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柏拉图政治思想述评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摘要 作为在西方世界乃至全人类文化史上都占据极其重要地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研究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 本文试图以现代政治学的视角对柏拉图的理想国、 社会分工、 整体主义、 政体思想进行简要梳理, 并做出基本的评价和分析。

关键词 柏拉图理想国 社会分工 整体主义 政体思想

A review of Platon's political thoughts

Abstract as in the western world and even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human culture has important status 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inker and philosopher, Platon is always an important academic topic, this paperattempts to modern political perspective ideal country, society of Platon's division of labor, holistic thought, brief,and to make the basic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Key words Platon's ideal country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holism thought

目 录

引言 .......................................................................................................................................................... x

1. 柏拉图简介 ....................................................................................................................................... x

2. 柏拉图政治思想主要内容 ......................................................................................................... x

2. 1. 理念与理想国的思想 ............................................................................................................... x

2. 2. 柏拉图的社会分工思想 .......................................................................................................... x

2. 3. 整体主义思想 ........................................................................................................................... x

2. 4. 政体分类思想 ........................................................................................................................... x

3. 柏拉图政治思想的评价 .............................................................................................................. x

结束语 ................................................................................................................................................... x

引 言

当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 科学技术也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 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又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提出了 新的更高的要求。 所以, 无论我们的政府、 企业还是其他组织, 都应以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去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

为此,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一起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 同时, 我们还要认真学习我国古代的政治思想。 系统的学习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对于我们搞好当前的管理工作是大有裨益的。作为在西方世界乃至全人类文化史上都占据极其重要地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研究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 本文试图以现代政治学的视角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进行简要梳理, 并做出基本的评价和分析。

1. 柏拉图简介

柏拉图(前 427—前 347 年) 是古希腊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也是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 柏拉图出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雅典的一个大贵族家庭, 青年时期受过良好的教育, 接触到当时的各种思潮。

柏拉图 20 岁拜苏格拉底为师, 跟他学习了 10 年, 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 苏格拉底死后, 柏拉图四处游历, 先后到过埃及、 意大利、 西西里等地, 一边考察, 一边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公元前 388 年, 他到了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 企图想说服当地统治者建立一个由哲学家管理的理想国, 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但目的没有达到。 返回途中不幸被卖为奴隶, 他的朋友花了许多钱才把他赎回来。

柏拉图到雅典后, 一边教学, 一边著作。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 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 公元前 387 年, 他在阿加德米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 此后执教 40 年, 他的学园也成为古希腊重要的哲学研究机构, 主要开设四门课程: 数学、 天文、 音乐、 哲学。作为古希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柏拉图一生的著述颇丰, 多数以对话体写成。 他一共留下了二十三篇对话和三件书札, 其中关于政治法律的对话, 依次有这样三篇: 《理想国》(国家篇)、《政治家篇》、《法律篇》。 这三篇对话反映了柏拉图法治思想的发展历程。 可以说,《理想国》 是柏拉图探讨哲学和道德哲学的重大智慧结晶,《政治家篇》 和《法律篇》 才真正在《理想国》 的基础上构建城邦的政治法律制, 而晚期的《法律篇》 更是系统地阐述了 他的政治法律思想。

2. 柏拉图政治思想主要内容

在《理想国》 中, 柏拉图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 国家规模适中, 以站在城中高处能将全国尽收眼底, 国人彼此面识为度。 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 因而他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 武士、 劳动者三个等级, 分别代表智慧、 勇敢和欲望三种品性。 治国者依靠自 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 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 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 三个等级各司其职, 各安其位。 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 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 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 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 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 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 理想国还很重视教育,因为国民素质与品德的优劣决定国家的好坏。 柏拉图甚至设想在建国之初就把所有 10 岁以上的人遣送出国, 因为他们已受到旧文化的熏染, 难以改变。 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受音乐、 体育、 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 教育内容要经严格选择, 荷马、 赫西俄德的史诗以及悲剧诗人们的作品, 一律不准传入国境, 因为它们会毒害青年的心灵。 柏拉图自称这是“第一等好”的理想国, 其他的政体都是这一理想政体的蜕变。 理想政体由于婚配的不善引起三个等级的混杂, 导致争斗, 军人政体随之兴起。 军人政体中少数握有权势者聚敛财富, 形成寡头政体。 贫富矛盾的尖锐化导致民众的革命, 产生民主政体。 民主政体发展到极端时又会被僭主政体所取代。

