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微旅游的发展与现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摘要

互联网的出现及其发展对人们的是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 微博成为了一大热点。 而与此同时, 微旅游也逐渐产生并且走向了众多旅游者、 旅行社和媒体的眼球。 微旅游出行时间短、 距离近、 以白领阶层为主体、 不以景点为目的地4个特点。 以微旅游为主体的全新旅游时代即将到来, 为了促进其发展, 本文从微旅游理论研究、 关注出行者的需求、 合理设计旅游产品以及科学制定微旅游行业发展政策四个方面出发。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 能够对为旅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微旅游; 现状; 缺陷; 措施

目录

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目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一、 微旅游的理论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一) 微旅游概念界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二) 微旅游的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三) 微旅游特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微时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2. 微空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3. 微主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4. 微消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 微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6. 微体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7. 微准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二、 微旅游消费行为的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一) 消费结构以体闲、 体验型旅游产品为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二) 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三) 消费时具有较高的心理安全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三、 微旅游发展所存在缺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一) 旅行时间很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二) 旅行的距离很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三) 缺乏完整的旅游消费计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四) 无景点式的目的地选择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四、 完善微旅游发展对策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一) 加强微旅游理论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二) 注重微旅游者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三) 科学设计微旅游产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四) 制定微旅游发展政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前言

为满足多元化、 多层次、 复合型的旅游需求,2008 年, 中国在旅游工作会议上将现代旅游业转型作为国家层而的旅游发展战略, 明确提出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 使之更具有体闲化、 体验性、 多元化、 特色化。 微旅游是一种与传统旅游完全不一样的旅行方式, 微旅游的出行时间、 游玩方式、 最终个目的地更加灵活多变, 使旅游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微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 有着传统旅游无法具备的特点, 比如: 微旅游的时间可长可短, 更加灵活; 旅途较短; 市场小, 以都市白领阶层为主; 不以著名景点为目的地, 合理避免拥堵的人群; 消费少且合理等等一系列特点。 以上这些特点与当下提出的旅游市场转型相符。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 而微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一部分, 当然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 微旅游的发展应在遵循旅游市场开发原则的同时, 坚持自身的特色, 打造不一样的旅游市场, 提供优质的服务, 合理利用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平台, 充分开拓旅游市场, 在不违背现有旅游市场政策的前提下, 制定属于微旅游发展的机制。 中国传统旅游市场要想完成转型, 不仅需要对传统旅游业进行改变,更需要合理发展以微旅游为主体的新型旅游形式。

一、 微旅游的理论概述

(一) 微旅游概念界定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休闲生活,微旅游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旅游方式的认识, 由于微旅游具有传统旅游不具备的优点,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选择微旅游, 与此同时, 一个新型的旅游市场就此诞生。 眼下, 微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 市场发展不充分, 为了更好的探索市场,就有必要明白为旅游的实质是什么。 在探讨为旅游的本质之前, 需要弄清楚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 微旅游属不属于旅游这一行业; 二是, 如何理解微旅游与短程旅游, 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目前, 不同学者对旅游的定义各不相同, 对旅游本质的探讨仍然是目前学术界的热点。 虽然当前对旅游的本质众说纷纭, 但对于传统旅游, 暂时性、 异地性和非生产性是其三大要素, 那么微旅游是否具有这三个要素呢?

(二) 微旅游的发展

早在 2006 年, 博客技术 blogger. com 的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Wil1iams)在其创建的新兴公司推出了 Twitter 服务(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 ,这一服务的出现成为了微博的先驱, 而微博也逐渐浮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Twitter 的出现吸引众多人群的关注, 其用户人数几乎是呈现爆炸式增长, 在2014年3月份的时候, 突破了 5 亿大关, 当然这并不是其终点。 Twitter 的发展,引起了中国众多网站投资者, 他们开始关注微博这一虚拟世界, 但是他们也仅仅是处于观望状态,并没有多少实际行动。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 2009 年, 如果说 2009 年之前, 中国的微博是萌芽阶段, 那么 2009 年之后尤其是 2010 年,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中国微博的春天, 这一阶段, 微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注册用户人数不断增加, 2012 年微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期, 根据相关网站的统计,当年年底, 全国微博用户人数接近 7 亿, 与之前相比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微博短时间内的崛起似乎在表明一个全新时代(微时代) 即将来临, 人们的伸过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某种微小的改变。 微时代作为一种特殊的时代现象, 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微电影、 微小说、 微生活、 微表情等等各行各业的新型词汇。“微”从字面上来理解有“小”的意思,但是我们并不能仅仅从字面上来理解。

