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安全知识普及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目 录

一、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 5

二、 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有哪些 ................................................................................. 5

三、 病毒空气中存活时间 ........................................................................................... 6

四、 发现经过 ............................................................................................................. 6

五、 传播途径 ............................................................................................................. 7

六、 感染症状 ............................................................................................................. 7

七、 如何诊断 ............................................................................................................. 8

八、 如何选择口罩 ...................................................................................................... 8

九、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 9

十、 废弃口罩如何处理 .................................................................... 9

十一、 怎样洗手才有效? ........................................................................................... 9

十二、 不要忽略手机清洁消毒 .................................................................................. 10

十三、 判定密切接触者的标准是什么? .................................................................... 10

十四、 密切接触者隔离时间 ...................................................................................... 11

病例密切接触者如何做好居家医学观察 ........................................................................... 11

十五、 病毒潜伏期需要隔离吗? ............................................................................... 13

十六、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 14

十七、 什么是超级传播者? ........................................................................................ 14

十八、 普通家庭如何做好居家消毒 ........................................................................... 14

十九、 家庭成员出现可疑症状时怎么做 .................................................................... 15

二十、 出门在外应如何做好防护? ........................................................................... 15

二十一、 坐电梯如何防护 ......................................................................................... 16

二十二、 公共场所如何做好预防 ............................................................................... 16

二十三、 公共交通工具如何做好预防 ........................................................................ 17

二十四、 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如何做好防护 ................................................................ 17

二十五、 近期去过疫区, 回家要注意什么? ............................................................. 18

二十六、 参加朋友聚餐要注意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 20

二十七、 去人群聚集场所要注意采取哪些防护 ......................................................... 20

二十八、 儿童和孕产妇是易感人群 ........................................................................... 21

二十九、 老年人、 儿童等体弱人群如何防护? ......................................................... 22

三十、 钟南山院士团队发布老年人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指南 ................................ 23

一、 背景 .................................................................................................................. 23

二、 老年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范指引 ......................................................... 23

避免接触传染源 ........................................................................................................ 23

切断传播途径 ........................................................................................................... 24

保护易感人群 ........................................................................................................... 26

三、 总结 .................................................................................................................. 27

三十一、 哪类人群感染后容易得重症? .................................................................... 28

三十二、 粪便中可能有活病毒存在 ........................................................................... 28

三十三、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一定得肺炎吗? ......................................................... 29

三十四、 出现什么症状需要就医? ........................................................................... 29

三十五、 医院就诊与诊断 ......................................................................................... 29

三十六、 新型肺炎治疗方法 ...................................................................................... 30

三十七、 确诊病例治愈出院标准 ............................................................................... 33

三十八、 怀疑自己感染了怎么办? ........................................................................... 33

三十九、 怀疑周围人感染了怎么办? ........................................................................ 34

四十、 发热了怎么去就诊? ........................................................................................ 34

四十一、 去医院就诊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 34

四十二、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是否意味着感染? ........................................... 35

四十三、 治愈患者还有二次感染风险吗? ................................................................ 35

四十四、 食用醋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吗? ................................................................ 35

四十五、 吃抗病毒药物能预防吗? ........................................................................... 36

四十六、 吃抗生素能预防吗? .................................................................................. 36

四十七、 吃维生素 C 能预防吗? .............................................................................. 36

四十八、 吸烟能预防吗? ......................................................................................... 36

四十九、 戴多层口罩能更好的预防吗? .................................................................... 37

五十、 双黄连不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 ........................................................................ 37

五十一、 不主张没有病的人吃药 ............................................................................... 38

五十二、 没有发现宠物传染新型冠状病毒 ................................................................ 38

五十三、 公众如何科学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恐慌 ...................................................... 38

一、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2019 新型冠状病毒, 即“2019-nCoV”, 因 2019 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 2020 年 1 月 12 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 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 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等较严重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2019 年 12 月以来, 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 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 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

二、 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有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 有包膜, 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 常为多形性, 直径 60~ 140nm。 其基因特征与 SARSr_CoV 和 MERSr_CoV 有明显区别。 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 SARS 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 85%以上。 体外分离培养时, 2019-nCoV 96 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 而在 VeroE6 和 Huh-7 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 6 天。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 SARS -CoV 和 MERS_CoV 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56°C30 分钟、 乙醚、 75%乙醇、 含氯消毒剂、 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些特征与当年的非典 (SARS)类似, 两种病毒均是冠状病毒, 算是同门亲戚, 目前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 SARS 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 85%以上。

但是新型冠状病毒不等于 SARS 病毒, 两者的基因特征有明显区别。

三、 病毒空气中存活时间

专家表示, 病毒从人体出来后很快沉降, 不会在空气中漂浮。 从这个意义讲, 空气中不会有病毒。 但飞沫可以沉降, 病毒可以落在物体表面, 人可以通过手来接触到病毒。 病毒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可以存活数小时, 温度湿度合适的环境能存活一天, 有发现可达到 5 天。