《政治家篇》 约作于柏拉图后两次去叙拉古之间(公元前 367~前 361), 这是他在叙拉古的政治实践受到挫折, 思想发生变化的时期。《政治家篇》 主旨 是讨论真政治家及政治的定义。 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提出了 政治中道、 混合的概念; 首次明确论述了法律的作用并以法律作为划分政体的标准。 他认为, 真政治家(哲学王) 无需用法律统治, 但现实中真政治家极为罕见, 即使有真政治家, 法律也还有一定的作用。 因为政治不仅是一种艺术, 亦是一门科学。 法律对于政治家, 犹如教练和医生的训练方案和处方一样, 法律虽然在理论上是荒谬的, 在实践中却是必要的。

柏拉图在其最后的作品《法律篇》 中进一步发挥了关于法律的作用的思想。 从理想出发,他推崇哲学王的统治, “没有任何法律或条例比知识更有威力”; 从现实出发, 他强调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 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如同最野蛮的兽类。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他在十二卷的《法律篇》 中, 设计了他的“第二等好”的城邦, 包括地理环境、 疆域大小、 人口规模与来源、 国家经济生活、 阶级结构、 政治制度、 法律等细则。 由于指导思想的变化, 第二等好的城邦与《理想国》 中的正义之邦相比, 在具体措施上有很大区别。 主要有: 政治制度由哲学王执政的贤人政体转为混合政体, 以防止个人专权。《理想国》 主张统治者实行公产、 公妻、 公餐、 公育制, 《法律篇》 则恢复了私有财产和家庭。《理想国》 中划分公民等级是依照其先天禀赋的优劣, 而《法律篇》 则是按照后天财产的多寡。

2. 1 . 理念与理想国的思想

理想与现实、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不仅是哲学上必然要讨论的问题, 同时也是政治学无法回避的问题。 苏格拉底曾经提出了 并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善” 、 什么是真正的“美德” 、什么是真正的“正义” 等问题。 他认为, 人们所见到的具体事物, 所见到的所谓的“善” 、“美德” 、 “正义” 等都是不完全的、 不真实的。 只有“善” 的理念、 “美德” 的理念、 “正义” 的理念才是完全的、 真实的、 永恒的。 柏拉图把苏格拉底的上述思想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提出: 理念是宇宙万物的普遍本质, 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人们通过感官所认识的具体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的、 不完善的、 暂时的、 不真实的。 “理念” 则是永恒不变的, 是最真实的存在, 是一切具体事物的原型、 本源。 而日 常人们通过感官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 实际上不过是理念的复制品。 例如, 日 常人们所见到的床, 实际上不过是木匠按照床的理念制作出来的,只是“床” 的复制品, 是“床” 的影子, 是不定型的, 是变化多端的。 至于画家们所绘的、床, 则是模仿的模仿, 影子的影子, 是更不真实的东西。 真实存在的只是“床” 的理念, 它是生活中存在着的五花八门、 变化多端的床的本源, 它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 与生俱来, 是永恒的、 普遍的。

理念虽然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 但大多数人由于受世俗生活的缠绕, 庸庸碌碌, 心灵的窗户被遮掩着, 对理念世界不能认识。 只有超凡脱俗, 看破红尘, 摆脱情感的干预, 静思默想, 才能回忆起自己先天灵魂中固有的“理念” , 才能把握所谓的真谛。 他认为, 一切所谓真正深刻的认识都来自自己灵魂深处。 由此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知识就是回忆” ,认识事物就是要把握事物的理念。

柏拉图认为, 要认识国家、 理解国家、 把握国家, 就是要达到对国家的“理念” 的认识、理解和把握。 什么是国家的理念呢?他认为, 所谓国家的理念就是最理想、 最完美的国家, 而所谓最理想、 最完美的国家就是实现了正义原则、 体现了至高的“善” 的国家。 于是, 在《理想国》 一开始, 柏拉图就从讨论一般的正义原则出发, 进一步讨论了 一个城邦的正义原则以及从城邦的基本社会结构到各种具体社会生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这样就形成了 一个理想城邦的基本蓝图。 他设计的理想国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同时他在书中提出的个人要完全消融于社会整体中为城邦服务献身的思想又成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整体主义思想的源头。 因此, 本书的希腊文书名“Politeia” 和英文译名“Re—public” 均无“理想” 之意, 但汉译者还是依据作者的实际意图翻译成《理想国》 。