在当下以互联网为特色的现代社会, 比之传统社会, 当前具有许多别具一格的特点。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微时代, 其信息传播具有瞬时性、 移动性、 迷你和扁平化的特点。 在微时代的大背景下, 信息传播速度十分快, 内容也更加丰富, 视觉冲击力更强,与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相符合。

(三) 微旅游特色

1.微时问

微旅游基本限定在一日游的范畴内, 最多不超过两日游。主要集中在周末(与小长假非重叠部分) , 也有的是在平时上班期问的闲暇时问, 在时问上类似于一日游、 二日游、 周末游。 当代人们追求快节奏的生活, 不管做什么都是风风火火,与此同时, 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城市中的白领阶层以及多数高校学生, 他们迫于生活、 工作和学习上的压力, 鲜有空闲时间进行身心放松。 由于时间关系, 这一类人, 很难进行传统的旅游, 因为传统旅游的方式不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相比之下,微旅游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不用可以去安排出游计划,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 关键是能够放松身心。 另外, 大小长假的集中旅游不仅增加人们出游的时问和开销成本, 由于拥挤而造成体力上的劳累也严重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感受,造成旅游满意度和质量低下,进而影响旅游者的重游率。微旅游出游时间短的特点, 刚好满足不具有充足时间的人出行, 他们只需利用空闲的时间, 就可以进行以此说走就走的旅行。 既不需要大额花费, 又能在出游的同时放松自己,释放压力,正好满足当下青年的需要。

2.微空间

微旅游花费的时间短, 那么这就使得微旅游不可能向传统旅游那样, 进行长距离的出游省去了长途跋涉的艰辛。 不管是微旅游还是传统旅游, 都有最终目的地, 就为旅游而言, 其终点不太可能是一资额著名景点, 他们大多会选择某个城市或者是乡村。 微旅游者出行方式多样, 既可以是自驾游、 坐汽车, 也可以是骑行或者步行。 随着高速公路、 动车、 高铁的迅捷发展, 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 进一步增加了微旅游实现的可能性。与传统旅游相比,微旅游的空间跨度比较小,一般都是在市区及其周边的郊区。

3.微主体

微旅游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市场还没有完善,主要人群是都市白领阶层,属于小众市场。 与传统旅游相比, 微旅游具有众多鲜明的特点。 微旅游着以都市白领阶层以及高校学生为主, 就这一群体来看, 他们年轻, 但他们的压力比较大;他们的学历、 文化程度高; 追求生活的独立思想上的自由, 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他们熟悉网络, 擅长使用微博这一类网络工具。 他们之所以旅游, 一是释放压力,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 微旅游的发展符合时代的变化, 从长远来看, 微旅游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

4.微消费

物美价廉是众多消费者所期望的。 微旅游全过程时间短、 距离近, 这就省去了很多繁琐的细节, 大大节约了出游成本。 微旅游目前的市场定价较低, 吸引了众多普通薪资的上班族以及高校学生。 从微旅游的市场定位来看, 低廉的消费将会是微旅游得的一大特色,而这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利于市场的开拓。

5.微内容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蜗居在家, 面临着生活、 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 却无从释放。 那么微旅游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的绝佳方式。 微旅游者追求的是对身心的愉悦, 他们不会过多关注旅游景点, 他们更多的选择是到宁静的郊区或乡村散散步。有的也可能是暂时为了逃离都市的喧嚣, 去山问踏青散步而已; 还有的是骑车或是开车到更远的较僻静的地方体验民情或地方农村文化活动。 微旅游者不在意是否观光型的旅游产品, 而更在乎的是体验性强的体闲旅游产品。 微旅游没有类似于传统旅游的诸多限制, 一切全凭自己做主, 而不是跟团旅游, 所以微旅游的目的地大多不是景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微旅游,微旅游者是追求心情的放松,即精神层面的愉悦。

6.微体验

当前的都市上班族和高校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工作和繁琐的学习, 压力越来越大, 他们迫切需要释放自己的压力。 他们追求生活的独立自由, 思想开明, 作为微旅游的主要消费人群, 他们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旅游市场的转型。 微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地方在于, 微旅游者追求有个性的旅游方式, 比如去乡村体验田园生活,这种旅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比体验性旅游有更高的要求。

