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音乐特长生自我介绍.doc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来自实验学校的**号考生我叫***我今年 16 岁。 我自幼学习唱歌和舞蹈。 当音乐响起的时候, 我的身体会随着每一个音符在跳动, 我十分热爱音乐和舞蹈。 很小的时候, 我就开始了自己的音乐生涯, 除了课堂老师传授的知识外, 回到家后, 我每天都会练习舞蹈几个小时。 有的时候脚磨破了, 但是我不怕疼。 舞蹈和音乐是我另一个灵魂, 我会用身体和声音来完美地诠释音乐的真谛。 我对于民族舞和现代舞等多种舞, 都很擅长。 而且经常会思考舞蹈和音乐的契合点, 尝试去自编些舞蹈, 并且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这些经历都给予我了极大的鼓舞, 我会再接再厉, 在音乐和舞蹈的舞台上绽放我人生的光彩。音乐是一种文化, 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学习它、 研究它、 创作它。“音乐是上帝的语言”, 欣赏音乐是一种同上帝对话的审美活动过程。 我从小就酷爱音乐, 每天早起都会练习唱歌的基本功。 同时, 也不会忘记学习理论知识。 对于音乐和歌唱, 我有很多理解。 歌曲的演绎是需要很多方面表现的, 声音, 情感, 感受, 节奏感和音准, 素质一样都不能少。 另外, 每唱一首歌之前, 我也会将歌词读几遍, 理解其中的含义, 按照应有的情感来表达自己。 音乐存在于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它是一个声音的世界, 一个听觉的世界,一个每天与我相伴的世界。 我学习它, 欣赏它, 研究它, 利用它, 对它进行着思考, 并且不断完善它。 在音乐的世界中, 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唱歌技巧

歌曲的演绎是需要很多方面表现的。

第一当然是声音。 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学问, 包括气息、 用嗓、 口腔共鸣、 吐词方式等。

第二是情感。 这需要歌手对词、 对旋律的感悟要强, 很多朋友演唱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部分,而忽视情感, 这绝不会唱好一首歌。 过分注重声音的原因, 是因为歌手的实力有限, 演唱过程中老想着到哪里要注意气息了、 哪里要注意换气了、 快到高音的时候要准备了等, 这都是无可避免的。 所以, 如果唱歌要做到“声情并茂”, 练功相当重要。 当你练声成熟的时候, 演唱时的注意力才会到情感上来。 有句话说得好, 歌不是用嘴唱的, 而是用心唱的。 如果发声练到气息贯通、 炉火纯青的地步, 演唱就更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 演绎歌曲的感染力会更强。

第三是感受。 这里再次强调, 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 你有多少就是多少, 后天弥补的音乐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 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 比如你要阎维文唱“一无所有”, 我敢保证会笑翻一帮人! 歌手的感受不同, 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有的处理得很平淡, 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 这些处理都是很微妙的, 比如一个小小的换气、 一个强调的重音、 一个不换气的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这些就只能意会了。

第四是节奏感和音准。 你见过一个 3 岁多的小孩听到一个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节奏吗? 你见过一个 3 岁多的小孩现场演唱, 爸爸给他手风琴伴奏, 随时改变音调, 他进唱的音调都是准确的吗? 你见过一个 8 岁的小孩在没听到任何声音的情况下, 要他随时哼出“降 E”、 “升 C”等任何音调的“1 ”的发音, 哼完后在键盘上按下核对完全准确的吗? 这就是天分, 演唱歌曲需要这样的基础, 虽然不要他们那样出众,但一定不能弱。第五是素质。 这就是业余歌手和专业歌手的区别。 其实光在声音、 情感、 感受、 节奏、 音准这些方面比较,业余歌手有很多不比专业歌手差。 差距就在素质。 你知道自己唱歌时的形体和表情吗? 你可能有个模糊的形象, 就是你投入演唱时自己想象自己的模样, 而这个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 但这些都是你的想象, 自己想象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 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么吗? 你用摄像机拍摄过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吗? 其实当你上台的第一个眼神或者第一句话, 就能知道你是业余还是专业。 这里说的素质还包括对乐理的了 解、 乐器的了解、 对音乐史以及对音乐常识的了解等, 当然也有很多专业歌手也不全面, 但我个人认为, 如果要做专业歌手, 就应该贯彻这些, 要对得起“专业”这个词。