理想国度不存在于现实之中。 因为它是永恒的、 尽善尽美的, 是一切现实生活中的国家所趋赴的原型、 目标。 柏拉图曾明确地指出, 这个理想的城邦是哲学家在彼岸世界所看到的,“这种城邦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 , “或许天上建有它的一个原型, 让凡是希望看见它的人能看到自己在那里定居下来。 至于它是现在存在还是将来才能存在, 都没有关系” 。 正像柏拉图自 己所表明的, 这个理想的国家究竟存在于何方以及什么时候才能存在, 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个理想国度的描述, 柏拉图表明了自 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 此外,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 柏拉图这里也开创了从理想、 原则等出发来研究问题的先河, 从而为后来的自然法理论、 社会契约论、 乌托邦主义等提供了 先例。

在理想国中贯彻了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 国家应该有统治、 保卫和生产三种职能。 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 认为人的灵魂包含理性、 激情和欲望三个要素, 理性在价值上属于最高层次。 一个城邦该由哲学家领导军人统治生产者。 他根据“四主德” (智慧、 勇敢、 节制、 正义) 区分各等级。 根据金质、 银质、 铜铁质来象征人的心灵的不同素质类型。他在《法律篇》 中提出国家要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实行法治。 他接受有限民主原则, 主张实行混合政体。 《理想国》 中最具特色的思想是哲学家治国的思想。 因为只有哲学家具有知识, 才能把握理念和事物的本质规律。 其他人的知识只能称为“意见” 。 哲学家治理城邦首先要建立和维护社会分工制度, 要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 要对公民进行正确的教育。 提出了 正义的政体和唯一正确的贤人政体是由哲学家执政的政体。他把现实生活中不当政体分为荣誉政体、 寡头政体、 平民政体、 僭主政体等。

2. 2. 柏拉图的社会分工思想

城邦存在的理由乃是人们相互间的需要。 每个人需要的东西很多, 但谁也不能自 给自足,因此许多人聚集在一起生活, 取长补短, 由此形成了一个共同体, 就是城邦。 为了使城邦生产的东西更丰富更容易, 每个人只能做一样符合他性格的手艺, 并在适当的时候去做, 放弃其它的事情。 这实际上是就专业化原则和社会分工思想, 也是符合人的“自 然” 的社会分工方式。 城邦中由于交换的需要而需要商人, 商人分两种, 一种是大商人, 做城邦间的“国际贸易”; 一种是小商人, 在城邦内部的市场上, 这种工作适合身体最弱干不了其它事的人。 从专业化原则的意义上来说, 城邦中的哲人王, 护卫者也是做适合于他们做的事情, 因为统治和军事都是技艺。

柏拉图认为, 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他说, 最初, 人们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要,于是有了农民、 牧人及各类工匠的分工。 后来, 随着经济生活的复杂化, 又出现了商人。 所有这些都属于生产者阶级, 他们的共同职责是为整个社会提供物质生活资料, 履行国家的经济职能。 再后来, 由于城邦的不断扩大和城邦生活的不断扩充, 人们的各种欲望和需求也不断增长。 这些欲望和需求有时是互相冲突的, 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城邦之间的战争, 于是就需要有一个专门从事战争的集团。 柏拉图把这个集团称之为“护国者” 阶级。 他们的职责就是保卫国家的安全, 并且充当统治者的辅助人员。 最后形成的是社会的统治者。 他们是从护国者阶级中挑选出来并且经过精心教育培训而产生的哲学家, 他们的职责就是执掌国家的权力、 管理国家。 至此, 国家就正式形成了 。 柏拉图的上述思想虽然缺乏历史感, 但把社会分工看成是国家的基础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在他的理想城邦中, 他强调, 统治者、 护国者和生产者这三个阶级应该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 分工互助。 一旦达到了这种状态, 正义的原则就算得到了实现。 为了 论证社会分工的合理性, 柏拉图还进一步发挥了 当时希腊人广为接受的所谓“四德” 说。 该学说认为, 一个人的美德包括四个方面, 即智慧、 勇敢、 节制和正义。 总起来说, 每个人多少不等地都享有四种美德。 所不同的是, 哲学家享有特别多的智慧, 军人享有较多的勇敢。 至于节制, 它比较广泛地分布于社会各个阶级, 分布于全体公民之中, 它是天生优秀的和天生低劣的部分在谁应当统治、 谁应当被统治这个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换句话就是, 柏拉图要求哲学家有智慧, 要求军人勇敢, 要求全社会、 其中特别是生产者阶级节制。 如果各个等级都安分职守, 国家就会井然有序, 这样, 第四个美德即正义就会自然而至。