7.微准备

要想进行一次完整的旅游,首先经济条件得满足;其次是充裕的空闲时间;最后是旅游的动力, 这三者缺一不可。 每个人都有旅游的动机,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进行的, 因为还需要考虑经济能力和时间。 从这两点分析, 微旅游消费低, 时间灵活多变, 相对于传统旅游, 经济能力和时间不足对于微旅游的限制较小。 此外, 微旅游实质上就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不需要过多的准备, 时间自由、 方式多样。 相较于传统旅游, 微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就变得有点不可捉摸, 任何因素都可能成为他们的旅游动机, 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临时兴起而产生的动机, 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意性。 为此, 旅游动机就不太可能成为微旅游的决定因素。 这也就使得让越来越多的人实现微旅游成为了可能, 使众多的潜在旅游者能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微旅游者,利于扩大微旅游市场。

二、 微旅游消费行为的现状

(一) 消费结构以体闲、 体验型旅游产品为主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以关注白我、寻求白我发展为目的、以文化精神体验为特征的体闲生活方式将逐步发展。 微旅游者追求的是释放自己的压力, 他们的旅游动机就是来源于此, 在旅游的过程中, 追寻一个能够最大程度释放自己压力的空间。 正是由于微旅游者具有这一特点, 决定了微旅游者不同于其他旅游者的消费架构,微旅游者需要的是个性化十足的休闲、体验型产品。但这并不等同于微旅游者不需要观光型旅游产品, 在实际旅游过程中, 观光型旅游产品和体闲体验型旅游产品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 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冲突的地方。 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进景区, 加之某些景区的管理不合理,导致许多景区的环境承受力日益降低, 恶劣的环境根本无法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这就让人们走进了一个误区, 认为, 观光型旅游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休闲愉悦。 微旅游者体闲、 放松旅游动机下的旅游消费当然不能有观光型旅游产品。 观光型旅游产品能否满足微旅游者求体闲、 求释放、 得补偿的需求, 第一取决于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及相关旅游产品的白然环境、 社会环境承载力; 第二取决于微旅游者的主观心理因素,在乎的不是风景,而是看风景时的心情。

(二) 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微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追求个性化的体验是微旅游的另一特点。 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 微旅游的性质和特点, 决定了微旅游人群大多为都市上班族和校园学生,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社会消费的潮流。 从某种角度来看, 都市上班族和校园学生是个性化旅游的主体。 第二, 微旅游者之所以进行旅游, 为的就是释放压力, 获得一个愉悦自己身心的空间。 这种渴望释放、 解脱自己的旅游动机成为了微旅游者追求个性化旅游的动力。

(三) 消费时具有较高的心理安全感

大多数情况下,微旅游的距离都比较近,活动范围比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微旅游者仍然处在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 因此就不会产生一种陌生感, 也不会因为不熟悉环境而影响心情。微旅游者的心理并不会产生疏离感和不安全感,这就使得微旅游者在消费时具有较高的心理安全感。 但较高的心理安全感并不等同于消费时的心里安全警戒线。 事实上, 消费的心理安全感是由旅游者的性格特点和所感知的与惯常环境的心理距离决定的, 而消费的心理安全警戒值则是由一个人的社会阅历、人生经验和性格所决定的。

三、 微旅游发展所存在缺陷

(一) 旅行时间很短

由于微旅游利用的是闲暇的时间, 这就决定了微旅游不可能制定长时间的旅行, 一般都是一日游。 这与当前国家推行的旅游态势吻合。 根据表 1 的数据可以看出, 近三年来, 三亚地区的一日游人数在其总人数中比例很高, 基本维持在75%左右。说明微旅游已经受到了众多游客的欢迎。

表 l 近年来三亚黄金周一日游游客量比例(人次)

以上数据来源于三亚旅游管理局

(二) 旅行的距离很近

出游地与目的地之间一般不会超过200km。 在针对长沙居民环城游憩距离的研究中, 41. 56%的游客倾向于 1-2h 车程, 22. 35%的游客倾向于 1 小时车程之内,2 小时车程以内的总游客比例为66.25%, 其余为 2 小时以外。 如果以所在地为中心, 根据当前的交通便利状况来看, 2 小时以内的车程足以覆盖到周边 200 公里的范围。 游憩点空间分布并不是均衡的, 很据最新研究显示, 长沙游憩地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从市中心往外 100 公里, 休憩地分布明显较多, 越往外越少。虽然现在的交通便利, 但人们也不愿意在一日游的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在路途上,这样就达不到放松自己的目的。因此,100 公里以内, 2 小时以内的路途花费时间是微旅游较为合理的安排。

