运动影响下的体育组织体系的建立。 在奥运会的影响下,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传人,尤其是随着奥运会举办模式的影响, 促进了中国近代早期奥林匹克组织的萌芽。 如第l届全运会召开期间成立的“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 , 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第一个全国性体育组织。
第三, 组织和参加远东运动会。 远东运动会是亚洲最早的地区性综合运动会, 在XXXX年到XXXX年间的凡十届远运会, 第2、 5、 8届是由中国上海承办的。在第2届远运会上, 中国队获得田径、 游泳、 排球、足球冠军, 并以总分93分夺得了本届的总锦标; 第5届中国队又获得排球、 足球冠军; 第8届中国队获得足球、 排球、 网球三项冠军。 值得提及的是, 第8届远东运动会的一切事务完全由中国人办理, 会场建筑、设备较完备, 竞赛评判公正, 为以后的大型运动会奠定了基础, 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转折。 此外,中国足球队在远东运动会上成就优异, 除第一届获得亚军, 20年间, 中国队连获9届足球冠军 。 参加和举办远东运动会, 推动了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全面发展。
第四, 对奥林匹克运动事务的参与。 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上, 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产生。 在中国近代史上, 一共产生过i位国际奥委会委员, 包括1922年产生的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 1939年的孔祥熙和1947年的董守义等先生。这些特殊的个体, 对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同样起到了不可小视的积极作用。 表明中国已经完全融入进奥林匹克大家庭之中。
第五, 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与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的产生相呼应, 中国体育健儿开始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竞赛中来。 1928年, 第9届奥运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 中国体育协进会出面派代表宋如海前往参加了开幕式。 1932年。 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 在爱国人士张学良的资助下, 由全国体育协进会组织了代表团, 选派选手刘长春赴美参加了第10届奥运会。 虽然未能进入复赛。 但这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参加的奥运会比赛,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11届奥运会是于1936年8月 在德国柏林举行的。 这次派出的代表团总人数达140人。 在这届奥运会上, 除了我国田径选手符保卢撑竿跳高进入复赛外,其余均在初赛中被淘汰。 不过, 柏林奥运会上的中国武术表演, 却向世界体坛展示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风采, 同时为中华民族体育走向世界迈出了第一步,标志着中国传统体育开始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161。
XXXX年7月 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1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三次, 也是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 在全国体协的努力下, 中国派出了由33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本届奥运会, 但中国选手参加的各个项目均未能进入决赛。
近代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 虽然成绩不大,但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各级各类运动会、 竞赛活动和体育场地设施的规范化, 促进了各级各类体育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增强了国民的现代体育和奥运意识, 对现代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打下了基础。 标志着中国体育已经开始融人国际体坛,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开了一扇光明之门。
20世纪早期的中国体育, 其发展经过了一段艰难而曲折的过程。 在这一艰难过程中。 中国体育人面对积贫积弱的社会, 在纷争和企盼中, 以“尚武强国” 、“强种救围” 的期望, 推进着中国体育的前进。 在这一过程中, 随着对西方现代体育的接纳, 进一步丰富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内容, 推动了中国传统体育的革新,促使中国近代体育的观念发生了一定转变。 人们开始认识到现代体育的优越性, 许多有识之士为了救国图强而接纳了它。 与此同时, 通过与国际体育组织的联系和参加一系列国际比赛活动, 中国体育的对外交流有了更大的开放空间, 尤其是它对增强国民的现代体育意识和发展传统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体育启迪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探索和实践。
二、 “国门初开” 的新中国体育——奏响中华民族复兴的号角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华人民共和同第一任体委主任贺龙元帅曾对参与新体育建设工作的同志说过这样一段话: “过去洋人骂我们是‘东亚病夫’ , 现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顶帽子要摘掉。 谁来摘呢?搞体育工作的人来摘嘛! 这个任务很艰巨, 也很光荣。 体育是人民的一项事业, 我们不去干, 还算共产党员吗! ” 正是中国共产党人, 率领体育工作者和全国人民。 抱着一定要把“东亚病夫” 的帽子扔进太平洋的期望, 抱着要使中华民族复兴强大起来, 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铸辉煌的决心。 从新中国刚一建立,就着手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废墟中开基立业, 浇铸起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坚实基础181。
建国之初, 新中国就开始创建有别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新体育” 。XXXX年, 在中华体育总会的基础上, 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 随后陆续建立了21个行业、 系统体育协会和基层组织。 国家体育的组织管理机构迅速形成体系, 在新中国的基础上. 树立起了体育事业的支柱。
XXXX年6月 10日, 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题词: “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 进一步指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事业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为了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在这之前的XXXX年, 第一套广播体操颁布全国, 伴随收音机中定时播放的乐曲, 千百万人整齐做操, 蔚为壮观。XXXX年, 提出了“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并逐步地使之普及和经常化” 的群体丁作方针, 新中国的群众体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体育活动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起来。