四、 发现经过

新型冠状病毒被发现的经过

2019 年 12 月中旬以来, 中国武汉短期内出现了以发热、 乏力、 咳嗽、 呼吸不畅为主要症状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 各级政府、 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快速组织疾控机构、 医疗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调查、 救治和协作攻关, 迅速确定这类病例的病原为新型冠状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确认并命名为 2019-nCoV, 该病原感染所 致的肺炎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五、 传播途径

根据目前的证据, 可以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持续人传人。 目前已经确定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直接传播: 患者喷嚏、 咳嗽、 说话的飞沫, 呼出气体近距离接触直接吸

入, 可以导致感染。

气溶胶传播: 飞沫混合在空气中, 形成气溶胶, 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 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 接触污染手后, 再接触口腔、 鼻腔、 眼睛等黏膜, 导致感染。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 任何一种传播途径的隔离防护措施都要做好。

六、 感染症状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詹庆元介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通常患者以发热、 乏力、 干咳为主要表现, 鼻塞、 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 大约半数患者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 少部分患者可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脓毒症休克、 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部分重症及危重症患者, 病程中可能是中低热, 甚至无明显发热。 尤其要引起注意的是, 部分患者发病时症状轻微, 没有发热。目前, 武汉当地医院已发现多个“不典型” 病例。 患者有的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有的心慌、 头疼、 患结膜炎, 甚至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这类“非典型” 患者会是隐性传染源, 需第一时间加以鉴别诊断, 尽早隔离。

七、 如何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如何诊断?

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的定义,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 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可以确诊。

第 2 章 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感染篇

1、 勤洗手, 勤通风, 吃熟食

2、 请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 有发热、 咳嗽立即就诊

3、 减少外出聚会聚餐

4、 坚持外出佩戴口罩

5、 不到人员密集场所

八、 如何选择口罩

( 1) 一般人群

建议普通民众、 公共交通司乘人员、 出租车司机、 环卫工人、 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佩戴口罩, 建议使用医用外科口罩, 有条件且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 可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 2) 特殊人群

可能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的高危人群, 原则上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N95 及以上级别) 并佩戴护目镜, 某些心肺系统疾病患者, 佩戴前应向专业医师咨询, 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口罩。

九、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戴口罩时, 要将折面完全展开, 将嘴、 鼻、 下颌完全包住, 然后压紧鼻夹, 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戴口罩前要及时洗手, 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面, 以降低口罩被污染的可能。 要分清楚口罩的内外、 上下, 浅色面为内面, 内面应该贴着口鼻, 深色面朝外; 有金属条( 鼻夹) 的一端是口罩的上方。 口罩不可内外面戴反, 更不能两面轮流戴。

十、 怎样洗手才有效?

怎样洗手才有效?

在餐前、 便后、 外出回家、 接触垃圾、 抚摸动物后, 要记得洗手。 洗手时, 要注意用流动水和使用肥皂( 洗手液) 洗, 揉搓的时间不少于 20 秒。 为了方便记忆, 揉搓步骤可简单归纳为七字口诀: 内—外—夹—弓—大—立—腕。

十一、 不要忽略手机清洁消毒

在 2 月 1 日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 专家提示: 大家常常会忽略自己的手机和钥匙,别忘了您的手机和钥匙都应该进行清洁消毒, 可以用含酒精的消毒剂, 或者用酒精棉片擦拭清洁。

十二、 判定密切接触者的标准是什么?

密切接触者指与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和阳性检测者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

(1)共同居住、 学习、 工作, 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如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诊疗、 护理、 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 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如到密闭环境中探视患者或停留, 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人员, 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 同行人员(家人、 同事、 朋友等); 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和阳性检测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在判定密切接触者时, 分析其感染发病的可能性时, 要综合考虑与病例接触时,病例的临床表现、 与病例的接触方式、 接触时所采取的防护措施, 以及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和物体的程度等因素, 进行综合判断。

十三、 密切接触者隔离时间

密切接触者隔离时间

对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主要是为了采取围堵策略, 切断此病毒的传播, 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 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基于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认识, 从接触病毒到发病的最长时间为 14 天, 所以我们需要对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 14 天。 过了 14 天, 如果没有发病, 才可以判定此人未被感染。

病例密切接触者如何做好居家医学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从和患者接触的最后一天起采取医学观察 14 天。 在家中观察期间需与医学观察人员保持联系, 并需要了解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 掌握家庭预防的洗手、 通风、 防护和消毒措施。具体建议如下:

(1)将密切接触者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 拒绝一切探访。

(2)限制密切接触者活动, 最小化密切接触者和家庭成员活动公共区域。 确保公共区域(厨房、 浴室等)通风良好(保持窗户开启)。

(3)家庭成员应住在不同房间, 如条件不允许, 和密切接触者至少保持 1 米距离。 哺乳期母亲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4)其他家庭成员进人密切接触者居住空间时应佩戴口罩, 口罩需紧贴面部, 在居住空间中不要接触和调整口罩。 口罩因分泌物变湿、 变脏, 必须立即更换。 摘下并丢弃口罩之后, 进行双手清洗。