(三) 缺乏完整的旅游消费计划

旅游行为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旅游动机、 足够的经济能力、 闲暇时问。 通常情况下, 经济能力和闲暇时问是阻碍人们出行的主要限制条件。 微旅游的时间短,距离近,花费低廉,这就使得微旅游者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换言之, 经济能力和闲暇时间对微旅游的限制是极为有限的。 在这种情况下, 旅游动机的产生与否成为了微旅游者是否决定出行的决定性因素。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 微旅游的动机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 任何一件事情或者是心情上的一个微小变化都有可能成为微旅游的动机。 这也就决定了微旅游不需要完整的计划, 整个过程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此外, 构成微旅游者的另一个主体是高校学生, 从生理、 心理来看, 他们都还处于一个成长阶段, 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表现的并不成熟, 他们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可能会随性而为, 并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 比如就理财能力而言, 大多数在校生消费习惯不合理, 经常提前消费。 这样的消费习惯,就使得微旅游缺乏消费计划这一特征表现的更为明显。

(四) 无景点式的目的地选择方式

微旅游追求的是身心的放松, 这就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那么传统旅游中的景点式旅游就变得不合时宜了。 从微旅游的过程来看, 微旅游对于旅游资源质量要求不高, 但是他们需要高质量而且个性化十足的体验活动, 那么, 提升微旅游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就变得十分重要。 为微旅游者提供优质、 高效的服务, 首先要有“顾客就是上帝” 这一思想觉悟; 其次, 整个旅游业应该制定统一的行业政策, 加强行业自律; 最后, 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 事无巨细, 从细节做起, 处理好微旅游环节中每一个细小环节, 就能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 完善微旅游发展对策措施

(一) 加强微旅游理论研究

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的中国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 生态旅游、 乡村旅游、工业旅游、 自助旅游、 邮轮旅游、 房车旅游、 高铁旅游、 在线旅游等等先后成为行业投资的热点和焦点。 任何一种旅游新业态的出现, 都离不开众多学者的理论支持, 他们的理论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力旅游业的发展, 尤其是当前中国处于旅游业的转型时期, 更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不可否认的是, 学术研究有时会跟不上实际情况的变化, 往往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 其中微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目前尚未有专门的学术研究文献见诸报道。 有鉴于此, 本文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理论研究, 尽快构建起完善的研究框架体系:

(1)加强与旅游相关的理论建设, 我国正处于旅游市场的转型之际, 国家的任何一个决策都有可能对今后的旅游市场发展起到决定决定作用, 因此要从宏观角度把握好正确方向。另外还要关注旅游市场的变化。

(2) 要提升旅游研究的地位, 当前与旅游相关的理论研究比较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对这方面的投入比较少。 那么是不是应该适当增加旅游学科在各类课题的中所占的比重。

(3) 组建专业级的研究团队, 成员可以来自不同的行业, 比如旅游公司、高等院校、政府机关等等。

(4) 建立和实施旅游理论研究的激励机制, 在目前国家旅游局评奖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 并将其纳入到高等院校、 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职称职务考评体系内; 设立理论研究公共基金, 在原有课题经费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加强科研成果市场化转化机制体制的建设, 理论研究要推向市场而不能仅限于几个人的孤芳自赏。

(二) 注重微旅游者的需求

旅游市场的转型以及微旅游的兴起, 微旅游已经在旅游市场中占据了一定份额。 随着微旅游市场的不断开拓、 完善, 微旅游者的需求将会在旅游业中占据重大比例。 要设计出适合微旅游者需求的产品, 需要不断的实际研究, 以及丰富的理论支持。 从当前来看, 旅游数据的提供主要是国家相关部门, 但也有一些私人机构开始旅游行业的需求调查分析。 艾瑞咨询的跟踪报告是当前比较著名的, 该公司针对网络媒体、 电子商务、 万络游戏等领域研究, 通过获取数据资料, 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而进行消费者需求分析。 该公司对旅游业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数据资料。 基于以上数据系统, 按季度按年份发布的中国在线旅游预订用户行为研究报告已经成为行业和媒体广为引用的数据。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微博、 微信等新一代信息沟通与交流工具, 微旅游者高度依赖网络交流工具。 那么在针对微旅游业进行调查研究是, 不仅要借助传统的问卷调查、 实地采访, 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工具, 以及目前市场上的研究机构。 例如, 我国就与艾瑞咨询公司就微博营销进行合作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 科学设计微旅游产品