在这一时期, 体育突出了“为劳动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 的方针。XXXX年国家体委正式颁布了“劳卫制” , “达标” 成为了青少年参加锻炼的动力。XXXX年召开了首届全国丁人运动会, 前后共有125万职工参加了选拔和比赛。 极大地推动了职工体育的发展。XXXX年, 召开了声势浩大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全面检阅了新中国成立十年来的成就, 不仅刷新和创立了绝大多数全国纪录, 还有7人4次打破4项世界纪录¨ ” 。 竞技体育从建国之初组建国家队开始, 逐步形成了由基层体校、 重点体校到体1_队的“三级训练网” ,提倡“从难、 从严、 从实战出发, 大运动量” 的“三从一大” 原则, 促进了运动成绩的提升021。为了扩大新中国在国际E的影响, 迅速提高我国运动技术水平,XXXX年2月 , 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共青团中央在联合发出的关于《选拔各项运动选手集中培训的通知》 中, 提出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的要求。 此后, 我国的优秀运动员得以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学习、 训练, 并相继组建了国家专业运动队伍,整个竞技运动水平得以很快提升, 这为后来全面赶超国际水平打下了基础。
从XXXX年以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为标志, 到XXXX年“文化大革命” 发生, 是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 为了解决这一时期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中央于XXXX年提出了“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的八字方针,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 群众体育遵循“小型、多样、 业余、 自愿, 因时、 因地、 因人制宜” 的原则,竞技体育按照“缩短战线, 保证重点” 的方针, 较好地应对了困难的局面。 XXXX年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XXXX年乒乓球队勇夺3项世界冠军、4项世界亚军。 在一系列体坛战绩的影响下, 新中国的竞技体育成绩大幅度、 大面积地提高, 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诚然,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近20年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体育事业在前进道路上出现了波折, 迟缓了前进的步伐, 但共和国的体育从小到大,逐植根基,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与国内体育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的同时, 在国际体坛上,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华全国体总, 作为领导中国体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的全国性组织和领导机构, 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多数国际组织的承认。 在1952年的第l 5届奥运会上, 中华人民共和围的体育健儿首次出现在奥运赛场上。 此后的一段时间, 虽然由于国际奥委会的某些人追随美国搞“两个中国” 的阴谋, 致使我们退f}{了国际奥委会, 但在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努力下, 中国最终还是回归到奥林匹克的大家庭中㈤。
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事业的发展, 为中国人民营造了一个全新的体育文化空间。 而重返国际奥委会的曲折历程, 即意味着我国体育界开始全面步入国际赛场, 也向世人表明我们接受奥林匹克精神与理想的态度。 随着国际体育交往的深入, 各种体育思想、 体育理论以及体育在各个圜家的存在形式不断被我闫体育工作者r解, 其结果不仅推动了体育界自身的改革,也越来越影响着我围人民的生活方式。 体育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日益成为新中国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门初开的中国体育, 向世界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
三、 改革开放的中国体育——迎来中华民族复兴的新曙光
XXXX年举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路线, 不仅为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体育事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制度环境. 也为这一时期中国体育事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从而保证了中国体育事业在这一时期的健康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 活跃的政治空气, 迅速发展的经济建设, 为体育事业的拨乱反正和迅速恢复提供了必要的政治、 思想和物质条件。
十年动乱中禁铜体育界的思想枷锁被打破, 长期垌扰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些模糊观念也得到澄清, 中国体育开始回到社会主义体育发展的正确轨道, 并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体育工作重点的转移。XXXX年2月 , 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全国体育T作会议, 提出体育战线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高速发展体育事业上来, 努力攀登世界体育高峰” 。 同时, 为了适应党在新时期对体育T作的要求以及我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新形势, 调整了战略方向, 将工作重点放在“侧重抓提高” 上面, 一边调整, 一边发展,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与腾飞奠定了基础, 并为新时期中国体育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XXXX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发表和同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为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指引了方向, 奠定了思想基础。 从此,我国体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其主要标志是体育的发展呈现出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趋势:
——XXXX年, 国家体委提出了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 明确了逐步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万方数据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目标。 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发展, 23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陆续建立,促进了体育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的领导体制改革。
——XXXX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 、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 的制定与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体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XXXX年, 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 国家体委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 我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开始被引领到一个新层面, 历史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开辟了一个协调发展的新境界。