柏拉图把人的天资区别开来。 他说, 上帝在造人时, 在不同的人身上加了不同的金属:在哲学家身 上加了金子, 从而使他们成为高贵的统治者; 在军人身 上加了银子, 从而使他们成为次一等的护国者和辅助治国者; 在生产者身上加了 铜和铁。 ‘这种身份是前定的, 大家不应抱怨’ , 应该安分守己。 他这样说: 人们“虽然一土所生, 彼此都是兄弟, 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 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 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 是统治者。 在辅助者(军人) 的身上加入了 白银。 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铜和铁。 但是又由于同属一类,虽则父子天赋相承, 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 银父生金子, 错综变化, 不一而是。 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使他们做后代的好护卫者, 要他们极端注意在后代灵魂深处所混合的究竟是哪一种金属。 如果他们的孩子心灵里混入了一些废铜烂铁, 他们决不能稍存姑息, 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 安置于农民工人之间; 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银者, 就要重视他, 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去。 须知, 神谕曾经说过‘铜铁当道, 国破家亡’ 。 ”

柏拉图坚持认为阶级关系不能打破, 但为了保证让统治阶级中最优秀的人掌握政权, 柏拉图又反对世袭制和血统论; 因此, 虽然他承认有个别情况, 但总体上说来, 还是不能乱了等级、 乱了 名分, 不能“礼坏乐崩” 。 他接着说: “如果一个人天生是一个手艺人或者一个生意人, 但是由于有财富、 或者能够控制选举、 或者身 强力壮、 或者有其他这类的有利条件而又受到蛊惑怂恿, 企图爬上军人等级, 或者一个军人企图爬上他们不配的立法者和护国者等级, 或者这几种人相互交换工具和地位, 或者同一个人同时执行所有这些职务, 我看你也会觉得这种交换和干涉会意味着国家的毁灭吧。

2. 3. 整体主义思想

柏拉图把国家看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而不是分裂为穷人国和富人国。 柏拉图将城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常将它比喻为人的身 体, 比如农民工匠的能力相当于食欲或者营养的能力, 这种能力存在于腹部; 护卫者的能力是长于行政或者富于勇气的能力, 这种能力存在于胸腔; 统治者的能力则是理解和思考的能力, 这种能力存于头脑之中。 柏拉图还将城邦和人的灵魂做比较(注意: 这是柏拉图找寻正义定义的一个方法, 即先在城邦中找出正义的合理定义, 然后看这个定义是不是适合于人。 柏拉图认为, 仅就正义的概念而言, 一个正义的个人和一个正义的国家是没有区别的, 统治者相当于灵魂中的理性部分, 护卫者相当于激情部分, 而农民工匠则相当于欲望部分, 理性统治着激情和欲望, 并且激情还起到帮助理性统治的作用, 灵魂的三部分各司其职, 这样的灵魂才是和谐而正义的。 同样, 在一个理想的城邦中, 统治者代表着智慧, 护卫者代表着勇敢, 统治者和护卫者这些优秀的人物统治着的其它下等人则代表着节制。 这样的城邦中三个等级各司其职, 各起各的作用, 这样的城邦可谓正义。 由此, 柏拉图给出了 一个正义的定义: 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 这样, 这个城邦就具有了 智慧, 勇敢, 节制, 正义四种品质, 因此也就是一个善的城邦。同样, 后世的自由主义者诟病柏拉图时也会严厉抨击他的整体主义观点, 认为这将会直接导致国家机器干涉、 损害到个人的权利。