作为微旅游发展的另一支点, 微旅游产品设计是应对微旅游者需求而特别开发的新型项目。 微旅游者主要是都市上班阶层和高校学生, 那么微旅游产品的设计就必须要综合考虑到他们的消费习惯、 收入等各方面的特点。 总的来说, 产品设计需要考虑以下三点: 第一, 空间跨度不宜太大, 距离太远容易让人们产生心里疲劳, 从而降低了出游的兴趣; 另外就是距离太远, 环境变化太大, 短时间内不容易接受。 微旅游最好的出游选择是城市周边游, 这一特点在许多网上旅游预订平台做的比较好, 对于微旅游的有着借鉴作用。 不同城市或景区周边的景点分别给出了详细的资料和价格。 途牛旅游网则更加细分化, 在网站左侧直接分列出上海周边游的主打产品: 周边热卖温泉票、 巴士自助游、 周边跟团游、 春季踏青、山水、 城市、 古镇园林、温泉、 乐园、 漂流、 自驾游, 在国家规定的特定节假日时期, 还根据季节适时的推出主题活动。 例如在清明节时, 推出了清明旅游和春游赏花两个特色活动。 第二, 微旅游不以景点为目的地, 实行无景点旅游能够避免拥挤的人群, 降低消费水平, 同时也使得旅游变得更加灵活自由。 可以自己选择目的地、 出行方式、 以及出游伙伴。 不像跟随旅游团那样有诸多的限制, 可以随时安排整个出游计划。 微旅游的出现, 促进旅游行业开始进行改革, 对一部分景点进行升级改造; 同时对于旅游景点的建设也不再局限于, 某一特定景点, 而是将范围扩大, 诸如一个城市、 一个乡村, 考虑到整体景观效应, 推出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第三, 旅游业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业, 涉及到诸多行业, 微旅游者的衣食住行等等各方面都要考虑到, 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这就对交通、餐饮、 住宿等各行各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需要这些行业适时进行改变, 以适应微旅游的发展。

(四) 制定微旅游发展政策

任何一个行业的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 政府的宏观决策对于行业发展有导向作用, 微旅游在这一方面表现的更为明显,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 各地可以建立一个以旅游业为工作重点的行政部门, 此外, 其他相关部门诸如:文化、财政、农业、交通等部门应共同参与进来,各司其职,相互协调。 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 建立微旅游业的组织管理机制, 促进其合理发展,而不至于杂乱无章,出了问题找不到相应的机构。第二,资金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对投资、 融资进行改革, 应鼓励社会融资进入旅游行业, 实行多元化投资模式。 同时国家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改善交通道路, 加强绿化, 基础设施建设好了, 才能吸引商家投资, 以及旅游者的到来。 鼓励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及形式, 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 天然林保护、 地质灾害治理、 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资金, 积极吸引集体资金、 个人资金和外来资金投人到农家旅馆、 农家餐馆、 拓展基地、 山地果园以及特色农产品开发等方面, 以便形成完备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 三是利益分配机制改革与创新。 微旅游不以景点为最终目的地, 那么也就不存在门票收益, 也就是说没有直接形成利益的分配。 那么如何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了?从我国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出发, 微旅游业可以实行合理的二次分配机制。 通过对微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花费进行征税, 从而使未获利益者间接取得收入,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四是推进人力资源教育政策, 在推行义务教育之时, 适当地融入乡土文化与自然的知识, 以便使当地居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本地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风物, 形成全民皆导游的局面; 另外是要加大培训力度, 由政府牵头进行校企合作、 产研结合,提高居民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五是落实完善休假制度, 国家在宏观层面可以进一步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各城市则可以制定适应于自身特点的双休日办法,调整完善上下班时间,以便城市居民可以错峰休息、休闲。除此之处,还可以考虑制定出台应对微旅游及其他新型旅游业态的旅游科技创新政策、 土地政策和财税政策。

总结

总之, 由于微旅游的特色, 它的开发与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 旅游经营者的协助参与, 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白身的职能作用。 从微旅游者的特点出发, 满足微旅游者的需求, 不断开微旅游市场, 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推出个性化旅游体验, 真正做到想旅游者所想, 才能促进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进而促进中国旅游业的转型。

参考文献

[1]熊丽蓉, 张文建. 从“微旅游” 兴起看都市旅游新形态困]. 中国旅游报, 2013

[2]刘思敏. 走出“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型” 的误区(上) [J]. 中国旅游报, 2011

[3]屠高平. 郑州市居民休闲旅游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河南大学, 2012

[4]徐菊凤. 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研究[M]. 大连冻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5]刘思敏. 走出“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型” 的误区(下) [J]. 中国旅游报, 2012

[6]贾云峰. 微时代旅游需要“微策划” [J]. 中国旅游报, 2012-02-13.

[7]张广瑞. 2008 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侧[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8]刘少和. 才良游转型研究综述及我国旅游转型发展的探讨田[J]. 旅游论坛, 2008

[9]徐福英, 刘涛. 新时期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路径探讨田[J]. 商业时代, 2010

[10] 沈敏岚. 到不远处 a} 太阳都市白领选择周末“微旅游” [J]. 新民晚报, 2011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