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作文素材:轻与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作文题目:现代人大都陷入了日常的忙碌,被无数轻细而烦琐的事件缭乱了双眼、模糊了视线、凝滞了脚步、壅塞了胸怀……生死边缘,回眸一望,常常发现玉石俱焚,鱼龙混杂,重要的事情被疏漏,不重要的事情却被无限放大。请以“轻与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900字。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

一言为重,百金为轻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新法公布以后,为使人们相信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声明谁搬动到北门就赏五十金。有一个胆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们认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

『佳作展台』权,然后知轻重

辗转于人世,起伏的人生让我们茫然,蓦然回首,原先计划的道路已成为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何为轻,何为重早已扑朔迷离。我们还未到生死边缘,但孰轻孰重,漫漫前程谁又能道破。

面对轻重的抉择,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

“楚汉之争”,一名游荡于市井之中的“平民”在屠户让他选择“刺我”或“出我胯下”时,选择了后者。“市人以为怯”,而他忍辱负重,多年之后,承受了“胯下之辱”的懦夫终在十万大军面前指挥若定,从容不迫。

轻重缓急,成大事者也。——淮阴候韩信如是说。

倘使韩信不分轻重,将其倒置而选择“刺之”,他一剑下去必使自己身首异处,那么恐怕历史记载的只是一个宁死不受辱的无名小卒。更有甚者,当历史的车辙辗过之后他也将随之灰飞烟灭。

然而古人并非都如此明智,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生追求自以为重要的一切,却终究一无所获。所幸的是他们把握住了那些在后人看来重要的举动,虽然那些举动多少带着阴差阳错的意味,但他们也如淮阴候一般,为历史所铭记。

回望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位清瘦的读书人正忍受着十载寒窗、悬梁刺股之苦,为的是分得琼林宴上的一角席位,然而,他落榜了,在月明星疏的夜晚,陪伴他的只有静静的江水,支离破碎的雄心,此时远处传来寒山寺缥缈的钟声,心中的万千感慨让他轻而易举地谱出了一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在他波澜不惊的一生中,最不经意的恐怕是这次吧,而后人能够记住“张继”这个名字,恰恰是因为这个看似平凡的夜晚他不经意的一次率性发挥。而这样的人物又何止一个?归有光八次落第,却有《项脊轩志》传世;苏子左迁黄州,造就了两篇《赤壁赋》;王勃欲写《滕王阁诗》,以序为辅,诗为主,而人们却深刻地记住了《滕王阁序》淡忘了那首诗。

造化弄人,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注重的往往是无足轻重的不断追逐,殊不知有时重要的却是追逐间隙的那段漫不经心的小插曲,值得庆幸的是阴差阳错间,先人们竟敏锐地把握住了这重要的人生插曲,没有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谓的幻想、复仇和追逐之中,于是后人记住了他们,文学的天空也因他们曾经驻足变得熠熠生辉。

漫溯悠远的历史,且不论我们能否像韩信那样分清轻重,单议那些有着不经意之举的诸多古人,如果张继没有乘兴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如果归有光落第之后两耳不闻窗外事,继续苦读浪费光阴;如果苏轼一心惦记官复原职;如果王勃吝惜笔墨未能写下诗序……是的,阴差阳错带来了多么幸运的光环,然而我想并非所有人都能这般幸运,太多的如果道破一个不变的真理:权,然后知轻重,知轻重然后择重而为之,人生方能无憾!

看那人生的天平无论在右盘中加入多少砝码,也永远称不起左盘中重要的一切。权,然后知轻重,发人深省!