(5)与密切接触者有任何直接接触, 或离开密切接触者居住空间后, 需清洁双手。 准备食物、 饭前便后也均应清洁双手。 如果双手不是很脏, 可用酒精免洗液清洁。 如双手比较脏, 则是用洗手液和流水清洗(注意酒精使用安全, 避免意外吞食或引发火灾)。

(6)使用洗手液和流水洗手时, 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 如果没有, 用洁净的毛巾擦拭, 毛巾变湿时需要更换。

(7 )偶然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来捂住口鼻的材料可直接丢弃, 或使用之后正确清洗(如用普通的肥皂/洗涤剂和清水清洗)。

(8)家属应尽量减少与密切接触者及其用品接触。 如避免共用牙刷、 香烟、餐具、 饭菜、 饮料、 毛巾、 浴巾、 床单等。 餐具使用后应使用洗涤剂和清水清洗。

(9)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 每天频繁清洁、 消毒家庭成员经常触碰的物品, 如床头柜、 床架及其他卧室家具。 至少每天清洁、 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

(10)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密切接触者衣物、 床单、 浴巾、 毛巾等,或者用洗衣机以 60 ~ 90C 水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 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 将密切接触者使用的床品放入洗衣袋。 不要甩动衣物,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物。

(11)戴好口罩、 一次性手套和保护性衣物(如塑料围裙)再去清洁和触碰被密切接触者的人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 衣物或床品。 戴手套前、 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清洁及消毒。

(12)若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出现可疑症状, 包括发热、 咳嗽、 咽痛、 胸闷、 呼吸困难、 轻度纳差、 乏力、 精神稍差、 恶心呕吐、 腹泻、 头痛、 心慌、结膜炎、 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 应立即就医。 具体指导建议如下:

1 )前往医院的路上, 患者应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

2)如果可以, 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 路上打开车窗。

3)时刻佩戴口罩和随时保持手卫生。 在路上和医院时, 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 1 米)。

4)若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 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 对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

十四、 病毒潜伏期需要隔离吗?

李兰娟: 病毒潜伏期也有传染性 接触者需要隔离

十五、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目前, 在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观察过程中, 发现有一些人没有相关症状, 但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是阳性的, 被称为无症状感染者。还有一些病人发热不明显, 偶尔干咳或者乏力。 由于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一定病毒传播力, 因此要严格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十六、 什么是超级传播者?

“超级传播者” 没有统一的定义, 一般是指具有极强传染性的带病者, 比其他类型的感染者更容易传染其他人。

十七、 普通家庭如何做好居家消毒

在疾病流行期间, 外出回家后, 应及时用洗手液和流水洗手, 或用含醇洗手液或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桌椅等物体表面每天做好清洁, 并定期消毒;有客人(身体健康状况不明)来访后, 及时对室内相关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可选择合法有效的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室内做好通风换气, 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冬天开窗通风时, 需注意避免室内外温差大而引起感冒。物体表面可选择二氧化氯等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 手、 皮肤建议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如碘伏、 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消毒剂等手皮肤消毒剂或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

十八、 家庭成员出现可疑症状时怎么做

(1)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症状(包括发热、 咳嗽、 咽痛、 胸闷、 呼吸困难、 轻度纳差、 乏力、 精神稍差、 恶心呕吐、 腹泻、 头痛、 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就医。

(2)避免乘坐地铁、 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

(3)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 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 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4)患者的家庭成员应佩戴口罩, 与无症状的其他家庭成员保持距离, 避免近距离接触。

(5)若家庭中有人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其他家庭成员如果经判定为密切接触者, 应接受 14 天医学观察。

(6)对有症状的家庭成员经常接触的地方和物品进行消毒。

十九、 出门在外应如何做好防护?

出门在外应如何做好防护?

首先要确保自己的身体是健康的, 如近期有发热、 咳嗽等身体不适症状,应暂缓出行, 先前往医院就诊。其次出行应当尽量避开疫情流行区, 如武汉。 若前往其他地区, 也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如正确佩戴口罩, 打喷嚏或咳嗽时注意用纸巾或屈肘掩住口鼻, 避免手在接触公共物品或设施之后直接接触面部或眼睛, 有条件时要用流水和肥皂洗手, 或用免洗消毒液清洁双手。

二十、 坐电梯如何防护

①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②用面巾纸或者是消毒纸巾把它隔开, 手不直接去碰它;

③在碰了它以后用手消毒剂来揉搓双手, 做好手卫生。

二十一、 公共场所如何做好预防

(1)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要自行健康监测, 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包括发热、 咳嗽、 咽痛、 胸闷、 呼吸困难、 轻度纳差、 乏力、 精神稍差、 恶心呕吐、 腹泻、 头痛、 心慌、 结膜炎、 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 不要带病上班。

(2)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者, 工作人员应要求其离开。

(3)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4)保持公共场所内空气流通。 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 定期清洗空调滤网, 加强开窗通风换气。

