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出典】 明朝 于谦 《石灰吟》
注:
1、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3、译文1: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译文2: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是能够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4、一般认为《石灰吟》的作者为明代的于谦。于谦(1398-1457),明钱塘(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但满学家阎崇年认为《石灰吟》作者不是于谦。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和《明亡清兴六十年》的著名满学家阎崇年做客扬州讲坛,在扬州鉴真学院为市民主讲《袁崇焕》。开场白时就一语惊人:“我个人认为最能反映袁崇焕精神的一首诗是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著名诗篇《石灰吟》,不过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石灰吟》的作者并非大家印象里的于谦,而是另有其人。”话音刚落,就引得全场1300多名观众一片惊讶声。阎崇年告诉听众,自己在研究明末重臣、著名将领袁崇焕的时候,觉得最能反映这位英雄精神的一首诗就是《石灰吟》。不少资料均记载该诗出自于谦的文集,但在查阅《明史》、《四库全书》等25种史料文献却发现,于谦的个人文集中并没有《石灰吟》,随后他赶赴于谦的出生地和主要生活地杭州,调查后发现《石灰吟》作者其实是明朝一位在杭州做过知县、后来被“放逐”到深山采石灰的普通下级官吏,闲暇时写了一部历史小说《于谦传》,其中小说主人公于谦写了一首诗,就是《石灰吟》。阎崇年补充说:“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由于这首诗的确很能反映于谦的精神,所以后世不少文献也就'以讹传讹’把这首诗误认为是于谦所写。”
5、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看到这个名字时,无由地一阵惊羡,仿佛是近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积淀,让我牢牢记住这个不平凡的名字。一个人的决心,是事成之核心。我一直喜欢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也许是内心深处对英雄的渴望、欣羡和崇拜,也许是夸张宣传的感染吧,但是无论怎样,对英雄的崇敬之情由来已久。遥想当年,持方天画戟,乘赤兔追风,立于万马千军之间浑似平常,英雄之勇,实不在此万夫莫敌之力,而在攻心。这是很久以后才慢慢明白的道理。年轻难免血气方刚,逞凶斗狠也是常事,但是对英雄的景仰之情却是这些做法的单纯支撑,甚至在某些人那里成了信仰,这也并不奇怪。年轻的时候不闯荡不叛逆,难道要等到白发皑皑苍苍老矣才想到要轰轰烈烈风风火火地干一番?真是我年轻的想法。
人并不是自己长大的,是时间把人带大的。一个人与其说“我长大了”,实不如说“我懂得了”。但是,懂得不代表可以做得,做得也不代表可以做好,做好更不代表可以做对。对与错的界限似乎本来就不清晰,那些只是在人们的看法和观念里,简单的对错永远是复杂的抉择。我从来就不认为这世上会有什么粉饰成真实的虚假,也从来不认为历史的真实永远只有历史在铭记。
没有站在生与死的边缘是无法体会生死之间的距离究竟是多么的微妙。我很庆幸自己曾无知地面对死亡,尽管当时对死亡的概念几乎就是无知,但是死亡无所不知,死亡常常是终结,也是起始,这在佛家,是一个轮回,世间的一切都处在永恒的轮回之中。可是,我们要长大,要树立人生的制高点,绝对的制高点,而不是平平庸庸地在自己的生命里画圆。
每一个需要足够的思考才能做出选择的岔口都是一个走向胜利的明灯,努力的双脚所走过的路并不是一片黑暗,尽管百转千回,依然有一片无限风光等着我们去发现和回味,或者凭吊。此刻,缓慢悠扬的曲调实在是忧郁最好的名字,那是一个可以传染的病毒,荡涤浮华烦躁,传染给人一份呦呦清谷的安宁静谧,可是一旦遇上那些喜欢淡淡忧伤和幽幽情思的人们,便一发而不可收,或在最低的山谷沉沦,或在最深的湖底爆发。风平浪静的湖面是最可怕的。
历史的时代是属于那些精英们,毕竟记录历史的纸张向来是最吝啬的,从不肯为那些平庸留下一席之地。好像,人们的眼球更倾向于喜欢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也许这些人对这些人有好感更多的是想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呵呵。可是,这个令我惊羡的名字给我的不是一种相似性,而是一种绝对的不可超越。也许,更多的时候,我看到的,已经是一种符号,一种简单但绝不会被遗忘的符号,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名字。习惯于用自己的猜测去揣度历史的原貌,基于那些可以看到的。也许,这不仅仅是习惯。
对于这样的人,我想说的话,不太多,但是却是令我自己感到庄重,感到敬畏,感到千古不坠。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七绝,的确是一首绝佳的好诗,这首诗正是于廷益一生的真实写照。
7、拜读《于谦传》,石灰、煤炭、西湖之畔串联成一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赤子之灵。土木堡之变在王振的挑唆中终成一场祭奠的葬礼,生命的纵然逝去刺破了明朱王朝孱弱的神经。面对驰骋而来的荒蛮铁蹄,端坐在崇德门前于少保用一份纯粹实现了一个僧人的预言。“救时宰相”的诚明在景宗一朝以一种不可颠覆的版式延续着,可惜,流光则向后人诠释“救时宰相”终非“救己宰相”。“虽千万人吾往矣”,刚烈的秉性束缚了人世间的幽灵,“善谋国而不善谋身”的决绝注定他们逃脱不了嗟叹暮年的宿命。或许纯粹总属于幻想中的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中翕然的理想火光有时必须苟延残喘地卑躬屈膝。
8、我们选择不了生命,但我们可以选择走过生命的方式,做人要几分淡泊,清风细雨,同样有韵致,有诗意;做事要几分从容,俯仰之间,依然洒脱,依然随意。不刻意,不虚伪,没有万卷诗书的熏陶,我们有的是简单岁月的朴素;没有历练沧桑后的成熟,我们有的是宠辱不惊的坦然。