理解歌词

在学一首新歌之前, 有几次你是先把词从头到尾在心里读一遍的? 又有几次揣摩过撰词者的心思和他表达的意境? 一首歌曲, 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 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词作者或曲作者) 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 如果到了 你这里, 你居然完全不理会他们的用心良苦, 就这么凭着自己的感觉唱, 我觉得不妥。 有些个性歌手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这样表达自我, 这种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欢这样), 但我会先把作者的意图先搞明白再发挥。 再说不是每首歌曲都适合你任意发挥的, 有些词曲你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比如国歌。

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后, 你的情感处理方面一定会好很多, 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强, 你会情不自禁的把某个音唱重, 某一个音轻轻带过, 一个激情的长音会拖得很饱满……

话和唱歌, 除了旋律、 节奏、 气息, 还有其它区别吗? 有, 那就是吐词的方式。 请你随意的用你说话的方式读出“让我一次爱个够”, 然后投入的把它唱出来……会发现唱的时候嘴型是向两边打开的, 而且要夸张一些。 如果你觉得差不多, 就是你的吐词有问题。 所以唱歌要比说话嘴型要夸张, 这样吐词才会更清晰、气息更通畅、 更宜于表达情感。

演唱国语歌, 还是标准的好。 比如“Z、 C、 S”和“an、 ang”和“L、 N”的区别是很容易搞混的。 港台歌星有时会把个别字故意唱得不卷舌或卷舌, 要不就是自己的舌头打不过来、 要不就是他们觉得那样不好听, 或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发音。 当我们翻唱他们的这些歌曲时, 我没有明确的主张, 为了模仿, 不纠正也行。但如果是要唱自己的风格或比赛, 那就要改正了。

关于粤语歌, 劝你们还是学好再唱, 要不很容易搞笑的。 就像我以前唱粤语歌一样, 自认为标准, 现在才知道有差距。 粤语中也有类似与国语中的“Z、 C、 S”和“an、 ang”的微妙区别, 不认真学是学不好的。

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 就有些茫然, 因为这是最不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 我在唱歌之前, 练美声两年, 给我的感悟很深, 气息基础对我的帮助很大。 一般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发声很平, 就用平常说话的位置(嗓子) 发音,我们叫它声音发“白”, 没有色彩、 没有过滤。 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声练声的方法。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 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 到脑后, 到口腔后根, 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 靠后的。 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 你大口咬一口苹果, 露出上牙齿, 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 发出“嗯”的声音, 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 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 接下来把气息下沉, 小腹膨胀, 稍在小腹用力一顶, 在刚才的位置发声, 男声喉结压下, 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靠上的位置, 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 经常靠墙练习有助于发声, 因为靠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 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 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 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 先从“米~妈”的练习开始, 逐步升高, 有助于练习高音气息; 再从高往低练习, 这样反复, 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感觉的。 美声讲究“通透”, 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 而不是扁平的; 另外还讲究的是“共鸣”, 声音通过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鸣后, 会很圆润、饱满。 要体会共鸣, 你可以这样做: 闭上嘴巴, 发出“嗯”的音, 稍带点深情的感觉, “嗯”的长一点, 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 如果气息好, 这种共鸣会给你的声音添色不少。 仔细听听一些高大的美国人讲话, 就会知道什么叫胸腔共鸣了(外国人的胸腔结构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我还要提到的是肺活量, 歌手演唱需要较大的肺活量, 比如一些很长、 不换气的某句旋律, 可不要唱完以后面红耳赤、 只喘粗气。 肺活量要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保持。 还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弥补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现象。 首先就要练气息, 好的发声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声音通过嗓门的流量, 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这一句时, 气息不稳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来, 一下就把本来肺活量不足的气放跑了 , 如果后面有不换气的长句不把他憋死才怪。 而气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 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 所以我建议大家练声的时候嘴前放一盏蜡烛, 尽量练声时保持蜡烛不摇晃吧! 这样你的气就会保持在你的体内长一些时间。 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气坚持得久还是憋住不出气保持得久呢? 当然这还需要歌手要放松, 不要紧张, 一紧张, 心脏跳动加快, 你的气息就更稳不住了这里我只能讲这么多, 这些是要靠感悟的。 不过我要提醒的是, 练声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础, 千万不要用练声的方法直白的演绎流行歌, 那样就过于做作, 就会像阎维文唱“一无所有”。

关于流行歌曲的用嗓, 我的观点是只要符合歌曲意境, 要喊要破也未尝不可, 但这些都是美声中绝对禁止的, 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 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唱美声而练美声, 我们是为了唱好通俗才练美声, 就像武术要练马步一样, 你见过打架的时候蹲着马步打的吗?