教育与治国思想。 教育是理想国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柏拉图认为国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教育机构, 并且教育应该由国家来垄断, 它不由私人或者任何其它商业性的机构来提供。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初等教育中的优秀者能得到高等教育, 其中的优秀者可以选拔出来进入护卫者甚至统治者的行列, 教育不分男女, 女性有同样的机会晋升护卫者和统治者。 对于儿童的教育主要有体操、 音乐和数学。 教育的内容必须经过统治者严格的筛选。 音乐教育即文艺教育, 主要指诗歌, 古希腊一首完整的诗歌, 包括歌词、 和声和节奏, 其中内容不良容易让小孩错误模仿的歌词要去掉, 包括荷马史诗中的一些内容; 和声即调子, 但不能包括萎靡不振的伊奥尼亚调和吕底亚调; 至于节奏则应该配合好的歌词。 关于体操即健身运动, 柏拉图强调女人也应该和男人一起进行裸体操练, 因为“她们以美德做衣服”。 参加战争, 保卫国家, 尽护卫者的义务就是她们的美德。

柏拉图认为: 第一, 并不是所有具有某种天赋的人把自己的天赋都能够充分发挥、 挖掘出来; 第二,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知之明, 都能对自 己有正确的估价, 因此, 他认为, 无论是从选拔统治者的角度来说, 还是从教化普通公民的意义上说, 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理想国》 中, 柏拉图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教育问题, 卢梭曾断言: 《理想国》 不是一本政治学书籍, 而是一篇最好的教育学专著。 中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过“有教无类”的主张, 但他特别歧视妇女, 认为女子与小人是不可能被教化的。 柏拉图在这一点上比较开明, 他同苏格拉底一样, 都认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公民, 男女都应当进行教育。 特别是由于柏拉图主张在统治者内部实行共产制, 主张取消家庭, 从而可以把占人口半数的妇女解放出来。 他认为, 通过教育, 完全可以把妇女也训练成为哲学家和军人, 她们也可以像男子一样对国家做出贡献。 提倡通过教育育实现男女平等, 柏拉图可能是第一人。他认为, 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 因为幼儿的可塑性大。 所有的生物, 在幼小柔嫩阶段,都更容易接受陶冶。 他主张, 对幼儿主要给他们讲故事, 故事的内容要精心设计, 精心挑选,经过审定。 他认为“用故事来铸造儿童的心灵, 比用手去塑造他们的身体更重要。 ” 对青少年要进行音乐教育, 然后教他们体育。 柏拉图强调, 对青少年的教育要循循善诱, 要采用做游戏的方法, 不要强迫他们学习。 他说: “一个自由人是不应该被迫地进行任何学习的, 因为身体上的被迫劳累对身 体无害, 但被迫进行的学习是不能在心灵上生根的。 ” 柏拉图的这一思想在目前西方教育指导思想中仍然有一定影响。

2. 4. 政体分类思想

除了自己描述的理想整体, 还存在4种政体, 分别是类似斯巴达和克里特的荣誉政体, 寡头政体, 民主政体, 僭主政体。 这四种政体是逐渐退化的, 并和四种人物性格类型相关。 荣誉政体的人爱好荣誉, 寡头政体爱好金钱, 民主政体则无所谓, 个人选择可以很多, 今天干这个, 明天干那个, 因此民主式的个人容易被煽动家利用, 煽动家摇身一变成为民主领袖,这些民主领袖从控制民众中得到乐趣之后, 就会渐渐沦为暴君僭主, 而僭主式的个人则释放了人类最隐秘的邪恶欲望, 而他们自己也成为欲望的奴隶, 在柏拉图看来他们是最不幸福的人。

在政治家篇中, 柏拉图根据有没有法律, 将一个人掌权的政体分为君主立法的政制和僭主政制, 将少数人掌权的政体分为贵族政制和寡头政制, 多数人掌权的政体为民主政制。 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图提到判断一种政制的真正标准不是少数人统治还是多数人统治, 不是强制的还是自愿的, 也不是统治者是贫穷的还是富裕的, 而是看有没有一门指导性的统治技艺,而这门技艺必然只是由城邦的极少数人掌握, 从这个意义上说柏拉图根本没有考虑过一个好的城邦会采用民主的统治, 因为民主的统治不可能是一种好的统治。

3. 柏拉图政治思想的评价

哲学王思想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核心, 著名的“洞穴喻” 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明了柏拉图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 这就是: 理想的国家具有唯一性, 真正的哲学家适合做统治者; 囚徒缺少的是自由而不仅仅是知识; 理想国家须以宗教作补充。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标志着古典希腊城邦公共政治生活时代的结束, 哲学与宗教时代的开始。