走过之后才知道,情是人生最重的滋味,淡是人生最浓的色彩。在喧嚣中,独守一片宁静,在浓郁中,默念一份平淡,正如花开花落的悠闲,正如春去冬来的自然,因为我们知道,花落还开,因为我们知道,春去还来……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人生变化无常。芸芸众生,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不拒众渡,方为沧海纵然马革裹尸也要魂归关西尽扫狼烟,纵然一生清贫也愿躬耕自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纵然身陷囹圄也要铸就生命华章,纵然沉吟泽畔也不随波逐流,以求高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现在物欲膨胀,人们生活现在温柔之乡,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人性率真早以铅华殆尽,已经远离生命绿洲港湾。谁将道德火炬传承呢?时刻保持一颗澄澈的心,保存一方净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心空性悦,把心放入自然返璞归真。多一份从容,少一分浮躁,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看庭前花开花落,观云展云舒。以平常心去对待万事无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生命如夏花般绚丽,让死亡如秋叶般的静美。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平凡中创造奇迹。虽然我们不能选择最好的,但让最好的选择我。在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纵然有“涧关莺语花底滑“的失意,或有”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得意,那是暂时的,阳光以风雨为伴,鲜花以荆棘为舞。风雨无阻,兼程向前去你理想的彼岸。
9、悠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历经多少沧桑巨变,“敬廉崇洁”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执著追求。爱国英雄于谦这样写道:“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不正是廉洁的最好写照吗?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位历史人物为我们树立了“敬廉崇洁”的光辉榜样:有令人千古传颂,铁面无私的包拯;有把“做官即不许发财”写在茶碗带在身边的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有一生为民着想,从不收任何贿赂的敬爱周总理;有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牺牲后身上只有8元6角的好干部孔繁森等等,他们都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份忧苦劳民、奉公廉洁的珍贵遗产。
如今,全国上下再次掀起了“敬廉崇洁”的热潮。同时这股热潮已吹到了每个孩子的身边,吹到了每个家庭之中。“敬廉崇洁”启蒙教育是继承并落实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需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怎样做人”在传统美德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核心。“敬廉崇洁”启蒙教育是以诚实、正直、节俭和有责任心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开展道德教育的一项有效载体,以达到继承并落实传统美德教育的需要。
10、生命由一天又一天组成,而每一天都在教导我们。
——题记
初春,仍带着几丝寒冬的冷意,我呆在家中没什么事做,便出去走走。风呼的一下打在我脸上,我紧闭双眼,一丝冷意渗入骨子里。一会儿,我睁开双眼,发现初春也美丽。泥土里,泛着一丁丁绿意,我听见小草说:“我要出来,我要出来。”树枝上,缀上了几点绿芽,我听见:“我要长大,我要长大。”一阵冷风又吹来,我耳边还是响着“我要长大”“我要出来”。我想起了“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这一天,我明白了生命在于不懈奋斗。
盛夏,烈日炎炎,我躲在房间里不愿出去,透过窗子不经意一瞥,便不舍得回头。那株小草,它安静地躺在地上,进行阳光沐浴,柳枝在微风中起舞,鱼儿不时地跃出水面享受阳光,鸟儿叽叽喳喳不停在诉说着阳光的美好,它们都那么幸福。太阳给它们带来的是温暖,而不是炎热。我不禁推开门冲了出去,倒在草坪上也享受起来。这时我想起了“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这一天,我明白了生命在于学会享受。
深秋,是个令人伤感的时候,因为叶子要离开大树。这一天,秋风高爽,万里无云,我一个人在散步。忽然一张叶子飘至跟前,这是一张枫叶。红透了的枫叶像一朵鲜红的花。我怜惜地将它拾起,捧在手心里,往前一望。一棵枫树,叶子纷纷飘落,毫不留恋。“我们要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它们边飞边说。我恍然想到: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我将手中那片枫叶抛向了天空。这一天,我明白了生命在于勇于奉献。
寒冬,窗外已是雪白一片。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我痴痴望着雪地,雪白,雪白的,一丁污点也没有,此时的世界是庄严的,是神圣的。生命不也一样吗?只有像雪一样纯洁才是可贵,可敬,可爱的。这时我想起“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天,我明白了生命在于坚守纯洁
这一天,我将永远铭记;这一天,我将永远感动;这一天,教会我许多许多。
11、文学是一条艰辛的路,痛着也爱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真正切肤的痛,是从文字开始。以为年少时的梦能在步入中年以后的人生中实现,是的,我获得过一些小小的欣悦,但是我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泪水,我的辛酸有几人能知?