在这一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体育在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发展道路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尤其是在制订新时期我国体育发展战略、 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 、 推动体育体制的改革、 促进体育文化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这是一个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年代, 是20世纪中国体育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年代。
在这一时期, 中国体育开始全面走向世界, 在国际赛场上创下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成就, 中国体育健儿先后参加了6次夏季奥运会、 8次冬季奥运会和8届亚运会, 同时还承办了包括XXXX年亚运会、 XXXX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赛事。 中国为促进国际体育发展而作出的真诚努力, 奠定了中国体育在国际体坛的地位和影响。
在这一时期, 实现中国人近百年的奥运梦想成为中国当代体育发展的又一个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长足进步、 国际政治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大,2001年, 中国北京市成功地赢得了XXXX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改革开放后中国体育的发展, 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曙光。
四、 “百年梦圆” 的北京奥运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新起点
XXXX年8月 8。 24日, 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在北京奥运会上, 中国体育代表团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共有639名运动员参加了28个大项、 262个小项的比赛, 获得5l枚金牌、 21枚银牌、 28枚铜牌。 奖牌总数100枚,创4项世界纪录, 位列奥运会金牌榜第一、 奖牌榜第二, 取得了中国竞技体育新的成绩。 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在游泳、 击剑、 射箭、 赛艇、 蹦床、 帆板等项目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其中, 优势项目继续保持优势, 潜优势项目取得多项突破, 集体球类项目总体上也有新的进步, 很多项目实现了我国奥运史上金牌和奖牌“零” 的突破, 体现出我国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的进一步提高。
北京奥运会上, 中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 尊重观众、 尊重裁判,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文明礼仪,表现出自强、 自信的民族精神和为国争光、 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北京奥运会上, 中国运动员干干净净参赛, 实现了兴奋剂问题“万无一失” 的目标, 维护了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的纯洁, 维护了国家声誉。
北京奥运会期间, 中国体育界与国际体育界加强友好交流, 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国体育健儿是北京奥运会的参加者, 也是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 与世界各国体育健儿场上是对手, 场下是朋友, 他们共同切磋技艺,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真正体现了团结、友谊、 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 营造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的浓厚氛围。
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 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誉为“一次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赞许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承办北京奥运会等超大规模和最高层次的综合体育赛事, 全面促进了我国体育竞赛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 “鸟巢” 、 “水立方” 等体育场馆设施及相关保障供给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加快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化步伐, 提升了我国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北京奥运会所取得的辉煌业绩, 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振奋民族精神, 鼓舞国民士气, 增强国家凝聚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对我国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 教育、 体育的发展产生了多元的影响, 体育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显示出巨大的综合效应, 发展地位明显提高。 北京奥运会掀起的空前体育热潮, 对群众体育、 竞技体育、 体育产业、 体育文化等各项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是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阅。 中国体育以竞技水平的全面提升, 以对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的精彩演绎, 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 活动的蓬勃开展, 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树立起二十世纪中国体育发展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新的起点。
五、 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建设——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
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是胡锦涛同志为我国体育发展提出的一项宏伟的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中国体育今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 坚持体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不可偏废。
其次, 建立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体育体制必须向公共服务转型, 包括体育政策向公共服务倾斜, 体育资源向公共服务开放等等。 发挥体育社团组织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广泛普及体育, 扩大体育人口, 提高国民体质, 为体育事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创新体育发展模式,扩大社会体育资源, 增强体育发展活力, 向社会提供多样化体育服务, 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第四, 深入挖掘、 整理和发扬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资源,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提高体育文化的传播能力, 为中国体育的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
第五, 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组织的活动, 注意学习和借签体育发达国家体育经营和管理的经验。 扩大和加强民间体育组织、 体育团体的对外交往, 加强大众体育的国际交流, 为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
【l】 罗时铭. 奥运来到中国[1Ⅵ】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16--22.