(5)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 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6)保持环境卫生清洁, 及时清理垃圾。

(7)疾病流行地区, 公众应尽量减少前往公共场所, 尤其是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和空气流通较差的地方。

二十二、 公共交通工具如何做好预防

(1)发生疾病流行地区的公共交通工具在岗工作人员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 口罩, 并每日做好健康监测。

(2)公共交通工具建议备置体温计、 口罩等物品。 (3)增加公共交通工具清洁与消毒频次, 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记录和标识。

(4)保持公共交通工具良好的通风状态。

(5)保持车站、 车厢内的卫生整洁, 及时清理垃圾。

(6)做好人员的工作与轮休安排, 确保司乘人员得到足够休息。

二十三、 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如何做好防护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如何做好防护

(1)原则上尽可能少去或不去医院, 除非必须立即就医的急症、 危重症患者。 如果必须去就医, 应就近选择能满足需求的、 门诊量较少的医疗机构; 如果必须去医院, 公众只做必须的、 急需的医疗检查和医疗操作, 其他项目和操作尽可能择期补做;如果可以选择就诊科室, 尽可能避开发热门诊、 急诊等诊室。

(2)若需前往医院, 尽可能事先网络或电话了解拟就诊医疗机构情况, 做好预药和准备, 熟悉医院科室布局和步骤流程, 尽可能减少就诊时间。

(3)前往医院的路上和在医院内, 患者与陪同家属均应该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

(4)如果可以, 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

(5)随时保持手卫生, 准备便携含酒精成分免洗洗手液。 在路上和医院时,人与人之间尽可能保持距离(至少 1 米)。

(6)若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 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 对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

(7)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 眼、 鼻,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8)接触医院门把手、 门帘、 医生白大衣等医院物品后, 尽量使用手部消毒液, 如果不能及时手部消毒, 不要接触口、 眼、 鼻。 医院就诊过程中, 尽可能减少医院停留时间。

(9)患者返家后, 立即更换衣服, 流水认真洗手, 衣物尽快清洗。

( 10)若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 咳嗽、 咽痛、 胸闷、 呼吸困难、 乏力、 恶心呕吐、 腹泻、 结膜炎、 肌肉酸痛等), 根据病情及时就诊, 并向接诊医师告知过去 2 周的活动史。

二十四、 近期去过疫区, 回家要注意什么?

近期去过疫区, 回家要注意什么?如果近期去过疫情流行区如湖北等地, 回到居住地后要向居委会报备自己情况, 自行居家隔离 14 天, 期间密切观察自己及周围人的健康状况。 如果 14天后没有出现任何不适, 可解除隔离观察。如出现发热、 乏力、 干咳、 肌肉酸痛、 气促等症状, 应正确佩戴口罩立即就医, 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疫区旅行史和接触史。

病例密切接触者如何做好居家医学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从和患者接触的最后一天起采取医学观察 14 天。 在家中观察期间需与医学观察人员保持联系, 并需要了解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 掌握家庭预防的洗手、 通风、 防护和消毒措施。 具体建议如下:

(1)将密切接触者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 拒绝一切探访。

(2)限制密切接触者活动, 最小化密切接触者和家庭成员活动公共区域。 确保公共区域(厨房、 浴室等)通风良好(保持窗户开启)。

(3)家庭成员应住在不同房间, 如条件不允许, 和密切接触者至少保持 1 米距离。 哺乳期母亲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4)其他家庭成员进人密切接触者居住空间时应佩戴口罩, 口罩需紧贴面部, 在居住空间中不要接触和调整口罩。 口罩因分泌物变湿、 变脏, 必须立即更换。 摘下并丢弃口罩之后, 进行双手清洗。

(5)与密切接触者有任何直接接触, 或离开密切接触者居住空间后, 需清洁双手。 准备食物、 饭前便后也均应清洁双手。 如果双手不是很脏, 可用酒精免洗液清洁。 如双手比较脏, 则是用洗手液和流水清洗(注意酒精使用安全, 避免意外吞食或引发火灾)。

(6)使用洗手液和流水洗手时, 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 如果没有, 用洁净的毛巾擦拭, 毛巾变湿时需要更换。

(7 )偶然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来捂住口鼻的材料可直接丢弃, 或使用之后正确清洗(如用普通的肥皂/洗涤剂和清水清洗)。

(8)家属应尽量减少与密切接触者及其用品接触。 如避免共用牙刷、 香烟、餐具、 饭菜、 饮料、 毛巾、 浴巾、 床单等。 餐具使用后应使用洗涤剂和清水清洗。

二十五、 参加朋友聚餐要注意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参加朋友聚餐要注意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在疾病流行季节, 首先要尽量减少聚餐或不聚餐, 降低患病风险。 如果有发热、 咳嗽、 咽痛等不适症状, 不应参加聚餐。 如果一定要参加, 请佩戴口罩, 以减少病毒传播。 聚会或聚餐时, 尽量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

二十六、 去人群聚集场所要注意采取哪些防护

去人群聚集场所要注意采取哪些防护?