柏拉图的对话体作品, 常以比喻的方式表达深刻的道理。 柏拉图是逻辑推理的大师, 同时也是运用比喻的高手。 一般说来, 比喻的引入是为进一步说明某一抽象的观点, 以形象弥补抽象之不足, 从而更好地表达观点。 就柏拉图的政治哲学而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把握了其作品中的比喻, 也就把握了 柏拉图思想的精髓。 我们必须从柏拉图的“洞穴喻” 的解读出发, 对其在《理想国》 中提出的哲学王思想进行重新检讨, 以期挖掘柏拉图这一思想某些更深层次的内容。 柏拉图政治哲学在本质上是试图以哲学的权威代替古典希腊时代的公共政治生活, 这是柏拉图哲学王思想之精义。

就方法论而言, 辩证法是概念之间纯粹的逻辑推理关系, 但柏拉图辩证法中的理念还没有达到纯粹的概念与范畴。 因为纯粹的概念与范畴是作为思维的环节而存在, 不考虑具体的现实的内容。 但柏拉图用理念来努力展示它们之间的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已经显示了 他将理念升华为哲学范畴的倾向。

舍弃了 具体内容的范畴之间的辨证推理可以展示出范畴相互之间关系的多种可能性, 这种纯粹思辨的推理可以展示现实关系的多种可能性, 而现实关系只有一种, 根据这种思辨推理可以对现实关系进行反思, 发现现实关系所可能具有的不同于当下处境的发展方向。“在日 常生活中, 我们常囿于眼前的事实, 往往看不到一个事实可能的多方面的联系。这也是由于一个事实不可能在同一时刻将它的各种可能的联系、 包括对立的联系一起展示出来。 但是, 我们可以将某一事实换成它的概念, 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我们将这个概念的各种关系同时展示出来。 柏拉图的新理念论实际上就是甩开了实际以后的纯粹概念之间联系的哲学……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概念和思想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思考结构和途径, 但是, 它的精神实质在于, 在概念中尽量全面的揭示某个事实的可能的联系和性质。 正是有了这种思想方法, 甚至许多以前从来没有实现过的关于事物的可能联系和性质也被揭示出来了 。” 当然柏拉图理念或绝对精神之间的关系只是外在的, 而不是内在的辩证转化。 因为柏拉图的哲学是本体论的, 而不是认识论的。 只有从认识论出发, 作为认识的逻辑环节的范畴才能实现相互之间内在的转化, 因为这些认识论的范畴、 逻辑的环节都是作为认识的基点和出 发点的“自我”、“绝对精神” 的运动与展开。 这些范畴相互之间之所以是内在的, 是因为它们本来是同一个东西, 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存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马克思作了 一个颠倒, 揭示了 “绝对精神” 就是现实社会中的“资本”, 于是就实现了 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 从而 也彻底扬弃与解决了 从柏拉图哲学就开始的“理念世界” 与“现实世界” 的对立问题。 而柏拉图后期理念论的辩证法让理念流动起来是统一两个世界的第一步, 也是哲学与现实同化、 哲学就是现实的最好注解。

同样, 柏拉图的理念论从根本上说是本体论的, 在古代条件下, 他还不可能自觉地实现实践思 维方式的转变。 但他的努力已经显示了一种实践探索的精神, 这种实践探索的精神既体现为他的哲学思想——理念论的发展, 又体现为他的政治思想由“人治” 向“法治” 的转变。 柏拉图政治思想的变化与理念论的变革说明再“理想” 的哲学家也要关注现实, 哲学与现实是统一的。

结束语

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朱新林老师, 他的严谨细致、 一丝不拘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 习中的榜样, 他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感谢我的室友们, 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 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姐妹般的感情。 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 四年了 , 仿佛就在昨天。 四年里, 我们没有红过脸, 没有吵过嘴, 没有发生过上大学前所发生的事。 现在大家各奔前程, 我祝愿你们天天开心。 我们在一起的日子, 我会记一辈子。

感谢我的妈妈, 养育之恩, 无以回报, 您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永远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 我的心情无法平静, 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 有多少可敬师长、 同学、 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 在这里请接收我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汪子嵩. 希腊哲学史( 第 2 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

[2] 高清海. 高清海哲学文存(第 1 卷) [M] .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年.

[3] 范明生. 柏拉图哲学述评[M]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 年.

[4] 柏拉图. 柏拉图全集(第 4 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5] 柏拉图. 理想国[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6 年.

[6] 柏拉图. 巴曼尼德斯篇[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 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