[2】 崔乐泉.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通史fM】 . 山东: 青岛出版社,2008: 74,--77.
【3][4】 任海, 主编. 奥林匹克百科全书[M】 .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8: 364--365.
[5】 王振亚, 编著. 旧中国体育见闻[M】 .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 187-222.
[6】 张文广. 辛酸的回忆——第十一届奥运会之行【M】 //体育史料(第2辑).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0.刘玉华. 忆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国武术赴欧表演叫叫#育史料(92辑).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0.郑光路. 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序曲——国术表演队一九三六年赴“奥运会” 【J】 . 体育文化导刊, 2004(7).
【7】 熊晓正, 等编著. 中国体育[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5: 87.
[8】 谢武申, 王鼎华, 著. 共和国体育元勋[M】 .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103.
【9】 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编. 体育运动文件汇编(1949~1981)I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2: 12.
[10][11][12][14][15][17】 傅砚农, 主编. 中国体育通史(第五卷)[M】 .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67-69, 136--138, 187-191,168-170, 192-193, 398-399.
[13]熊晓正, 等编著. 从普及提高相结合到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J】 . 体育文史, 1997(5).
[16】 崔ft. 泉. 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41(4--5): 1---6, 1“.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客观根源, 那就是足球这一世界第一运动和博彩这一人类的本能活动相结合, 才产生了如此巨大的赌球市场, 故此, 应丰富体彩中心发行的足彩品种, 提高返奖率, 简化投注和领奖程序。北京大学中国公益彩票事业研究所执行所长王薛红教授认为: “足球的球迷数量巨大, 看球时进行博彩是很多球迷的心理, 而足彩又不能满足球迷的需求, 在足坛打黑后, 中国应该逐步放开博彩业, 实现博彩合法化。 包括足球在内的博彩合法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我们周边国家都陆续将博彩合法化, 要防是防不住的。 堵既然堵不住, 就应该想办法疏导。 只有将之纳入到合法之中来, 政府才能对之进行监管, 才能着手配备消除其负面性的措施。 关键是要开发合法的有中国特色的博彩项目, 用疏导的方法满足人们娱乐和消遣的需求。 当私彩泛滥时, 公彩应当挺身而出。 {l4】 ”
XXXX年两会期间,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骤曾提交“适当放开博彩业” 的提案,
XXXX年香港政府已经通过立法程序使足球博彩业合法化。 与其让地下赌球活动禁而不止和部分赌球活动参与者设法过境到香港、 澳门和新加坡进行赌球, 不如尝试性的将一部分省市作为足球博彩业的试点, 这或许也不失是一条可行之道。
参考文献:
[1]黄朴. 禁赌须重典[J】 法制与社会, XXXX, 31(4): 26--29.
【2】 张连举, 周玲. 元杂剧中的经济游戏习俗【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3(1 1): 29--33.
[3】 3孟昭连. 说不尽的斗蟋蟀——逗蟋蟀小史[EB/OL]. hap: //WWW. duboblog. com, 2004-03-19.
【4】 孙顺霖. 中国趣谈丛书——中国人的赌[M】 . 郑州: 中原农民出版社. 2005: 12-16.
[5】 孙玉亮. j匕宋东京城的赌博[EB/OL]. http: //www. kfzx. gov.cn。 2009—12—12.
【6】 6胡荣国, 于永杰. 千年蹴鞠受青睐现代奥运再显威[N】 . 文汇报, 2008—08—23(B2). . .
[7】 王君, 刘飞振, 肖子亮等. 广彖地下赌球的危害、 原因及对策[J】 . 体育学刊, 2005, 12(4): 14---16.
[8】 何勇. 运作严谨的地下黑金工厂, 解读亚洲最大的赌球网站[N】 坤国经营报, 2009一02—08(B3).
f9】 陈志强. 圈内人称足协姑息助长网络赌球嚣张气焰嗍. 新闻晨报. 2009—1 2—02(B5). ’
[10】 张伟. 中国赌球大揭秘[J】 . 新民周刊, 2009, 43(5): 16--19.
[11】 石渝. 国际赌球集团会在南非兴风作浪吗【J】 . 环球, 2010,23(5): l 9-33.
【14】 金岩. 地下赌球冲击足彩[EB/OL]. http: //www. gongyishibao. tom, 2009-12-14.
下一篇:24式太极拳的姿势要求.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