2.轻与重的话题

“四斤棉花,四斤铁,哪个重?”昔日的智力测验或智力游戏中,有这样一道题。孩子们往往不假思索,脱口便答道:“铁重。”在人们的感觉中,铁代表重,棉花代表轻,这是由物质的质地给予人的经验。世界上的诸多事物中,轻与重的对立和两极对比,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稍加审视,便能得到颇堪玩味的话题。

对人类来说,死是沉重的,而生轻松;战争是沉重的,和平轻松;奥斯威辛是沉重的,迪斯尼乐园轻松;悲剧是沉重的,喜剧轻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就事物的一般常态而言,特定情况又当别论。“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死亡本身也有轻重之分。一个人受不住酷刑折磨和精神摧残,在生比死还痛苦的境况下,“引刀成一快”,自杀了,便找到了解脱之道,这时,死便转化为“轻”了。再如饥饿,腹中空空,就其物质状态而言,是轻,但是饿了三天,精神上受不住了,便又成为沉重负担了,只有饱餐一顿,使体力恢复,心情才会舒畅,就又轻松起来。由此可见,轻与重的话题,大有文章可做。

人类总是在避重就轻。科学技术对解脱和减轻人们的劳动负担,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最明显的例证。就世界的整体而言,和平与发展,给人们带来许多轻松和快乐,但是,还有“9·11”,还有巴勒斯坦难民营的大屠杀,还有灾难、贫穷、艾滋病和“自杀性爆炸”。改革开放给中国人带来了富裕和幸福,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轻与重的不平衡并未彻底消失。“无职一身轻”的下岗职工,是轻了还是重了?“告别”劳动,无所事事,身体轻快了,心情却不轻松,这个话题沉重了些,不说也罢。当今社会更普遍的现象,不是“不能承受之重”,而是“不能承受之轻”。

米兰·昆德拉有一部小说,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它的深刻含义,我不是一下子便理解了的。直至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接触到当代人尤其某些“新新人类”的生存状态,我才读懂了这句话。

值得羡慕的当代年轻人,未曾经历过严酷的政治运动洗礼、强制性思想改造的压力、“红卫兵”运动的狂热之火和下乡知青艰辛劳动的冶炼,一切“不能承受之重”都未亲历,他们是有福的了。“蜜罐”里泡大,“小皇上”、“小公主”们娇宠成性的幸运儿中,有的人便不知人间尚有苦和辣;有的人则混迹于享乐、游戏生涯,出入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之中,高枕无忧,高薪无忧,高位无忧了。不仅仅是“不管他人瓦上霜”,便是“自家门前雪”也悉由他人打扫,何劳自己操心劳神呢。至于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类老掉牙的语言,更不会往心里去了。游戏人生,人生游戏,只知享受而不思付出,光想自己而不管别人,但享权利却不尽义务的人生,无责一身轻、轻如一朵云的人生,何等快乐,何等逍遥!“后现代”的解构、虚无,意义的抽空,价值的否定,嬉皮士的满不在乎,漫不经心,这样的一种“轻”,果然充实、美满、幸福吗?

“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身而毫无意义。”昆德拉这样说。虽然,人各有志,有选择自由,但作为社会,或许也负有提醒之责吧。尤其是文化载体,大众传媒,应起到循循善诱还是推波助澜的作用,便值得想一想了。毕竟,到处滋生“轻如云烟”飘飘然的人群,终非一个健康的欣欣向荣的社会之福吧

3.轻与重又是一个无法消遣的夜晚,又是坐到桌前,因为没有明确的意图而烦躁不安。目光在书架上游移不定,随手抽出一本书,读不了几行,就搁下了,我觉得日子停留在原处。今天和昨天一模一样。

我对朋友说过这样的话:我不求闻达,只愿生活充实,多一点快乐,多一份情趣,因为在欲望的折磨和自身的匮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我说我认清了自己,我既不能弹奏出一串美妙的音乐,又不能研究出一项造福人类的成果,同样,也不能写出什么划时代的巨著。我没有天赋,太平庸,太寻常。于是,我放弃了自己从前的理想,因为理想终究是理想,如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及。为缥缈的未来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为了未来必须失去现在,所以,我宁愿选择一种自在逍遥的方式。