文学是种寂寞的衍生。读苏东坡的《定风波》联想自己从文的寂寞与艰辛又有谁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为何古人在千百年前就预料到了我现在的心情?既然现在我如此痛苦,为何又还在继续?
文学原本是最纯洁的东西,一旦爱上,只希望前方风和日丽,风景优美。是谁说过:“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只想记录生活的真实,至于高出生活的部分,我想我采用的是“高于”生活的“艺术”手法。
在文字的殿堂,我一直渴望真诚,渴望完美。渴望单纯,渴望坦然。然而,无论网络,无论现实生活,我遭遇的又是什么?我没什么奢求,只想记录自己的真实,抒发自己的情感。对号入座的尴尬,曲高和寡的回避,孤傲清高的保守,都不是我自愿的。当初是为了放松,为了逃避现实才来到网络。现在网络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在网络与现实之间穿梭,我再要逃往何方?
12、当我们仰望天穹时,我们感受到的是天空的浩瀚与无垠;当我们仰望高山时,我们感受到的是高山的巍峨与磅礴;当我们放眼草原时,我们感受到的是辽阔与翠绿;当我们俯瞰溪流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溪流的婉约与轻柔......自然,孕育了我们,又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自然,这位伟大的母亲,她还牵动了我们思想的弦。
因着自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昭示着生命的生生不息;因着自然,“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让我们看到了竹在风中挺拔的姿态;因着自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传达出雪的及时;因着自然,"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传达出寒梅凌雪独放的情状……自然,她是孕育我们的伟大母亲,而我们便是她怀抱中的精灵!
自然,她牵动着我们的情丝。“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寄蕴着诗人对秋天火红枫叶的喜爱;颗颗血色的红豆,寄寓着游子和旅人的相思之情;“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身藏深山的石灰石寄托着于谦高洁的情操……
因着自然,我们感受到的美无处不在。清晨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七彩,光辉四射,这是一种生命之美;雨后的荷塘里,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剔透的水珠,那是一种清新的美;月上树梢,似水一般洒在静谧的树林里,这是一种轻盈的美;山谷中,小溪潺潺流动,绕过山石,越过树根,热闹地奔向远方,这是一种灵动的美;小泉无声惜细流,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一种婉约细腻的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凄风苦雨寒夜,是一种美;杨柳岸、晓风、苍山、旭日、阳春白雪、杨柳依依、杏花烟雨江南也是一种美……心灵手巧的大自然,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她用她手中那支神奇的画笔,勾勒出一幅又一幅诗意的图画,时时拨动我们感受美好心弦,时时触动我们敏感的神经末梢!
自然,因人而灵动;人,因自然而触动美的心弦!自然,是人的母亲,人是自然的精灵!
13、一个人,活在世上几十年,谁也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喜怒哀乐悲恐惊,将每天伴随着我们。人毕竟不是冷血动物,有思想,有情感。有嫉恶如仇,有爱意绵绵,有私心,有杂念。不管拥有的多,还是失去的多,在天地间来过了,就是一个最大的快乐。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点燃一炷香,沏上一壶茶,营造一个闲淡悠然的氛围。佛前一炷香,求的是虔诚,祈祷,祝福。时时给生命燃上一炷香,求的是心静如水,保持的是个清醒。图的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轻轻的抿上一口,可以让你卸下一身疲惫,忘却所有的烦恼。那份轻松,那份愉悦,让你找回一个真实的自我,有一个返朴归真的感觉。
品茶讲究平心静气,人生应该遵循修身养性。人有野心无可厚非,但野心大了会贪的无厌。有攀登人生顶峰的意愿无可挑剔。但要衡量自己拥有的能力。追求普通平凡没有什么不好。一生都没有出人头地,大不了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去潇洒淡泊中的情致。
也许你的一生,没有拥有太多的财富,但我们拥有了父母爱,爱父母的血浓于水,同事真,朋友纯的纯洁友情,家庭和,天伦乐的真挚亲情。善待自己,包容别人。这一切,足能让你端起一杯茶,不管它是西湖龙井,还是茶叶不知名。把人世间的一切真实情感融入,饮个淋漓,喝个舒心。
生活是调料盒,是五味瓶,红尘滚滚,茫茫天涯路,让平淡常常在,焚香除妄念。“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缭绕的香气里,求的一个和谐,一个实在。何时何地,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祝愿:祝自己永远快乐。
上一篇:高中生自我评价500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