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研学旅行| 自然生态研学实践,让教育自然发生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当我们是小孩的时候,每天充满了奇思妙想,追着家长问东问西,几乎是一个行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为什么大象的鼻子这么长?

……

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难倒了作为“大人”的父母、老师。可是随着长大之后,在无数次的碰壁之后,我们也渐渐的变得胆小,好奇心也逐渐萎缩。变得和无数的众人一样,没了自己的特质。

研究表明孩子对自然事物的思考和探究的愿望是难能可贵的,孩子应能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所以,如何创设机会和环境让孩子亲近自然,自发去探究,去发现,则成为现在教育者要关心的问题。而研学旅行为孩子提供了最直接的自然科学探究方式。

1.自然教育类研学实践发展现状

自2016年研学旅行指导意见出台以来,研学旅行实践市场热度持续上升,未来作为一个行业其市场规模和空间广阔。据《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显示,全国总体参与研学实践的学生人数为从2016年200万人次到2017年340万人次发展至2018年400万人次,市场规模达到了125亿元,人均消费在3117元/次。

各种实体存在的研学实践机构在12000家,分别从事包括“红色传承”主题、“绿色生态”主题、“蓝色环保”主题、“古色古韵”主题、“黑色科技”主题等实践课程活动,就绿色生态主题课程的开展来看从机构类型上多半以自然保护地、城市公园、学校社团、教育机构等为主,规模化活动开展参与人数上约占整个研学实践人数的30%。

研学实践作为必修课,对于学校来说多半会以本校校本课程为基础,开展走出去的校本课研学实践延伸课程,比如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开展的自然博物学选修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课堂教学开始到学段学习再延伸至学年考察,给学生以自主选择,在研学实践过程中不会出现学生厌学不愿意主动参与的现象。

2.自然教育类研学实践还有待挖潜的空间

不可否认,当前传统学校教育仍然是主流,作为研学实践教育尤其是自然生态实践教育尚未能被主流教育所推崇,如何与学校课程有机结合是需要重点思考的,自然生态实践教育只有得到教育部门的鼎立支持,比如将其纳入学分或必修课,再或是以自然校本课的形式先入校开展相应导流课程,才能避免边缘化。

要做到自然生态教育生活化,就需要在自然与人文的有效结合。举个例子:成都七中负责高中语文教学的蒋老师,用自然生态中的植物作为教学引导点,很好的开展高中语文教学,能让学生在校园散步、回家路上甚至逛公园的时候看到某种植物就能联系到自己的教科书,家长对这种可以提分的模式更是愿意接受并推广。

3“因地制宜”将成为自然教育类研学一大发展趋势

研学实践作为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新载体,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路径,是践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新方法。下面分享一些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案例:

(一)以幼儿园、小学低年级为主要对象的自然体验类环境教育活动

随着自然教育在中国的兴起,很多相关机构开始组织异地游学活动,其中以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学生(含部分家长)为主要对象的自然体验类活动成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根据组织方的不同要求,这类自然体验类活动在植物园开展时间为1—5天不等。根据自身特色,再结合国内外的一些经典案例,设计不同类型的自然体验类活动,根据作用不同,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01. 热身类游戏

这类游戏开展的时间较短,为10—20分钟,一般在每天活动开始的时候进行。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带动兴趣。这类游戏对场地要求不高,可以在任意场地开展,只是需要掌握一些引导技巧。例如“自然名大风吹”“种子对对碰”“叶子猜猜猜”“蝙蝠和蛾子”等[9]。

02. 深入体验式课程

这些游戏需要依托植物园的资源而开展,但同时对地域性的要求也不严格,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也可以在其他地方开展,可根据需要,设计成30分钟到2个小时的活动。例如“自然宝物大拍卖”“雨林寻宝”“自然笔记”“植物拓印”“大地绘画”“叶脉书签制作”“绿色定向”等。

03. 以植物园的专类园为基础设计的课程

这些课程完全是根据西双版纳植物园自身的特点设计的,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在内容上很难被其他机构在其他地方效仿,这也是为什么要努力打造和深化的内容。比如,在栽种中草药为主的南药园开展的“寻香之旅”、在搜集了几十种不同桑科榕属植物的榕树园开展的“大榕树和小榕蜂”、在热带雨林和民族文化博物馆开展的“博物馆探秘”等活动。这些课程往往是活动的主体,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来完成。

04. 总结回顾类活动

这类活动往往在整体活动结束之后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回顾一下几天来的活动内容,分享感受和总结等。例如“自然明信片”“自然剧场”“守护人揭秘”等活动。这些活动所需时间约30分钟。

(三)以初中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探究式学习环境教育活动

探究式学习环境教育活动即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初中以上学生为主要活动对象的特色科普活动。活动对象以初中学生为主体,也包括部分高中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

根据不同需求,一套完整的探究式学习环境教育活动时间一般在2—5天,主要内容包括植物探秘、科学人生讲座、实验室参观、科学小课题研究、课题汇报等几个环节。其中,科学人生讲座主要是邀请植物园的科研工作者介绍自己是如何走上科研道路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科学小课题往往持续时间为1—2天,由在读硕、博士生及部分在职科研工作者带领,主要内容为就某一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小课题的研究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科学问题,提出假设,然后再通过实验去验证假设正确与否。在完成实验后,学生需要制作幻灯片和科普海报。幻灯主要讲述实验过程,海报则侧重于把科研的内容进行科普化表达。每组同学都需要向所有同学正式介绍他们的实验,并接受提问,解释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背后的科学原理。

如果天地变成我们的课堂,把社会当成学校,大自然将会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从前我们在书中读名山大川和李白杜甫、现在我们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广度与深度。

总体上来说,探究式学习活动和自然体验类活动的参与人数近年来一直在呈上升趋势。但由于探究式学习活动受各种条件、学生假期和指导教师人数的限制,而自然体验类活动虽然在时间上较为灵活,但由于每次活动总体人数不能太多,才能保障拥有高质量的体验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