出门戴口罩, 回家快洗手。 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以减少与患病人群接触的机会。 如必须前往公共场所, 要佩戴口罩以降低接触病原体的风险, 前提是选择正确的口罩并正确佩戴。 同时应尽量避免去疾病流行地区,以降低感染风险。

二十七、 儿童和孕产妇是易感人群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了《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 其中明确“儿童和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 。 通知提出, 儿童应尽量避免外出; 母亲母乳喂养时要佩戴口罩、 洗净手, 保持局部卫生。 通知还称,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疫情期间应合理调整儿童保健门诊和预防接种门诊, 暂停面对面新生儿访视和儿童健康体检,通过微信、 电话、 视频等方式开展在线咨询和指导。此外, 托幼机构根据当地政府部署延迟开园。 开园后每天对园区进行日常消毒, 开窗通风。 教职员工每天入园前应测体温, 严格落实儿童检测体温等晨午晚检制度和全日观察, 发现异常者不得入园。通知强调, 助产机构要尽可能为产科门诊及病房设置独立进出通道。 对临近预产期且建档机构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定点医院的孕产妇, 要及早作出合理安排。 对出现发热、 乏力、 干咳等症状且有流行病学史的孕产妇,要指导其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 各地要按照相关要求在有条件的助产机构设置发热门诊, 指定综合救治能力强的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医院, 为疑似和确诊孕产妇提供疾病救治和安全助产服务, 确保母婴安全。 产妇为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和确诊后未痊愈者, 暂停母乳喂养。通知还指出, 各地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和新媒体作用, 借助“互联网+医疗健康” 优势, 对儿童和孕产妇开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 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开设“网上问诊” “发热门诊” 等服务板块, 开展儿童保健和孕产妇保健在线咨询和指导。 社会力量举办机构开展与儿童和孕产妇相关的早教、 亲子活动和保健服务的, 鼓励以互联网形式提供, 暂停线下活动。

二十八、 老年人、 儿童等体弱人群如何防护?

老年人、 儿童等体弱人群如何防护?

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 在疫情流行期间, 应该做到避免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 出行应佩戴口罩、 勤洗手, 加强居家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儿童病例虽然不多, 但仍是非常需要保护的重点人群, 在勤洗手、 少出行、 戴口罩、 多通风的同时, 还应该叮嘱亲戚朋友避免对儿童, 尤其是婴幼儿的近距离接触, 比如亲吻、 逗乐等。

二十九、 钟南山院士团队发布老年人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指南

钟南山院士团队发布老年人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指南2 月 5 日下午, 钟南山院士带领的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研究团队发布了关于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范指引。 从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三方面, 对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范提出建议。

一、 背景

老年人免疫功能减弱, 且多合并慢性基础疾病, 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人群对本次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 老年人感染后病情较重, 死亡患者多为老年人和合并基础疾病者。 因此, 必须提高老年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与防范。

二、 老年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范指引避免接触传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 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仍未能明确, 有证据提示中华菊头蝠可能为其自然宿主, 其他野生动物也可能参与传播。 基于此,需做到:不食用野生动物;接触禽畜后要洗手;不直接接触病畜、病禽; 不加工、 食用病死禽畜及未经检疫合格的禽畜肉; 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禽畜肉。 老年人生活饮食起居往往有陪护协助完成, 因此, 防范的对象应包括老年人的陪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病原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播者, 治愈或隔离该部分人群,是切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 老年人机体应答减弱,多潜在发病,部分临床表现不典型, 因此, 需要对有疾病接触史的老年人群提高警惕, 必要时进行更严格的筛查。 新型冠病毒潜伏期可长达 14 天, 对于可疑的对象, 密切观察 14 天有利于排除传播者。

切断传播途径新型冠状病毒致病力强, 传染性高, 传播方式包括: 空气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及可能的粪口传播。空气飞沫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日常面对面说话、 打喷嚏、咳嗽都可造成飞沫传播。 正确的佩戴口罩是减少飞沫传播的有效方式。 不随地吐痰, 打喷嚏时正确遮挡, 也是减少飞沫传播的可靠途径。 老年人排痰能力下降,有时需要辅助排痰, 严格遵守辅助排痰操作流程, 可保护操作者及操作对象, 减少感染的发生。 新型冠状病毒在空气中短时间存活,可形成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长距离散播后传播。 保持环境通风, 避免去人多聚集的地方, 自我隔离, 均为有效减少空气传播的方法, 注意避免通风引起室内温度变化过大。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皮肤、 结膜等接触传播。 减少接触传播, 需做到及时洗手, 做好手部卫生, 同时需要做好室内清洁, 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减少室内环境污染, 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及污物。 对经常接触的物品, 用酒精消毒可有效灭活病毒。

