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习近平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4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国安委第一次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国安委副主席李克强、张德江出席会议,中央国安委常委、委员出席,中国的国家安全工作由此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其特征是兼顾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中央强有力统筹、跨部门整合、从战略上主动运筹。

中央国安委召开首次会议和正式启动,顺应了国内外形势、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环境的新变化。习近平强调成立国安委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目的就是更好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民族复兴进入关键期,国家安全工作进入敏感期。就国内而言,新一轮改革大幕拉开,社会转型期矛盾容易诱发各类群体性事件,敌对势力趁机渗透颠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难度倍增。“东突”等民族分裂势力蠢蠢欲动,伺机制造暴恐破坏活动。极端天气、重大天灾、重大疫情频发,生态环境与公共安全形势严峻。

就国际而言,大国综合国力竞争水涨船高,围绕地缘、经济、软实力、“全球公地”(网络、海洋、太空、极地)等的战略博弈更趋激烈。周边安全环境尤为严峻,美国重点转向亚太,着力利用中国与一些邻国的海洋领土争端,着力扶持日本、菲律宾等,大搞“以邻制华”、“以邻扰华”。日本顽固坚持右倾化,极力争当军事与政治大国,菲律宾更是“挟美自重”。与此同时,中国的海外利益加速拓展,安全风险与日俱增。

正是基于客观环境的日趋复杂,习近平讲话指出了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三个历史性巨变”: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而面对空前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唯有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机制、全新的战略加以应对,方能争取主动、避免被动。

习近平讲话内涵丰富,含金量极高,充满了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创新性,新意主要有二:

其一,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一观”)和“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一路”)。“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既有的“大安全”与“综合安全”等的超越和发展,其内涵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一观”与“一路”是对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最高概括,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的独特国情使然。看待中国的国家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应切忌动辄以国外,尤其是西方大国的标准来衡量、评判、指点,而中央国安委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也是道路自信与战略自觉的充分表现。

其二,贯彻唯物辩证法,强调统筹兼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实乃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南针,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既’和‘又’”:

一是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

二是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三是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体系至少包括这十一个领域,而将国家安全划分为不同的具体领域,不仅有助于确定安全威胁的来源,也有利于有的放矢地部署工作。

四是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

五是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习近平讲话吹响了关键期中国国家安全工作的“集结号”,展望未来,一要在战略上“开拓进取”,抓紧谋划国家安全的总体及其部分战略,科学研判国家安全环境,合理排列安全威胁挑战的主次、轻重、缓急;二要在机制上“整合创新”,以中央国安委为“龙头”,统一指挥、统筹协调,增强包括情报工作在内的国家安全能力、合力、战斗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