就这样,很长一段时间,我睡懒觉,看风景,听音乐,看闲书,瞎聊天,有时则据案枯坐无所事事直到一天时间悄悄溜走。也就在这段时间里,我每晚躺在床上睡觉时,内心总冒出一阵阵无名的空虚。自愧自责的情绪使我入睡前的心情非常恶劣。没有一个晚上我不是忏悔着进入梦乡。如此这般,三番五次,忏悔成为自我惩罚,誓言则仅仅论为仪式。

瞧,我不再执著,想自在地生活,可得到些什么呢?我解放了,我自由了可我并未因此体会到生命的欢欣。我没有折磨自己,苦苦追求,没有向往通过奋斗获得什么,我不视“价值实现”为绝对价值,我似乎悟透了财富、知识、声誉、成就的空虚和脆弱,它们不过都是“古来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的东西而已。钱钟书先生有诗云:“广寒居不易,都愿降红尘。”既然喜食人间烟火,既然热爱红尘亲切、人伦和美,那又何必学嫦娥奔月,过寂寞的生活呢?我们的很多追求都是不免如禅宗所谓:“得鱼忘筌”,或者像蜂蝇往糊着窗纸的光明瞎闯,却不知道返身从门口走出一般。记得梁实秋和钱钟书都引用过这个禅宗讲义。从这个禅宗讲义的道理看来,皓首穷经做学问,或者殚精竭虑干事业,最终都免不了越来越偏离生命的本真。可是,我想明白了,也同样苦恼和厌倦了。

我有以前劳动时的体会: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被压得龇牙咧嘴这个时候,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不幸的了。见人家荫凉下休息,简直要生出恨!终于,我走到一棵树下,重重地歇下担子,一种突然解放的快感充溢了我的心。我倚在担子旁,懂得了什么叫快慰和幸福。但是,这种时间何其少!闲坐在屋里,一事不干,有电视、有电扇、有吃有喝我却感到无聊和疲惫。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有一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轻与重哪个更难忍受?有的人把轻松看作受罪;有的人把重压为人生苦难,并不能一概而论。叔本华说过,人生如钟摆,总是在厌倦和疲惫中摆动,欲望没有满足,拼命去追求,是疲惫的;欲望满足之后,却只有厌倦因为欲是无穷的,不会到头,所以便继续追逐。人是这样地为“欲”所累,摆来摆去,永无真幸福。有的人“欲”淡,有的人“欲”强,因此也便有不同程度的幸福和痛苦。譬如我就不该强奈下欲望之蛇,否则,心中的大片空白靠什么来填补呢?更可况,区区我辈,放弃执著,享受生活,这差不多是一种奢望——其实也是一种欲,只是它更其感官化而已。平庸散淡的生活本身并不可厌,如果来之不易的话。而现在,得之快,则倦也快;得之易,则倦也易。生命之重,给人疲惫;生命之轻,给人倦怠。生命之重,咬咬牙,之后是美丽瞬间;生命之轻,则将何以承受?就像琴弦,只有绷紧了,才能弹奏出动人的音乐。人何尝不是这样?只有肩上有分量,他才会想到站起来,才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正面对着人生,正实践着人生;他只有在重压之下才能发现自己的力量。黑格尔曾说:“只有挫折,风浪才能见出一个人的威力。而古罗马诗人鲁克烈斯这样写道:如果没有森的阻挡,大风必定早早地失去它的力量。有多少人,在轻与重之间徘徊,正如法国思想家蒙田所说:“我不断胶行,复又折回,反反复复。

我努力过,也放弃过,现在应该明智许多。我不是个耽于安逸的人,安逸是苦。而我为自我放纵所找的任何理由无不是懒惰的托辞,是自我安慰罢了。我宁做跋涉长途中的流浪汉,也不愿做一个苍白岁月的寄生者。印度佛教典籍《经集》中有关于“执著”的两段话,一段是魔鬼说的,一段是世尊说的。魔鬼说:“执著是快乐。”世尊说:“执著是痛苦。”我竟不幸与魔鬼同调,悲哉也乎!还是借韩愈之口来表明我复杂的心迹吧:“梅心怠心往往如水沤石炸生还灭……匹似转磨之驴,忽尔顿足不进,引吭高鸣,独抒其气,旋复贴耳踏陈迹也。”