另外, 最近检测发现, 患者粪便可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 故未能排除粪口传播的可能, 注意做好个人卫生, 防止“病从口入” 。 使用马桶后, 注意盖好马桶盖后再冲水, 防止气溶胶播散到空气中。老年人身体衰弱, 对环境适应力差, 特别是对环境温度调控能力差, 易因受凉诱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老年人自理能力差, 不可避免的需要陪护, 难以实现绝对的自我隔离, 为切断传播途径, 务必确保陪护人员的健康。保护易感人群根据老年人的特点, 为减少疾病的发生, 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① 合理的饮食习惯: 营养不良是影响老年患者疾病结局的主要负面因素之一[4]。 平衡饮食, 控制体重指数( BMI) 在 19-24kg/m2 内, 均衡的摄入热量、蛋白、 维生素、 矿物质等, 少食多餐, 建议进食容易消化或帮助消化的食品, 多吃蔬菜、 水果, 勤喝水, 每天摄入合理的高蛋白类食物, 包括鱼、 肉、 蛋、 奶、豆类和坚果, 坚决杜绝接触进食野生动物, 拒绝进食腐烂、 过期的食品, 拒绝进食半熟、 生食品。 保持食物种类、 来源丰富多样, 不偏食, 荤素搭配, 均衡饮食,保证充足营养。 对于进食困难的老年人, 可遵从营养师的建议, 行鼻饲进食, 必要时可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对于所有的老年人, 进食过程中都应避免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发生。

② 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每日睡眠, 注意保暖。 选择合理的锻炼方式, 充分认识自己, 适度锻炼, 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提高抵抗力。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去老年活动中心、 老年大学等人群聚集的地方。 勤开窗, 经常通风, 定时消毒, 不随地吐痰, 保持手卫生, 主动做好个人健康监测, 怀疑有发热时主动测量体温。 长期卧床、 肢体活动受限的老年人, 应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定期翻身, 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褥疮。

③ 健康的心理状态: 应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 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 老年人退休后活动范围减小, 活动中心改变, 加上感觉、 运动、 认知等生理变化的影响, 心理特征也发生改变, 表现为安全感下降、 适应能力减退, 容易出现失落感、 自卑感、 空虚感等。 在疾病到来时, 老年人会表现出更强烈的焦虑、 抑郁等, 难以配合治疗。 有针对性的提供符合老年人群的医疗、娱乐等服务, 定期的关心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鼓励老年人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积极的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使老年人得到家庭及社会的关怀与认同, 减少老年人的焦虑、 抑郁等发作,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④ 积极治疗基础病:老年人往往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是本次疫情危重症及死亡病例的高发群体。 因此, 需遵从医生的医嘱, 根据基础病的不同, 按时、 规律、 规范服用药物, 做好相关疾病的二级预防治疗。 同时,学会评估自己的病情, 监测自己的一般情况, 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 正确的描述病情, 不乱投医, 不讳疾忌医。 对于活动受限、 认知缺陷的患者, 患者家属需协助治疗, 同时做好评估、 监测工作。

三、 总结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老年人抵抗力差, 常合并其他基础病,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时, 表现为普遍易感、 患病率高、 病情进展快、 死亡率高等, 是疫情防治的重点对象。 针对老年人不同于成年人的机体功能减退、 抵抗力下降、 自理能力受限等情况, 研究团队在成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范建议的基础上, 提出了适用于老年人的防范建议, 确保防护工作既要包含老年患者本人, 又要涵盖老年患者的陪护人员, 做到全面、 细致、重视, 以期早日实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胜利。

三十、 哪类人群感染后容易得重症?

哪类人群感染后容易得重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肺炎, 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 该病毒具有人群易感性。 老年人、 青壮年及儿童均有发病, 目前以老年人发病多见。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 例如老年人、 孕产妇, 或存在肝肾功能障碍的人群, 病情进展相对更快, 严重程度更高。 当然, 很多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 感染以后也可因为严重的炎症反应, 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表现, 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三十一、 粪便中可能有活病毒存在

2 月 1 日,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透露, 该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 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 2019-nCoV 核酸( 新型冠状病毒) 阳性, 提示粪便中可能有活病毒存在。 第三人民医院研究人员表示,目前正在做进一步分离病毒的研究。 提醒广大市民, 戴口罩的同时, 要勤洗手, 注意个人卫生。

三十二、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一定得肺炎吗?

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影像学改变, 也就是说都有肺炎的表现。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 也可能会发现无肺炎表现的患者。

三十三、 出现什么症状需要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 体温较高或时间较长) 、 乏力、 肌肉酸痛、 咳嗽、 咳痰、气促等症状, 都应及时就医, 并同时告诉医生发病前两周的旅行史, 以便医生快速做出诊断。

三十四、 医院就诊与诊断

患者去医院就医应注意正确佩戴口罩, 最好是一次性医用口罩, 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 接触史, 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1、 患者前来就诊, 首先会到预检分诊处, 由护士测量体温。

2、 如果有发热、 咳嗽, 护士会给患者戴上医用口罩, 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3、 门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信息, 在问诊与检查过程中, 重点询问患者发病前 2 周是否到过疾病流行地区, 是否有与类似病例接触的情况。若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的定义, 且曾到过疾病流行地区或与类似病例接触过, 那么就会被立即收治入院隔离治疗。 同时采集咽拭子、 痰液等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有条件的医院实验室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 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 即可确诊。