有朋友说这样的表述很难理解, 要我说说流行歌手里谁的气息很通透, 就照着感觉去学更容易领悟, 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个人认为, 女歌手你们就多听一下“xxx”的吧, 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气息; 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xxx”的吧, 他可是真正靠气息在唱歌的, 另外, xxx的气息很好, 但对于教学, xxx更适合

高音

这是朋友们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 用他们的话, 因为高音“够拽”, 呵呵! 再次补充一下, 好的演唱要综合很多方面, 不能说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 确实, 很好的高音能给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 但奉劝朋友们不要只知道高音的价值而忽略中低音, 其实饱满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唱高音的时候, 气息一定是以小腹、 丹田为根基的, 京腔讲究“丹田气”也是指的这种发声位置。

找找感觉 1 : 如果你是一个女孩, 鞋子上突然有一只老鼠, 你会怎样? 估计会“啊~”的一声长鸣, 并且还有“假声”的发声位置。 等你平静之后, 你在“啊~”一下看, 大多数再也“啊”不上去了 。 为何? 因为你收到惊吓的的那一刻, 你的小腹在紧张,(想想被惊吓的感觉, 是不是全身肌肉绷紧? )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根基, 加上一股强大的气流(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气息), 直冲嗓子眼, 声音不高才怪。 所以, 你可以把飙高音的感觉理解成“紧张”、 “振作”, 记住, 一切以小腹为根基, 要唱高音不是抬起头往上扯的, 是感觉重心向下的一种反弹力。

找找感觉 2: 见过橡皮水管吗? 要水管里的水飙向更远怎么办? 掐紧水管前端, 缝隙一小, 压力增大, 水就冲得更远。 其实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 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时唱出很大的声音, 我们说那是用力气和肺活量在唱, 而不是在用气息和技巧在唱。 想象水龙头理论, 应该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觉 3: 地上有一块很大的石头, 把它搬起来吧。 你一弯腰, 嘴里数数: “一、 二、 三、 走……”, 我想这个“走”字你一定用了 气息。 我不多说了 , 感觉一下吧, 身边有些什么重的……呵呵! 这只是一些我创立的让你感觉气息的方法, 不正规, 但很有效。

还要告诉大家一点, 表现高音的能力与你本身嗓子条件有关, 如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优势, 比如“孙楠”就是典型的高嗓子, 高音演绎不会那么费力。 嗓音条件不好的歌手就要靠大量的气息和方法了, 但不管是嗓音条件好或不好, 声音都是通过气息唱出来的, 就像香烟要通过过滤嘴一样, 声音过滤一下会更美。另外我还告诉大家一种心理方法, 高音时想象你是在面对广阔的大海高歌, 望不到边的海天一色, 这样的风光不值得你大声呐喊吗?

中低音

中低音一般要饱满、 深情为好。 但也像高音一样, 很多人欠缺中低音的共鸣。 低音是要靠胸腔共鸣和宽大的嗓音结构才能体现的, 先天性比较强。 以我的经验, 低音潜不下去的嗓音是很难练低下去很多, 能下去几个音阶不错了。 如果一定要录制低音丰富的歌, 早上起来不刷牙、 不洗脸直接录, 声音会下去很多。 所以, 中低音欠缺的人尽量避免这样的歌, 扬长避短, 同样中低音丰富的人一定要好好发挥它的潜质, 中低音唱好是很迷人的哦!

唱低音要胸前和嗓子放松, 用叹气的方式可以加强一些共鸣, 实在很低的地方可以加些气息产生口腔共鸣,会感觉声音浑厚一些。 但不管怎样, 嗓音天生浑厚的人的发挥余地要多得多。

唱中音要多加以润色, 包括吐词换气都具有美感, 当然这又与感受唱功有关, 中低音多听听“蔡琴”的吧。

整体与风格

很多歌手只注意句与句的细节, 把演唱的细节单位放在“句”的上面, 而不是在整首歌上。把整首歌画一条起伏的线条吧, 你会知道哪里该低调、 哪里该高亢了。 眼光放高一点, 就像足球场上的位置感一样, 盯着局部怎么打出长传进攻的有效配合呢?