在人生之旅中,总得有个理想,有个目标,有个吸引你走人生路的金苹果哪怕它是虚幻的,也要把它当真。作家史铁生有篇著名的小说《命若琴弦》讲了一老一小两个瞎子的故事。两个瞎子以弹琴为生,老瞎子珍藏着一张“药方”,可以使两眼重见光明。“药方”的药引很奇特——1000亲手弹断的琴弦。一辈子下来,他弹断了1000根弦,却发现师傅留下的所谓“药方”只是一张白纸……老瞎子很快死去了,临死前,他把“药方”传给小瞎子,说自己记错了数,药引应该是1200根断弦。就这样,小瞎子将继续走老瞎子的路。

有的时候,我们常常生活在矛盾之中。换句话说,没有矛盾,就没有生活。轻与重是矛盾的吗?或者说面对自己的爱人,面对自己的祖国,谁是轻谁是重呢?《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的那个脑科医生托马斯,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而放弃了在日内瓦的优越生活。放弃就意味着承担生命的重量。托马斯面对他的祖国布拉格的极·权统治,面对统治者的“政治贿赂”,要他签下一份“自白书”时,托马斯拒绝了,如果不拒绝,那么这位布拉格著名的脑科医生至少能在自己的国家谋得一个小诊所医生的职业,但他再次放弃了。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托马斯医生都选择了放弃。对于旁观者,我们会认为这是“轻率”的,是不理智的,是我们无法倾听到的心灵撞击声,这声音直冲云霄!孰轻孰重,我想,托马斯本人比我们更清楚、更有权解释他的做法,我们没有理由为他的举动粗暴地下定义。我想,托马斯本人也许知道优厚的生活待遇,对一个人来讲应该是轻松愉悦的,回避风险(继续在日内瓦工作或签署那个“自白书”)也是易如反掌的,但恰恰是托马斯无法承担的“轻”。在自己心爱的女人身边,并且在极·权专·制面前,清醒地保持着人格的独立,回到自己的祖国,哪怕是到了艰辛的捷克农村,也让人有一种脚踏实地的“厚重感”,是一种可以承受的“重量”。无法承受“轻”,却可以担当“重”,这就是脑科专家的选择。有人会说,“现实些不是更好吗?”别忘了,那是别人给“现实”下的定义,恰恰不是托马斯的“现实”,对于托马斯而言,放弃才是一种“现实”,选择做擦洗工才是一种“现实”;与心爱的女人到乡下当卡车司机才是一种“现实”。不承认世俗的“现实”定义,信奉自己所定义的“现实”信仰,这才是托马斯所需要的,才是他所希望承受的“重”。其实轻与重,也像其他生活哲学一样,都是可以转化的,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人生观去相向而动。放弃的并不一定就表明是“轻”的,争取到的,未必就是“重”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心灵能否承受那份“轻”或“重”。当心灵无法忍受我们所接触的事情时,无论轻、重,都是我们无法承受的。轻,不代表就是“轻率”;重,也并非“重视”。衡量它们的唯一工具,是我们心灵上的天平。当苏军的坦克开进布拉格的时候,一夜之间,当地居民把布拉格城市的所有能表明地名、街道的指示片都摘掉了,使得苏军根本无法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延误了占领重要机关大楼的进程。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一个片段,感觉自己也在参与保卫布拉格。托马斯当擦洗工的时候,许多人都慕名让他来家里,却不是来擦玻璃,在那里他的工作是喝光杯中美酒,与雇主唠嗑。许多人都知道他是谁,也知道他为什么当擦洗工。看到此处,我不由得也想去帮帮他,甚至我在超市买东西,看到货架上摆着的红葡萄酒,竟然笑了起来。这份轻松,这份自得,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让我感动,他们在以心灵的秩序对抗世俗的混乱。我们的“布拉格之春”何时到来?我们心底的那份沉重何时升到云端迎接光明?我想,轻与重,就潜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的布拉格,从心底正在升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