三十五、 新型肺炎治疗方法

1 月 12 日, 世界卫生组织于同日发布了针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处置指南。

1. 早期支持治疗与监控

( 1) 立即对 SARI 和呼吸窘迫, 低氧血症或休克的患者进行补氧治疗。

( 2) 若 SARI 患者无休克证据, 则使用保守的输液治疗。

( 3) 对 SARI 患者, 给予经验性抗微生物药物以治疗所有可能的病原体。对于脓毒症患者, 应在初次患者评估后一小时内给予抗微生物药物。

( 4) 除非特殊原因, 否则请勿在临床试验之外常规给予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病毒性肺炎或 ARDS。

( 5) 密切监测 SARI 患者是否出现症状恶化的迹象, 例如快速进展性呼吸衰竭和脓毒症, 并立即采取支持干预措施。

( 6) 在了解患者的合并疾病后, 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法并评估预后。 和患者及其家人有效沟通。

2. 处理低氧性呼吸衰竭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高流量鼻导管氧吸氧( HFNO) 或无创通气( NIV) 仅应用于特定的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 曾有研究表明 MERS-CoV 患者使用 NIV 的治疗失败率高,接受 HFNO 和 NIV 治疗的患者应该密切监测是否出临床恶化的情况。接受 NIV 的患者应密切监测, 并由经验丰富的人员, 如果患者在短时间

( 约 1 小时) 后严重恶化或无法改善, 可以进行气管插管。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多器官功能衰竭或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不应接受 NIV。

( 2) 气管内插管应由经过培训的, 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 并预防空气传播。

( 3) 使用较低的潮气量( 预计体重 4–8 ml / kg 预测体重, PBW) 和较低的吸气量进行机械通气压力( 平台压力<30 cmH2O) 。

( 4) 对于重度 ARDS 的患者, 建议每天进行>12 小时的通气。备注: 强烈建议对患有严重 ARDS 的成人和儿童患者使用俯卧通气;

( 5) 对没有组织灌注不足的 ARDS 患者使用保守的液体管理策略。

( 6) 在中度或重度 ARDS 患者中, 建议使用较高的 PEEP 而不是较低的PEEP。

( 7) 对于中度重度 ARDS( PaO2 / FiO2 <150) 的患者, 持续输注神经肌肉阻滞药物不应常规使用。

( 8) 在可以获得体外生命支持( ECLS) 专业知识的情况中, 对肺部保护性通气后仍有反复低氧血症的患者可以进行转诊。

3.脓毒性休克的管理

( 2) 在成年人脓毒性休克中进行复苏时, 应在前 3 小时内给成年人至少注入 30 ml/kg 等渗晶体。 对儿童脓毒性休克中进行液体复苏时, 快速推注剂量为 20 ml/ kg, 在急救时剂量为 40-60 ml / kg。 ( 前 1 小时请勿使用低渗晶体, 淀粉或明胶进行复苏)

( 3) 在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休克, 应使用升压药。 初始血压目标是 MAP 成人≥65 mmHg 或适合儿童年龄的目标。

4. 并发症的预防

5.特异性的抗新型冠状病毒( 抗 nCOV) 治疗

目前没有来自 RCT 研究的证据支持特异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疑似或确诊病例。

6. 临床康复

在确诊 nCoV 感染的住院患者中, 应重复收集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样本以证实病毒清除。 标本的采集频率取决于当地情况, 但应至少每 2-4 天收集一次。 直到患者出现两个连续的至少间隔 24 小时的阴性结果( 若同时收集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样本, 需均为阴性) , 可以看作是临床康复。

三十六、 确诊病例治愈出院标准

国家卫健委通报确诊病例治愈出院标准

病人临床症状基本缓解, 体温正常, 之后再做两次的核酸检测为阴性才可出院。 要确保病人出院时是没有传染性的。

三十七、 怀疑自己感染了怎么办?

如果怀疑自己可能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就不要去上班或上学, 应主动戴上口罩到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如果去过疾病流行地区, 应主动告诉医生; 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 也应告诉医生, 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同时要加强居家通风和消毒, 在家戴口罩, 避免近距离接触家人, 注意个人卫

生, 勤洗手。

三十八、 怀疑周围人感染了怎么办?

如果怀疑周围的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首先应自己佩戴口罩, 与对方保持距离, 避免与对方近距离交流, 然后建议对方佩戴口罩, 及时前往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接受治疗。

三十九、 发热了怎么去就诊?

1、 可优先通过网络“发热门诊” 免费在线问诊。

2、 查询所在地发热门诊名单, 就近就诊。

3、 前往发热门诊时需戴好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

4、 主动告诉医务人员过去 2 周的活动史和接触史。

四十、 去医院就诊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1、 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 如实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 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旅行史、 接触史等。

2、 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3、 全程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 保持呼吸道卫生和双手清洁,痰液和擦拭用的纸巾不要随意抛弃。

4、 尽可能远离他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四十一、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是否意味着感染?