除非有了一定的实力, 否则别谈风格。 歌手前期我赞成模仿开始, 但不要单一, 多唱各种风格歌手的歌,耳濡目染的就掌握了一些共鸣、 唱腔以及气息的初步体验, 这是好事, 到了成熟以后, 加上自己的练声和感悟, 再挖掘自己的风格是水到渠成的事。

演唱要投入, 但投入是要有一个度的, 不是要你“使劲”投入, 过分伤感或喜悦, 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 有分寸的投入即可。 比如有些类似的词: “……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我就见过唱得痛苦至极的人, 那样就没有感染力了, 反而觉得好笑。 但我也见过一个真正失恋的朋友在卡拉 ok 唱这首歌, 演唱的时候面无表情、 唱得很平静, 嗓音沧桑, 唱腔演绎出来的那种无奈和孤独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我觉得这就是刚刚好的分寸, 不需要抱头痛哭。 但又有几个人随时能演绎这么到位的呢? 这就要靠歌手的音乐感受了。再给大家举个例子: 有些朋友在模仿歌星时, 不自觉的夸大了明星的特点, 比如模仿张学友时, 会过分压着嗓子做出那种怪怪的厚实的声音(那时张学友早期的一个特点, 现在好像不多见了); 在模仿张国荣时,会夸大他的那种大舌头似的靠后的共鸣; 模仿王菲时更是那种让人觉得好笑的舌头打结的怪音。 其实仔细听听原唱, 并没有那么夸张。 我就听过一个声音很像张学友的朋友唱歌, 每次唱学友的歌的时候都没有把握分寸, 后来我劝他多些本色, 反而更像原唱了。 其实有时候旁观者清, 多请教朋友们的意见会很有好处。另外, 情感丰富的人唱歌会比情感平淡的人要演绎得好。 与歌曲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也需要歌手的生活阅历丰富。 经历得越多, 感悟得就越透彻。

这可是很多朋友追求的东西, 呵呵! 认为没有颤音就不够专业、 不够拽。 殊不知颤音在歌曲里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没有颤音就不能唱好歌吗?

颤音, 实质是用气息演绎歌曲的时候, 强大的气流冲击口腔和鼻腔后部所产生的震动, 小腹给予气息的压力产生了气流。 我倒不赞成流行音乐一定要用这样死板的方式产生颤音, 有些歌星通过喉结的抖动(刘德华) 和嗓子眼的一紧一松(张信哲) “做”出了 颤音。 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种风格, 但在很多高潮部分, 他们也具有强大气流的颤音。 所以, 还是那句话, 气息是根本。 用了气息, 自然会有气流的冲击产生颤音。 对于流行歌曲, 有些低调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样每个字都在气息上, 有时似一种悄悄话, 有时像一种无奈的叹息, 不会有强大的气流支持你的颤音, 这时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来修饰你的尾音, 我认为流行歌曲的颤音表现不完全靠气息顶出来, 有时候抖抖喉结, 控制嗓子眼里的声音也未尝不可, 只要整体在歌曲的氛围之中不受影响即可。

没有颤音的朋友如果铁定对颤音垂涎三尺, 就从模仿开始吧——模仿救护车叫唤。 好笑吧? 这只是没有声乐老师在身边、 一种自我揣摩的方法, 当然不属于常规的声乐练习。 发出“呜呜”的依次循环高低的滑音(稍快), 他能让你找到抖动喉结的感觉, 慢慢的吧“呜呜”的发音转变成“嗯嗯”的发音, 再慢慢的转成“你~”的发音, 再唱一些“你”结尾的一句歌……呵呵, 这只是一种感受喉结抖动的颤音方式, 与气息发声不一样, 保准声乐老师看了会气死! 但没件事都需要循序渐进, 慢慢揣摩, 不妨试试。最后再次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我们如果眼光放高一点, 这段历史时期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 也许再过 5 年后就不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了 。 何必为了没有颤音而苦恼呢?颤音虽然能有效的渲染歌曲气氛, 深沉而具有穿透力, 但我也愿意喜欢听一些质朴、 纯洁的声音。 所以, 只要用心唱就好, 也许你会更有特色。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