很多呼吸道疾病都会出现发热、 乏力、 干咳等表现, 是否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发病前的活动情况、 是否接触过可疑病例、 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信息来综合判断。 因此, 一旦出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 请不要恐慌, 应做好自身防护并及时就医。

四十二、 治愈患者还有二次感染风险吗?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临床督导专家指出, 从一般的病毒感染规律来看, 感染后都会产生抗体。 但痊愈的患者还是有可能再感染, 因此应该加强防护。

卫健委专家组成员: 康复期和出院患者没有传染性2 月 4 号:

患者出院后是否有传染性?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表示: 从临床经验来说, 康复期和出院病人经过了两次核酸检测阴性, 没有病毒复制了。 同时自身产生抗体, 就能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 这种抗体虽然不是终身的, 但在半年或更长时间感染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性很小。

四十三、 食用醋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吗?

不能! 食用醋所含醋酸浓度很低, 达不到消毒效果, 同时易对人的眼睛和呼吸道造成刺激。

四十四、 吃抗病毒药物能预防吗?

虽然磷酸奥司他韦等是抗病毒药物, 但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其能够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四十五、 吃抗生素能预防吗?

吃抗生素能预防吗?吃抗生素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原体是病毒, 而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 如以预防为目的, 错误使用抗生素会增强病原体的耐药性。

四十六、 吃维生素 C 能预防吗?

吃维生素 C 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维生素 C 可帮助机体维持正常免疫功能, 但不能增强免疫力, 也没有抗病毒的作用。 疾病治疗过程中, 摄入维生素 C 通常只是辅助性治疗手段。

四十七、 吸烟能预防吗?

吸烟不仅无法对病毒感染产生预防作用, 还会刺激呼吸道。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肺功能, 降低抵抗力, 增加受到感染的风险。吸烟时无法戴口罩, 手部会触碰口鼻, 增加了病毒感染风险。

四十八、 戴多层口罩能更好的预防吗?戴一个口罩就可以了, 戴上三四个口罩会使人喘不过气来, 因为空气无法从正面进入鼻腔, 只能从侧面进入, 反而起不到防护效果。 另外, 不一定非要戴 N95 口罩, 普通医用口罩也可以阻挡飞沫传播。

a) 收外卖/快递会感染病毒?

收外卖/快递会感染病毒? 专家: 概率极低但仍需注意对此, 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督导专家、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四部及五部主任——詹庆元表示: “这种感染风险是极低的。 ” 目前来看, 现在大家对于此疫情的防范意识都非常强, 许多人都主动带上口罩, 少出门, 这样感染的几率也降低很多。

四十九、 双黄连不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双黄莲不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抑制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 特别提醒: #请勿抢购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

31 日新华社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获悉, 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目前该发现仍是初步研究, 该药已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展临床研究, 对病人如何有效还要做大量的实验。 特别提醒: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特定的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 并将通过临床试验进行测试。 再次提醒: 普通人请勿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 运用中医中药, 脱离辨证论治都是不准确的! 治病请遵医嘱。

五十、 不主张没有病的人吃药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 不主张没有病的人吃药, 现在没有合适的药来预防。 家里预备药品对普通流感是有效的。

五十一、 没有发现宠物传染新型冠状病毒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表示: 感染人的病毒并不意味着能感染其他动物。 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宠物感染冠状病毒传播给人, 也没有发现病人传染给猫和狗发病的情况。

五十二、 公众如何科学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恐慌公众如何科学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恐慌

(1)关注可靠信息, 学习科学知识, 不要盲目恐惧。通过政府、 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 了 解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防控知识等相关信息。减少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 减少不科学信息对:自己的误导, 不信谣、 不传谣。认识到这个疾病以呼吸道传播为主, 主动采取戴口罩、 勤洗手、 室内多通风、 少出门等个人防护措施。

(2)维持规律作息, 合理安排生活, 追求内心充实。保持正常的作息, 吃好三餐, 多喝水, 选择合适的身体锻炼方式, 避免吸烟、 饮酒、 熬夜等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护和增强免疫力。安排好生活内容, 有计划地做一些让 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 比如听音乐、看书、 与家人或朋友聊天、 在家办公和学习、 做家务等。自己掌控生活的节奏, 每天学点新东西, 追求内心的充实。

(3)科学调适心理, 摆脱负性情绪, 保持平和心态。接纳负性情绪。 认识到自己出现负性情绪是正常的, 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 不自责, 也不指责和抱怨他人。学习放松技巧。 通过科学渠道学习深呼吸放松技术、 冥想(正念)技术等,帮助自己缓解负性情绪。用好社会支持系统。 多与家人或朋友交流, 舒缓不良情绪, 也要帮助家人或朋友处理不良情绪, 做到自助与助人。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关注自己和家人的情绪状态, 如果负性情绪持续时间比较长, 影响到正常生活, 自己无法解决, 应及时寻求精神卫生、 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帮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